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三角形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三角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4 11:29:17

文档简介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三角形
一、真题
1.(2022·鄂尔多斯)在△ABC中,AB=AC,∠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如图1,点E、F分别是线段BD、AD上的点,且DE=DF,AE与CF的延长线交于点M,则AE与CF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点E、F分别在DB和DA的延长线上,且DE=DF,EA的延长线交CF于点M.
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DM,求∠EMD的度数;
③若DM=6,ED=12,求EM的长.
【答案】(1)AE=CF;AE⊥CF
(2)解: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同(1 )可证△ADE≌△CDF(SAS),∴AE=CF,∠E=∠F,∵∠F+∠ECF=90°,∴∠E+∠ECF=90°,∴∠EMC=90°,∴AE⊥CF;②过点D作DG⊥AE于点G,DH⊥CF于点H,
∵∠E=∠F,∠DGE=∠DHF=90°,DE=DF,
∴△DEG≌△DFH(AAS),∴DG=DH,又∵DG⊥AE,DH⊥CF,
∴DM平分∠EMC,又∵∠EMC=90°,∴∠EMD=∠EMC=45°;
③∵∠EMD=45°,∠DGM=90°,∴∠DMG=∠GDM,∴DG=GM,
又∵DM∴DG=GM=6,∵DE=12,
∴EG=∴EM=GM+EG=6+6.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AB=AC,∠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BD=CD,AD⊥BC,∴∠ADE=∠CDF=90°,又∵DE=DF,
∴△ADE≌△CDF(SAS),∴AE=CF,∠DAE=∠DCF,∵∠DAE+∠DEA=90°,
∴∠DCF+∠DEA=90°,∴∠EMC=90°,∴AE⊥CF.
故答案为:AE=CF,AE⊥CF;
【分析】(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①先求出 AE=CF,∠E=∠F, 再求出 ∠EMC=90°,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 △DEG≌△DFH(AAS), 再求解即可;
③先求出DG=GM,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2022·北部湾)已知 ,点A,B分别在射线 上运动, .
(1)如图①,若 ,取AB中点D,点A,B运动时,点D也随之运动,点A,B,D的对应点分别为 ,连接 .判断OD与 有什么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若 ,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求点O与点C的最大距离:
(3)如图③,若 ,当点A,B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的面积最大 请说明理由,并求出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解: ,证明如下:
,AB中点为D,

为 的中点, ,


(2)解:如图,取AB中点T,连接OT、CT、OC,
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当且仅当点T在线段OC上时,等号成立),
当O、T、C在同一直线上时,CO最大,
在 和 中,



,即 ,


(3)解:如图,当点A,B运动到 时, 的面积最大,证明如下:
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连接OC交AB于点T,在OT上取点E,使OE=BE,连接BE,
由(2)可知,当 时,OC最大, ,
当 时, ,
此时OT最大,
的面积最大,



综上,当点A,B运动到 时, 的面积最大, 面积的最大值为 .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可得OD=AB,OD′=A′B′,然后结合AB=A′B′可得OD与OD′的数量关系;
(2)取AB中点T,连OT、CT、OC,则CT⊥AB,∠ACT=∠BCT=45°,AC=BC,CT=AT=BT=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得:当O、T、C在同一直线上时,CO最大,易证△ACO≌△BCO,得到∠AOC=∠BOC=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2BT=6,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T,然后根据OC=OT+CT进行计算;
(3)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连接OC交AB于点T,在OT上取点E,使OE=BE,连接BE,由(2)可知:当OC⊥AB时,OC最大,BT=3,当OA=OB时,∠BOC=22.5°,此时OT最大,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E=∠BOC=22.5°,由外角的性质可得∠BET=45°,则ET=BT=3,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E,由OT=OE+ET可得OT,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2022·重庆)在△ ABC中,∠BAC=90° ,AB=AC= ,D为 BC的中点,E,F分别为AC, AD 上任意一点,连接EF,将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EG,连接FG, AG.
(1)如图1,点 E 与点 C 重合,且 GF 的延长线过点 B ,若点 P 为 FG 的中点,连接 PD,求 PD的长;
(2)如图 2,EF 的延长线交 AB 于点M,点N在 AC上, ∠AGN=∠AEG 且GN=MF,求证:AM+AF= AE
(3)如图3,F为线段 AD上一动点,E为 AC的中点,连接BE,H为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 EH,将△ BEH沿EH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 B'EH',连接 B'G,直接写出线段 B'G的长度的最小值
【答案】(1)解:如图,连接CP,
∵∠ABC=90°,AB=AC=2,
∴BC=4,
∵点P为FG的中点,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EG,
∴△FE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P⊥FG,
∵D为BC的中点,
∴PD=BC=×4=2;
(2)证明:如图,过点E作EH⊥AD的延长线于点H,
∴∠FEG=∠HEF=90°,
∴∠HEF+∠FEN=∠FEN+∠AEG,
∴∠HEF=∠AEG,
∵D为BC中点,∠ABC=90°,AB=AC=2,
∴∠HAE=∠H=45°,
∴AE=HE,
又∵FE=GE,
∴△FEH≌△GEA(SAS),
∴HF=AG,∠H=∠GAE,
∵HE∥BA,∠AGN=∠AEG
∴∠H=∠MAF=∠GAN,∠HEF=∠AMF=∠AEG=∠AGN,
又∵GN=MF,
∴△ANG≌△AFM(AAS),
∴AM=AG,
∴AM=HF,
∴AM+AF=HF+AF=AH=AE,
即AM+AF=AE;
(3)解: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3)∵E为AC的中点,D为BC中点,∠ABC=90°,AB=AC=2,
∴AE=,
∴BE==,
∵△ BEH沿EH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 BEH',
∴BE=B'E=,
∴B'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又∵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EG,
∴EF=EG,
∴G点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EG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如图所示,
∵B'G+EG≥B'E,
∴B'G≥B'E-EG,
∴当G与E、B'共线时,B'G=B'E-EG,
∵F在AD上运动,当F运动的A点或D点时,EF最大,最大为AE,即EFmax=,
∴EGmax=,
∴B'Gmin=B'E-EGmax=-.
【分析】(1)如图,连接CP,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求出BC=4,再由旋转性质推得△FE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P⊥FG,又D为BC的中点,进而求得PD=BC,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2)如图,过点E作EH⊥AD的延长线于点H,则∠FEG=∠HEF=90°,推出∠HEF=∠AEG,由D为BC中点,∠ABC=90°,AB=AC=2,推出AE=HE,证得△FEH≌△GEA,即得HF=AG,∠H=∠GAE,再由平行线性质得∠H=∠MAF=∠GAN,∠HEF=∠AMF=∠AEG=∠AGN,进而证得△ANG≌△AFM,由全等性质及线段等量代换可得AM+AF=HF+AF=AH,进而得出AM+AF=AE;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得AE=,BE,再由翻折性质得BE=B'E=,即点B'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由旋转性质得EF=EG,即G点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EG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由B'G+EG≥B'E,即B'G≥B'E-EG,当G与E、B'共线时,B'G=B'E-EG,根据F点的运动情况得EF最大为AE,即EFmax=,可求得EGmax=,进而由B'Gmin=B'E-EGmax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4.(2022·陕西)
(1)【问题提出】
如图1,是等边的中线,点P在的延长线上,且,则的度数为   .
(2)【问题探究】
如图2,在中,.过点A作,且,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于点O、E,求四边形的面积.
(3)【问题解决】
如图3,现有一块型板材,为钝角,.工人师傅想用这块板材裁出一个型部件,并要求.工人师傅在这块板材上的作法如下:
①以点C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D,连接;
②作的垂直平分线l,与于点E;
③以点A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P,连接,得.
请问,若按上述作法,裁得的型部件是否符合要求?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75°
(2)解:如图1,连接.
图1
∵,
∴四边形是菱形.
∴.
∵,
∴.
∵,
∴.
∴.
∵,
∴.
∴.
∴.
(3)解:符合要求.
由作法,知.
∵,
∴.
如图2,以为边,作正方形,连接.
图2
∴.
∵l是的垂直平分线,
∴l是的垂直平分线.
∴.
∴为等边三角形.
∴,
∴,
∴.
∴裁得的型部件符合要求.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



