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把一个地区的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区域评价标准,继而得出区位优势度。区位优势度越高,表明地区发展潜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下图为福建省区位优势度分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位优势度高的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距离省界较近 C.降水量最丰富 D.人均收入较高
2.福建省各区位优势度分级区( )
A.中等及以下级区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B.较高级区应加快发展超过高级区
C.高级区向低级区输送资金和劳动力 D.较低级区人口主要向低级区迁移
近年来,我国某区域通过将小规模产业集成,升级扩展为大规模产业,建立生态产业化加工厂。加强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构建立体的农业生产生态空间。图示意该区域沟道立体生态产业化区域集成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动该区域经济效益持续增加的直接环节是( )
A.退耕还林 B.高效化生产 C.土地整治 D.生态化改造
4.该区域转向大规模生产后,有利于( )
A.完善交通条件 B.减少耕地面积 C.改变区域气候 D.促进人口回流
5.该模式最适宜推广的区域是( )
A.大兴安岭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若图中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湖泊萎缩,洪涝更加频繁 B.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7.有利于图中P湖及其附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
C.发展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D.修建梯级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结合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8.资源诅咒高危区( )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 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 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9.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
B.上海市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
C.广东省应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带动其经济发展
D.青海省应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
20世纪末以来,软件产业成为印度的朝阳产业,目前印度的软件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10.班加罗尔、金奈、海得拉巴被称为印度软件业的“金三角”,该地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②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才优势③传统工业少,地广人稀④交通运输方式齐全,结构完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将上海浦东打造成中国的“班加罗尔”,目前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投资环境 B.基础设施建设
C.人才资源 D.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位于小兴安岭的伊春市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家具城”,但目前伊春面临“因林而衰”的因境,2008年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4年伊春林区全面停止采伐,并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下图为伊春市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符合图示时段伊春市产业结构变化特点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B.第二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第三产业比重波动最大 D.主导产业已经发生更替
13.2013年后,伊春市GDP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变化 B.产业结构的调整 C.基础设施的老化 D.新兴产业的冲击
14.依托优势资源,伊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林下特色种植业 B.机械加工制造业 C.森林观光旅游业 D.绿色食品加工业
二、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每块面积较小、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每年3-4月间,垛田里油菜花争相开放,游客泛舟花海,美不胜收。
材料二图为兴化市位置示意图和兴化垛田景观图。
(1)与当前苏北平原的小麦种植相比,推测兴化垛田农业生产的特点。
(2)列举兴化垛田灌排工程的主要功能。
(3)简述兴化垛田农业对我国乡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16.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主要是依据包括GDP、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土地利用等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以及经济发展潜力角度衡量的结果。
(1)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条件。
(2)苏州和嘉兴与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近年来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成因。
(3)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出可行性建议。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生产格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材料二:中国第四大平原——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台塬阶地的总称。汾渭平原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摇篮,也是黄河流域资源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
(1)分析汾渭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2)根据所学简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本内涵。
(3)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汾渭平原地区应如何提高耕地质量以保证粮食供应安全。
18.读瑞士和贵州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横亘全国,风景优美,湖泊众多,享有“世界花园”美誉。贵州省“地无三里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公园省”之称。尽管瑞士和贵州相隔万里且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两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区位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近年来,贵州希望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促进贵州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借鉴学习发展成为“东方瑞士”。
材料二:瑞士和贵州的产业结构。
地区 三大产业结构比 主导产业
瑞士 4∶50∶46 精密仪器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旅游业、银行业、保险业
贵州 15.6∶39.5∶44.9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中药材加工、旅游业
(1)读材料二,比较归纳瑞士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点。
(2)结合贵州省的特色和瑞士的发展经验,对贵州省提出产业优化的措施。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越靠近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度越高,位于中西部地区,区位优势度较低,根据所学知识,福建省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捷,经济水平高,人均收入较高,D正确;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程度无法从图片当中反映,A错误;该地区距离省界较远,B错误;沿海地区降水量不一定是最丰富的地方,福建地区降水较为丰富的地方应该为武夷山脉迎风坡处,C错误;故选D。
2.根据图片信息可知,福建省中等及以下级区主要位于西部山区,该地一般是水源涵养地,或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因此该区域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A正确;较高级区位于高级区周边,其区域发展应遵循合作、协同发展的原则,不可盲目加快发展速度,且这些地区区位发展优势相较于高级区较差,B错误;应该是低级区向高级区输送劳动力,C错误;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区迁向经济发达区,较低级区人口也应该主要向较高或者高级地区迁移,D错误;故选A。
【点睛】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向经济发达区。
3.B 4.D 5.B
