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A)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B)
3、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体会并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2、体会并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了解全文思想内容。
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尝试(通读课文,积累基础)
二、时代背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字词预习(请读准下列字词并给重点词语注音)
陡、惊惶、攀谈、苛捐杂税、军阀、缴、欺侮、道歉、缺乏、篱笆、
奇观、绝壁、峭壁、骨碌、疲倦、酣然入梦、蜷、缀、矗立、细切、咀嚼、
呜咽、澎湃、督促、落得很远了、搀扶、慰问、灌输
四、课文内容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 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 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①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 走路难②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 睡觉难③ 饥饿 —— 吃饭难④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 处境难
⑶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内对话:(预习反馈、品读课文)
【预习反馈】
1、同桌互相检查、批改课前学习。2、同学评价: 。
一、探究学习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B)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见表格)(B)
二、理清结构层次
1、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B)
2、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一、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1)。
二、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
三、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34段)。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12——32)红军翻越老山界。
主要内容: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 3.攀登雷公岩;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5.山顶所思。
三、细读品味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B)
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B)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㈢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B)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㈣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B)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四、 布置作业 :背诵13-19段和23段。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 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 睡觉难 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 吃饭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 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教时
一、课堂导入:检查背诵13-19段和23段。
课前尝试(通读课文,积累基础)
二、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B)
1、找出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精彩段落欣赏
三、13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9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B)
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课内对话:(预习反馈、品读课文)
【预习反馈】
1、同桌互相检查、批改课前学习。2、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评价: 。
一、精彩段落赏析(C)
㈠景物描写: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答案: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 比喻 庄严、奇伟。 寂静
(3)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答案: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
(4)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
答案:远、近、大、细; 比喻、拟人、排比
㈡总结这一部分内容(23段)。
1.共用了几组比喻?作用是什么?
答案:七组。把星星比作宝石 、把山峰比作巨人、把山谷比作井、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比作野马奔驰,比作山泉呜咽,比作波涛澎湃。
反复的运用比喻非常形象的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
2.除了比喻之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排比、拟人。
3.这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来并说明运用对比的作用。
答案:把山路不适合睡觉和战士们的酣然入睡作对比。
把战士们艰苦的行军、夜宿和壮丽的景色作对比。
在对比之中突出了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怀。
㈢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二、总结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步练习
一、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瑶民(yáo) 歇脚(xī)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攀谈(pān)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ué)
D.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 倾斜(qīng)
二、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A)
A.悬涯峭壁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浑身紧张( )
B.不可捉摸 故弄玄虚 刺入饥骨 苛捐杂税( )
C.杀生成仁 勇敢无畏 大显身手 歪风邪气( )
D.美好景致 大义凛然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
三、(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5月2 ( http: / / www.21cnjy.com )6日电)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被禁止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过30字)(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题。(20分)(C)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 ( http: / / www.21cnjy.com )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 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 ”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8.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19.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0.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3分)。
—→ —→
21.这篇文章刻画丁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请说理由。(3分)
22.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3分)
23.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8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
一、B 二、A.崖 B.肌 C.身 D.冽
三、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禁止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
18.(2分)(1) 盯:喜爱(2) 盯:渴望
19.答: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①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1分);②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娅是个热爱母亲,善良懂事的孩子(1分)。
20.
好感 怨恨 —→ ——→ 感动
22. 答题要点:开放性试题,能紧扣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①玛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智慧执著、勤劳勇敢、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孩子。②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道的慈 祥老人。
22. 答: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言之成理即可)
23.答题要点: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