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二次函数(5)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二次函数(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4 12:50:18

文档简介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二次函数(5)
一、真题
1.(2022·孝感)抛物线y=x2-4x与直线y=x交于原点O和点B,与x轴交于另一点A,顶点为D.
(1)直接写出点B和点D的坐标;
(2)如图1,连接OD,P为x轴上的动点,当tan∠PDO=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M是点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Q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它的横坐标为m(0<m<5),连接MQ,BQ,MQ与直线OB交于点E.设△BEQ和△BEM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求的最大值.
【答案】(1)解:B(5,5),D为(2,-4);
(2)解:如图所示,过D作DE⊥x轴与点E,
则E(2,0),则tan∠EDO=,当P在E上时,则满足tan∠PDO=,
则,
如图所示,当时,过O作于点G,
∵,
∴OG=OE=2,DG=DE=4,
设,则,
则,
则或n=0(舍去),
则,则
综上所述,;
(3)解:由题易得:M(-1,5),,
则直线MQ的解析式为:,
令,解得,
∴,
∵BM=6,
∴,
且,,
∴,
∵,函数开口向下,
当时,取最大值为.
【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1)将y=x2-4x与y=x联立得:x=x2-4x,
解得:x=5或x=0(舍去),
将x=5代入y=x得y=5,
故B点坐标为(5,5),
将函数y=x2-4x转换为顶点式得,故顶点D为(2,-4),
故B(5,5),D为(2,-4);
【分析】(1)联立抛物线与直线解析式求出x、y,据此可得点B的坐标,将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据此可得顶点D的坐标;
(2)过D作DE⊥x轴与点E,则E(2,0),则tan∠EDO=,当P在E上时,则满足tan∠PDO=,则P1(2,0);当∠ODP2=∠ODE时,过O作OG⊥P2D于点G,则OG=OE=2,DG=DE=4,设P2G=n,则P2D=n+4,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n,进而可得OP2,据此可得点P2的坐标;
(3)由题易得:M(-1,5),Q(m,m2-4m),表示出直线MQ的解析式联立y=x可得x,进而可得点E的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BMQ、S2,根据面积间的和差关系可得,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2.(2022·宜昌)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与 轴交于点 .直线 由直线 平移得到,与 轴交于点 .四边形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 .
(1)填空:    ,    ;
(2)若点 在第二象限,直线 与经过点 的双曲线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 的最大值;
(3)当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都有交点时,存在直线 ,对于同一条直线 上的交点,直线 与四边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 的交点的纵坐标.
①当 时,直接写出 的取值范围;
②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解: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
∵直线 经过 和 ,
∴ ,解得 ,
∴直线 : .
∵直线 平移得到直线 ,且直线 与 轴交于点 ,
∴直线 : ,
∵双曲线 经过点 ,
∴ ,
∴ .
∵直线 与双曲线有公共点,
联立解析式得: ,
∴ ,
整理得: ,
∵直线 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
即 ,
整理得: ,
化简得: ,
∴ ,【注:或得到 】
∵点 在第二象限,
∴ ,
解得, .
∴当 时, 可以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
(3)解:① 的取值范围为: 或 ;
②(Ⅰ)当 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 的顶点 在直线 上时,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 与四边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小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解得, .
(Ⅱ)如图5,
当 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 的顶点 在这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上(对称轴左侧)时,存在直线 (即经过此时点 的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 与四边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化简,得: .
解得, (舍), ,
从(Ⅰ)到(Ⅱ),在 的值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均存在直线 ,同时与矩形 、抛物线 相交,且对于同一条直线 上的交点,直线 与矩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1)将点 , 代入函数解析式 得
解得
故答案为: , ;
(3)如图1,
当直线 与抛物线有交点时,联立直线 与抛物线 的解析式.
得: ,
得: ,
整理得: ,
∴ ,
即 ,
∴ ,
当 时,直线 : 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①当 时,四边形 的顶点分别为 , , , .
第一种情况:如图2,
当直线 经过 时,此时 与 重合.
∴ 时,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都有交点,且满足直线 与矩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与抛物线 的交点的纵坐标.
第二种情况:当直线 经过点 时,如图3所示.
,解得, ,
当直线 经过点 时,如图4所示
,解得, ,
∴ ,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为: 或 .
【分析】(1)将点A(-1,0)、B(4,0)代入y=ax2+bx-2中进行计算可得a、b的值;
(2)求出直线BC、直线l的解析式,将M(m+1,m+3)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得k,表示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联立直线l的解析式结合△=0可得n2+2m2+8m+6=0,表示出n2,根据点M在第二象限可得m的范围,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n2 最大值;
(3)①联立直线l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结合△≥0可得n的范围,当m=-3时,四边形MNPQ的顶点分别为M(-2,0)、M(-2,-3)、P(2,-3)、Q(2,0),当直线l经过点P时,P与F重合,当n=-4时,直线l与四边形MNPQ,抛物线都有交点,且满足直线l与矩形MNPQ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当直线l经过点A时,将点A坐标代入求出n的值,当直线l经过点M时,同理可得n的值,据此解答;
②当m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MNPQ的顶点M(m+1,m+3)在直线y=x-4上时,直线与四边形、抛物线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l与四边形的交点的纵坐标都小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据此不难求出m的值;当m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的顶点在抛物线上时,存在直线与四边形、抛物线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l与四边形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代入求出m的值,据此解答.
3.(2022·黄冈)抛物线与直线交于原点和点,与轴交于另一点,顶点为.
(1)直接写出点和点的坐标;
(2)如图1,连接,为轴上的动点,当时,求点的坐标;
(3)如图2,是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它的横坐标为,连接,,与直线交于点设和的面积分别为和,求的最大值.
【答案】(1)解:B(5,5);C(2,-4)
(2)解:如图,过点作轴于点F,
由易得D(2,-4)
,,