解得:,

.
故答案为:;
【分析】(1)以得∠ACP=∠APC,结合内角和定理得2(∠ACD+∠PCD)+∠CAP=18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CD=60°,∠CAP=30°,代入可得∠PCD=15°,则∠ACP=∠ACD+∠PCD=75°,据此可得∠APC的度数;
(2)连接BP,易得四边形ACBP是菱形,则BP=AC=6,∠ACB+∠PBE=180°,则∠PBE=60°,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BE、PE、O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ABC,S△OBE,然后根据S四边形OECA=S△ABC-S△OBE进行计算;
(3)由作法知AP=AC,易得∠ACD=90°,以AC、AD为边,作正方形ACDF,连接PF,则AF=AC=AP,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F=PA,推出△AFP为等边三角形,得到∠FAP=60°,则∠PAC=30°,∠BAP=15°,据此判断.
5.(2022·宁夏)综合与实践
(1)知识再现
如图,中,,分别以、、为边向外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为、、.当,时,   .
(2)问题探究
如图,中,.
如图,分别以、、为边向外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则、、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3)如图,分别以、、为边向外作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试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实践应用
如图4,将图中的绕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至,绕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至,、相交于点.求证:;
(5)如图5,分别以图中的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再以所得图形为底面作柱体,、、为直径的半圆柱的体积分别为、、.若,柱体的高,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64
(2)
(3)解:中,,

过点作交于,
在等边三角形中,,,


同理可得,,


(4)证明:设,,,
,,,
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是直角三角形,



(5)解:设,,,以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以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以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
是直角三角形,



,,,

,,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圆柱的体积
【解析】【解答】(1)解:中,,


,,

故答案为:64;
(2)解:中,,



故答案为:;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代入可求出S2的值;
(2)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推出S1+S2=S3,即可求解;
(3)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AB2=AC2+BC2,过点D作DG⊥BC于点G,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表示出DG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4,同理表示出S5,S6,由此可推出S4,S5,S6之间的关系;
(4)设AB=c,BC=a,AC=b,可表示出HN,FG,MF,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PN=60°,同时可证得△HNP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MFGP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表示出△PMN的面积及四边形PMFG的面积,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c2=b2+a2,由此可证得结论;
(5)设AB=c,BC=a,AC=b,以AB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3,以BC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1,以AC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2,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c2=b2+a2,两边同时乘以,可推出S1+S2=S3;再理由圆柱体的体积可证得V2+V1=V3,然后结合已知条件求出V2+V1=V3的值.
6.(2022·新疆)如图,在△ABC中,∠ABC=30°,AB=AC,点O为BC的中点,点D是线段OC上的动点(点D不与点O,C重合),将△ACD沿AD折叠得到三角形AED,连接BE.
(1)当时,   ;
(2)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3)设,的面积为x,以AD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60
(2)解:,理由如下:
将沿折叠得到,
,,
,,




