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把握课文内容;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感知朗读的语气、节奏和重音的把握,正字正音;
2、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朗读应注意的问题,学生跟读;
3、分组赛读;
4、自由朗读,对照注释掌握文言词
二、指导学生疏通理解课文
1、提醒应注意的词句;
2、研读理解重点词句,如 “大同”、“大道”等;
三、拓展延伸
1、找出文中与下列词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 “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3) 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4)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2、让学生根据课文,结合《桃花源记》,来说说“大同”社会的特征。
1、 四、教师总结
2、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21教育网
3、 如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林觉民等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4、 介绍洪秀全、林觉民、孙中山等人的进步思想。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5、 预习新课;
3、请你想像一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成后将是什么景象?再把它描绘出来,好吗?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