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3章-第3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3章-第3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6 13:06:16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下图为2010年我国冬小麦发育期及收获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冬小麦发育期及收获进程的分布基本是(  )
A.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
B.沿经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C.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D.沿纬线延伸,随经度变化
2.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科学技术
3.这种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经度地带分异 D.垂直地带性分异
【解析】 由图可知我国冬小麦发育期及收获进程的分布大致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这是由于图示期间我国气温的分布南高北低所形成的,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1.C 2.A 3.A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5.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第4题,图中的绿色工程地处撒哈拉沙漠,主要功能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水分是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第5题,绿色工程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延伸,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一致。
【答案】 4.B 5.A
6.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解析】 由图可知,该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相对高些,说明北坡为阳坡,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故确定为南半球。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且位于南半球,说明其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答案】 C
(2012·扬州高一检测)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7~8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7.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解析】 从图甲到图丙由于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森林变为荒漠,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
【答案】 7.B 8.B
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回答9~10题。
9.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
A.居民的生产习惯差异 B.国家政策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10.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一样导致降水量不一样
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一样
C.海拔高度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一样
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一样
【解析】 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十分寒冷,小麦品种为春小麦;华北地区热量条件与南方地区不一样,使得冬小麦品种也不一样。青藏地区具有高寒的自然地理特点,由于地势高,终年气温较低,冬小麦无法生长,所以这里的粮食作物以青稞、春小麦为主。
【答案】 9.D 10.C
读针阔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11~12题。
地点
经、纬度
海拔高度

22° N,116° E
1 500~2 000 m

42° N,118° E
600~1 000 m

41°N,90°E
2 200~2 600 m
11.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12.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解析】 第11题,①②两地比较,最明显的是纬度的差异,纬度的不同导致热量的不同,从而影响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第12题,②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二者所处的纬度相当,热量的差别小,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降水量的不同。
【答案】 11.A 12.D
二、综合题
13.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图甲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②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是________。
(4)图乙是沿46°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____地区。
【解析】 图甲是自然带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由自然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①为寒带苔原带,②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结合纬度判断图乙中A自然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地形这一地方性分异因素影响,同纬度山脉东坡B处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答案】 (1)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分异 垂直分异 (3)4 000米 (4)③ 温带荒漠带 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14.下图为2008年奥运火炬在我国境内传递的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奥运火炬在由A地区向B地区传递过程中,沿途主要植被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2)奥运火炬在由D地区向F地区传递的过程中,沿途所看到的主要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D、E、F三地区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3)下列景观图中,在E所在省区传递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4)图中①处是此次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的大本营,珠峰自然带垂直分异中,其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途经著名的灌溉农业区②________、③________,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主要受__________影响。
【解析】 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2)题,根据我国自然带分布分析。第(3)题,图A是沙丘,图B是草原,图C是温带落叶林景观(梅花鹿是典型动物),图D是喀斯特地貌。第(4)题,主要与相对高度有关。第(5)题,两灌溉农业区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有灌溉水源便成为农业区,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1)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纬度 热量
(2)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干湿度 水分
(3)D
(4)南坡较北坡相对高度大,且纬度低,降水较丰富
(5)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 地方性 灌溉水源
课件91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差异性 空间尺度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相似性 自然条件 有序性和普遍性 随纬度 太阳辐射 沿经度方向 水分 主要陆地自然带 植物群落 热量和水分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自然带分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地方性分异现象的形成及表现 课时作业(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