(3)如图,连接,
,点是的中点,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1),,,

将△ACD沿AD折叠得到△AED,


∴△ABE是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60;
【分析】(1)易得∠BAE=90°-∠ABC=6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C=AE,结合AB=AC可得AB=AE,然后判断出△AB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CAD=∠E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可得∠BAC=120°,则∠BAE=120°-2∠CAD,然后根据AB=AE=AC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
(3)连接O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BC,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C、OD,然后根据S△ADC=S△AOC-S△AOD进行解答.
二、模拟预测
7.(2023·海曙模拟)已知 E在△ABC内部(如图①),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等边三角形BDE的边长为4,连结AE和DC
(1)求证AE=DC;
(2)当AE⊥BD时,求CD的长;
(3)将△BDE绕点B旋转一周,F为DC的中点(如图②),求旋转过程中EF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在正,正中,
∴∠ABC-∠1=∠EBD-∠1,即∠2=∠3
∴ΔABE ΔCBD(SAS)
∴AE=CD
(2)解:延长AE交BD于点H,
∵AE⊥BD,
∴∠AHB=90°,
∵△BDE为正三角形,
∴BH=BD-2
∴EH=BH=2


(3)解:取BD中点P,连结PE,PF,
∵P为BD中点,△BED为正三角形,
∴PE⊥BD,PD=BD=2
∴PE=PD=2
∵F为CD中点
∴PF=BC=3
∴中,当P、E、F共线时取等号

另解:倍长DE到点P,连结BP,CP
则EF为△PDC的中位线,
∴EF=1/2PC,△BPD中,∠PBD=90°,∠BDP=60°,
∴PB=4
∴点P在以B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B=BC,BE=BD,∠ABC=∠EBD=60°,由此可证得∠2=∠3,利用SAS证明△ABE≌△CB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
(2)延长AE交BD于点H,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AHB=90°,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H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的长,根据AE=AH-EH,代入计算求出AE的长.
(3)方法一:取BD中点P,连结PE,PF,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PD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E的长,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PF的长,当P、E、F共线时取等号,即可得到EF的取值范围;方法二:倍长DE到点P,连结BP,CP,可证得EF为△PDC的中位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B的长,点P在以B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据此可求出PC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EF的取值范围.
8.(2023·柳州模拟)综合与实践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中,,,点D为的中点,求的取值范围.
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到E,使,连接,构造,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
(1)小明证明用到的判定定理是:____;(填入你选择的选项字母)
A. B. C. D.
(2)的取值范围是   .
(3)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中,E为边的中点,G、F分别为,边上的点,若,,,求的长.
【答案】(1)A
(2)
(3)解:如图,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H,
四边形是正方形,

为边的中点,

在和中,


,,
,,







.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如图,延长到E,使,连接,
点D为的中点,

在和中,


故答案为:A;
(2),,






故答案为:;
【分析】(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由中点的概念可得BD=C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AC=5,在△AB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出AE的范围,结合AE=2AD可得AD的范围;
(3)延长GE交CB的延长线于点H,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ABC=90°,由中点的概念可得AE=BE,利用ASA证明△EAG≌△EBH,得到AG=BH=2,EG=EH,则FH=BF+BH=6,根据∠AEG+∠BEF=90°结合对顶角的性质可得∠BEH+∠BEF=90°=∠HEF,推出FE⊥GH,据此求解.
9.(2023·宾阳模拟)综合与探究
问题提出:某兴趣小组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等腰直角三角板中,,D为的中点,用两根小木棒构建角,将顶点放置于点D上,得到,将绕点D旋转,射线,分别与边交于E,F两点,如图1所示.
(1)操作发现:如图2,当E,F分别是的中点时,试猜想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探究:如图3,当E,F不是的中点,但满足时,求证;
(3)拓展应用:如图4,将两根小木棒构建的角,放置于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板上,顶点和正方形对角线的中点O重合,射线分别与交于E,F两点,且满足,请求出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相等
(2)证明:∵,
∵D是中点,
平分,



在,

(3)解:连接,
∵四边形是正方形,

在和中,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1)相等;
∵,D为的中点,
,,
∵E,F分别是的中点,
∴,
∴,

∴;
故答案为:相等;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45°,BD=CD,由中点的概念可得BE=AB,CF=AC,推出BE=CF,利用SAS证明△BDE≌△CDF,据此可得结论;
(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45°,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BAD=∠DAC=45°,进而推出BD=A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3)连接OD,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OD=OC,∠ODE=∠ACB=45°,利用SAS证明△ODE≌△OCF,得到S四边形OFCE=S△OCF+S△OCE=S△ODE+S△OCE=S△ODC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10.(2023·黑龙江模拟)在中,,,D是射线上一动点,连接,以为边作,在右侧,与过点A且垂直于的直线交于点E,连接.
(1)当都在的左侧时,如图①,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当在的两侧时,如图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当都在AC的右侧时,如图③,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
【答案】(1)BD+AE=DE
(2)解:图②的猜想:.
证明:过点C作,交AB于点F,如图②.
∴.
∴.
∵,
∴.
∵,
∴.
∵,
∴.
∴,.
∵,,
∴.
∵,
∴.
∴.
∵,
∴.
(3)解:.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1)过点C作,交AB延长线于点F,如图.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3)过点C作,交AB于点F,如图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1)先求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先求出 ,再求出 ,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先求出,再求出,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11.(2023·利津模拟)综合运用.
(1)如图(),已知:在中,,,直线经过点,,,垂足分别为点,.证明:.
(2)如图(),将()中的条件改为:在中,,,,三点都在直线上,并且有,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是,,三点所在直线上的两动点(,,三点互不重合),点为平分线上的一点,且和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若,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





在 和 中,

,,

(2)解:,


在 和 中,

,,

(3)解:由()可知,,
,,
和 均为等边三角形,
,,


在 和 中,

,,

为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先求出 ,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12.(2023·温州模拟) 如图1,在中,,,点为的中点,过点作射线交于点,点为射线上一动点,过点作于点,点为边上一点,连结,且满足,设,.
(1)求线段的长;
(2)求关于的函数表达式;
(3)如图2,连结.
①当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的值.
②以点为旋转中心,将线段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线段,当点落在边上时,求的值.
【答案】(1)解:过点作于点.




