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来源】2023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依据题干“山东齐国故城临淄(今淄博市)有冶铁遗址六处,其中最大的一处面积有四十余万平方米”可知冶铁遗址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占地面积较大,由此可知当时齐国的冶铁业生产规模较大,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齐国手工业的状况,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达,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体现齐国的冶铁业为官营,而且盐铁官营是西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涉及井田制与冶铁业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A
【来源】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表现在政治上,各诸侯国兼并战争频繁,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大大的发展,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思想文化上,文化教育传播到民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出现百家争鸣局面,A项正确;“战争频仍”只符合“战国七雄”,排除B项;“经济发展”不符合“战国七雄、百家争鸣”,排除C项;思想繁荣只符合“百家争鸣”,排除D项。故选A项。
3.A
【来源】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法式备定,珍国也”可知,这体现出,唐朝典章制度先进,日本落后,日本才向中国学习,A项正确;“唐朝民族政策开明、对外贸易兴盛、社会风气开放”都是在唐朝典章制度先进的表现,不是日本派出遣唐使的主要原因,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C
【来源】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等2地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题干“瓦子”、“蹴鞠”,结合所学知识,题目描述的是宋代时期市民丰富的文化生活,C项正确;隋朝科举制确立、唐朝民族关系和谐、明朝科技发展,都与题干中朝代不相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A
【来源】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材料介绍的是汉阳铁厂建设选址时,由于封建官僚做派导致选址失误,填土、修路运输铁矿石煤炭,大大提高了企业成本,说明洋务企业存在官僚衙门恶习,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受到外国势力挤压、洋务企业利润远高于外国企业,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来源】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星光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大跃进”运动,接着,全国农村又大办人民公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了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与图表相关的史实。
7.B
【来源】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题干“时局转换”“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他们共同评价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与“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不符,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8.A
【来源】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马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出现变化,A项正确;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明显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在17世纪确立,排除C项;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9.C
【来源】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青山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从材料当中的描述“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可知,这一转变主要是突出了企业原来是被动的,现在主动性增强了,原因是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所以导致结果也发生了变化,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由此可见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C项正确;此时我国的企业中还没有融入大量外资,排除A项;私有制经济成为主体表述错误,公有制为主体,排除B项;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此时这一体制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来源】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详解】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如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租地农场,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租地农场的农产品和畜产品更多的进入市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内的工人与雇主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B
【来源】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城西六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详解】据“英国用‘光荣革命’(宫廷政变)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及所学知识可知,“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度。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迎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执政.这一次政权更迭没有流血,西方人称这次革命“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选项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B。
12.A
【来源】2023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第四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材料“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可知,在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佛罗伦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文艺复兴促进城市化发展,排除B项;材料也无法体现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来源】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材料“彼得大帝……就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这也就是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可知,彼得一世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他进行这种“独特尝试”的目的是要改变俄国极端落后的状况,以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即采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强化封建统治,B项正确;彼得大帝是采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强化封建统治,不是废除沙皇专制体制,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强化封建统治,不是“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排除C项。“废除农奴制度”与“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来源】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各大会议,是同盟国团结合作的表现,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大国之间的会议,而不是大国参战力量对战争胜利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军事的强弱,排除C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没有反映国际组织的内容,战后成立联合国是国际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来源】2023年安徽省涡阳县石弓中心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详解】根据题干“17世纪晚期,一位英国科学家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C项正确;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排除A项;伽利略是意大利科学家,排除B项;爱因斯坦是出生于19世纪的德国科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6.错误,“毛泽东”改为“邓小平”
17. 错误,“上海”改为“广州”
18. 正确
19. 错误,“议会制共和国”改为“联邦制共和国”
【来源】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清洛初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中国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题干毛泽东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史实错误,“毛泽东”改为“邓小平”。
(2)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题干清朝统治者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只开放上海一处做为对外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史实错误,把“上海”改为“广州”。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题干表述正确。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题干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史实错误,将议会制共和国改为联邦制共和国。
20.(1)图一:半坡居民;图二:河姆渡人;自然环境不同
(2)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3)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推动、统治者的重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来源】2023年安徽省涡阳县石弓学区中心学校中考3月份模拟历史试题
