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技巧——肩肘倒立》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水平三 六年级)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运动技能,在相互合作和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学的良好意识。
二、教材分析
肩肘倒立是一项技巧性非常强的体操技巧项目,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怎样做好这个技术动作和控制住身体平衡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实践与感知的,当然也是这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肩肘倒立的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与平衡能力,增强上、下肢,腹背,腰部肌肉的力量,也为学习和掌握体操运动项目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本课主要以学生自主练习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合作共同完成。 身体素质综合练习则是通过学生全身的协调配合,达到本节课预设的练习密度与心率负荷,也是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及各项身体机能发展的最好方法。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水平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可塑性大,好胜心强,求知欲望高是教学中的有利共性所在,只要引导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同时,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也是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及练习手段吸引学生,还要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体操技巧——肩肘倒立的基本技术,建立正确动作概念。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70%的学生基本掌握正确动作方法,部分学生能够在保护与帮助下基本掌握肩肘倒立技术,个别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技术动作。通过综合素质练习,使100%的同学达到本节课预设练习密度,提高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学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举腿展髋
难点:夹肘立腰
六、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内容为学习体操技巧——肩肘倒立与自编操,不仅学习了教学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身体协调性及各项身体机能发展。在肩肘倒立的教学时,首先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球游戏与肩肘倒立的动作有相关之处,直接进入教学主题。在教学的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简到难,逐步掌握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其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展示阶段,让学生自我展示,增强其自信心。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导向性参与为辅,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七、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课堂常规、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学习内容、练习内容 结束部分:放松活动、师生评价、课后小结
1.课的开始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提出课堂要求、收纳学生随身携带尖锐物品、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第二部分准备活动①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进行慢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迅速参与到课堂中来。②准备活动,针对本课的主要教材体操技巧——肩肘倒立,做针对性较强的准备活动练习,尽快进入角色。
2.课的基本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学习肩肘倒立动作时,首先以一个传球游戏开始,既带有肩肘倒立的辅助练习又把学生的情绪引上了一个更好的台阶。同时运用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教学程序,使学生逐步掌握,更利于消化吸收。在练习过程中多运用语言鼓励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尝试、交流,更利于技术的掌握。第二部分身体素质综合练习,通过障碍跑中预设的3个障碍物和在障碍物前需要按照指定动作通过完成,学生进行集体练习。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完成指定动作并通过障碍物后带给他们的快乐并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3.在课的结束部分,用舒缓音乐配合放松操进行运动后的放松,营造出一种柔和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感受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进行放松。课后小结,通过总结重温本节课学习内容,通过师生互评找到自身的优点以及在练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八、场地与器材
场地:篮球场一块
器材:小体操垫37块、软式排球 4个、队长手环4个人、音响 1台
九、运动负荷预计
本课预计学生运动强度为最高心率130—150次/分,平均心率110~120次/分,练习密度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