在中,,,点为的中点,

(2)解:,,




∽,

,,
.
(3)解:①分三种情形:
当时,,
.
当时,过点作于点,则,,


.
当时,过点作于点,则,.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的值为6或或;
②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


≌,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过点D作DF⊥BC于点F,则DF∥NM,MN=DF,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以及中点的概念进行计算;
(2)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由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CAB∽△CPN,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3)①当MN=NP时,代入求解可得x的值;当MN=MP时,过点M作MQ⊥PN于点Q,则NQ=NP,∠MNP=∠C,然后结合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计算;当NP=MP时,过点P作PR⊥MN于点R,同理进行求解;
②过点P作PHMN交NM的延长线于点H,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MPH=∠NMP′,利用AAS证明△MNP′≌△PHM,得到MN=PH,然后根据PH=NP可得x的值,据此求解.
13.(2023·绿园模拟)如图,在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连接PQ,将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的长度为   .
(2)当点N落在直线BC上时,求t的值.
(3)连接QN,线段QN的中点记为点E,连接PE,当线段PE与的某条边的长度相等时,求t的值.
(4)当与重叠部分为四边形时,是否存在一点O,使点O到这个四边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等于?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6-3t
(2)解:如图,
∵,,,,,
∴,,
∵,,
∴,
∴,
由题意得,则,
点N落在直线BC上时,
则,
∴,即,
解得;
(3)解:∵,∴,
∵由(2)得,,
∴,
∵线段QN的中点记为点E,
∴,
由题意得①,解得;
②,解得,舍去;
③,解得,舍去;
∴;
(4)解:当与重叠部分为四边形时,存在两个临界点,
①当点N落在直线BC上时,;
②当点M落在直线BC上时,同理求得;
∴;
如图,
∵,要使点O到这个四边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M、F、G四点共圆,且为直径,
∴直径,
在中,,
同理得,,
由旋转的性质知,,
∴,
∴,即,
解得,
∵,即,
解得,.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1)解:∵,
∴线段的长度为6-3t,
故答案为:6-3t;
(4)当与重叠部分为四边形时,存在两个临界点,
①当点N落在直线BC上时,;
②当点M落在直线BC上时,同理求得;
∴;
如图,
∵,要使点O到这个四边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M、F、G四点共圆,且为直径,
∴直径,
在中,,
同理得,,
由旋转的性质知,,
∴,
∴,即,
解得,
∵,即,
解得,.
【分析】(1)根据求解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BC和PQ的值,再求出PQ//BC,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3)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4)分类讨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14.(2023·灯塔模拟)在中,,,是的角平分线,于点.
(1)如图1,连接,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点是线段上的一点(不与点,重合),以为一边,在的下方作,交延长线于点.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3,点是线段上的一点,以为一边,在的下方作,交延长线于点.试探究,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如图1所示:
在中,,,
,,
平分,


于点,


是等边三角形
(2)解:如图:

结论:.
(3)解:结论:.
证明:如图3所示,延长至,使得,
由(1)得,,
于点,


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和中,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2)证明:如图2所示:延长使得,连接,
,,是的角平分线,于点,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分析】(1)先求出DA=DB,再求出BC=BE,最后证明即可;
(2)先求出MW=DM,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先求出∠H=∠2,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15.(2023·邗江模拟)翻开数学发展史,我们就知道数学不仅是抽象、严谨的,还有另外一面,人类从结绳计数开始就在进行着数学实验,并且通过实验不断发展数学,可见,数学实验不仅是数学家研究数学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某次数学社团活动中,几位同学利用三角板进行了如下的实数学验,请大家在这一数学实验的基础上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几位同学把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图1方式摆放,已知,,,,,线段在直线上,点F在线段上,点A与点D重合.
(1)   ,   ;
(2)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F沿方向滑动,同时顶点D沿方向在射线上滑动,如图2.
①当点F恰好是线段中点时,求的度数;
②当点F从初始位置滑动到点A处时,请直接写出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
(3)在(2)的条件下,过点D,F分别作,的垂线,两条垂线相交于点P,连接,线段的长度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结果;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90°;
(2)解:①过点F作,垂足为点G,
∵,,,
∴,
∵点F是线段中点,
∴,
∵,,
∴,
∴,
∴,
∴;
②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3)解:∵过点D,F分别作AN,AB的垂线,
∴,
∴A,D,P,F四点共圆,设圆心为点O,
∴是的直径,且,
∴,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1)解:∵,
∴,
∴;
∵,
∴,
∴,
故答案为:90°,;
(2)②如图,当点F沿方向下滑时,从得到,点E下滑到过点,的长即为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如图,
,,
∴,
故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分析】(1)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①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AB的值,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再计算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16.(2023·济南模拟)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1)如图1,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若点C在反比例函数上,则   ;
(2)如图2,若将延x轴向右平移得到,平移距离为m,当,都在反比例函数上时,求,m;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的面积是面积的一半.若存在,请求出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3,1);3
(2)解:由平移可得:,,
∵,都在反比例函数上,
∴,
解得:,
即,,
∴;
(3)解:存在,理由是:由平移可得,
设中点为D,则,即,
设的表达式为,
则,解得:,
∴的表达式为,
令,则,
∴直线与y轴交点为;
∵的面积是面积的一半,
∴作交y轴于点P,
设的表达式为,将D代入,
得,解得:,
∴的表达式为,
令,则,
∴,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与y轴交点为,
即,
综上:点P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1)解:如图,过C作轴,垂足为D,
∵,,
∴,,
∵,
∴,
又,即,
∴,
在和中,

