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和酮 糖类_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醛和酮 糖类_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5 12: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第3节 醛和酮 糖类 古时候,还没有玻璃镜子的时候,人们用的镜子是用银或者铜锡合金制成的,可是金属的镜子在空气里很快就会变暗。后来有人想到,在一块玻璃上放一张锡箔,上面浇上水银。水银能溶解锡,这样制成的液体会牢固地粘附在玻璃上而制得了玻璃镜。但是,把整块玻璃都涂上均匀的一层金属,要花整整一个月时间。科学家李比希提出了另外一种更好的方法,在玻璃上浇上一种特殊的溶液,这种溶液里会有银沉淀出来,银慢慢沉淀在玻璃上,半个小时光景,玻璃上就涂上了一层发亮的薄膜。同学们,你知道这种特殊溶液的成分吗?保温瓶的瓶胆和普通镜子的镜面上都有一层银,你知道是怎样镀上去的吗?
今天你吃糖了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糖精是糖吗?你能解释为什么在吃馒头或米饭时,多加咀嚼就会感到有甜味?
已知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你预测葡萄糖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1.醛是________分别和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即烃基和________相连的化合物。如乙醛______,其官能团为________。
2.酮是________和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官能团是______
( ),如丙酮________,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________,它们的通式为________。
3.糖类从结构上看是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______的_______或________以及在水解后生成多羟基________的有机化合物,糖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羰基 醛基 CH3CHO 
2.羰基 羰基  同分异构体 CnH2nO
3.羟基 醛 酮 醛或酮 单糖 二糖 多糖4.(1)甲醛是最简单的醛,分子式是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甲醛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中唯一呈气态的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_______溶于水,因能使蛋白质凝固而广泛用作消毒剂。甲醛还可用于制造脲醛树脂、________等。
(2)苯甲醛是最简单的芳香醛,结构简式是________。苯甲醛是一种有杏仁气味的液体,工业上称其为________,是制造染料、香料的重要中间体。
(3)乙醛是具有________气味的无色液体,分子式是C2H4O,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可由乙醇氧化而得。 4.(1)CH2O HCHO 易 制镜 (2)  
安息香醛 (3)有刺激性 CH3CHO 易5.丙酮是最简单的酮,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______,与水________,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可用作________,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6.(1)果糖和葡萄糖都是______,二者互称________,分子式都是________。
(2)二糖是能水解生成________的糖类物质。常见的二糖有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分子式________。
(3)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重要的________,它们的通式是________,但它们分子里所包含的单糖单元(C6H10O5 )的数目不同,n值________,且它们的结构也不同。5.液体 以任意比互溶 溶剂
6.(1)单糖 同分异构体 C6H12O6 (2)两分子单糖 蔗糖 麦芽糖 C12H22O11 (3)多糖 (C6H10O5)n 不同7.醛、酮的加成反应:碳氧双键具有较强的_______,双键上的碳原子带部分________电荷,发生加成反应时,碳原子与试剂中带部分负电荷的基团结合,其反应式如下:
+HCN ________(碳链加长)。另外,醛、酮还能与氨及氨的衍生物发生反应,反应后还能分子内脱水。答案:8.醛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醛具有较强的______,一些弱氧化剂如________、________悬浊液就能氧化醛,生成相应的________。而酮比较稳定,只有很强的氧化剂才能将其氧化。这是因为醛的氧化只是________的转变,而酮的氧化还包含了________的断裂。
(1)银镜反应
醛跟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金属银的薄层附着在洁净的试管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所以称为________。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3)乙醛与O2的反应方程式为2 +O2 ________。醛和酮中的________都可发生还原反应,产物为相应________。答案:9.(1)葡萄糖分子中有______个醛基和______个羟基,因此,葡萄糖可发生_______和_______。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
