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5 15: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环都阳湖城市群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由江西省内环绕都阳湖的城市组成,是江西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依托。下图示意环都阳湖城市群规划(2015~203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腹地广阔 C.行政管理便利 D.科学教育发达
2.有利于推动环鄱阳湖城市群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措施是( )
A.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作 B.开发鄱阳湖黄金水道航运功能
C.发挥九江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D.突出资源优势发展重化工产业
在我国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应该是最强的。该城市群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宁波、嘉兴、绍兴、湖州、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其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南通、合肥八座城市的市生产总值都在一万亿元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主要体现在( )
①位于长江入海口处②位于东部海岸带的中点附近③位于东部季风区④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长三角城市群所在区域( )
A.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 B.河流含沙量大,冬季结冰期长
C.植被春季发芽,秋季落叶 D.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5.上海“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松江新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据此推测“五大新城”的发展策略包含( )
①以特色产业为核心②保护环境减少开发③以商业用地为主④以交通发展为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和融合的新形式,是当前城市和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最主要的载体。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下图示意我国七大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其差异数值大小与内部辐射带动作用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七大城市群内部辐射带动作用最弱的是( )
A.成渝城市群 B.粤港澳大湾区 C.关中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样
7.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 )
A.扩大内部各城市间经济差异 B.促进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疏解
C.增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D.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二元结构
8.缩小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鼓励城市群间人员自由流动 B.注重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
C.激发城市群内经济发展活力 D.推动各城市之间产业协作
研究者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获取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火车流、信息流等数据,计算出城市间的关联度。一个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占该城市关联度总量的比例,称为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控制度。苏州市为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控制度有强有弱。下图示意苏州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控制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信息表明,影响苏州市对其他城市控制度的主要因素有( )
A.企业流动和交通联系 B.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
C.距离远近和行政区划 D.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
10.苏州和上海之间关联度高,关于两地企业关联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②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
③上海主要依靠苏州交通设施进行对外联系④苏州企业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为了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应( )
A.加强省际之间的政府联系 B.两地协同发展相同的产业
C.大力发展苏州金融科技产业 D.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
2020年江苏、广东GDP均超10万亿元,居全国前两位。图为“2020年苏粤各省辖市经济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20年( )
A.江苏省经济总量高于广东省 B.两省前五市的经济总量相当
C.江苏总体县域经济强于广东 D.广东辖市发展的差异不显著
13.与广东相比,江苏( )
①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基础较好②省内发展差异较小③产业主要向省外转移④区位条件较优越⑤对外贸易活跃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为“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上海周边“集聚阴影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边资源匮乏 B.与上海间交通不便
C.劳动力不足 D.上海的虹吸作用
15.消减“集聚阴影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区域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②科学定位小城镇功能
③扩展城市用地规模④借用规模区域联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根据图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 B.云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
C.连云港处于以农业为主体的初级阶段 D.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
17.关于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龄化水平迅速提高 B.近年来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
C.高新技术产业向全省发散 D.深圳、广州经济辐射作用巨大
二、综合题
18.比利时(图)国土面积仅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167万(2022年)。首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最大的城市,这里拥有各种风格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城市分上下两个城区,下城区为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大学有18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一流的以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布鲁塞尔国际机场有通达欧洲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拥有五个火车站,其中三个为国际车站,有分别开往德国、荷兰、法国、卢森堡的国际列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比利时不同等级城市分布的特点。