∴,
∴,,
∴,代入中,
得;
【分析】(1)先求出,再利用AAS证明,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m=3,最后求解即可;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 的表达式为, 再求出 的表达式为, 最后求解即可。
1 / 1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三角形
一、真题
1.(2022·鄂尔多斯)在△ABC中,AB=AC,∠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如图1,点E、F分别是线段BD、AD上的点,且DE=DF,AE与CF的延长线交于点M,则AE与CF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点E、F分别在DB和DA的延长线上,且DE=DF,EA的延长线交CF于点M.
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DM,求∠EMD的度数;
③若DM=6,ED=12,求EM的长.
2.(2022·北部湾)已知 ,点A,B分别在射线 上运动, .
(1)如图①,若 ,取AB中点D,点A,B运动时,点D也随之运动,点A,B,D的对应点分别为 ,连接 .判断OD与 有什么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若 ,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求点O与点C的最大距离:
(3)如图③,若 ,当点A,B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的面积最大 请说明理由,并求出 面积的最大值.
3.(2022·重庆)在△ ABC中,∠BAC=90° ,AB=AC= ,D为 BC的中点,E,F分别为AC, AD 上任意一点,连接EF,将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EG,连接FG, AG.
(1)如图1,点 E 与点 C 重合,且 GF 的延长线过点 B ,若点 P 为 FG 的中点,连接 PD,求 PD的长;
(2)如图 2,EF 的延长线交 AB 于点M,点N在 AC上, ∠AGN=∠AEG 且GN=MF,求证:AM+AF= AE
(3)如图3,F为线段 AD上一动点,E为 AC的中点,连接BE,H为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 EH,将△ BEH沿EH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 B'EH',连接 B'G,直接写出线段 B'G的长度的最小值
4.(2022·陕西)
(1)【问题提出】
如图1,是等边的中线,点P在的延长线上,且,则的度数为   .
(2)【问题探究】
如图2,在中,.过点A作,且,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于点O、E,求四边形的面积.
(3)【问题解决】
如图3,现有一块型板材,为钝角,.工人师傅想用这块板材裁出一个型部件,并要求.工人师傅在这块板材上的作法如下:
①以点C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D,连接;
②作的垂直平分线l,与于点E;
③以点A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P,连接,得.
请问,若按上述作法,裁得的型部件是否符合要求?请证明你的结论.
5.(2022·宁夏)综合与实践
(1)知识再现
如图,中,,分别以、、为边向外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为、、.当,时,   .
(2)问题探究
如图,中,.
如图,分别以、、为边向外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则、、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3)如图,分别以、、为边向外作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试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实践应用
如图4,将图中的绕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至,绕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至,、相交于点.求证:;
(5)如图5,分别以图中的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再以所得图形为底面作柱体,、、为直径的半圆柱的体积分别为、、.若,柱体的高,直接写出的值.
6.(2022·新疆)如图,在△ABC中,∠ABC=30°,AB=AC,点O为BC的中点,点D是线段OC上的动点(点D不与点O,C重合),将△ACD沿AD折叠得到三角形AED,连接BE.
(1)当时,   ;
(2)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3)设,的面积为x,以AD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二、模拟预测
7.(2023·海曙模拟)已知 E在△ABC内部(如图①),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等边三角形BDE的边长为4,连结AE和DC
(1)求证AE=DC;
(2)当AE⊥BD时,求CD的长;
(3)将△BDE绕点B旋转一周,F为DC的中点(如图②),求旋转过程中EF的取值范围.
8.(2023·柳州模拟)综合与实践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中,,,点D为的中点,求的取值范围.
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到E,使,连接,构造,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回答:
(1)小明证明用到的判定定理是:____;(填入你选择的选项字母)
A. B. C. D.
(2)的取值范围是   .
(3)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3,在正方形中,E为边的中点,G、F分别为,边上的点,若,,,求的长.
9.(2023·宾阳模拟)综合与探究
问题提出:某兴趣小组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等腰直角三角板中,,D为的中点,用两根小木棒构建角,将顶点放置于点D上,得到,将绕点D旋转,射线,分别与边交于E,F两点,如图1所示.
(1)操作发现:如图2,当E,F分别是的中点时,试猜想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探究:如图3,当E,F不是的中点,但满足时,求证;
(3)拓展应用:如图4,将两根小木棒构建的角,放置于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板上,顶点和正方形对角线的中点O重合,射线分别与交于E,F两点,且满足,请求出四边形的面积.
10.(2023·黑龙江模拟)在中,,,D是射线上一动点,连接,以为边作,在右侧,与过点A且垂直于的直线交于点E,连接.
(1)当都在的左侧时,如图①,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当在的两侧时,如图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当都在AC的右侧时,如图③,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
11.(2023·利津模拟)综合运用.
(1)如图(),已知:在中,,,直线经过点,,,垂足分别为点,.证明:.
(2)如图(),将()中的条件改为:在中,,,,三点都在直线上,并且有,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是,,三点所在直线上的两动点(,,三点互不重合),点为平分线上的一点,且和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若,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2.(2023·温州模拟) 如图1,在中,,,点为的中点,过点作射线交于点,点为射线上一动点,过点作于点,点为边上一点,连结,且满足,设,.
(1)求线段的长;
(2)求关于的函数表达式;
(3)如图2,连结.
①当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的值.
②以点为旋转中心,将线段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线段,当点落在边上时,求的值.
13.(2023·绿园模拟)如图,在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沿AC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连接PQ,将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的长度为   .
(2)当点N落在直线BC上时,求t的值.
(3)连接QN,线段QN的中点记为点E,连接PE,当线段PE与的某条边的长度相等时,求t的值.
(4)当与重叠部分为四边形时,是否存在一点O,使点O到这个四边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等于?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4.(2023·灯塔模拟)在中,,,是的角平分线,于点.
(1)如图1,连接,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2)点是线段上的一点(不与点,重合),以为一边,在的下方作,交延长线于点.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3)如图3,点是线段上的一点,以为一边,在的下方作,交延长线于点.试探究,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5.(2023·邗江模拟)翻开数学发展史,我们就知道数学不仅是抽象、严谨的,还有另外一面,人类从结绳计数开始就在进行着数学实验,并且通过实验不断发展数学,可见,数学实验不仅是数学家研究数学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某次数学社团活动中,几位同学利用三角板进行了如下的实数学验,请大家在这一数学实验的基础上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几位同学把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图1方式摆放,已知,,,,,线段在直线上,点F在线段上,点A与点D重合.
(1)   ,   ;
(2)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F沿方向滑动,同时顶点D沿方向在射线上滑动,如图2.
①当点F恰好是线段中点时,求的度数;
②当点F从初始位置滑动到点A处时,请直接写出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
(3)在(2)的条件下,过点D,F分别作,的垂线,两条垂线相交于点P,连接,线段的长度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结果;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6.(2023·济南模拟)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1)如图1,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若点C在反比例函数上,则   ;
(2)如图2,若将延x轴向右平移得到,平移距离为m,当,都在反比例函数上时,求,m;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的面积是面积的一半.若存在,请求出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E=CF;AE⊥CF
(2)解: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同(1 )可证△ADE≌△CDF(SAS),∴AE=CF,∠E=∠F,∵∠F+∠ECF=90°,∴∠E+∠ECF=90°,∴∠EMC=90°,∴AE⊥CF;②过点D作DG⊥AE于点G,DH⊥CF于点H,
∵∠E=∠F,∠DGE=∠DHF=90°,DE=DF,
∴△DEG≌△DFH(AAS),∴DG=DH,又∵DG⊥AE,DH⊥CF,
∴DM平分∠EMC,又∵∠EMC=90°,∴∠EMD=∠EMC=45°;
③∵∠EMD=45°,∠DGM=90°,∴∠DMG=∠GDM,∴DG=GM,
又∵DM∴DG=GM=6,∵DE=12,
∴EG=∴EM=GM+EG=6+6.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AB=AC,∠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BD=CD,AD⊥BC,∴∠ADE=∠CDF=90°,又∵DE=DF,
∴△ADE≌△CDF(SAS),∴AE=CF,∠DAE=∠DCF,∵∠DAE+∠DEA=90°,
∴∠DCF+∠DEA=90°,∴∠EMC=90°,∴AE⊥CF.
故答案为:AE=CF,AE⊥CF;
【分析】(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①先求出 AE=CF,∠E=∠F, 再求出 ∠EMC=90°,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 △DEG≌△DFH(AAS), 再求解即可;
③先求出DG=GM,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答案】(1)解: ,证明如下:
,AB中点为D,

