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2章-第3节 大气环境 教学课件+作业(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2章-第3节 大气环境 教学课件+作业(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5 16:31:16

文档简介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解析】 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温度变化为20~-60 ℃。第2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象。
【答案】 1.D 2.C
3.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的是(  )
A.平流层大气的逆温现象
B.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
C.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D.海拔越高,气压越高,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少
【解析】 “高处不胜寒”是关键词,体现了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气温递减的现象。
【答案】 B
4.(2012·忻州高一期中)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
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落后和日出前仍有一段时间天空是明亮的 ②夏天天空多云,白天气温不太高
③阴天的室外和晴天的室内,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也是明亮的 ④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夏天白天多云,反射强,气温不高;多云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强,气温比晴朗的夜晚高。
【答案】 C
5.(2012·韶关高一期末)下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解析】 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白天有云,温度不致过高,夜晚有云,温度不致过低,故日温差小。
【答案】 D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读图,回答6~7题。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7.产生乙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A.天空多云 B.天空晴朗
C.地势较低 D.地势平坦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该坐标图纵坐标表示太阳辐射强度,越向上表示太阳辐射强度越大;横坐标表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的长短,越向右表示经过的大气路程越长。由此可以判断甲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丁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弱。第7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越长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大,而乙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短但太阳辐射较弱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多云天气较多。
【答案】 6.D 7.A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此完成8~9题。
8.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9.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②表示地面辐射,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主要是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是由于这种天气状况下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故温度不会降的太低。图中③表示大气逆辐射。
【答案】 8.D 9.C
(2012·长沙高一检测)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植被
11.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B.地面辐射强
C.风力强劲 D.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的霜期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第11题,地面辐射越强,地面降温越快,越有利于霜冻的发生。
【答案】 10.A 11.B
12.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月9日白天与夜晚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
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
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
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解析】 读图可知,3月9日白天的气温比3月8日低,但夜晚的气温比3月8日高;3月8日昼夜温差大,可能为晴天,9日为阴天;云层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该图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答案】 B
二、综合题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_______作用。
(2)图中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A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图B比无云时大气温度较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由此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白天,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强弱对温度的影响,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所以白天多云比晴天温度低。夜晚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表现在逆辐射强弱对气温的影响,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另外,此图还说明,地球上厚厚的大气既适宜生物呼吸,同时也保证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 (1)反射 (2)保温 (3)低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4)高 云层加强了大气逆辐射
(5)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形成地球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14.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Ⅰ、实验器材:1.5升或更大的空矿泉水瓶(1个)、温度计(2支)、土壤(一些)、玻璃盘(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
Ⅱ、实验步骤:(1)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中,用剪刀将空矿泉水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
(2)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插进去。
(3)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或其他有较强热能的光源)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置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填入下表中。
某月某日某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
“微型温室”内的温度
“微型温室”外的温度
 Ⅲ、实验探究:(1)两支温度计的显示,始终较高的是________。
(2)这个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原理。
(3)这一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农业上,尤其在北方地区的秋冬季节,可以抵御________和________等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在这里空矿泉水瓶就相当于一个“微型温室”。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影响,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微型温室”内的大气又把绝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 Ⅱ、(3)答案略(将实验过程中测到的数值填入表中即可)
Ⅲ、(1)“微型温室”内的温度计
(2)大气的保温作用
(3)寒潮 霜冻
