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3章-第1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3章-第1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课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5 18:47:23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课标解读
1.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认识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新课导入建议
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例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都不相同。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存在那么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同,那么地理环境受哪些要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什么?导入新课——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三部分:地理环境,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地理环境的概括性认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命题,多与其它知识结合进行。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演示结束 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 自然环境 自然界 地貌 土壤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地域分布 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长时期内 不均 热量 季节 分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均匀 升高而降低 迎风坡 热量和水分 温度 气候 1.下列诗句反映了哪种地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提示】 (1)下垫面(地形) (2)海陆位置差异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气候 2.城市市区降水一般比郊区多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 市区气温高,空气呈上升运动,对流旺盛;市区污染物较多,空气中降水凝结核较多。 【问题导思】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如何表现的?为什么说这种纬度差异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提示】 受太阳高度角由低纬向两极减小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表现为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种差异造成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2.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候的?亚欧大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西岸大气环流有什么差异?
【提示】 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空气运动特点不同,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特点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亚欧大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受西风影响,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
3.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差异?
【提示】 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比海洋性气候大,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4.欧洲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而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狭窄的地区,这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提示】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多东西走向,对西风的阻挡小,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因此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北美洲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东部,使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狭窄的地区。气候状况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而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归纳(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关键点:
1.樱花初放日期早晚决定于热量的多少,影响热量多少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地形、洋流等。
2.图示樱花初放日期南早北晚。
3.日本是多山岛国,中部为山地,平原分布在沿海。
4.日本东海岸有日本暖流流经。【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本州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南早北晚,这与南北方所处的地理纬度不同,接受太阳辐射多少有关。第(2)题,图中M、N两地纬度相当,又都位于滨海地区,但樱花初放日期不同,N地沿海受日本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樱花初放日期早。第(3)题,图中P地与M、N位于同一纬度,但P地樱花初放日期晚于M、N地,结合日本地形特征可知,P地位于山地,地势高,气温低。
【答案】 (1)B (2)B (3)A [图表展示]
教材第64页图3-1-2 坡向对气候的影响[解图精要]
由图名可知,本图展现的是山地的不同坡向气候的差异。读图把握以下要点:
(1)观察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地理要素差异。
(2)思考迎风坡和背风坡地理要素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图表应用]
1.坡向对气候哪个要素影响明显?为什么在迎风坡和背风坡会产生差异?
【提示】 对降水的影响明显。在迎风坡,湿润空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饱和度增加,形成降水;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越来越高,空气饱和度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
2.迎风坡一定会降水丰富么?
【提示】 不一定。必须是湿润气流,与山地阻挡抬升,才会形成迎风坡降水。教材第66~67页案例
【点拨】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其影响也在于气温,高气温将影响到城市气候、城市生产活动及居民生活。
【答案】 1.一个地区(通常是城市)由于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以及植被稀少等诸多原因造成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该地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故称为“热岛”)。2.1.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植被和土壤组成
B.岩石圈与大气圈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独立存在的
C.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纽带
D.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解析】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通过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以及生物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答案】 C2.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 D.气团和锋面
【解析】 全球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是决定地球上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
【答案】 A3.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有
(  )
①导致各地气候的差异
②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交换
③向大气释放热量
④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释放废热,直接影响大气温度;改变大气成分,从而导致气候变化;改变下垫面的性质,造成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等。
【答案】 D4.(2012·烟台高一期中)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环流条件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影响不同
【解析】  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交替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 B5.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显著的洋流是
(  )
A.墨西哥湾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秘鲁寒流
【解析】 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欧洲西海岸,给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 C6.读气候因素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造成我国西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字母)。
(3)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的因素是________(填字母)。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  第(1)题,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太阳辐射是最基本的因素,其对大气环流和下垫面均有影响,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下垫面,进而影响气候。 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随海拔的升高,水热状况不同,气候亦有差异。第(3)题,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洋流主要是影响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状况,海陆之间影响较小。第(4)题,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大气温度、影响下垫面,进而影响气候。【答案】 (1)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 人类活动
(2)C (3)B
(4)例一:兴修水库、人工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例二:人类燃烧煤、石油等释放大量的CO2,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答案合理即可)课时作业(十四)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就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B.城市和乡村不属于地理环境
C.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D.人文地理环境是指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环境
【解析】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和乡村。
【答案】 C
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回答2~3题。
2.决定气温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下垫面状况 D.海拔高度
3.造成我国山东与新疆降水不同的主要原因为(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海拔高度
【解析】 第2题,太阳辐射对各纬度(纬度位置)加热的不均匀,是决定气温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第3题,山东位于东部沿海,新疆位于内陆,两者降水不同,主要是因为海陆位置的差异。
【答案】 2.A 3.B
4.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D.地面的红外线辐射
【解析】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答案】 D
(2012·沈阳期末)读某两种气候类型部分分布图,完成5~7题。
5.①②③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6.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 ℃~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 ℃~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7.④⑤地区所示气候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不大(  )
A.洋流 B.地形
C.东南信风 D.人类活动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①②③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与其陆地分布纬度低有关。第6题,③地区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最热月均温较低。第7题,④⑤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受来自海洋的信风、沿岸暖流及地处迎风坡等因素影响。
【答案】 5.A 6.C 7.D
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 ℃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8~9题。
图1
图2
8.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9.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 第8题,南半球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低纬地区气温偏低。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图2所示地区最冷月气温在25℃以上,4~10月份为多雨期,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符合。
【答案】 8.C 9.B
(2012·衡水期中)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反映正确的是(  )
A.晴天日平均值约2.4 ℃,最大值约3.7 ℃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 ℃,最大值约2.4 ℃
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11.一日中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  )
A.8∶00前后、12∶00前后
B.10∶00前后、14∶00前后
C.12∶00前后、16∶00前后
D.6∶00前后、14∶00前后
1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晴天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强。由于阴天时曲线变化不明显,观察晴天的曲线不难发现两个极值出现的时间。城市热岛强度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挤、释放大量人为热有关。
【答案】 10.D 11.D 12.B
二、综合题
13.(2012·宿迁期中)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城市气温的变化显示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2)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 (  )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3)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 四地位于我国南北不同的位置,四地的气候体现我国气候的南北变化。第(1)题,仔细观察7月和1月四地气温变化,从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温差变化分析。第(2)题,四城市降水量的差异显示我国降水由南向北递减,比较北京与哈尔滨可知,B选项中“递增”说法太绝对。第(3)题,广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受台风影响,降水集中,降水多。
【答案】 (1)夏季(7月)普遍高温;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2)C
(3)特征: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800毫米左右)。
成因: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14.(2012·盘锦期中)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地是撒哈拉沙漠地区,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②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什么两地同在回归线附近但景观差异这么明显?
(2)图中②地与③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  )
A.气温年较差 B.年内平均气温
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D.降水集中季节不同
(3)图中③地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如何?
(4)图中④地与⑤地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在两地的分布却有很大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不同点
【解析】 (1)②地在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在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观差异很大。(2)图中③地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②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3)考查了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分布规律。(4)考查了欧洲西部与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分布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考查影响两地气候的因素差异。
【答案】 (1)①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从而出现热带荒漠景观;而②地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2)D
(3)③地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成,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4)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
不同点
分布北界的纬度,④地比⑤地高得多;分布区的东西宽度,④地比⑤地宽许多
欧洲中纬度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向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