为 的中点, ,


(2)解:如图,取AB中点T,连接OT、CT、OC,
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当且仅当点T在线段OC上时,等号成立),
当O、T、C在同一直线上时,CO最大,
在 和 中,



,即 ,


(3)解:如图,当点A,B运动到 时, 的面积最大,证明如下:
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连接OC交AB于点T,在OT上取点E,使OE=BE,连接BE,
由(2)可知,当 时,OC最大, ,
当 时, ,
此时OT最大,
的面积最大,



综上,当点A,B运动到 时, 的面积最大, 面积的最大值为 .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可得OD=AB,OD′=A′B′,然后结合AB=A′B′可得OD与OD′的数量关系;
(2)取AB中点T,连OT、CT、OC,则CT⊥AB,∠ACT=∠BCT=45°,AC=BC,CT=AT=BT=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得:当O、T、C在同一直线上时,CO最大,易证△ACO≌△BCO,得到∠AOC=∠BOC=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2BT=6,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T,然后根据OC=OT+CT进行计算;
(3)以AB为斜边在其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连接OC交AB于点T,在OT上取点E,使OE=BE,连接BE,由(2)可知:当OC⊥AB时,OC最大,BT=3,当OA=OB时,∠BOC=22.5°,此时OT最大,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E=∠BOC=22.5°,由外角的性质可得∠BET=45°,则ET=BT=3,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E,由OT=OE+ET可得OT,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答案】(1)解:如图,连接CP,
∵∠ABC=90°,AB=AC=2,
∴BC=4,
∵点P为FG的中点,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EG,
∴△FE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P⊥FG,
∵D为BC的中点,
∴PD=BC=×4=2;
(2)证明:如图,过点E作EH⊥AD的延长线于点H,
∴∠FEG=∠HEF=90°,
∴∠HEF+∠FEN=∠FEN+∠AEG,
∴∠HEF=∠AEG,
∵D为BC中点,∠ABC=90°,AB=AC=2,
∴∠HAE=∠H=45°,
∴AE=HE,
又∵FE=GE,
∴△FEH≌△GEA(SAS),
∴HF=AG,∠H=∠GAE,
∵HE∥BA,∠AGN=∠AEG
∴∠H=∠MAF=∠GAN,∠HEF=∠AMF=∠AEG=∠AGN,
又∵GN=MF,
∴△ANG≌△AFM(AAS),
∴AM=AG,
∴AM=HF,
∴AM+AF=HF+AF=AH=AE,
即AM+AF=AE;
(3)解: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3)∵E为AC的中点,D为BC中点,∠ABC=90°,AB=AC=2,
∴AE=,
∴BE==,
∵△ BEH沿EH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 BEH',
∴BE=B'E=,
∴B'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又∵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EG,
∴EF=EG,
∴G点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EG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如图所示,
∵B'G+EG≥B'E,
∴B'G≥B'E-EG,
∴当G与E、B'共线时,B'G=B'E-EG,
∵F在AD上运动,当F运动的A点或D点时,EF最大,最大为AE,即EFmax=,
∴EGmax=,
∴B'Gmin=B'E-EGmax=-.
【分析】(1)如图,连接CP,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求出BC=4,再由旋转性质推得△FE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P⊥FG,又D为BC的中点,进而求得PD=BC,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2)如图,过点E作EH⊥AD的延长线于点H,则∠FEG=∠HEF=90°,推出∠HEF=∠AEG,由D为BC中点,∠ABC=90°,AB=AC=2,推出AE=HE,证得△FEH≌△GEA,即得HF=AG,∠H=∠GAE,再由平行线性质得∠H=∠MAF=∠GAN,∠HEF=∠AMF=∠AEG=∠AGN,进而证得△ANG≌△AFM,由全等性质及线段等量代换可得AM+AF=HF+AF=AH,进而得出AM+AF=AE;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得AE=,BE,再由翻折性质得BE=B'E=,即点B'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由旋转性质得EF=EG,即G点的轨迹为以E为圆心,EG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由B'G+EG≥B'E,即B'G≥B'E-EG,当G与E、B'共线时,B'G=B'E-EG,根据F点的运动情况得EF最大为AE,即EFmax=,可求得EGmax=,进而由B'Gmin=B'E-EGmax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4.【答案】(1)75°
(2)解:如图1,连接.
图1
∵,
∴四边形是菱形.
∴.
∵,
∴.
∵,
∴.
∴.
∵,
∴.
∴.
∴.
(3)解:符合要求.
由作法,知.
∵,
∴.
如图2,以为边,作正方形,连接.
图2
∴.
∵l是的垂直平分线,
∴l是的垂直平分线.
∴.
∴为等边三角形.
∴,
∴,
∴.
∴裁得的型部件符合要求.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1),



