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六章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评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人教版 生物(高中)
自然界中的适应——枯叶蝶
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膀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伪装高手-章鱼
阅读课本,完成任务一 :
1、什么是适应?
2、适应具有哪些特点?
2
1. 适应的含义:
①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小肠结构特点
消化和吸收
适于
人的小肠
小肠内壁
②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仙人掌叶子退化,根系发达,
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北极熊白色的毛发,厚厚的
脂肪层,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
1. 适应的含义:
拟叶蝗
兰花螳螂
竹节虫
例如:拟态
①普遍性: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 适应的特点:
青蛙
变色龙
花豹
保护色——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箭毒蛙
毒蝇伞
警戒色——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资料分析: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这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
雷鸟(春夏)
有局限性。
例如,如果降雪延迟,已经换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
2. 适应的特点:
②相对性:环境条件多变,在此环境下的适应,不一定在彼环境下能适应。
雷鸟(冬)
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
拉马克进化论
十八世纪以前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教材P107)
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创造的。
各种生物都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
阅读课本,完成任务二 :
1、拉马克学说的主要内容?
2、如何评价拉马克学说?
拉马克(1774~1829)
①所有生物都是更古老的生物由______来的。
②各种生物的 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如此的,而是在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进化
进化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主要内容:
③适应形成的原因:
①用进废退;②获得性遗传。
适应性
用进废退:
器官使用越多越发达,不使用就退化。
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鼹鼠
食蚁兽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视觉派不上用场,眼睛就萎缩退化。
获得性遗传:
由于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都是可以遗传的。
后代
眼睛也是退化的
后代
舌头也是细长的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用来解释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那么是否正确呢?
批判性思维:你能举例反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吗?
长期用眼导致近视
后代
不一定肌肉发达
案例一
案例二
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局限性:
历史进步意义:
①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②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具有局限性
①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
②彻底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如何评价拉马克学说?
长颈鹿以树叶为食,草地退化(环境改变)后,要吃树叶,于是使劲将颈部伸长(需求改变),这样颈越伸越长(用进),并且这一性状能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长此以往,终于形成现在的长颈鹿(生物新类型)。
思考:请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拉马克观点核心(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
拉马克进化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动物学哲学》1809年
十八世纪以前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教材P107)
《物种起源》1859
P107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条件
——自然选择的手段,进化的动力
——自然选择的基础,进化的内因
——自然选择的结果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三: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长颈鹿
的祖先
大量长颈鹿
后代长颈鹿出现差异
(如:长颈、短颈等)
长颈的长颈鹿存活并繁殖
现代长颈鹿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3、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长颈鹿
的祖先
大量长颈鹿
后代长颈鹿出现差异
(如:长颈、短颈等)
长颈的长颈鹿存活并繁殖
现代长颈鹿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结论:
1、适应的来源:
2、适应的产生:
3、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环境的定向选择
核心:先不定向变异→后环境定向选择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不断出现,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B
※先不定向变异后环境定向选择
细菌
抗药性
不抗药性
抗药性
抗生素
生存
√
×
淘汰
→存活,繁殖后代
不抗药性
过度繁殖
变异遗传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反馈与评价: 从我做起,我
们该如何警惕和 预防超级细菌的 出现或繁殖。
项目 自然选择学说 拉马克进化学说
区 别 变异
适应环境
进化方向
联系
变异是 的,本来就有;环境和生物都 变异的方向
变异是 的,环境和生物意愿可决定变异的方向
生存, 被淘汰
环境和生物意愿决定
的变异都适应环境
决定
生物自身决定
认为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即简单→复杂、低等→高等,且都是“渐变”的结果
任务四: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
不定向
定向
不决定
适者
不适者
自然选择
意义
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不能科学
地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
(2)揭示了生物界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1)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认为生物进化
是以个体为单位。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性状水平
基因水平
深入
以个体为单位
以种群为单位
深入
发展的结果:
从研究水平上看:
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从研究对象上看: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 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 顶点。
—— 马克思
课堂小结
(1)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3)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
(4)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 )
(5)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存斗争( )
×
判断正误
√
×
×
×
1.雷鸟的羽毛可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白色(冬天)与灰褐色(夏天)的变换。据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羽毛的变换有利于雷鸟适应气候的季节性变换
B.这种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两种毛色中较细密的是灰褐色
D.雷鸟的羽毛发生的变化是对周围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C
2、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 D.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D
3.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
4.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环境进行选择的结果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发生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D
5.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进行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不是由农药引起的
AB
6.水虱是一种小型水生动物,用它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虱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有些水虱能在20 ℃的环境中生活,有些水虱能在28 ℃的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虱个体间存在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的。
25 ℃
各种变异类型
不定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而能在28 ℃环境下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虱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的。
适应20 ℃温度环境
适应28 ℃温度环境
选择
定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将在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8 ℃环境中,将导致死亡;同理,将在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0 ℃环境中也将死亡。这说明当环境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______,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适应环境的变异
同种生物个体间的斗争
不同种生物个体间的斗争
生物与环境间的斗争
生存斗争
谢谢观看!
人教版 生物(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