又∵,
∴,
∴,
∴PD=OP,
设点P(t,0),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t=5,
.
(3)解:∵点与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
如图,分别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直线于点,,
,,
点横坐标为,
,,
.
,,


当时,的最大值为.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1)令,
解得或,


顶点.
【分析】(1)联立抛物线解析式与直线解析式求出x、y,可得点B的坐标,将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据此可得顶点D的坐标;
(2)由抛物线易得点D坐标,结合D点与联想二者关联,将问题已知转化成等腰OP=PD,进而设出点P结合坐标系边长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得出点P;
(3)易得M(-1,5),分别过点M,Q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OB于点N、K,则N(-1,-1),MN=6,Q(m,m2-4m),K(m,m),表示出KQ,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1、S2,然后表示出,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
4.(2022·武汉)抛物线交轴于,两点(在的左边),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直线交轴于点.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如图(1),当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异于点),使,两点到的距离相等,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横坐标;
(3)如图(2),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连接交轴于点,点的横坐标为.求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
【答案】(1)解:,
(2)解:∵,∴,
∴直线的解析式为.
①若点在下方时,
过点作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
∵,,
∴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舍).
∴点的横坐标为0.
②若点在上方时,点关于点的对称点为.
过点作的平行线,则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点.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
∴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符合条件的点的横坐标为:0,或.
另解:设,过点作轴垂线交于点,根据求解.
(3)解:设点的横坐标为.过点的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
设,是方程两根,则.(*)
∴.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同法可得,
∴.
∴.
∴.
∵,∴.
∴.
求的值的另解:∵,.
∴①,
②,
消去得,,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1)当y=0时x2-2x-3=0,
解之:x1=3,x2=-1
∴点A(-1,0),点B(3,0).
【分析】(1)令y=x2-2x-3中的y=0,求出x的值,据此可得点A、B的坐标;
(2)易得P(0,1),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①若点D在AC下方时,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D1,求出直线BD1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据此可得点D1的横坐标;②若点D在AC上方时,点D1(0,-3)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G(0,5),过点G作AC的平行线l,则l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点D,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据此可得点D2的横坐标;
(3)设点E的横坐标为n,过点P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并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AxC=xB·xE=-3-b,则xC=3+b,xE=-1-,据此可得m、n,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px+q,同理可得mn=-3-q,则q=-mn-3,代入m、n可得q=b2+2b,然后表示出OF、FP,据此求解.
5.(2022·十堰)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于点 和点 两点,与 轴交于点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 , , 重合),作 轴,垂足为 ,连接 .
①如图1,若点 在第三象限,且 ,求点 的坐标;
②直线 交直线 于点 ,当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落在 轴上时,求四边形 的周长.
【答案】(1)解:把点 , 代入得:
,解得: ,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①如图,过点C作CQ⊥DP于点Q,
∵点C(0,-3),
∴OC=3,
∵ ,
∴△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Q=PQ,
设点 ,则OD=-m, ,
∵ 轴,
∴∠COD=∠ODQ=∠CQD=90°,
∴四边形OCQD为矩形,
∴QC=OD=PQ=-m,DQ=OC=3,
∴ ,
∴ ,
解得: 或0(舍去),
∴点 ;
②如图,过点E作EM∥x轴于点M,
令y=0, ,
解得: (舍去),
∴点B(-4,0),
∴OB=4,
∴ ,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 ,
把点B(-4,0),C(0,-3)代入得:
,解得: ,
∴直线BC的解析式为 ,
∵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落在 轴上时,
∴ , , ,
∵DP⊥x轴,
∴PD∥CE′,
∴ ,
∴ ,
∴CE=PE,
∴ ,
∴四边形 为菱形,
∵EM∥x轴,
∴△CEM∽△CBO,
∴ ,
设点 , 则点 ,
当点P在y轴左侧时,EM=-t,
当-4<t<0时, ,
∴ ,
∴ ,
解得: 或0(舍去),
∴ ,
∴四边形 的周长为 ;
当点P在y轴右侧时,EM=-t,
当t≤-4时, ,
∴ ,解得: 或0(舍去),
此时 ,
∴四边形 的周长为 ;
当点P在y轴右侧,即t>0时,EM=t, ,
∴ ,解得: 或0,
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四边形 的周长为 或 .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①过点C作CQ⊥DP于点Q,易得△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Q=PQ,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点 ,则OD=-m, ,可证四边形OCQD为矩形,可得QC=OD=PQ=-m,DQ=OC=3,从而得出=-m ,解出m即得点P坐标;②过点E作EM∥x轴于点M,先求出B坐标,再求出BC的长,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C的解析式为 ,由于点E关于直线PC的对称点E'落在y轴上时,可得, , , 从而可证四边形PECE'为菱形,利用平行线可证△CEM∽△CBO,可得 , 设点 , 则点 , 分点P在y轴左侧时和点P在y轴右侧时分别进行求解即可.
6.(2022·恩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将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Q,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判断以B、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直线BC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点N在点M的右侧),请探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T,使得以B、N、T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若将抛物线进行适当的平移,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直线BC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拋物线平移的最短距离并求出此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答案】(1)解:∵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以B、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的顶点坐标为
依题意得,
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令,解

令,则,即
以B、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解:存在,或,理由如下,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时,
设的解析式为,由NT过点

解得
的解析式为,

解得

②当时,则

解得
综上所述,或
(4)解:如图,作,交轴于点,过点作于点,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作于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与平行的且与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解析式为