课件75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大气的垂直分层 50 降低 升高 降低 升高 对流 平流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反射和散射 太阳辐射长波②④长波大气层地面对流层大气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低纬 两极 吸收 反射 年日照时数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课时作业(十)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如果上图表示青岛沿海地区,并且该地区此时吹海风,则能够正确表示海风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甲处盛行上升气流,则与丁处相比较,丙处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第2题,海风应是近地面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④最符合题意。
【答案】 1.C 2.D
3.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下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解析】 由于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所以曲线离0值越远,代表热岛强度越大;此图中代表夏季的曲线明显低于代表冬季的曲线,所以热岛强度夏季小于冬季;午后不论夏季还是冬季都是靠近0值,因此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答案】 C
4.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海滨地区海陆表面气温和海陆上空气流的变化特征,由图甲可知图乙出现的时间应为(  )
甲           乙
A.6时~18时      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 D.16时~次日8时
【解析】 从甲图可看出8∶00~16∶00这段时间,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即陆地上形成了低压,海洋上形成了高压,这样在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吹海风,故C项正确。
【答案】 C
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在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2012年12月15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村庄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
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
C.谷地地形易形成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
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
6.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整个村庄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表示空气流动不畅通,有可能受地形的影响而出现逆温现象。第6题,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山谷高于山坡,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吹谷风,且谷风一般出现在白天。
【答案】 5.C 6.D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8.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第7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的等压面向下凸,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的密度较小;甲地的等压面向上凸,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的同一高度丙地的气压较高,丁地的气压较低。第8题,在近地面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风(要注意图中的指向标)。
【答案】 7.D 8.A
9.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
A.飞机顺风飞行 B.飞机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 飞机在高空飞行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高空在此二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的西风,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故逆风飞行。
【答案】 B
10.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是促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指能使风向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读图可看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故此力为a;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故此力为b,该力使风速减小;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故此力为c,由于处于北半球,故使风向向右偏转。
【答案】 C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①处的风向不可能为(  )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2.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处的风速比①处大,因其等压线较①处密集
B.①处的风速较大,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①处的气压值高于②处
D.①处大气运动时地面的摩擦力比②处大
【解析】 第11题,①处一般情况下应为西南风;但当该地地面摩擦力很小时,风向可能与等压线接近平行,成为西风;当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几乎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时,风向几乎与等压线垂直,成为偏南风。因此,只有东北风不可能为①处的风向。第12题,①、②两处等压线疏密不一,②处密集,表明单位距离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速大;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与地面状况密切相关。
【答案】 11.D 12.A
二、综合题
13.我市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为了解释热力环流的原理,动手做了一个实验。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小组准备的实验材料有: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
材料二 该小组的实验步骤是: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
(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从实验的效果考虑,为什么胶合板的小孔要对着装冰的盆?
(3)由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4)举出地理环境中这种运动形式的两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热力环流的成因主要是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2)在整个实验中,通过香的烟来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放在下沉气流一侧,有利于烟参与空气的流动,便于观察。(3)通过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可以验证地表冷热不均可以引起空气流动。(4)只要地表冷热不均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热力环流现象。如山谷风、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答案】 (1)地面冷热不均。
(2)因为装冰的盆一侧气流是下沉的,效果明显。
(3)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
(4)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城市风)、季风(任答两个即可)
14.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分布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解析】 第(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第(2)题,形成城市热岛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的热量。第(3)题,城市多云雾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第(4)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相反。高空,城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
【答案】 (1)热岛 由郊区吹向市区
(2)A
