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各异,地理环境对菜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中鲁、川、粤、苏、闽、浙、湘、徽菜系,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菜系与地理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湘菜善酸辣,酸味生津止渴,在该地伏旱时能缓解疲劳
B.北方冬季寒冷,时鲜蔬菜较少因而多吃腌制菜,逐渐养成吃咸的习惯
C.苏菜擅制河鲜家禽菜和当地河湖密布有关
D.云贵高原成为我国民族风味食品最多的地区和地形平坦有关
2.现如今我们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兰州拉面这种特色食品,这种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①积温②蒸发量③降水量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Ⅳ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降水多 D.有高原湖泊,水源充足
下图是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甘肃省四类干湿区中,( )
A.不同类干湿区降水量肯定不同 B.同一干湿区内降水量一定相同
C.各干湿区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 D.各干湿区的范围一般相对稳定
6.甘肃省半干旱区成狭长条带状向西北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多重指标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8.按照区域的性质,黄河流域属于( )
A.自然区域 B.行政区域 C.经济区域 D.文化区域
下图为中国某流域古代与现代水系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流域水系的变化体现了区域特点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10.自古至今,河水侵蚀逐渐减弱的河段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单选题
陕西的地势主要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横跨三个气候带,因此陕西又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而我们熟知的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这三种地形就分布在这里。下图为陕西省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陕西省的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矿产资源
12.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13.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14.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实地调查
下图中P城为所在国的首都,2012年11月22日,以主题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赢得了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上图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面积广大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水域面积广大,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D.水源丰富,水稻种植业为主
16.下列不是上图中P城赢得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主要优势是( )
A.亚欧大陆腹心位置优越 B.太阳能、风能等丰富,新能源开发条件优越
C.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 D.人口众多,科技发达,都是发达国家
三、综合题
17.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语句描述A区域的是_______。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C区域被誉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其中“黑土地”是指________(地形区)。
(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
(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____℃等温线和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5)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________地区(填字母)。
(6)俗语说,“南方吃米,北人吃面”,是因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小麦为主。
18.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及相关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位置。
(2)解释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与里斯本相比,简述穆尔西亚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地理的学习重在分析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在学习了一些国家之后,周群同学想了解法国的情况,搜集了以下的地图,并给自己确定了探究目标:
目标1.描述国家的位置:
目标2.归纳国家的地势特征:
目标3.探究农业的分布及原因。
(1)在完成目标1时,周群同学可以利用的图表是哪一幅地图?____。他的描述是: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南临地中海。除以上描述外,你认为还可以添加的是____。
(2)在完成目标2时,周群同学归纳出法国的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你能说出他判断的依据吗?
(3)对于目标3,周群同学认为,北部地区之所以成为法国小麦的主要生产区,因为该地区比西部地区晴天较多,阴雨天较少,光照比较充足,适合小麦种植,你还能从材料中发现哪些该地区有利于小麦生长的条件?
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
(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
(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
(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1.湖南地处长江中游,伏旱时期,酸辣菜系有刺激食欲、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等功效,对缓解伏旱时期人体的疲劳困顿有重要作用,A不符题意;北方地处温带,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短,时鲜蔬菜品种与数量较少,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逐渐养成吃咸的习惯:另外,北方天气干燥,易出汗,体内电解质损失多,人就会感觉“口无味,体无力”,因此菜肴多味浓且咸,B不符题意;江苏地处河网密集地区,河鲜家禽丰富,C不符题意;云贵高原地区因破碎的地形和原始森林使30多个少数民族处于近乎割裂和隔绝状态,致使每个民族都在特定的环境里形成特有的饮食文化并保留至今,因而成为我国民族食品和风味食品最多的地区,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区域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材料不能体现该含义,A错误;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材料没有体现该含义,B错误;兰州拉面这种特色食品传播到全国各地,反映了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导致某种文化的迁移扩散,体现区域的开放性,C正确;区域动态性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变的,边界是模糊的,材料没有体现该含义,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具有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动态性。
3.B 4.C
【解析】3.读图并结合已学知识,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来划分的,②③正确;积温是热量条件,太阳辐射是光照条件,对干湿状况影响小,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4.读图并结合已学知识,Ⅳ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成为湿润地区,C对,排除ABD。故选C。
【点睛】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1)按自然特征划分: 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2)按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5)客观存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 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
5.D 6.D
【解析】5.结合所学可知,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受到降水和蒸发的共同影响,故不同干湿区内降水也可能相同、同一干湿区内降水也可能不同,AB错误;各干湿地区之间的边界应该是模糊的,C错误;各干湿地区的范围由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主要取决于气候,故范围一般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
6.结合所学可知,甘肃省西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有利于来自东南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和抬升,降水较多,故半干旱区成狭长条带状向西北延伸,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D正确;该地区可以一定程度的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和来自高纬的冬季风的影响,若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为主导因素,则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应呈东北—西南走向,AB排除;若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应呈东西走向,C错误。故选D。
【点睛】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我国的中心,特别是省会兰州就是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刚好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也就是说甘肃省兼具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甘肃省内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巨大。
7.A 8.A
【解析】7.流域是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因此凡是黄河集水的区域都属于黄河流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其划分的指标是地形,因此黄河流域划分利用的是单一指标,故A正确,B错误;流域的划分与行政区划、气候指标没有关系,CD错误。故选A。
8.自然区域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由此可知黄河流域属于自然区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
9.A 10.C
【解析】9.该流域水系是位于该河流域之内,区域内部以相似性为主,图中水系的变化整体不大,差异性不是主要特殊性,B错误。图中西卡拉罕溪逐渐改道,原因是丙处河流的溯源侵蚀导致的,主要体现了一个要素改变,导致其它要素的而改变,应该是区域的整体性,A正确。区域没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CD错误。故选A。
