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8课 阿里山纪行(课时1)》学案
一、【学习目标 】
1.能感受、领略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
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三、【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
2、字词注音
一泓( ) 莽莽( ) 溢出( ) 镶嵌(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鱼鳖( ) 静谧( ) 红桧( ) 孕生( )
风靡( ) 山岚( ) 堪称( ) 谛听( )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填空。
本文按 ,顺序记叙了 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 基调。
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21cnjy.com
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 ,令人回味无穷。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找出来。
21·cn·jy·com
2.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www.21-cn-jy.com
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 21教育网
五、【达标巩固】
l.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一泓( ) 莽莽( ) 溢出( ) 镶嵌( )
鱼鳖( ) 静谧( ) 红桧( ) 孕生( )
2.阅读《阿里山纪行》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2·1·c·n·j·y
4.用四个字概括台湾著名的红桧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
答:
5.文中加粗的“约”和“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6.“神木”已遭雷劈,为什么“他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7.前文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选文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