(3)城区空气作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
课件64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太阳辐射 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受热 冷却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 地转偏向 摩擦 平行 夹角 课时作业(十一)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日本氢气球借助的风力是(  )
A.东南信风      B.西风
C.极地东风 D.西南季风
【解析】 日本、美国部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且日本位于西边,氢气球能够借助西风到达美国上空。
【答案】 B
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顶部有一倒梯形风洞(如下图),根据上海的盛行风向,其开口方向应为________。(  )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南—北 D.东—西
【解析】 上海地处东亚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答案】 B
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夏季,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据此回答3~4题。
3.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该风带和与其相邻的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 英国地处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答案】 3.D 4.D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完成5~7题。
5.若上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6.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  )
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
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
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
7.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 第5题,从图中看甲处气流下沉,乙处气流上升,而甲处的纬度比乙处低,可以确定该环流为中纬环流,甲乙之间的近地面风带为中纬西风带。第6题,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图中显示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第7题,由图中气流运动分析,甲处气流下沉,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又因甲在大陆西岸,则其气候类型可能为极地气候或地中海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5.C 6.C 7.D
8.下图是“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判断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从图中箭头反映的风向偏转看,风向均向左偏转,说明此图为南极俯视图,由此结合图中的纬线分布可知,a处所在的风带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 C
(2013·安阳高一检测)读下面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9~10题。
9.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亚洲低压,B为夏威夷高压
B.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A为亚洲高压,B为夏威夷高压
D.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10.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第9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为低压中心。第10题,亚洲东部C点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答案】 9.D 10.B
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月①②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①风力较大 B.②风力较大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12.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
A.低温少雨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两曲线显示的气压变化特点看,该月②区域的气压差异较大,说明此区域的风力较大。第12题,从图中显示的经度分布看,③地位于亚洲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太平洋上气压较低,亚欧大陆上气压较高,可判断北半球正值冬季,因此③地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少雨。
【答案】 11.B 12.A
二、综合题
13.下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1、2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解析】 分析图甲可以看出,位于赤道上的赤道低气压带(图中的A)的位置在1阶段偏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在2阶段偏南,说明为北半球的冬季,主要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受赤道低气压带终年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图中的B风带为北半球的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北风。图乙中的C地是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答案】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1图气压带位置比2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7月12日凌晨,南非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球场上演。西班牙经过加时苦战1∶0击败荷兰,历史上首次获得冠军。
材料二 2014年世界杯将在巴西举行。南非世界杯期间,巴西在南非举办了“巴西超凡体验”的推广活动,以吸引外国游客和投资者对巴西以及2014年世界杯的关注。
(1)南非世界杯期间,北半球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其中以亚欧大陆的________(气压活动中心)最为突出。此时段我国大部分地方盛行____________风,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中的气候资料,与开普敦相符的是________,与荷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
甲     乙      丙     丁
(3)巴西与南非都有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比赛最适宜的温度环境是15℃~20℃,而南非世界杯选定在6月~7月举行,请你从地理角度说明理由。你认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应选择在哪个月份举行?
【解析】 第(1)题,7月份北半球陆地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这时亚欧大陆上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强盛。我国大部分地方盛行东南风,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第(2)题,开普敦在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影响,在巴西和南非都形成了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第(4)题,南非6月~7月正值凉爽的冬季,适宜比赛。巴西大部分在热带,也应选择在凉爽的冬季,即5~7月份。
【答案】 (1)副热带高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东南 高温多雨
(2)乙 丁
(3)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4)6月为南半球冬季,南非地处热带、亚热带,此时较为凉爽,适宜体育比赛。 选择在6月(或5、7月等)。
课件73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热力 动力 太阳直射点 北移 南移 相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带状 位置 强度 2.课时作业(十二)
一、选择题
(原创题)下表中所列内容是2012年10月26日发布的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分析完成1~2题。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向
风力
26日星
期五
白天

高温 4℃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雨夹雪
低温 -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27日星