解得:,

.
故答案为:;
【分析】(1)以得∠ACP=∠APC,结合内角和定理得2(∠ACD+∠PCD)+∠CAP=18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CD=60°,∠CAP=30°,代入可得∠PCD=15°,则∠ACP=∠ACD+∠PCD=75°,据此可得∠APC的度数;
(2)连接BP,易得四边形ACBP是菱形,则BP=AC=6,∠ACB+∠PBE=180°,则∠PBE=60°,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BE、PE、O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ABC,S△OBE,然后根据S四边形OECA=S△ABC-S△OBE进行计算;
(3)由作法知AP=AC,易得∠ACD=90°,以AC、AD为边,作正方形ACDF,连接PF,则AF=AC=AP,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F=PA,推出△AFP为等边三角形,得到∠FAP=60°,则∠PAC=30°,∠BAP=15°,据此判断.
5.【答案】(1)64
(2)
(3)解:中,,

过点作交于,
在等边三角形中,,,


同理可得,,


(4)证明:设,,,
,,,
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是直角三角形,



(5)解:设,,,以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以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以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
是直角三角形,



,,,

,,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圆柱的体积
【解析】【解答】(1)解:中,,


,,

故答案为:64;
(2)解:中,,



故答案为:;
【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代入可求出S2的值;
(2)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推出S1+S2=S3,即可求解;
(3)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AB2=AC2+BC2,过点D作DG⊥BC于点G,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表示出DG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4,同理表示出S5,S6,由此可推出S4,S5,S6之间的关系;
(4)设AB=c,BC=a,AC=b,可表示出HN,FG,MF,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PN=60°,同时可证得△HNP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MFGP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表示出△PMN的面积及四边形PMFG的面积,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c2=b2+a2,由此可证得结论;
(5)设AB=c,BC=a,AC=b,以AB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3,以BC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1,以AC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2,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c2=b2+a2,两边同时乘以,可推出S1+S2=S3;再理由圆柱体的体积可证得V2+V1=V3,然后结合已知条件求出V2+V1=V3的值.
6.【答案】(1)60
(2)解:,理由如下:
将沿折叠得到,
,,
,,




(3)如图,连接,
,点是的中点,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1),,,

将△ACD沿AD折叠得到△AED,


∴△ABE是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60;
【分析】(1)易得∠BAE=90°-∠ABC=6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C=AE,结合AB=AC可得AB=AE,然后判断出△AB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CAD=∠E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可得∠BAC=120°,则∠BAE=120°-2∠CAD,然后根据AB=AE=AC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
(3)连接O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BC,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C、OD,然后根据S△ADC=S△AOC-S△AOD进行解答.
7.【答案】(1)证明:在正,正中,
∴∠ABC-∠1=∠EBD-∠1,即∠2=∠3
∴ΔABE ΔCBD(SAS)
∴AE=CD
(2)解:延长AE交BD于点H,
∵AE⊥BD,
∴∠AHB=90°,
∵△BDE为正三角形,
∴BH=BD-2
∴EH=BH=2


(3)解:取BD中点P,连结PE,PF,
∵P为BD中点,△BED为正三角形,
∴PE⊥BD,PD=BD=2
∴PE=PD=2
∵F为CD中点
∴PF=BC=3
∴中,当P、E、F共线时取等号

另解:倍长DE到点P,连结BP,CP
则EF为△PDC的中位线,
∴EF=1/2PC,△BPD中,∠PBD=90°,∠BDP=60°,
∴PB=4
∴点P在以B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B=BC,BE=BD,∠ABC=∠EBD=60°,由此可证得∠2=∠3,利用SAS证明△ABE≌△CB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
(2)延长AE交BD于点H,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AHB=90°,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H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的长,根据AE=AH-EH,代入计算求出AE的长.
(3)方法一:取BD中点P,连结PE,PF,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PD的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E的长,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求出PF的长,当P、E、F共线时取等号,即可得到EF的取值范围;方法二:倍长DE到点P,连结BP,CP,可证得EF为△PDC的中位线,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B的长,点P在以B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据此可求出PC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EF的取值范围.
8.【答案】(1)A
(2)
(3)解:如图,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H,
四边形是正方形,

为边的中点,

在和中,


,,
,,







.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如图,延长到E,使,连接,
点D为的中点,

在和中,


故答案为:A;
(2),,






故答案为:;
【分析】(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由中点的概念可得BD=C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AC=5,在△ABE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出AE的范围,结合AE=2AD可得AD的范围;
(3)延长GE交CB的延长线于点H,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ABC=90°,由中点的概念可得AE=BE,利用ASA证明△EAG≌△EBH,得到AG=BH=2,EG=EH,则FH=BF+BH=6,根据∠AEG+∠BEF=90°结合对顶角的性质可得∠BEH+∠BEF=90°=∠HEF,推出FE⊥GH,据此求解.
9.【答案】(1)相等
(2)证明:∵,
∵D是中点,
平分,



