《第20课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学科整合学习:
语文物理一家亲: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如: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 镜花水月——光的反射 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猴子捞月 ——光的反射 。
走近作者:
黄天祥 男 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 长期担任《北京晚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过程。
给有下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 ) 殷红( ) 坠落( ) 镶( ) 绚丽( )
衰减( ) 尘埃( ) 吟咏( )
2.解释下列词语
(1)日薄西山
(2)气息奄奄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绮丽
(5)衰减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
1.总结学习说明文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然后自渎课文,进行批注。
A说明 : B说明 : C说明 : D说明 :
2. 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连观赏日落?
探究点1:快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探究点2: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 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探究点3: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探究点4:在说明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探究点5:本课中,同学们认识到了落日给我们产生的各种幻觉,那么,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其他幻觉吗?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1.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 ( http: / / www.21cnjy.com )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1)第一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2)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3)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以致善】
我的收获:
基础达标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 绮丽( ) 衰减( ) yān红( )
zhuì落( ) 尘āi( ) wèi蓝 ( ) 暗hú(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 )
(2)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 )
(3)雄伟的景象;景象雄伟。 ( )
(4)心里向往。 ( )
3.填空。
(1)《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 说明文,作者是 。
(2)“日薄西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语出 的《 》,现在常用来比喻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文本探究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 )
(2)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 )
6.品析下面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时多,因此,落日颜色不同于旭日。
(2)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样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7.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种子, ;如果你就是你, 。
综合实践
8.仔细观察下面这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说明自然现象?
你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我们初一时学过一篇关于这种自然现象的古文,这篇古文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出自他的哪部作品?
除了课文里面提到的描写落日的古诗,你还能再写出两句吗?(写出作者及出处)
拓展延伸
9.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比尔 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 ( http: / / www.21cnjy.com )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关于拯救地球的观点是哪一年提出的?
(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3)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 为什么 (3分)
(5)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措施
②理由
课前预习
知识准备
一
教材助读
二
预习自测
三
课中探究
学始于疑
一
质疑探究
二
我的知识网络图
三
当堂检测
四
课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