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形图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3.运用气候分布图归纳本区的气候特征,通过阅读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图归纳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
4.尝试从具体例子中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的关系。
5.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能运用图片、文本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地区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培养种族平等观念、尊重文化多样性。
【重点】
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PPT、Google Earth、磁性贴纸
【教学流程】
课堂导入
1.某位作家去旅行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有黝黑发亮的炭黑、像哑光一样能吸收所有光线的深黑、微微泛着黄色的棕黑、更为明亮的黄黑,还有稀释如淡墨水的浅黑……无数细微的差别,让你觉得人的皮肤原来可以如此有层次感。”猜测这位作家去哪里旅行了?
2.教师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学生读图发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为黑种人,引出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
设计意图:启发兴趣,解释为什么课题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二、新课学习
1.畅所欲言:用一两个词概括你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印象。
学生回答(预设有:黑、热、草原、动物、热、鼓、贫穷、埃博拉、疾病、落后等),教师在黑板贴上或补充相应词语。
2.在谷歌地球上指出非洲的位置,描述其海陆位置。
设计意图:描述非洲海陆位置。
3.探究关键词——“热”
(1)请在地图中找出你认为非洲气候炎热的原因。(纬度低,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
板书:纬度
设计意图:找出非洲纬度位置特点,理解纬度位置是气候成因之一。
(2)新闻:肯尼亚留学生要回非洲“避暑”,为什么肯尼亚气候比较凉爽?
学生从地形图中分析答案。(地形影响气候,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设计意图:由区域位置过渡到自然环境之气候。
(3)读地形图,圈出主要地形区,归纳地形特点。(高原为主)
教师将关键词“热”拿掉,换上“热带”,更准确
设计意图:认识该区地形特征。
(4)该去哪里观赏野生动物呢?(草原)
教师运用google earth、视频资料,带大家观赏充满生机的野生动物。
提问草原动物为什么要迁徙?(逐水草)
出示热带草原气候多年平均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学生归纳该气候特征。
板书:气候
设计意图:归纳该区域分布最广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锻炼读图析图能力。
小结并完善板书:一、自然环境
4.探究关键词“鼓”、“原始部落”(板书:特色文化)
(1)探访奥巴马故乡——肯尼亚马赛部落。
教师出示文本资料“马赛部落是传统游牧民族···”,运用Google Earth探访部落,学生观察总结马赛部落的人文特征(提示观察项目服装款式、颜色、房屋造型建筑材料、装饰品手持物),小组讨论尝试联系自然环境进行地理解密。
设计意图:锻炼观察及总结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探究人文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图片展示非洲其它民族的文化
如阿善提人的阿丁卡画布、刚果的库巴布、加纳的肯德布、津巴布韦绍纳人的石雕、东非马孔德的木雕、西非伊费和贝宁的铜雕、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非洲传统乐器和不同民族的面具。
设计意图:感受非洲灿烂、充满活力的文化。
(3)游戏:击鼓传声
小组为单位,以桌代鼓,选择不同主题创作音乐。
设计意图:动手体验非洲传统乐器,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体验。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利用剩余的关键词“穷”、“落后”等关键词设疑,预告下一课时主题。
四、课堂小练
五、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黑种人的故乡
一、自然环境
(
热带
) (
赤道
)纬度:
(
野生动物
) (
草原
) (
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
(
高原
)
地形:
二、特色的文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