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目标解说:1.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2.积累文言实词:念、寝、步、寻等和常见文言虚词:但、耳、遂等。
3.品味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课前学习: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
一、导入: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谁了解苏轼的有关资料最多。请学生发言汇报了解的资料,然后展示课件,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
1. 请学生自由朗读,尽量大声的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怎么样?读的不大好,或者读的不错……引到录音朗读。
2.听录音朗读,对照自己的朗读找距离,引到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上来。
3.借助手头的工具、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合作译读文章。请学生提出讨论过程中的疑问,课堂讨论,教师提出文言积累要求。
三、背诵
1.展示课件中,图文结合,请学生配乐朗读。
2.听录音朗读,自己试着背诵或者跟读。
3.背诵
四、品味
出示课件问题:
1.文中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里的词、句回答)
2.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怎样描写的?
3. 揣摩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语句是作者感叹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教师总结:
苏轼在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人认同,出狱被贬后,还能以这种豁达的心胸写下如此优美的文章,试问我们也有如此心境么?那么让我们借着音乐和美丽的景色,也来学学古人吧。
五、拓展延伸
欣赏月夜图,倾听古曲,可以学着古人,激发情思也写一个短文或者写一两句自己想对苏轼说的话。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积累其他对月光描写的诗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