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展示复习目标:
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4、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其中部“热带大陆”
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1)主要地形区: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
(2)地形特点: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起伏不大。
(3)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峰”,植被类型多种多样的原因?
(4)海岸线比较平直,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少
气候
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析原因?
①非洲大陆最北端和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常常与地中海气候相伴随出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然而非洲为什么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然而却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受什么因素影响?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未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却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为适应这种季节变化,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具有定期迁徙的习性,那么生活在热带草原上的人们是如何来适应这种气候的呢?
以生活在东非高原上的马赛人为例,分析。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蒙古族住蒙古包,而生活在热带草原上的人们住什么?茅草屋,原因?
河流、湖泊
水能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
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流域内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水量大;由四周的高原流入中部的盆地,落差大。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作为世界最长的河流,水量却不及刚果河,原因?
主要的湖泊:非洲最深的湖泊——坦噶尼喀湖,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
自然资源——“世界原材料仓库”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金刚石和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枣、油棕的原产地;还有很多的野生动物
快速发展的经济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和出口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而国内需要的日用品、工业品都依赖进口,形成“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模式,经济特点:“单一商品经济”。
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要比初级产品高得多,在国际贸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吃亏的,财富不断流失,那他们该怎么办呢?课本上以尼日利亚等国为例,综合来说,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口迅速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
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粮食产量很低→原始的办法: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等来提高产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恶化→粮食产量更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人口、粮食、环境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人口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北非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植 被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荒漠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宝库 石油
人 种 黑种人(“黑种人的故乡”) 白种人
语 言 多种多样 阿拉伯语
宗 教 多种多样 伊斯兰教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
地理位置 三、快速发展的经济
自然环境 1、发展模式:
1、地形 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1)特点 2、经济特点:
(2)乞力马扎罗山 单一商品经济
(3)海岸线比较平直 3、解决途径:
2、气候 (1)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工业;
(1)分布特点 (2)发展多样化经济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四、人口、粮食、环境
3、河流和湖泊 当前非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4、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