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8课 阿里山纪行》课堂练习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8课 阿里山纪行》课堂练习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5 18: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里山纪行》课堂检测题
一、基础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给加粗字注音。(6分)
(1)风靡( ) (2)莽莽( ) (3)山岚( )
(4)谛听( ) (5)幢顶( ) (6)禅的世界( )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6分)
(1)于是,晏席上便轻轻回汤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
(2)不过,它经过改装,变成了纯悴的旅游性小火车,还顽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
(3)这是浓荫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荫,绝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5分)
(1)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________________
(3)它堪称山间一明镜:________________
(4)盛夏亭午时分:________________
(5)无可匹敌: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3分)
(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2)它真像一________绿地毯,________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3)树干都是湿________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6.给下面一段文字的方格里点上恰当的标点。(2分)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7.改写画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3分)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8.仿句。(3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9.佳句赏析。(6分)
(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这一句运用________手法,写出了山下与山间的巨大温差,从作者________的角度,突出凉气穿肌透骨的力度。
(2)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
突出树木的“________”和“________”。
(3)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作者以拟人化的________描写树木________。如诗如画的比喻,
感受深切的________,使森林、古树成了富有________的情境。
10.阅读语段,完成题目。(18分)
(一)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1)这一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_______和林区的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
(二)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_______反衬________。
(2)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作者采用________手法,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的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以有声反衬________,营造一个“静谧的世界”,收到了“________________”(填一诗句)的艺术境界。
(三)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________,以歌________,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整个游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____意思,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
(4)作者在整个游程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二、综合题
阅读《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回答问题。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默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到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你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你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多次写到雨,你认为雨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几处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或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试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文中第③段加粗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文章中心,发挥想像,把“我”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情调 调虎离山 南腔北调;调解 风调雨顺 调嘴学舌(2)系在树上;关系 系数(3)参天 参数 参加;参差 参错;人参 参商;(4)行别银行 行情;树行子;道行(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穿行 行若无事 2.(1)mǐ(2)mǎngmǎng(3)lan(4)di(5)chuang(6)chan 3.(1)宴荡(2)粹 颇(3)阴 阴(以前“树阴”写作“树荫”,现在规定一律写作“树阴”)决 4.(1)请刚从远道来的人吃饭(2)深远的感情(3)可以称为(4)正午;中午(5)对等;相称 5.(1)茸茸 毛毛 濛濛(2)条条 紧紧 (3)漉漉 6.: ‘ ’ 7.头顶上是高高的蔚蓝的天空 8.示例:不到泰山,何以能说到了泰安?不到玉皇顶,又何以能说到了泰山? 9.(1)对比 感觉(2)比喻 树躯 树身 大 高(3)比喻 排列之整肃 联想 审美价值 10.(一)(1)明镜 水墨画 清澈透亮 迷人风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 融情于景 (二)(1)比喻 声(有声)静(无声)(2)反复 宁静(3)无声 此地无声胜有声 (三)(1)起 结(2)旅游阿里山(3)好像 不是比喻句,“仿佛”在这里表示想像。(4)①作者旅游阿里山不尽然为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言外之意,也是为了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②作者在整个旅游中,确实看到了阿里山的风光如画,并为之陶醉,他的赞美出于肺腑之言;③“一方山水育一方人”,看到了山水之美,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之美。
综合题
1.既指台北冬季下的雨,也指浓浓的乡情、亲情。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红丢丢”
3.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例子略)
4.表现了贾文斌看到祖国同胞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也表达了台湾同胞深深的思乡之情。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