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5 22:5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材分析】
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均具有显著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认识地区的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应体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丰富的自然资源,商品经济特征,以及人口、粮食与环境的问题。本课时重点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资源与经济发展。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图标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示范展示课,教学设计中不同环节间指令必须清晰,以保证课堂顺利开展;此外,应尽量增添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后,本节课虽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但学生所在地区采用中图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也是世界地理,虽然内容相近,但学生是八年级的知识水平,教学设计中可以有适当拓展与延伸。
【设计意图】
鉴于上述学情分析,本节课结合近几年广东省地理会考的趋势——重视读图获取信息,结合时事地理的大方向,围绕“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设计开展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以微信,抢红包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出学习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互助研究的学习平台,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学习目标】
1、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2、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重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微信登陆界面,问学生想到什么? 视频“一带一路朋友圈红包多多”。 学习这个“一带一路朋友圈”里边黑种人很多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 思考 回答问题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课题,涉及时事地理。
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 了解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两个称呼“热带大陆”,“高原大陆”。 自主学习 回答 落实学习目标——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合作 探究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另外两个称呼,“富饶大陆”,“贫穷大陆”,通过“一带一路朋友圈”里的故事来探讨。 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一: “一带一路微信群”中,中国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了什么“红包”?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可以给中国发什么红包? 问题二: “互发红包”(贸易)活动中,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发现他们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什么? 问题三: 结合图片分析尼日利亚的红包为什么变得那么小? 2016年经济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结合美国的出口结构图,说说尼日利亚可以如何避免2016年的问题。 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拓展,总结。 1.抽取任务,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其它小组质疑补充。 模拟微信红包,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合作精神,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总结 引导学生说说我的收获 思考,回答 课堂小结
会考链接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完成会考题 完成 会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