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追踪命题切入点
4 生命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答案 D
解析 小鸟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镜子中的“小鸟”的物理和行为信息。
2.(2020·江苏卷,13)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 A
解析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①、②或④处要产生兴奋,必须要有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A正确;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所以①处产生的兴奋可能传到④处也可能不能传到④处,故④处的电位大小与②处可能不同,B错误;结构③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但不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C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既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又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错误。
3.(2021·选择性考试河北卷,11)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内外离子浓度差,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外一定的K+浓度差导致的,B正确;静息电位主要是K+大量外流造成的,若内环境K+浓度高,会导致K+在单位时间内外流减少,则会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状态下膜电位减小,C错误;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如谷氨酸和一氧化氮,D正确。
1.(2021·湖南师大附中调研)ATP既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又可作为某些高等动物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作为信息分子的ATP可能会同时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B.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只有光能和自身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某些神经元释放某种神经递质时可能需要ATP充当信号分子
D.人体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能量和信息分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信息分子的ATP可能会同时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A正确;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有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产生的能量,B错误;人体神经元释放某种神经递质时可能需要ATP充当信号分子,C正确;ATP作为信号分子的人体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2.(2021·河南新乡市摸底考试)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流向RNA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随机地与模板链上的碱基碰撞而发生互补配对
B.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的过程中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
C.细胞内遗传信息传至RNA后,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D.某生物能以RNA链为模板逆转录成DNA,且需要逆转录酶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RNA的合成过程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模板链上的碱基碰撞进行互补配对,A错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会有相应的酶参与,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正确;细胞内遗传信息传至RNA后,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即转录过程完成后,DNA双链恢复,C正确;某些生物能以RNA链为模板逆转录成DNA,如逆转录病毒HIV,D正确。
3.(2021·华师一附中调研)生物体内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被称为信息分子,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B.动物体内,信息分子可由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等分泌
C.生物体内的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通常不直接参与生理反应
D.信息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通常会被灭活,以避免持续起作用
答案 A
解析 某些信息分子(如性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A错误;动物体内,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等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B正确;信息分子起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通常不直接参与生理反应,C正确;为了避免信息分子持续起作用,其发挥作用后通常会被灭活,D正确。
4.(2021·哈尔滨三中调研)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①表示神经递质,靶细胞表示神经细胞,此时靶细胞会兴奋
B.如果①表示促胰液素,则靶细胞为小肠黏膜,作用结果是胰液分泌增多
C.如果①表示抗利尿激素,其与靶细胞上的②结合,可导致尿量增多
D.如果①表示淋巴因子,则②可表示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答案 D
解析 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后,靶细胞会兴奋或抑制,A错误;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B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C错误;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淋巴细胞,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正确。
5.(2021·1月八省联考福建卷,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调节种间关系作用的是( )
A.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B.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
C.鲣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
D.昏暗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信息
答案 A
解析 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能体现生态系统中信息调节种间关系作用,A正确;长日照对落叶松幼苗休眠的调控、鲣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昏暗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信息都只涉及一种生物,不能体现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