(2)结合资料说明布鲁塞尔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在全国2.2%的土地上集聚了全国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第一大城市群,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沪-崇(明)-苏大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材料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图”
(1)图中“长三角”城市群成我国第一大城市群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
(2)简述“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上海所具的优势生产要素及其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主要联系方式。____。
(3)上海大都市优势生产要素向周边地区辐射有利于周边地区____。
(4)简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____。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东京湾区有优良港口及铁路、公路网络和填海造地的历史,吸引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在东京湾聚集。从1960年到2020年,东京湾区工业生产比例不断下降,而其西部的中京和阪神湾区造船、汽车工业生产比例不断上升。下图示意京滨湾区、中京湾区、阪神湾区位置。
(1)说明中京都市圈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2)指出日本湾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与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对外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地理位置更优越,AB错误;相比之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更为发达,集聚了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科学教育更发达,D错误;读图可知,环鄱阳湖城市群均属于江西省,而长三角城市群涉及多个省级行政区,故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发展的优势条件是归江西省统一管理,行政管理便利,C正确。故选C。
2.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作,促进环鄱阳湖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主要措施,A正确;与长江水道相比,鄱阳湖的航运功能较弱,不具备突出优势,B排除;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九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C排除;环鄱阳湖城市群矿产、能源等常规资源较为缺乏,突出资源优势发展重化工产业对于环鄱阳湖城市群而言不可取,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辐射力是指城市对周围地区,以及其它城市的影响能力。辐射力的大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由于城市的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不仅与城市周围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与其它城市也存在广泛的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以交通通讯设施为联系途径的物质、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它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的辐射力也就越强。
3.A 4.D 5.B
【解析】3.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主要体现在其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实现海陆联运,交通位置优越,①符合题意;而且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心位置,起到连接南北的作用,②符合题意;东部季风区的范围较广,包括众多城市,无法体现地理位置的独特性,③不符合题意;同理,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广阔,包含杭州、南京、苏州在内的众多城市,也无法体现上海地理位置的独特性,④不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长三角城市群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A错误;长三角地区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容易淤积,且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地处亚热带,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C错误;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D正确。故选D。
5.依据材料信息:“将松江新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独立”是指五个新城不再是卫星城和郊区新城的定位,而是要形成功能完备、能够自给自足的独立城市功能,包括产业、交通、居住、公共服务等基本功能,因此,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可以凸显各新城的特色功能,①正确;“节点”是指新城要构筑区域辐射的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发展为核心,可以促进新城在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中的能级和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④正确;保护环境减少开发、以商业用地为主与将五城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不符,②③错。由以上可知,①④组合正确,故选B。
【点睛】长三角自然地理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肥沃,河流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6.A 7.C 8.D
【解析】6.根据材料“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其差异数值大小与内部辐射带动作用呈负相关”可知成渝城市群内部差异最大,故其辐射带动作用最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提升,会使内部各城市间经济差异缩小,A错误;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C正确;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依赖着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B错误;无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二元结构,D错误;故选C。
8.城市群间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只是受经济发达的城市吸引,流动具一定倾向性,A错误; 注重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并不能将其他城市变得更好,则不会缩小内部差异,B错误; 激发城市群内经济发展活力是口号型的措施,可行性不高,C错误; 推动各城市之间产业协作,使各城市优势互补,促进经济一体化,缩小可缩小内部差异,D正确。故选D。
【点睛】城市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Gottmann)提出的“大都市带”(Megalopolis)理论。其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带动周边区域,而会同几个规模相近、地域相邻的城市,共同组成区域中心、呈组团式或块状分布的都市群,多个都市群又会形成一个“大都市带”。
9.C 10.A 11.D
【解析】9.由材料“一个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占该城市关联度总量的比例,称为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控制度”和图中信息表明,强控制度城市上海、无锡距离苏州近,而且无锡、常州、镇江和苏州都是属于江苏省,弱控制度城市与苏州距离较远或不属于同一个省区,C正确;企业流动和交通联系、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对于苏州市对其他城市控制度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10.由材料“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火车流、信息流等数据,计算出城市间的关联度”和“苏州市为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可知,上海经济发达,以第三产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①正确;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②正确;上海对外联系不会依靠苏州交通设施,③错误;上海比苏州经济发达,苏州企业的劳动力不是主要来自上海,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所以选A。