【解析】3.本题考查推动区域经济效益持续增加的措施。据图可知,该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生产贴合市场需求的特色生态产品,所以推动区域经济效益持续增加的直接环节是高效化生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本题考查区域转向大规模生产后的有利影响。该区域转向大规模生产后,会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促进人口回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本题考查沟道立体生态产业化区域集成模式最适宜推广的区域。该区域有经果林,又发展畜牧业,再结合图中当地地形状况可知,该模式最适宜推广的区域是黄土高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回流指的是当地的一部分人口往外迁,经过一段时间又迁回到原来的地方,这个叫人口回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是其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6.A 7.C
【解析】6.读图可知,图示区域西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会大量破坏植被,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注入湖泊的河水含沙量增加,湖泊内泥沙淤积加重,面积萎缩,植被和湖泊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使得洪涝灾害更加频繁,A符合题意;图示区域为湿润区,降水大于蒸发,因此出现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的可能性小,排除B;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会大量破坏植被,涵养水源功能下降,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会使得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排除C。图示区域居内陆,离海较远,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不会导致海水入侵,排除D;故选A。
7.P湖“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洪涝灾害,A错误。P湖周围地势落差小,不适合利用地形发展立体农业、修建梯级电站,BD错误。P湖及其附近区域水域面积比例大,适合发展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C正确。故选C。
【点睛】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一是泥沙淤积十分严重。二是围湖造田。洞庭湖萎缩的危害:洞庭湖调蓄洪水能力的降低;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8.B 9.A
【解析】8.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区域特征。根据图片可看出资源诅咒高危区为内蒙古、山西和贵州,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B项正确,C项错误;贵州风沙活动不强烈,A项错误;贵州和山西不位于我国边境,不会发展边境贸易,D项错误。故选B。
9.本题考查区域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应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A项正确;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主要引进区域以外资源,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更快发展,B项错误;发展高科技企业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新疆技术欠发达,C项错误;青海省生态环境脆弱,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D项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整个自然界都是自然资源,它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
10.A 11.D
【解析】10.据图分析,班加罗尔、金奈、海得拉巴均位于德干高原上,对处于热带的国家来说,高原上气候更凉爽舒适,①正确;“金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②正确;“金三角”地区传统工业较多,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家,且国土面积较小,地狭人稠,③错误;印度交通设施不健全,交通水平低下,④错误。故选A。
11.上海浦东地处长三角,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无论是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才资源的丰富程度,都优于印度的班加罗尔,ABC错误;由于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起步较早,其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要优于我国浦东,D正确。故选D。
【点睛】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最主要的因素是需要发达的科技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此外还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等。
12.D 13.B 14.D
【解析】12.读图可知,图示时段伊春市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下降,并不是持续上升或下降,AB错误;读图可知,第三产业的占比变化不大,C错误;伊春市原以第二产业为主,后以第一产业为主,主导产业发生了更替,D正确。故选D。
13.结合材料“2014年伊春林区全面停止采伐,并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可推测,2013年后2013年后,伊春市GDP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产业结构的调整,B正确;材料中未提到2013~2014年有国家政策的变化,也没有出现新兴产业,AD排除;基础设施不会在一年内老化,并不会对GDP变化产生重大影响,C错误。故选B。
14.结合所学可知,林下特色种植业属于第一产业农业,森林观光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均不属于工业的范畴,AC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伊春市没有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工业基础和优势资源,B排除;结合材料可知,伊春市调整产业结构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故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D正确。故选D。
【点睛】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
15.(1)河网密布,土地规模较小,生产规模较小;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劳动力投入大;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较低。
(2)排水、灌溉、防洪、航运、改善生态环境。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传统独特农业生产方式的传承和保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旅游业。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苏北平原的小麦种植区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垛田河网密布,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且有水道阻隔分割,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同时,注意材料“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可知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劳动力投入大。小麦需水量相对较少,垛田生产需要建设相应的排灌体系,水利工程量大。
(2)注意材料信息“为了抵御洪水”,可知建设垛田灌排工程,有利于加强汛期排水能力,起到排水和防洪的作用。灌排工程的建设也有利于农业灌溉。开挖河泥,增加航道深度,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灌排工程的建设,形成了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3)对于我国乡村现代特色农业而言,首先要合理评价区域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竞争力。同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具有悠久、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要加强保护,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休闲观光,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16.(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长三角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沿江临海,优越的环境为城市的集聚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物产富饶,为我国人口稠密区,集聚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长三角地区有着非常发达内河航运、海运、铁路(高铁)、航空、公路运输以及通讯和网络,联系着区内、全国和全世界。
(2)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活力以及潜力高于嘉兴。原因:苏州交通条件(通达性)更便利;二、三产业基础雄厚;与首位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度更强;开放程度高;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
