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新课导入
问题
材料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扬州当时的繁华。此后1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
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0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高铁建设产业链
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可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思考(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
1、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2、便捷的交通、近木材原料产地、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国家政策等。
武功县小村镇已成为渭河平原上著名的大蒜产区。在收获后的玉米地中,种植大蒜作为越冬蔬菜,可收获蒜薹和大蒜,主要销往城镇。
昔日的陕西省武功县,对外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难以转化为商品。农民收入低,农村面貌落后。
在国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背景下,武功县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对通往乡、村的道路进行扩建改造,村里的道路也实现了路面硬化。有了等级较高的乡村公路网,公共交通服务普及到村,就连远离县城的偏远村落也开通了公交车。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就能够在城镇市场上卖出较高价钱。优质农产品还吸引客商开车到田头收购。脱贫的农民积极开发特色食品、纺织品等商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武功县的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便捷的交通线路也成为客流涌动的乡村旅游线路。武功县城乡社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案例: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1.武功县发展交通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具体影响?(经济结构、规模、空间布局、竞争优势、市场优势)
2.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对武功县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经济结构:
①发展特色农业:原生态蔬菜、优质农产品;
②农产品加工业:特色食品、纺织品;
③旅游业:乡村旅游线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能够快速便捷地运往城镇市场销售,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优质农产品吸引客商到田头收购,扩大了蔬菜的销售市场。
交通运输建设促进了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
要素合理流动
加强区际联系
扩大辐射范围
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
1、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和地区。
2、我国连云港的货物运至荷兰鹿特丹,请从运距、运时、运费几方面,比较陆路运输与海陆运输的优劣。
3、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案例分析: 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洲(东亚、中亚和西亚)与欧洲(东欧、中欧、南欧和西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2、陆路运输:运距短、运时短、运费较高; 海路运输:运距长、运时长、运费较低。
3、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实现全球范围国家的共同和平发展
1.从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地形(平原、山区)两方面,归纳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
2.简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些干线沿线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沿线多穿越平原地区,技术改造容易。
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减轻交通环境污染。
缩短与中心城市和全国市场的距离,增强对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的吸引力。降低当地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特点:东部地区多,平原最早建设;
中部地区位于阶梯分布区,地势起伏较大,路线相对较少,建设时间相对较早;
西部地区多山区线路较少且建设较晚。
02
影响聚落发展
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影响聚落发展
聚落,尤其是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运输的网络节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影响聚落发展
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还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如我国石家庄与株洲。
1、交通枢纽与大城市发展
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则是依托港口、水陆联运才得以发展兴盛的。比如泉州、上海和扬州;新加坡依托港口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长 江
东海
京沪铁路
沪杭铁路
上海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
2、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古代扬州:
凭借京杭大运河水路交通区位优势,扬州成为商业繁华的世界级都市。
近代扬州:
因运河淤塞和海运、铁路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兴起,扬州迅速衰落。
案例研究:京杭大运河与扬州的兴衰变化
3、交通运输布局对乡村聚落选址的影响
传统的乡村聚落一般较为分散,有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会逐步消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临近主要公路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共36张PPT)
知识小结
交通运输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要素合理流动
加强区际联系
扩大辐射范围
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影响聚落发展
促进沿线聚落发展
聚落发展随交通运输
布局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