11.苏州与南通都是江苏省的城市,不属于省际之间,A错误;两地协同发展相同的产业会产生竞争,关联度降低,会降低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不合题意,B错误;苏州市是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优势产业是制造业,发展金融科技产业不是苏州的发展优势、方向和定位,C错误;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火车流、信息流会提高关联度,由材料“一个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占该城市关联度总量的比例,称为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控制度”可知,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也会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D正确。所以选D。
【点睛】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
12.C 13.B
【解析】12.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圳和广州的经济总量位列前茅,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低于广东省,A错误;两省前五市的经济总量广东高于江苏,B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江苏省的地级市、县城经济总体较均衡,而广东的县域排名总体靠后,因此江苏总体的县域经济强于广东,C正确;广东辖市发展的差异较大,D错误。故正确选项C。
13.与广东相比,江苏的科教资源丰富,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基础好,①正确;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较均衡,②正确;广东省的产业主要向省外转移,江苏省向外转移的产业较少,③错误;江苏省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与上海毗邻,区位条件优越,④正确;广东省的对外贸易更活跃,⑤正确。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新型产业蓬勃发展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该地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到90年代,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契机,迅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14.D 15.B
【解析】14.由题意,苏锡常城市带,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距离上海市近,与上海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有优越的气候资源、较丰富的水资源及劳动力资源,A. B. C错误;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就业环境等要优于苏锡常城市带,具有巨大吸引力,这种吸引会造成苏锡常城市带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从而出现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D正确。故选D。
15.“集聚阴影区”可以把握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寻找发展机遇;通过交通线等的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促进发展;区域发展可设置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①②④正确。扩展城市用地规模不能解决经济协同发展问题,从而无法消减“集聚阴影区”,③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群的发展早期,中心城市因自身优势而率先发展壮大,会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即区域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从而导致周边地区发展滞后。但当城市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心城市要优化产业结构,会将早期发展的产业就近转移到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6.D 17.D
【解析】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首要的是资源、其次还有经济发达程度、科技水平、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等综合因素,因此不能由图推断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A错误;云浮的国内生产总值最低,但不知道云浮的人口数量多少,所以不能推断人均收入水平,因此也不能推断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B错误;连云港处于工业化为主的阶段,C错误;由图计算可知,广东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D正确。故选D。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迁入的劳动力人口比较多,因此老龄化水平较低,老龄化水平提高速度缓慢,A错误;近年来出现产业转移,佛山、东莞、惠州、珠海等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提高,因此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在缩小,B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核心区向全省发散,高新技术产业还是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区,C错误;广州和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形成广东省两大核心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巨大,D正确。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18.(1)布鲁塞尔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位于中部;大城市数量少,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中小城市多,分布较为分散。
(2)区域的交通枢纽,依托发达的铁路、公路网和航空,在区域中发挥人流、物流的集散功能;作为比利时的首都,发挥着政治中心的管理功能;作为历史文化中心和高校聚集地,具有创新、服务的功能:作为欧盟多个机构所在地,在欧盟区内发挥服务、管理等功能。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等多种作用的综合性的城市。
【分析】本大题以比利时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体系、大城市辐射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材料中“首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最大的城市”为等级最高的位于中部;根据图例读图,可知大城市数量少,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中小城市数量较多,分布分散。
(2)材料中“布鲁塞尔国际机场有通达欧洲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拥有五个火车站,其中三个为国际车站,有分别开往德国、荷兰、法国、卢森堡的国际列车”说明布鲁塞尔为区域的交通枢纽,依托发达的铁路、公路网和航空,在区域中发挥人流、物流的集散功能;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发挥着国家政治中心的管理功能;“这里拥有各种风格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和“布鲁塞尔大学有18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一流的以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说明,作为历史文化中心和高校聚集地,具有创新、服务的功能;“城市分上下两个城区,下城区为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说明其在欧盟区内发挥服务、管理等功能。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等多种作用的综合性的城市。
