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 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上 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5 17: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6
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红色经典类课文?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描写的就是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的一场与日军的战斗。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开辟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北北部,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抗战期间,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三万二千余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王二小、白求恩等。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为什么要改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准字通文,说说课题中“五壮士”指哪五位壮士?
2.这篇课文写了他们什么事迹?根据课后第1题,试着用小标题形式,用四字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接受任务 ( ) ( )
( ) 跳下悬崖
痛击来敌
诱敌上山
峰顶歼敌
学习要求:
1.仔细阅读课文,结合刚刚拟定的小标题,想一想作者怎么围绕“壮”字来写的?写出了五壮士的哪些壮举?
2.哪个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和同桌交流。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与下文我军只有“五个战士”形成鲜明对比,敌众我寡,可见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体现出“壮士”的壮志——敌众我寡,敢于受任。
敌人的兵力很强
敌人的进攻非常猛烈
我军应战时间长
接受任务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哪个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再读一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描写“痛击来敌”这个场面时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先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 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 的描写。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把“点” 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就是“点面结合”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一面多点”
学习要求:再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每位战士都是如何战斗的,课文又是怎么描写的?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痛击来敌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战士们的动作、神态你读出了什么?
愤怒 仇恨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带着仇恨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点面结合”,“一面多点”有什么好处?
不但了解了这场战斗的总体情况,也知道了每位战士的表现。既有整体,又有局部。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
一条
另一条
引上绝路
如果是你你会走哪一条?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路,走这条路意味着“生”,但敌人紧跟在后,会给连队造成巨大伤亡;另一条通往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棋盘陀,无路可退,死路一条,意味着“死”,但连队安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战士们是怎么做的?请你读——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这就是壮士的“豪言”;“带头走”“紧跟”就是壮士的“壮行”。他们在“生”与“死”面前舍“生”而取“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面对死亡无所畏惧,这是一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同学们从前面三件事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壮”,后面两个部分又是如何体现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