10.图中甲乙丁变化不大,丙处古代比较平直,近代非常弯曲,河道弯曲会导致流速减慢,侵蚀减弱。因此自古至今,河水侵蚀逐渐减弱的河段位于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剥蚀分离向上游源头后退。
11.A 12.B
【解析】11.陕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关中是温带季风气候,陕北接近温带大陆性气候;陕南是山地,关中是平原,陕北是高原,所以陕西省的三大自然区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是根据气候和地貌来划分的,A正确;植被和土壤主要是在气候的影响下形成的,不是主要依据,BC错误;由图可知矿产资源只有陕北地区有分布,D错误;故选A。
12.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多种多样,各地建筑原料有差,②③正确,B正确;都位于陕南,气候类型无明显差异,①错误;地质条件差异不大,对民居的影响也不大,④错误。故选B。
【点睛】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13.A 14.B
【解析】13.据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可知,Ⅰ、Ⅱ区域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所以Ⅰ、Ⅱ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Ⅱ、 Ⅲ区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一线;Ⅰ、Ⅲ区域的分界线为横断山脉,所以Ⅱ、Ⅲ区域和Ⅰ、Ⅲ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A正确;据题目分析可知,土壤、植被、地貌并不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BCD错误。故选A。
14.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是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A不符合题意;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故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信息,B符合题意;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全球的定位和导航,C不符合题意;实地调查不是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遥感,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简单理解为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从现代技术层面来看,“遥感”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的技术。遥感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航空等平台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遥感运用现代化的运载工具和传感器,从远距离获取目标物体的电磁波特性,通过该信息的传输、贮存、卫星、修正、识别目标物体,最终实现其功能(定时、定位、定性、定量)。
15.A 16.D
【解析】15.根据经纬度、湖泊信息可以判断,图中为中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终年降水较少,C错误;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平原面积广大,A正确;图示东南部山地地区因地形抬升,降水较多,B错误;水资源短缺,不适合水稻种植,D错误,所以选A。
16.优越的位置,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便利的交通是P城赢得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主要优势,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D符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中亚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17.(1)B
(2)东北平原
(3)秦岭
(4)0
(5)B
(6)水稻
【分析】本题以中国地理分区图为材料,涉及中国地理四大分区特征、四大分区界线、四大区域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A区域为西北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A错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西北地区,B正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C错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地区,D错误。故选B。
(2)从图中可以看到C区域为北方地区。黑土地是东北平原,黄土地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3)北方地区(C)与南方地区(D)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 8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5)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属于B地区。
(6)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18.(1)伊比利亚半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大西洋以东,地中海以西。
(2)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地壳活跃。
(3)与里斯本相比,穆尔西亚的气温年较差更大,降水较少;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由于受到山地的阻挡作用,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减小,气候温和,降水不多。
【分析】本题组以伊比利亚半岛区域图和里斯本、穆尔西亚两城的气候资料图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描述地理位置、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对比差异,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成因等,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理位置一般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即可。从伊比利亚半岛图中看出,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位于36°N﹣43°N,位于北半球,北温带;大部分0°﹣8°W之间,位于东半球;海陆位置:位于大西洋以东,地中海以西地区。
(2)结合图示伊比利亚半岛和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火山带上,这个地震火山带是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所以多火山地震。
(3)气候特征一般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气温、温差、均温等,降水包括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雨季长短等描述。读右侧图两城市气候资料图看出,穆尔西亚冬季比里斯本气温低,夏季比里斯本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降水更少,故穆尔西亚气候的大陆性更明显一些。原因需要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地形、洋流等分析。该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而里斯本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更多。
19.(1) 第一幅 法国地形图法国领土大部分位于42°N到51°N之间,5°W向东到7°E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和东半球;法国东北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为邻,东南与瑞士、意大利为邻,西南与西班牙为邻。
(2)河流大多自东南向西北流;从图中海拔高度分布(或等高线数值变化)判断。
(3)地形平坦,利于耕作;气候温和湿润;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分析】本题以法国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国家的位置描述、国家的地势特征的依据、农业的分布原因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目标1为描述国家的位置,国家的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及邻国等位置。所以要完成目标1,需要用到材料中的第一幅图,即法国地形图,因为图中有经纬度、海陆位置及邻国信息。周群同学只描述了法国的海陆位置,而经纬度位置及半球位置和邻国位置并未描述,所以描述不完善。结合材料中的图示,从纬度位置及半球位置来看,法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纬42°与北纬51°之间,西经5°向东到东经7°之间,属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位于西经20°以东,地处东半球;从法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来看,东北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为邻,东南与瑞士、意大利为邻,西南与西班牙为邻。
(2)判断地势特征可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从图中可看出,河流大多自东南向西北流,可知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从地形图的分层设色也可看出,东南部主要以黑色和灰色为主,表明海拔较高,西北部以白色部分为主,表明海拔较低。
(3)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因为该地区比西部地区晴天较多,阴雨天较少,光照比较充足,适合小麦种植。另外从法国地形图可知,巴黎盆地地区,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从气候资料图可知,法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同时可从第一幅图中看出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点睛】
20.(1)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
(2)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
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
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
(3)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
【分析】本题以长城内外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长城以北以西,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由于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且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而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为了避寒且为了逐水而居,故发展的是游牧业,环境使得他们善骑射。
(2)
长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来形容。其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的获取方面来分析。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势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气候:我国降水量是东多西少,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节省建筑材料,省工省力;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方便且省工省力。
(3)
根据材料“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由森林草原向草原的过渡;水蚀、风蚀交错。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