整理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即拋物线平移的最短距离为,方向为方向
∴把点P先向右平移EF的长度,再向下平移FC的长度即得到平移后的坐标
平移后的顶点坐标为,即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P(0,4)代入y=-x2+c中求出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易得P(0,4),Q(-1,4),则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4,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令x=0,求出y的值,可得点C的坐标,然后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BC2、CQ2、QB2,再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判断;
(3)易得△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可得点N的坐标,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当NT∥AC时,△BNT∽△BCA,求出直线NT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T的坐标,据此可得BT,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N;②当△BNT∽△BAC时,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BT的值,结合OB的值就可得到点T的坐标;
(4)作l∥BC,交y轴于点D,过点C作CE⊥l于点E,则△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作EF⊥DC于F,设与BC平行且与y=-x2+4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l解析式为y=x+b,联立并结合△=0可得b的值,据此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然后求出CD、EF、CE,据此不难求出平移后的顶点坐标.
7.(2022·仙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与y轴交于点C,线段轴,交该抛物线于另一点B.
(1)求点B的坐标及直线的解析式:
(2)当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满足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p,最小值为q,且.求m的值:
(3)平移抛物线,使其顶点始终在直线上移动,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射线BA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设此时抛物线的顶点的横坐标为n,请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
∴顶点坐标A(1,-4),对称轴x=1,
当x=0时y=-3,即C(0,-3),
点B、C关于对称轴x=1对称,则B(2,-3),
设直线AC:y=kx+b,由A(1,-4),C(0,-3),可得
,解得:
∴直线AC为:y=-x-3;
(2)解:①当m+2≤1时,即m≤-1时,
x=m时取最大值,x=m+2时取最小值,
∴,
解得:,不符合题意;
②当m+2>1且m<1,1-m>m+2-1时,即-1<m<0时,
x=m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
∴,
解得:m=,或m=(舍去),
③当m+2>1且m<1,1-m<m+2-1时,即0<m<1时,
x=m+2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
∴,
解得:m=,m=(舍去),
④当m≥1时,
x=m+2时取最大值,x=m时取最小值,
∴,
解得:,不符合题意;
m=0时,二次函数在0≤x≤2上最大值-3,最小值-4,-3-(-4)=1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m=或m=;
(3)解:由题意作图如下,过点A作直线AE⊥BC于E,作直线AF⊥y轴于F,
由A(1,-4)、B(2,-3)可得
直线AB解析式为:y=x-5,
∵C(0,-3),
∴F(0,-4),E(1,-3),
∵AF=1,AE=1,CF=1,CE=1,∠AEC=90°,
∴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CAE=∠CAF=45°,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当点A沿直线AC平移m长度时,横坐标平移m cos45°,纵坐标平移m cos45°,
即点A沿直线AC平移时,横纵坐标平移距离相等,
设抛物线向左平移m单位后,与直线AB只有1个交点,则
令△=0,解得:m=,
∴n=1-=,
由图象可得当抛物线由点A向右平移至左半部分过点B时,与射线BA只有一个交点,
设抛物线向右平移m单位后,左半部分过点B,则
B(2,-3)在抛物线上,

解得:m=0(舍去)或m=3,
∴1<n≤4,
综上所述n=或1<n≤4;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顶点坐标A(1,-4),对称轴x=1,令x=0,求出y的值,可得C(0,-3),根据对称性可得B(2,-3),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
(2)①当m+2≤1,即m≤-1时,x=m时取最大值,x=m+2时取最小值,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可得m的范围,然后结合m的范围进行验证;②当m+2>1且m<1,1-m>m+2-1时,即-1<m<0时,x=m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同理可得m的值;③当m+2>1且m<1,1-m<m+2-1时,即0<m<1时,x=m+2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同理可得m的值;④当m≥1时,x=m+2时取最大值,x=m时取最小值,同理可得m的值;
(3)过点A作直线AE⊥BC于E,作直线AF⊥y轴于F,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易得AF=1,AE=1,CF=1,CE=1,推出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得到∠CAE=∠CAF=45°,则点A沿直线AC平移时,横纵坐标平移距离相等,设抛物线向左平移m单位后,与直线AB只有1个交点,则(x+m-1)2-4+m=x-5,结合△=0可得m的值,然后求出n的值;设抛物线向右平移m单位后,左半部分过点B,则B(2,-3)在抛物线y′=(x-m-1)2-4-m上,代入求解可得m的值,据此可得n的范围.
8.(2022·随州)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分则点A和点,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且,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连接AC,当点P在直线AC上方时,求四边形PABC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
(3)设M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当P,M运动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四边形PMCN为矩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及其对应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方法一:连接OP,
设,易知,,
∵,,
∴四边形PABC的面积,

又∵,

∴当时,,
∴此时P点的坐标为;
方法二:易知,,故直线AC的方程为
设,
∵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
∴,
∵点P在AC上方,
∴,


