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老山界(第一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目标导学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学会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瑶民( ) 转弯( ) 倾斜( ) 骨碌( ) 酣然入梦( )
惊惶( ) 缴租( ) 欺侮( ) 冷颤( ) 盛饭( )
咀嚼( ) 篱笆( ) 呜咽( ) 蜷曲(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pān谈( ) kē捐杂税( ) chān扶( ) qiào壁( )www.21-cn-jy.com
chù立( ) 点zhuì( ) 波涛péngpài( )
2.二读课文,勾画出标明时间、地点的词句,理清本文记叙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互动探究 2·1·c·n·j·y
(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自读课文,思考:
1.红军翻越老山界主要有四“难”,请勾画出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 “ 难”三字的形式分别加以概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讨论:红军为何能战胜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加以理解。
(三)再读课文,揣摩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妙处。
1.朗读“之”字奇观描写语段,思考:
⑴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⑵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2.朗读半夜醒来观赏夜景的描写,思考:
⑴主要“见”到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
⑶所“闻”突出了什么特点?作者描写各种“声响”,是不是自相矛盾?
⑷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的?
⑸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我们也拿碗chéng( )给瑶民母女吃。
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à( )得很远了。
③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 )壁上,马爬不上去。
④把毯子juǎn( )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 )起来,还是睡不着。
⑤像春蚕在jǔjué( )( )桑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yè( )( )像波涛在péng pài(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21教育网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
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
(3)罕见的美好景象。( )
(4)甜美、畅快地入睡。( )
(二)课内阅读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①。21cnjy.com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21·cn·jy·com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高路险,试举例说明。
2.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3.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