19.(1)濒江临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改革开放前沿,开放程度高;工业化起步早,产业基础好;水陆空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科技水平高
(2)生产要素: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人才丰富;对外联系便捷;市场广阔。联系方式:产业联系;商贸联系;信息技术联系;交通联系
(3)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4)减少行政壁垒;加强分工协作;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共同推进绿色生产
【分析】本大题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区位、城市辐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长三角”城市群成我国第一大城市群的有利区位条件:位于长江入海口,兼具海运和河运之便,水陆空复合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改革开放前沿,开放程度高,对外交流方便;工业化起步早,产业基础好,科技水平高。
(2)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经济、技术等方面独具优势,所具的优势生产要素主要有发达的经济,雄厚的资金,领先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便捷的对外交流和广阔的市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主要联系方式有通过水陆空等交通、产业、商业贸易和信息技术交流来对外联系。
(3)上海大都市优势生产要素向周边地区辐射,将产业向周围地区转移有利于周边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技术的交流利于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等的联系,会给周边地区带去大量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居民收入。
(4)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需要相互分工合作,则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各地区间的交通、信息联系;加强技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对外的外向型经济;寻求绿色发展,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20.表现水平:水平4
水平描述:视角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准确运用地理术语
表现水平:水平3
水平描述:视角较丰富,实例恰当,逻辑较严谨,条理较清晰,结构较完整,运用地理术语
表现水平:水平2
水平描述:视角单一,实例较恰当,缺乏逻辑,无条理,结构不完整,无地理术语
表现水平:水平1
水平描述:无视角,无实例
【分析】本题以北京双奥之城作为材料,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辐射功能、我国未来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创新利用地理情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聚焦“双奥之城”-北京,为开放性试题,通过学生视角呈现首都北京从“夏奥”到“冬奥”取得的巨大成就,唤起考生家国同脉的时代豪情,彰显自信从容的中华气质。在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而振奋的同时,试题引导考生从地理视角论述奥运遗产对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例如:以碳排放视角切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筹办和赛事运行中都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最大程度利用了北京2008年的奥运遗产,对很多场馆进行了再度使用和重新改建,而且都达到很高标准;同时北京冬奥会为节能环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以大都市辐射功能切入:自2013年底,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名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开始,一年多以来,北京这座奥运城市又一次因为奥运而频繁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而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的张家口崇礼县这个“陌生的地方”,更是吸引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外媒体记者前去一探究竟。在崇礼县城,出租出售滑雪用品的店铺连成一串,滑雪公寓、度假村、农家乐比比皆是,随着冬奥举办,北京大城市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以地域文化切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全球性的盛大体育赛事,一方面对展示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冬奥会备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关注,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文明互鉴的国际人文交流大舞台,是让世界了解举办国的重要窗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北京冬奥会从奖牌、图标、场馆的设计和名称到点燃火炬的长信灯、中国运动员队服上的山水画、奖牌里的同心圆玉璧,每一处都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符号,都蕴藏着深厚多彩的“中国风”,成为了北京冬奥会最靓丽的风景线。北京冬奥会文化内涵丰富,处处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如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其名包含中国传统取名习惯,以墩墩语音叠字示其憨态可掬,强调可爱、可亲、可信,代表着健康和敦厚,象征着运动员强健体魄、坚韧意志,符合奥林匹克精神之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从第一秒钟就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以独创的“24倒计时”引出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用一首古诗进行诠释。二十四节气凝聚了中国人道法自然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中国人对价值观、生命观和宇宙观的独特感知。尤其是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由它开始寓意深远,满绿春色的舞台和绽放的立春焰火,寓意着万物生长、生机勃发的新一年的开始,与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主题非常吻合。
21.(1)依托港湾吸引造船、钢铁等资源型产业在此发展;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口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工业发展拓展城市地域范围,提高城市经济实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2)湾区内海上联系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海湾、岛屿较多,风景优美,便于旅游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依托港口,经济起步早,基础设施完善。
【分析】本大题以日本东京湾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城市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详解】(1)依托港湾吸引造船、钢铁等资源型产业在此发展,利用本身地理位置的优越,发展工业的条件较好;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人口集聚,带动消费和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工业发展拓展城市地域范围,城市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受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2)湾区内距离较近,海上联系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海湾、岛屿较多,风景优美,便于旅游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机会较多;依托港口,经济起步早,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较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