∴四边形PABC面积,
∴当时,S有最大值,
∴此时P点的坐标为.
(3)解:存在点N.,;,;,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1)解:∵,
∴,,
∵,对称轴为直线,,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存在点N.
①当N在y轴上时,
∵四边形PMCN为矩形,
此时,,;
②当N在x轴负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设,则,
∴,
∵四边形PMCN为矩形,
∴,,
∵,,
∴,
又∵,
∴,
∴,
又∵点M在对称轴上,,
∴,
∴,即,
∵,,
∴,
∴,
∴,,
∴,
∴P点的坐标为,
∵P点在抛物线上,

解得,(舍),
∴,;
③当N在x轴正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设,则,
∴,
∵四边形PMCN为矩形时,
∴,,
∵,,
∴,
又∵,
∴,
∴,
又∵点M在对称轴上,,
∴,
∴,即,
∵,,
∴,
∴,
∴,,
∴,
∴P点的坐标为,
∵P点在抛物线上,

解得(舍),,
∴,,
综上:,;,;,
【分析】利用OA=OC,可得到点C(0,c),点A(-c,0),再利用对称轴为直线x=-1.可得到关于a,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c的长,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
(2)方法一:利用函数解析式,设P(m,n),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表示出四边形PABC的面积S与mn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再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点P的坐标及四边形P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方法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解析式数点,,可表示出PQ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APC的面积;再利用四边形PABC的面积=△APC的面积+△AOC的面积,由此可得到S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将其转化为顶点式,可得到点P 的坐标及S的最大值.
(3)分情况讨论:当点N在y轴上时,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到点P1和点N1的坐标;②当N在x轴负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设点N(t,0),可得到ON的长;再证明△CMD∽△CNO,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对应边成比例,可表示出CD的长;再证明△CMD≌△NP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NE,EP的长,从而可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P的坐标,将点P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到点P2,N2的坐标;③当N在x轴正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可得到ON的长;再证明△CMD∽△CNO,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表示出CD的长;再利用AAS证明△CMD≌△NP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NE,EP的长,即可得到OE的长;,由此可表示出点P的坐标,将点P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到点P3,N3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P,N的坐标.
9.(2022·黄石)如图,抛物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C三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且横坐标为m.
(1)A,B,C三点的坐标为   ,   ,   ;
(2)连接,交线段于点D,
①当与x轴平行时,求的值;
②当与x轴不平行时,求的最大值;
(3)连接,是否存在点P,使得,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0);(3,0);(0,4)
(2)解:①∵轴,,
∴,,
又∵轴,
∴△CPD∽△BAD
∴;
②过P作交于点Q,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
把B(3,0),C(0,4)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则,
∴,
∵,
∴△QPD∽△BAD
∴,
∴当时,取最大值;
(3)解:假设存在点P使得,即,
过C作轴,连接CP,延长交x轴于点M,
∴∠FCP=∠BMC,
∵,
∴平分,
∴∠BCP=∠FCP,
∴∠BCP=∠BMC,
∴BC=BM,
∴为等腰三角形,
∵,
∴,,,
设直线CM解析式为y=kx+b,
把C(0,4),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舍),
∴存在点P满足题意,即.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解:令x=0,则y=4,
∴C(0,4);
令y=0,则=0,
∴x=-2或x=3,
∴A(-2,0),B(3,0).
故答案为:(-2,0);(3,0);(0,4);
【分析】(1)利用函数解析式,由y=0求出对应的x的值,可得到点A,B的坐标,由x=0求出y的值,可得到点C的坐标;