期六
白天
雨夹雪
高温 6℃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低温 -4℃
无持续风向
微风
28日星
期日
白天

高温 6℃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低温 -5℃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阿勒泰地区在2012年10月26~27日期间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是由________活动造成的。(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表中显示,2012年10月28日,阿勒泰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单一气团控制,晴朗天气为主
B.无大风天气过程
C.暖气团影响明显
D.大气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
【解析】 从表中的天气变化看,26日夜间至27日阿勒泰经历一次雨夹雪天气过程,最低气温明显下降,说明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到10月28日后,阿勒泰地区为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为主,昼夜温差变大。
【答案】 1.A 2.A
(2012·扬州高一检测)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0日至12日锋线移动情况,读下图,回答3~5题。
3.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冷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
4.12日没有形成云雨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锋面移动速度减慢
B.锋面性质发生变化
C.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D.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5.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2日的日出前后
【解析】 第3题,雨区在锋后,所以为冷锋;冷空气在北侧,所以为北半球。第4题,充足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第5题,对甲而言,11日为冷锋过境时,12日为冷锋过境后,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且一天气温在日出前后最低。
【答案】 3.A 4.C 5.D
6.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解析】 准噶尔盆地的西侧山地有一些山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相对湿润气流可以由山口地带进入盆地,在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形成一定量的降水,此降水的形成是由湿润气流行进中遇地形阻挡而较长时间在当地徘徊所致。
【答案】 B
7.如图所示,关于气压中心E和锋面F的叙述正确的是(  )
A.E是北半球气旋,F是暖锋
B.E是北半球气旋,F是冷锋
C.E是南半球气旋,F是暖锋
D.E是南半球气旋,F是冷锋
【解析】 根据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判断气压中心为低压(气旋);由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推出该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所以为北半球,且冷气团占主动地位,所以F是冷锋。
【答案】 B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回答8~9题。
8.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9.若M点吹西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解析】 第8题,M点吹东南风,说明气流由外向内流动,应是气旋,风向右偏,说明是北半球。第9题,M点吹西南风,则说明气流由内向外流动,应是反气旋,风向左偏,说明是南半球。
【答案】 8.A 9.D
10.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所形成的锋面,暖气团位于锋后,冷气团位于锋前,其过境时多在锋前形成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
【答案】 C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
A.②④和ab B.②③和cd
C.①④和ad D.①④和cd
1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
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解析】 第11题,据图可知甲图为冷锋天气,①④为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②③为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乙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a为冷锋后,b为暖锋前,均受冷气团控制;d为冷锋前,c为暖锋后,均受暖气团控制。第12题,①地因离锋面较远,受冷气团影响不明显,故①地气温最高。④地未来将受冷气团控制。乙图中a、b两地可能形成降水,c、d两地处在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城市因处在气旋中心区域,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 11.D 12.A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ABCD四地属于冷气团的是________;属于暖气团的是________。
(2)甲乙两锋面属冷锋的是________,属暖锋的是________。
(3)甲、乙锋分别经过E、F地时,天气如何变化?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示区域出现在北半球,甲、乙两锋分别出现在下图所示锋面气旋的哪个部位?甲________;乙________。
【解析】 由图示可知,甲为冷锋,乙为暖锋;A、C为冷气团,B、D为暖气团。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常出现雨雪、大风天气;暖锋过境时,多带来连续性降水。M处气流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形成暖锋。N处气流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形成冷锋。
【答案】 (1)A、C B、D
(2)甲 乙
(3)雨雪、大风、气温下降 带来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
(4)N处 M处
14.中央气象台2012年10月26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23号强热带风暴“山神”的中心26日08时位于海南省三沙市东南方大约440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8百帕。预计,“山神”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向海南省三沙市附近海面靠近,强度继续加强。结合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强热带风暴“山神”对应的天气系统与图中的(  )是同一类型。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10月26日,海南三沙市附近的风向应主要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从气压分布状况看,图中①、②、③、④、⑤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此时图中②地吹________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
(5)简述图中⑤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
(6)③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①地周围存在?为什么?
【解析】 热带风暴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的,在气压分布图中对应的是低气压中心,读图可知,丁地为高压中心,丙地为低压中心,甲处为冷锋锋面,乙处为暖锋锋面;②地多吹西北风;②地比④地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②地风力较大。④地在冷气团和高压脊控制下,低温晴朗。⑤地将受冷锋过境影响形成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①地周围不会形成锋面,这是因为该反气旋(高压)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
【答案】 (1)C (2)A
(3)① ③ 西北(偏北) ② ②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4)低温晴朗 冷锋过境后,④地受高压脊控制。
(5)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
(6)不会。因为①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
课件69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锋面系统与天气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阴雨天气 最低 暖锋 冷锋 强烈 云、雨、雪 大风降温 中纬地区 课时作业(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