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5 18: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一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月夜图导入: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 ( http: / / www.21cnjy.com )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 整体感知文段
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如:
户:门; 遂:于是; 盖:大概; 但:只是; 耳:语气词
4、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三、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