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综合检测(三)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5分×12=60分)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回答1~2题。
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物稀少,土壤贫瘠
2.内蒙古、青海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强劲,所以流水侵蚀微弱,以风力侵蚀为主。第2题,挖掘“发菜”、“甘草”,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 1.C 2.C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人类活动 D.地表状况
4.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复杂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解析】 该图是我国江南丘陵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关系图,其核心是大气环流影响下的季风气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 3.A 4.C
(2012·莱芜高一检测)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5~6题。
5.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6.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的地表性质不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云贵高原储水条件不好,不适合种植桉树。从题干的材料可知,澳大利亚的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两地的地理环境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主体,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当两地地理环境相一致时,两地的物种也可互相引进。
【答案】 5.C 6.A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和其中B地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B→C之间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分异
8.B地植被类型南坡比北坡多,且M地带相同的植被分布的海拔较低。南坡的有利条件是( )
A.向阳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B.向阳的背风坡,水热条件好
C.向阳坡,光热充足
D.迎风坡,降水丰沛
【解析】 第7题,由B到C是由降水差异所形成的干湿度地带性。第8题,该地位于我国,南坡为阳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
【答案】 7.B 8.A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9~10题。
9.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10.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 第9题,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回答。第10题,①→②→③降水逐渐减少,依次形成了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荒漠带,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9.B 10.B
(2012·湛江高一检测)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1~12题。
甲 乙
1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1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解析】 第11题,读甲图可知,雪线由东向西增高;读乙图可知,雪线从南向北增高。第12题,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导致雪线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答案】 11.D 12.B
二、综合题(40分)
13.下面两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分布
图甲
未来(205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可能分布
图乙
(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
(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析】 本题以全球变暖引起的植被分布变迁为背景,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自然带分布可确定A、B的植被类型,C→D植被变化是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导致自然带整体向高纬度变迁,在位置和范围分布上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2)干湿度 水分条件
(3)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中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雨林面积扩大;温带草原面积扩大。
(4)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圆圈内实线和虚线箭头表示洋流,双线箭头表示风向;圆圈外箭头表示大气环流)(18分)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图中的示意符号是________;这种自然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比大陆东岸要高,原因是大陆西岸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________季温度比大陆东岸高。
(2)各自然带中,径流资源最丰富、生物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__,该自然带的这种特性与其所属地区的气候有何关系?
(3)受中纬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夏季该气候资源中的__________资源比较少。
(4)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反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第(2)题,径流资源最丰富、生物资源最丰富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区。第(3)题,中纬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第(4)题,地域分异规律有纬度地带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垂直分异、地方性分异规律,从图中反映的只有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1)
冬
(2)热带雨林带 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3)地中海气候 水
(4)纬度地带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