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枣核(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枣核(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5 18: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枣核(课时1)》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2、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进而明白富有含义的词语中透出的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难点
1、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2、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三、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族人,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
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2、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生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蹊( )跷( ) 掐( ) 嫣( ) 倘( )
坳( )掀( ) 嵌( ) 乾( )
词语:
①蹊跷 ②嫣红 ③山坳 ④玛瑙 ⑤胡同 ⑥依恋 ⑦匀称
⑧国籍 ⑨不约而同 ⑩故弄玄虚 ⑾感慨良深 ⑿ 成家立业
3、学生自由阅读并思考:
21教育网
① 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请围绕枣核这一线索来概括全文的结构:
( )枣核-( )枣核—( )枣核—( )枣核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 1)节 枣核
第二部分:(2-4)节 枣核
第三部分:(6-10)节 枣核
第四部分:(11)节 主题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2、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
3、“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4、“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5、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
6、文中驱车途中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7、“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8、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9、“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达标巩固:
1、文中“她托在掌心”,能否把“托”换成“放”?为什么?
2、第7节中“游子的心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