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6 11: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cōng huì jiā qín zào yì yáng méi fáng liáng
( ) ( )( )( )( )
二、填空题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杨氏之子。( ) (2)甚聪惠。( )
(3)孔君平诣其父。( ) (4)乃呼儿出。( )
3.《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是_____(时期)的_____(谁)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文体)”的代表作。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__________至_________之间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你还知道哪些同时期的名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1)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故事的重点部分。
(3)纵观全文,你认为杨氏之子的聪惠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________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这句话是_______对________说的,他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
②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6.孔君平诣其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成就 B.拜见 C.造诣
7.读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孔/指以示儿/曰
8.“乃呼儿出”一句中的“乃”的意思是( )
A.你 B.你的 C.就,于是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本记载东汉末年至两晋士人的言谈逸事的书。
B.杨氏之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语气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从“为设果”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0.本文选自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的言谈轶事的小说。( )
11.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可以从“为设果”看出来;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可以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看出来。( )
12.课文题目“杨氏之子”的意思是杨家的儿子。( )
13.杨氏之子最后辱骂了孔君平,孔君平气愤地走了。( )
五、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
齐桓公称霸后齐国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当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位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指出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得力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着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国君叫你养鸟,你却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因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他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提醒,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有删改)
14.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5.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贫乏——( ) 蔑视——( )
16.理解“若不是你的提醒,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这句话。
(1)句中的“你”指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
(2)“我”险些犯了什么大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犯了大错误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百姓都尊敬地叫晏婴“晏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18.你从这则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秋时代有一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晨,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9.在第1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0.用“√”在括号里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明白:(1)明亮(  ) (2)清楚(  ) (3)公开(  )
苦学:(1)痛苦(  ) (2)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 (3)有耐心地,尽力地(  )
21.仔细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
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 ,身后是 。“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 、 。
22.“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句中,“他”指的是______,“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
2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聪慧 家禽 造诣 杨梅 房梁
2.的 同“慧”,智慧的意思。 拜访 就,于是
3.世说新语·言语 南朝 刘庆义 笔记小说 东汉末年 晋宋 谢灵运 王戎
4.杨氏九岁的儿子与前去做客的孔君平相互谈话时有趣的一问一答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答曰”说明反应很快,不假思索。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他家的水果,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先生家的鸟,杨梅当然就不是他家的水果
5.特点 总起全文 孔君平 杨氏之子 孩子姓杨所以说和杨梅是一家子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6.B
7.B
8.C
9.B
10.× 11.√ 12.√ 13.×
14.晏子巧救烛邹
15.丰富 尊敬
16.晏子 齐景公 因为一只鸟飞走了,就要亲手杀死养鸟的人。 其他诸侯知道了,会认为齐景公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他们。
17.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指出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得力助手。
18.劝人要讲究方法,若是太过直白,反而会适得其反,惹人生气。(或:不能为一点点小事就动怒,要学会宽容;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尽量不出错。)
19.:“。 , 。 ” 20.(2)√ (3)√
21.大海 山峰 海浪声 松涛声
22.俞伯牙 让他向大自然学习,完善自己的乐曲 23.技艺超群的琴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