(2)①由CP∥x轴及点C的坐标,可得到点P的坐标,由此可求出CP,AB的长,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可证△CPD∽△B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PD与DA的比值;②过点P作PQ∥AB交BC于点Q,由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及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同可设处点P、Q的坐标, 可表示出PQ的长;由PQ∥AB,可证得△QPD∽△B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与m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最大值;
(3)过C作CF∥x轴,连接CP,并延长交x轴于点M,可证得∠FCP=∠BMC,则∠BCO+2∠BCP=90°,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BCP=∠FCP,可推出∠BCP=∠BMC,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BC=BM,可推出△CBM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到BM,OM的长,可得到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M的函数解析式,将直线CM和二次函数解析式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x的值,可得到符合题意的m的值.
10.(2022·襄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mx-2m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顶点为D的抛物线y=-x2+2mx-m2+2与y轴交于点C.
(1)如图,当m=2时,点P是抛物线CD段上的一个动点.
①求A,B,C,D四点的坐标;
②当△PAB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2)在y轴上有一点M(0,m),当点C在线段MB上时,
①求m的取值范围;
②求线段BC长度的最大值.
【答案】(1)解:∵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A(2,0),B(0,-2m).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D(m,2).
令x=0,则,
∴.
①当m=2时,-2m=-4,则,
∴点B(0,-4),C(0,-2),D(2,2);
②由上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如图,过点P作轴交直线AB于点E.
设点P的横坐标为t,
∴,,
∴,
∴△PAB的面积=,
∵-1<0,
∴当t=1时,△PAB的面积的最大值为3,此时P(1,1);
(2)解:由(1)可知,B(0,-2m),C(0,-m2+2),
①∵y轴上有一点,点C在线段MB上,
∴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m的取值范围是或;
②当时,
∵,
∴当m=1时,BC的最大值为3;
当时,
∴,
当m=-3时,点M与点C重合,BC的最大值为13,
∴BC的最大值是13.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①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可求出点A,B的坐标,再将二次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可得到抛物线的顶点D的坐标;由x=0可求出点C的坐标;当m=2时,可得到点B,C,D的坐标;②由①可得到两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及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同设出点P、E的坐标, 表示出PE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APB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解;
(2)①分情况讨论: 当时,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当时,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集,综上所述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 ② 当时,可表示出BC与m的函数解析式,将其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BC的最大值及m的值; 当时,可表示出BC与m的函数解析式,将其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BC的最大值及m的值,综上所述可得到BC的最大值.
二、综合题
11.(2023·天门模拟)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顶点为点D,与x轴交于点A和点B,其中B的坐标为.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其中点C的坐标为.
(1)求抛物线和直线l的解析式;
(2)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P为线段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交抛物线于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t.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在(2)的条件下,设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1)解:将点、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
即抛物线为.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
将点、点代入得解得,
即直线l的解析式为;
(2)解: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顶点,
则,所以,
点,,点.
连接,如图: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即,
化简可得:,解得,(舍去),
即,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解:连接、,如图:
由题意可得:

∴,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当时,面积最大,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将B(1,0)、B(-2,-3)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m,将B(1,0)、B(-2,-3)代入求出k、m的值,进而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D(-1,-4),则E(-1,-2),DE=2,设P(t,t-1),F(t,t2+2t-3),连接D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E=PF=2,进而可求出t的值;
(3)连接CF、BF,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BCF=t2-t+3,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其最大值以及对应的t的值.
12.(2023·房县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点B在y轴上,直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点Q是直线上不与A、B重合的点,若,请求出点Q的坐标;
(3)在x轴上有一动点H,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N,使以点A、H、C、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若存在,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经过点、,
把点、代入可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


设直线的表达式为,
将点、代入可得:
,解得,
∴直线的表达式为:,
设点Q的坐标为,

解得:或,
当时,,
当时,,
∴点Q的坐标为或.
(3)或或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3)存在一点N,使以点A、H、C、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理由如下:
①当为菱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
∵直线与y轴交于点B,




∴菱形是正方形,

∴点N的坐标为;
②如图所示,当为菱形的对角线时,C、N关于x轴对称,
∴点N的坐标为;
③当为对角线时,如图所示:


∴点N的坐标为或
综上所述,点N的坐标为或或或.
【分析】(1)由题意可得A(-4,0)、C(2,6),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题意可得S△OAQ=2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设Q(m,m+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m的值,进而可得点Q的坐标;
(3)①当AC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易得OA=OB=4,则∠BAO=45°,推出菱形AHCN为正方形,得到AH=AN=NC=6,据此可得点N的坐标;②当AH为菱形的对角线时,C、N关于x轴对称,据此不难得到点N的坐标;③当AN为对角线时,由勾股定理可得AC,据此可得点N的坐标.
13.(2023九下·荆州月考)如图,已知抛物线:交x轴于点,交y轴于点C.
(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将直线向下平移m个单位,使直线与抛物线恰好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值;
(3)在抛物线上存在点D,使,求点D的坐标.
【答案】(1)
(2)解: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可有,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直线向下平移m个单位,
∴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
若此时直线与抛物线恰好只有一个公共点,
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将方程整理可得,
则有,
解得,
∴m的值为;
(3)解:由(1)可知,,
∴,,
∴当点D与点A重合时,,
此时点;
∵如下图,在抛物线上取点D,使得,且交y轴于点F,过点C作于点E,
∵,,,
∴,
又∵,
∴,
∴,
设,,
∴在中,可有,
即,
∴①,
在中,可有,
即,整理可得②,
联立①②,可得,
可解得③,
将③代入①,可得,
解得,(舍去),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点代入,可得,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直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
可得,解得(舍去),,
将代入抛物线解析式,
可得,
∴.
综上所述,点D坐标为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1)对于抛物线:,
当时,可有,解得,
∴,
当时,,
∴;
【分析】(1)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据此可得点A、B、C的坐标;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结合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可得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x+-m,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并结合判别式为0可求出m的值;