在,

(3)解:连接,
∵四边形是正方形,

在和中,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1)相等;
∵,D为的中点,
,,
∵E,F分别是的中点,
∴,
∴,

∴;
故答案为:相等;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45°,BD=CD,由中点的概念可得BE=AB,CF=AC,推出BE=CF,利用SAS证明△BDE≌△CDF,据此可得结论;
(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45°,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BAD=∠DAC=45°,进而推出BD=A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3)连接OD,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OD=OC,∠ODE=∠ACB=45°,利用SAS证明△ODE≌△OCF,得到S四边形OFCE=S△OCF+S△OCE=S△ODE+S△OCE=S△ODC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10.【答案】(1)BD+AE=DE
(2)解:图②的猜想:.
证明:过点C作,交AB于点F,如图②.
∴.
∴.
∵,
∴.
∵,
∴.
∵,
∴.
∴,.
∵,,
∴.
∵,
∴.
∴.
∵,
∴.
(3)解:.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1)过点C作,交AB延长线于点F,如图.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3)过点C作,交AB于点F,如图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1)先求出,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先求出 ,再求出 ,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先求出,再求出,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11.【答案】(1)证明:,,





在 和 中,

,,

(2)解:,


在 和 中,

,,

(3)解:由()可知,,
,,
和 均为等边三角形,
,,


在 和 中,

,,

为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先求出 ,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12.【答案】(1)解:过点作于点.




在中,,,点为的中点,

(2)解:,,




∽,

,,
.
(3)解:①分三种情形:
当时,,
.
当时,过点作于点,则,,


.
当时,过点作于点,则,.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的值为6或或;
②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


≌,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过点D作DF⊥BC于点F,则DF∥NM,MN=DF,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以及中点的概念进行计算;
(2)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由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CAB∽△CPN,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3)①当MN=NP时,代入求解可得x的值;当MN=MP时,过点M作MQ⊥PN于点Q,则NQ=NP,∠MNP=∠C,然后结合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计算;当NP=MP时,过点P作PR⊥MN于点R,同理进行求解;
②过点P作PHMN交NM的延长线于点H,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MPH=∠NMP′,利用AAS证明△MNP′≌△PHM,得到MN=PH,然后根据PH=NP可得x的值,据此求解.
13.【答案】(1)6-3t
(2)解:如图,
∵,,,,,
∴,,
∵,,
∴,
∴,
由题意得,则,
点N落在直线BC上时,
则,
∴,即,
解得;
(3)解:∵,∴,
∵由(2)得,,
∴,
∵线段QN的中点记为点E,
∴,
由题意得①,解得;
②,解得,舍去;
③,解得,舍去;
∴;
(4)解:当与重叠部分为四边形时,存在两个临界点,
①当点N落在直线BC上时,;
②当点M落在直线BC上时,同理求得;
∴;
如图,
∵,要使点O到这个四边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M、F、G四点共圆,且为直径,
∴直径,
在中,,
同理得,,
由旋转的性质知,,
∴,
∴,即,
解得,
∵,即,
解得,.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1)解:∵,
∴线段的长度为6-3t,
故答案为:6-3t;
(4)当与重叠部分为四边形时,存在两个临界点,
①当点N落在直线BC上时,;
②当点M落在直线BC上时,同理求得;
∴;
如图,
∵,要使点O到这个四边形的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P、M、F、G四点共圆,且为直径,
∴直径,
在中,,
同理得,,
由旋转的性质知,,
∴,
∴,即,
解得,
∵,即,
解得,.
【分析】(1)根据求解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BC和PQ的值,再求出PQ//BC,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3)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4)分类讨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14.【答案】(1)证明:如图1所示:
在中,,,
,,
平分,


于点,


是等边三角形
(2)解:如图:

结论:.
(3)解:结论:.
证明:如图3所示,延长至,使得,
由(1)得,,
于点,


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和中,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2)证明:如图2所示:延长使得,连接,
,,是的角平分线,于点,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在和中,



【分析】(1)先求出DA=DB,再求出BC=BE,最后证明即可;
(2)先求出MW=DM,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先求出∠H=∠2,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15.【答案】(1)90°;
(2)解:①过点F作,垂足为点G,
∵,,,
∴,
∵点F是线段中点,
∴,
∵,,
∴,
∴,
∴,
∴;
②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3)解:∵过点D,F分别作AN,AB的垂线,
∴,
∴A,D,P,F四点共圆,设圆心为点O,
∴是的直径,且,
∴,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1)解:∵,
∴,
∴;
∵,
∴,
∴,
故答案为:90°,;
(2)②如图,当点F沿方向下滑时,从得到,点E下滑到过点,的长即为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如图,
,,
∴,
故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分析】(1)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①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AB的值,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②先求出,,再计算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16.【答案】(1)(3,1);3
(2)解:由平移可得:,,
∵,都在反比例函数上,
∴,
解得:,
即,,
∴;
(3)解:存在,理由是:由平移可得,
设中点为D,则,即,
设的表达式为,
则,解得:,
∴的表达式为,
令,则,
∴直线与y轴交点为;
∵的面积是面积的一半,
∴作交y轴于点P,
设的表达式为,将D代入,
得,解得:,
∴的表达式为,
令,则,
∴,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与y轴交点为,
即,
综上:点P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1)解:如图,过C作轴,垂足为D,
∵,,
∴,,
∵,
∴,
又,即,
∴,
在和中,

∴,
∴,,
∴,代入中,
得;
【分析】(1)先求出,再利用AAS证明,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 , 再求出m=3,最后求解即可;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 的表达式为, 再求出 的表达式为, 最后求解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