(2)二糖:________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________性,蔗糖分子中不含________。二者发生水解的产物不同,二者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它们水解的产物均为________,淀粉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9.(1)1 5 银镜反应 酯化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2)麦芽糖 还原 醛基 
C12H22O+H2O 2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3)葡萄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羰基( )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及其分类 1. 为羰基,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如醛和酮被称为羰基化合物。
醛的结构为: (当R为H时,是最简单的醛——甲醛)
酮的结构为:  (R与R′是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说明:(1)从结构上可以看出醛的羰基至少要与一个H原子相连。而酮的羰基只与烃基相连。正是由于两者结构上的相近和差异,使得两者在性质上会出现相似和不同。
(2)醛和酮是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含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醛和酮可以是同分异构体。如:注意:异构类型:(以C5H10O为例)
①CH3CH2CH2CH2CHO(4)丙醛和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式: 2.醛和酮的命名
(1)系统命名:选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羰基离端部近的一端开始。如: 由乙炔和乙醛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22%  B.72%  C.19.6%  D.2%
解析:分析它们的组成:乙醛可以写成C2H2·H2O,混合物就可以看成是“C2H2”和“H2O”两部分。由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求得“C2H2”的质量分数为78%,“H2O”部分的质量分数为1-78%=22%,则其中含氧:22%× =19.6%。
答案:C
点评:对于这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关于找出各物质的组成特点。醛类和酮类的性质 1.在烃的衍生物中醛是一类极其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因主要是醛中含有活泼的基团醛基(—CHO),它能被氧化为羧基(—COOH),也能被还原为羟基(—OH),它还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醛是有机合成重要的原料或中间体。
酮的反应活性虽比醛要小,但是依然是有机合成重要的原料。下面我们将分析羰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为后续有机合成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为CnH2nO(n≥1),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熔沸点逐渐升高。
(2)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注意:醛基比较活泼,还能发生加聚和缩聚反应。2.羰基的加成反应?羰基含有不饱和碳原子,可发生加成反应。能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有氢氰酸(HCN)、氨(NH3)及氨的衍生物(Y—NH2)、醇(R—OH)等。
(1)键的极性与加成连接的部位(见上图)?羰基上的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一样,也是由一个δ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但由于羰基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电子云就不能对称地分布在碳和氧之间,而是靠近氧的一端,羰基双键上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所以羰基具有较强的极性。当发生加成反应时,碳原子与加成试剂中带部分负电荷的基团结合;氧原子与加成试剂中带部分正电荷的基团结合。?(2)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的应用:HCN加到醛、酮的羰基上,得到的产物叫做α-羟基腈(或叫α-氰醇)。反应范围:醛、大多数甲基酮和少于8个碳原子的环酮可以反应。α-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注意:①这个反应在有机合成上很有用处,是增长碳链的一个方法。而且羟基腈又是一类活泼化合物,便于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如α-羟基腈可水解为α-羟基酸。又如有机玻璃的单体:α-甲基丙烯酸甲酯,就是以丙酮为原料,通过上面的反应,进而转化得到的。 ②醛基中的羰基( )可与H2、HCN等加成反应,但不与Br2发生加成反应。醛、酮能与氨的衍生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产物会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从总的结果来看,相当于在醛、酮和氨的衍生物的分子之间脱掉了一个③甲醛之所以有毒,就是因为它进入人体后,分子中的羰基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发生类似上述的转化反应,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使人体中毒。甲醛能够防腐,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即甲醛使蛋白质变性)
④羰基还能与醇类加成,如乙醛与甲醇的加成: (3)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能与醛、酮发生