(3)根据点B、C的坐标可得OB、OC的值,利用三角函数的概念求出tan∠CBO的值,当点D与点A重合时,tan∠CBD=,此时点D(1,0),在抛物线上取点D,使得∠CBD=∠CBO,且BD交y轴于点F,过点C作CE⊥BD于点E,利用HL证明△COB≌△CEB,得到EB=OB=3,设CF=a,EF=b,在Rt△CEF、Rt△OB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的值,进而得到点F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C1的解析式求出x、y的值,进而可得点D的坐标.
14.(2023·天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A、B两点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另一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M为直线下方抛物线上一点,点N为y轴上一点,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的最小值.
【答案】(1)解:由题意,令,即
∴A的坐标为(4,0)
令,即
∴B的坐标为(0,-2)
将A、B、C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如图1,当点P在直线AB上方时,过点O作OP∥AB,交抛物线于点P,
∵OP∥AB,
∴△ABP和△ABO是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
∴S△PAB=S△ABO,
∵OP∥AB,
∴直线PO的解析式为y=x,
联立方程组可得,
解得:或,
∴点P(2+,1+)或(2 ,1 );
当点P"在直线AB下方时,在OB的延长线上截取BE=OB=2,过点E作EP"∥AB,交抛物线于点P",连接AP",BP",
∴AB∥EP"∥OP,OB=BE,
∴S△AP"B=S△ABO,
∵EP"∥AB,且过点E(0, 4),
∴直线EP"解析式为y=x 4,
联立方程组可得,
解得,
∴点P"(2, 3),
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2+,1+)或(2 ,1 )或(2, 3);
(3)解:如图2,过点M作MF⊥AC,交AB于F,
设点M(m,),则点F(m,m 2),
∴MF=m 2 ()= (m 2)2+2,
∴△MAB的面积=×4×[ (m 2)2+2]= (m 2)2+4,
∴当m=2时,△MAB的面积有最大值,
∴点M(2, 3),
如图3,过点O作∠KOB=30°,过点N作KN⊥OK于K点,过点M作MP⊥OK于P,延长MF交直线KO于Q,
∵∠KOB=30°,KN⊥OK,
∴KN=ON,
∴MN+ON=MN+KN,
∴当点M,点N,点K三点共线,且垂直于OK时,MN+ON有最小值,即最小值为MP,
∵∠KOB=30°,
∴直线OK解析式为y=x,
当x=2时,点Q(2,2),
∴QM=2+3,
∵OB∥QM,
∴∠PQM=∠PON=30°,
∴PM=QM=+,
∴MN+ON的最小值为+.
【知识点】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分别令直线中的x=0与y=0 ,算出对应的y与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当点P在直线AB上方时,过点O作OP∥AB,交抛物线于点P, 由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得 S△PAB=S△ABO, 由互相平行的两直线的比例系数相同得 直线PO的解析式为y=x, 联立直线OP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P的坐标; 当点P"在直线AB下方时,在OB的延长线上截取BE=OB=2,过点E作EP"∥AB,交抛物线于点P",连接AP",BP", 由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得 S△AP"B=S△ABO, 由于EP"∥AB,且过点E(0, 4),利用待定系数法易得直线EP"解析式, 联立直线EP"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P的坐标;
(3)根据抛物线与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 点M(m,),则点F(m,m 2), 表示出MF,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表示出△MAB的面积,根据解析式知当m=2时,△MAB的面积有最大值,则点M(2, 3), 如图3,过点O作∠KOB=30°,过点N作KN⊥OK于K点,过点M作MP⊥OK于P,延长MF交直线KO于Q, 由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KN=ON, 则MN+ON=MN+KN, 当点M,点N,点K三点共线,且垂直于OK时,MN+ON有最小值,即最小值为MP, 进而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15.(2023·仙桃模拟)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A、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顶点为D,抛物线的对称轴DF与BC相交于点E,与x轴相交于点F.
(1)求抛物线和直线AC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A、C、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AP为斜边?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设过E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M(x1,y1),N(x2,y2),求|x1-x2|的最小值.
【答案】(1)解:把点B(3,0),C(0,3)代入y=-x2+bx+c,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把y=0代入得:,
解得:,
∴A(-1,0),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1(b1≠0),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
(2)解:存在.设,
∵点A(-1,0),C(0,3),
∴,,,
∵AP为斜边,
∴,
∴,
解得:或m=0(舍去),
∴存在点,使以点A、C、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解: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nx+m(n≠0),