(3)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首位城市的经济引擎作用;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促进城市间劳动力流动;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通过自贸区等积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等,增强辐射影响力。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城市区位、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群建设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条件分析,长三角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沿江临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区和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段附近,位置优越,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城市的集聚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物产富饶,为我国人口稠密区,集聚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从交通通讯条件分析,长三角地区有着非常发达内河航运、海运、铁路(高铁)、航空、公路运输以及通讯和网络,交通发达,通讯信息便捷,对外联系十分便捷,有利于城市群的形成。
(2)根据右图分析,苏州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高于嘉兴,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经济发展水平、活力以及潜力高于嘉兴。注意结合图示信息明确苏州和嘉兴地理位置、交通等条件的差异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苏州交通通达性高,二、三产业基础好,与上海等首位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密切,对外开放程度高,其产业发展得到当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高,发展活力强。
(3)要提高区域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地区核心城市、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层层转移和分工。要进一步完善区域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区域人流、物流的联系。区域城市间政府层面应加强沟通,建立统一的对话平台,减少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劳动力更好的流动,提高区域整体城市化水平。国家政府应对区域城市群的建设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通过自贸区等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提高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
【点睛】城市群形成的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地理位置、土壤、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基础、交通、人口、政策、对外开放程度等
17.(1)纬度位置适中,光热充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汾河、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形成农业主产区。
(2)藏粮于地:保护耕地,严守耕地面积,确保粮食总产量;藏粮于技: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增长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旱涝灾害,实现稳产高产;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高土壤肥力;推广免耕栽培或轮作,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修筑梯田,保水保土。
【分析】本题以汾渭平原为背景,考查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源、地形、土壤因素,社会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因素等。读图和材料可知,汾渭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位于汾渭平原地势平坦;河流堆积,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2)“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就是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藏粮于地”的重心在“地”,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但在土地利用中,由于城市和工矿交通建设以及水蚀、风蚀和土地盐碱化等原因,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缩小,因此应注意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总产量;同时应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稳定粮食产量。“藏粮于技”的关键在于“技”,通过发展农业技术,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增长;通过发展农业技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抵御干旱、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发展农业技术,整治中低产田、实现耕地的可持续生产和产出;通过发展农业技术,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及水平。
(3)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提高耕地质量”,汾渭平原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因此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旱涝灾害,同时要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缓坡修筑梯田,保水保土,防治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要积极保护耕地,采取土壤改良、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保证稳产增产;应推广免耕栽培或轮作,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18.(1)瑞士的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较贵州优化;工业中以劳动力素质高的产业、高利润的高端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有旅游业、金融业等高效益产业。
贵州省的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工业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瑞士单一、低效,以旅游业为主。
(2)发展科技,提高资金技术投入,适当进行产业转型,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改良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水电站,提高水电比重,降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集约化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积极防治污染;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链,扩大集聚效应和优势。
【分析】本题以瑞士和贵州的产业结构和相关信息为材料,涉及不同区域的差异对比及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的能力和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素养。
【详解】(1)分析产业结构的特点,要分析各产业所占比重,及主要部门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表格,依据三大产业的比重分析,瑞士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层次较贵州优化;工业部门中,由于劳动力素质高,以发展高利润的高端制造业为主;瑞士旅游资源丰富,金融、银行产业众多,故第三产业有旅游、金融等高效益类型。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15.6,第一产业偏高;由于发展时间短,其工业以高能耗、高污染重化工业为主,效益较低;本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相对瑞士单一低效,效益有限。
(2)根据贵州工业部门的特点,贵州其工业以高能耗、高污染重化工业为主,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金、技术支持,适当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贵州煤炭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较重,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改良相关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贵州落差大,河流流量大,可积极发展水电站,提高水电比重,降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为减少污染扩散,可集约化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同时在产业区周边积极防治污染,防止污染扩散。根据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应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贵州山区面积较大,中药材较多,应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和优势,提高收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