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醇。工业上、醛、酮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主要用于制取各类醇。
1899年,法国里昂大学化学教授巴比尔(Barbier)发现,镁在无水乙醚中与有机碘结合生成RMgI与醚的复合物,它可与各种试剂反应生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如烃类、醇类、酸类和酮类等。这使得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加强。格氏试剂和醛、酮的加成反应是醇的重要制备方法之一。反应中格氏试剂的R—带着电子从镁转移到羰基碳上。再转化可表示为:R其他: (4)羟醛缩合反应: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醛、酮分子中的α-H活泼性增强。在稀酸或稀碱的作用下,分子中含有α-H的醛或酮会发生自身加成反应。两分子的醛(或酮)结合生成一分子β-羟基醛(或一分子β-羟基酮)。由于加成产物的分子中既有羟基又有醛基,故这一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或叫醇醛缩合)。例如:应用:①羟醛缩合反应主要用于制备α,β-不饱和醛、酮。
②它是增长碳链的有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用途。
③季戊四醇的合成:季戊四醇是一种有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工原料,季戊四醇主要用于生产醇酸树脂,在聚氨酯、松香酯、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医药和炸药等产品的生产中也有应用。
工业上在用乙醛和过量甲醛为原料生产季戊四醇的过程中就利用了羟醛缩合反应:?OH-注意:①如果醛或酮不含α-氢原子,就不能发生羟醛缩合。
②反应的条件是在稀酸或稀碱的作用下。生成的产物α-碳上的氢同时被羰基和β-碳上的羟基活化,所以稍微受热或酸的作用即失去一分子的水,生成α,β-不饱醛。
③一些不含α-H的醛如甲醛、苯甲醛等,在一定条件下,虽不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但它可提供羰与另一含有α-H的醛、酮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合成意义。例如:3.氧化反应
(1)氧化反应:醛羰基中碳原子的氧化数为+1,酮羰基中碳原子的氧化数为+2。醛和酮都能被氧化。相比而言,醛比酮更容易被氧化,如在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把醛氧化为羧酸。另外一些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也都能氧化醛,反应的过程是醛基转化为羧基的过程,氧化产物通常为相应的羧酸。例如:
2 +O2 2CH3COOH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离子方程式:
CH3CHO+2[Ag(NH3)2]++2OH- CH3COO-+ +2Ag+3NH3+H2O 而在上述同样的情况下,酮就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性质,而不被氧化。只有当遇到很强的氧化剂时,酮分子中的碳碳单键发生断裂,才能被氧化。
注意:①利用醛基的还原性检验醛基时,除了不饱和键会干扰外,酚羟基、苯环上的侧链也有可能会干扰,在进行相关反应时一定注意排除干扰。
②定量关系:1 mol一元醛~2 mol Ag或1 mol Cu2O来进
行计算判断。(但甲醛例外,甲醛作为一种一元醛 ,
它的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醛基)
③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中含醛基,但不一定是醛,例:甲酸、甲酸某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2)醛基的检验:在生成羧酸的同时会得到单质银,控制好反应条件,就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注意: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②用水浴加热(60~70℃)控制温度,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③加热时不可摇动试管。
④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 20% 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0%的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其化学成分是[Ag(NH3)2]OH。
⑤乙醛用量不宜太多。
⑥实验后试管上的银镜可用硝酸浸泡,再用水洗除去。
为使生成的银能很好地附着在试管壁上,实验前可先在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煮沸1分钟,以除去试管壁上的油污;硝酸银溶液要新配制的,若放置太久或酸性太强实验效果都不佳;氨水要稍过量一点,保证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醛基也可被弱氧化剂氢氧化铜所氧化,同时氢氧化铜本身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应注意:
①硫酸铜与碱反应时,碱必须过量制取氢氧化铜。
②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才有明显砖红色沉淀。
4.还原反应
(1)在Pt、Ni等催化剂的作用和高温、高压下,醛和酮可以被H2还原为醇。例如: (2)黄鸣龙还原法:把醛、酮还原为烃的方法。

CH3CH2CH2CH3
注意:①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具有碳碳双键的性质,能发
生加成反应。RCHO加氢还原得伯醇; 加氢还原得
仲醇。
②醛的加成比烯烃更难,例:CH2=CHCHO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醛,而不是丙烯醇(CH2=CHCH2OH)或CH3CH2CH2OH。3 请阅读下列短文:
在含羰基 的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直