【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雨水少,气候变化大,故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故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他们的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作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可知,农业发展的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3)综合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推动、统治者的重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21.(1)原因:争夺资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法德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主要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影响: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认识: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来源】2023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详解】(1)根据材料“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争夺资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两国围绕“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交锋,煤铁资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两国围绕这个地区争夺权展开了争夺,也是法德矛盾难解的症结所在。造成法德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法德和解,开始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法国巴黎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影响: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煤钢共同体作为局部一体化的尝试,它的成功促使各国考虑把共同市场扩大到其它部门乃至整个经济部门的必要性。因此,它的经验为以后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铺平了道路;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根据材料,德法关系从敌对到合作伙伴,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22.(1) 新中国成立 1978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观点: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决策。阐释:改革开放最主要的影响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我们必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之,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来源】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因此,①处为新中国成立;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因此,②处为1978年;由1927-1949年革命形式的发展可知③处应填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选择,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为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决策。结合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历史影响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开放最主要的影响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我们必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之,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2023安徽中考历史预测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齐国故城临淄(今淄博市)有冶铁遗址六处,其中最大的一处面积有四十余万平方米。这可以说明当时( )
A.政治中心的商品经济发达 B.官营手工业垄断铁器生产
C.齐国冶铁业生产规模较大 D.井田制推动了冶铁业发展
一、战国七雄二、商鞅变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四、百家争鸣
2.下面资料卡片反映的主题是( )
A.社会变革 B.战争频仍
C.经济发展 D.思想繁荣
3.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23年自唐回国的留学僧上奏朝廷云:“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据此推断日本派出遣唐使的原因是( )
A.唐朝典章制度先进 B.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C.唐朝对外贸易兴盛 D.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4.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进行研学旅行。我们可以到通宵营业的“瓦子”去看戏、听曲、观看蹴鞠,买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这些热闹情景反映了( )
A.隋朝科举制确立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朝科技发展
5.汉阳铁厂建设时,外国顾问希望建在矿区附近,但湖广总督张之洞说“中国之人,何患无煤”。觉得应该建在自己的管辖区方便管理、运营等。填土、修路运输铁矿石煤炭,大大提高了成本。这说明( )
A.洋务企业存在官僚衙门恶习 B.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C.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挤压 D.洋务企业利润远高于外国企业
6.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7.毛泽东称其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因为这一转变,促使了国内的合作形成,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平型关大捷的胜利 D.七七事变的发生
8.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冲击原有社会关系 B.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导致生活方式变化
9.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试点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出去“找米下锅”,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私有制经济成为主体
C.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0.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
A.封建主义化 B.资本主义化 C.社会主义化 D.共产主义化
11.英国用“光荣革命”(宫廷政变)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制度 D.总统制度
12.“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 B.文艺复兴促进城市化发展
C.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 D.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
13.“彼得大帝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就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这也就是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里的“独特”是指( )
A.效法西方政治以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B.采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强化封建统治
C.用对外军事扩张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D.废除农奴制度以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据此可知,战胜法西斯必须依靠( )
A.大国力量 B.团结合作 C.强大军事 D.国际组织
15.17世纪晚期,一位英国科学家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位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政策调整要适宜社会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 】16. 毛泽东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清朝统治者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只开放上海一处做为对外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辨析题(20分)
20.(10分)农业是提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作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1)材料一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认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综合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源成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的钢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法德化解百年恩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两国围绕“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交锋的原因和影响。(4分)
材料二 二战后德国政府对发动战争的行为做了深刻的反省,根除了国内的纳粹主义,积极向受害国和人员进行道歉和赔偿,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谅解。鉴于德国的积极认罪态度,法国抛弃了对德国的“侵略成性”成见,把德国当作信任的合作伙伴。……法德和解不仅对欧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局势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娟娟《论二战后法德和解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50年代法国“把德国当作信任的合作伙伴”的主要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两则材料所反映的规律的认识。(2分)
四、论述题(12分)
22.(12分)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处的史实是________,②处的时间是________年,给③处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3分)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