接相连时,叫做酮;当两个羟基都是脂肪烃基时,叫做脂肪
酮,如甲基酮 ;都是芳香烃基时,叫做芳香酮;
如两个烃基是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时叫做脂环酮,如环己
酮 。
像醛一样,酮也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如羰基也能进行加成反应。加成时试剂带负电的部分先进攻羰基中带正电的碳原子,而后试剂中带正电的部分加到羰基带负电的氧原子上,这类加成反应叫亲核加成。但酮羰基的活泼性比醛羰基稍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原料。
试回答:
(1)写出甲基酮与氢氰酸(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______。(3)有一种名贵香料——灵猫香酮
是属于________。
A.脂肪酮   B.脂环酮  C.芳香酮(4)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如下图)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而且还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酮的结构、分类和性质。酮的官能
团为 ,具有很强活性,其中双键上不饱和碳原子带
部分正电荷,加成反应时带负电的 进攻碳原子,并与
它结合, 与氧原子结合,形成
也能被氧化,但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因此(2)中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1)
(2)C (3)B (4)C10H16O
点评:本题考查了酮的结构及性质,酮、醛性质相似但又不相同,关键在官能团的结构 不易被氧化,而—CHO易被氧化。重要的醛 1.甲醛
(1)甲醛的结构式为 ,甲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
(3)甲醛是醛类中不含烃基的醛,其结构中相当于含有两
个醛基( )。
HCHO+4[Ag(NH3)2]OH (NH4)2CO3+4Ag↓+6NH3+2H2O 注意:①1 mol甲醛相当于含有2 mol 醛基,能还原4 mol [Ag(NH3)2]+或4 mol Cu(OH)2。
②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加氧去氢为氧化;去氧加氢为还原。
2.乙醛
(1)物质性质:乙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易溶于水及醇、乙醚、氯仿等溶剂。
(2)乙醛的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
CH3—CH2OH CH3—CHO CH3—COOH(3)乙醛工业制法
①乙炔水化法:
CH≡CH+H2O CH3CHO
②乙烯氧化法:
2CH2=CH2+O2 2CH3CHO
③乙醇氧化法: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为了鉴别己烯、甲苯和乙醛,可以使用下列何组试剂 (  )
A.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及溴水
B.酸性KMnO4和溴水
C.银氨溶液及酸性KMnO4溶液
D.FeCl3溶液和溴水
解析:酸性KMnO4溶液既可氧化己烯,又可氧化甲苯和乙醛,B、C两项不适合,D项溴水既可氧化乙醛,又可与己烯发生加成反应。现象相同,故B、C、D三项不符合。
答案:A
点评:鉴别是通过实验现象不同而加以区分,因此要分析所要鉴别物质性质的不同。 3 g某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解析:因1 mol一元醛通常可以得到2 mol Ag,现得到0.4 mol Ag,故醛为0.2 mol,该醛的摩尔质量为 =15 g·mol-1。此题似乎无解,但1 mol 甲醛可以得到4 mol Ag,即3 g甲醛可得到43.2 g(0.4 mol)Ag,符合题意,选A。
答案:A
点评:熟悉甲醛的结构及醛基与Ag的量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 mol 甲醛分子中含有2 mol 醛基,因此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时,1 mol甲醛最多能生成4 mol Ag。糖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根据我国居民的食物构成,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有75%来自糖类。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从前曾把糖类叫做碳水化合物,理由是当时发现它们的组成符合通式Cn(H2O)m(n、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后来发现碳水化合物的名称并没有正确反映糖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特征。从结构上看,糖类是指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醛或酮以及水解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或酮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注意:①通式Cn(H2O)m。未反映糖类的结构特点。
②有些属于糖类的物质不符合该通式。糖类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并不都是2∶1。如鼠李糖C6H12O5;又如脱氧核糖C5H10O4。
③有些符合该通式的物质却不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1.单糖
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糖分子的糖类。葡萄糖和果糖是两种重要的单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6H12O6。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葡萄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46℃,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1)葡萄糖分子中有一个醛基和五个羟基,是六个碳的醛糖。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等。葡萄糖分子中的羟基和醛基还可以相互作用,生成环状半缩醛。
葡萄糖分子由链式结构转化为半缩醛结构的过程可表示为:(2)在葡萄糖的水溶液中,存在着链式结构与半缩醛结构的平衡。(3)果糖是自然界中甜度最大的单糖,是一种六个碳的酮糖 (见前图所示)。它是多羟基的酮。
(4)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O4)是单糖中两种重要的五碳醛糖,其结构简式分别为:2.二糖又称双糖,一个二糖分子能水解成两个单糖分子。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和蔗糖。它们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但麦芽糖分子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蔗糖分子中没有醛基。麦芽糖和蔗糖是同分异构体。
(1)麦芽糖和蔗糖发生水解反应所得的产物不相同:
C12H22O11+H2O 2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2)蔗糖水解及有关实验: 注意:蔗糖加酸水解后必须加NaOH使溶液呈碱性,才能与银氨溶液或者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3.多糖
(1)多糖:是一个分子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见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是一类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都是由数目巨大的葡萄糖单元相互连接得到的,组成通式可表示为(C6H10O5)n。它们在性质上与单糖、双糖有很大的区别。
注意:虽然淀粉和纤维素通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是n的数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
(2)淀粉:是由几百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有直链结构和支链结构两种。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有一部分淀粉会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解析:认为甲和乙方案正确的原因是对淀粉的水解及产物判断不能有序地进行,只把现象与结论“对号入座”不看实质。方案甲:在中和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证明中和液中有淀粉,淀粉的存在有两种可能,一是淀粉没有水解;二是淀粉部分水解而剩余,认为甲方案正确的同学,只看到了一方面。方案乙:淀粉在加入硫酸后加热,而后又直接加入了银氨溶液,第一步反应剩余的硫酸没有用碱中和,没有被中和的硫酸和银氨溶液反应,使其失去了弱氧化性,也就不会产生银镜了。认为此方案正确的同学,忽略了过程的变化和实验的严密性,只注重了结论的导出。答案:方案甲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被水解,而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也会与碘水反应使溶液变蓝,方案乙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方案丙的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有银镜现象,说明淀粉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方案丁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淀粉变蓝,又有银镜现象,说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淀粉部分水解。点评:这是一道实验评价型题,思考问题应紧紧围绕淀粉的检验和葡萄糖的检验所需的实验条件,进行周到而又细致地分析,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时本题也较好地考查了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具体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两点:在检验葡萄糖存在时,加银氨溶液之前,要加碱中和溶液中的硫酸,否则银氨络离子要被破坏;检验淀粉存在时,不能是碱性溶液,因为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水解液可以直接加碘水检验,不必先中和。1.(双选)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D.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是C10H20O解析:柠檬醛的结构中有两种官能团:碳碳双键(C=C)和醛基—CHO。因而,柠檬醛的特性应由这两种官能团决定,既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等。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应是C10H22O,由于柠檬醛的结构中有两种官能团(碳碳双键和醛基),而乙醛的结构中只有一种官能团(醛基),它们不能称为结构相似,因而柠檬醛与乙醛不能互称为同系物。
答案:CD2.(双选)有机物甲能发生银镜反应,甲催化加氢还原成有机物乙,1 mol 乙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氢气22.4 L,据此推断乙一定不是(  ) 解析: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具有—CHO,催化加氢后生成的有机物乙必定有-CH2OH结构,又1 mol 乙与足量钠反应生成H2为1 mol,说明乙中含有2个—OH。
答案:BC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