把点B(3,0),C(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点E(1,2),
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
∴,
∴,
∴直线MN的解析式为,
联立得:得:,
∴,
∵,
∴当b2=2时,最小值为.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勾股定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点B(3,0),C(0,3)代入y=-x2+bx+c可得关于字母b、c的方程组,求解得b、c的值,从而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即可;
(2)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P(m,-m2+2m+3),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AC2、PC2、AP2,进而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可得m的值,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将抛物线的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则点E(1,2), 用待定系数法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2x+b2, 联立直线MN与抛物线的解析式得x2-b2x+b2-3=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b2,x1x2=b2-3,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完全平方公式的恒等变形得 ,结合偶数次幂的非负性即可得出答案.
16.(2022·黄冈模拟)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在左边),与轴交于点.
(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如图,在第三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使;
(3)如图,点为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作交抛物线于另一点,交轴于点,且满足,求的解析式.
【答案】(1)解:对于,令,解得或1,令,则,
故点A、、的坐标分别为、、;
(2)解:延长交轴于点,过点作交轴于点,
∵,
∴,
∵,
∴,
∴,设,则,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解得;
∴,
∵,故设直线的表达式为,
将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联立,解得 :(不合题意的值已舍去),
故点的坐标为;
(3)解:过点、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
∵,
∴和相似比为2:3,
即,
∵,
∴,即:,
∵,
∴,
∴,
∴,即,
由点A、的坐标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联立可得:,故,
同理可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同理可得,,
∵=-4,=1,
∴,
又∵,解得,,
∴点、的坐标分别为、,
由、的坐标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据此可得点A、B、C的坐标;
(2)延长AP交y轴于点H,过点C作CN∥AP交x轴于点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NCA=∠CAP,结合已知条件可得∠CAO=∠NCA,则AN=CN,设ON=x,则AN=CN=4-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tan∠ONC的值,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可求出直线AP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3)过点M、N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T,易证△NEB∽△ME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E∶EN=3∶2=AE∶BE,结合AB的值可得AE,求出点E的坐标,证明△MES∽△NET,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S∶ET=ME∶EN=3∶2,则(xM+1)∶(-1-xN)=3∶2,表示出直线A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并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A+xM=2k-3,同理可得xB+xN=2k-3,结合点A、B的坐标可得xM-xN=5,根据(xM+1)∶(-1-xN)=3∶2可得xM、xN,得到点M、N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求出直线MN的表达式.
17.(2023·云梦模拟)如图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与y轴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①如图2,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D,连接,.当时,求点P的坐标;
②如图3,若点P在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连接与交于点E,求的最大值.
【答案】(1)解:∵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
∴,
解得:,

(2)解:①,
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点D到直线距离的2倍,
令,则,

,,
直线的解析式为:,
如图,过点D作的平行线与y轴交于点M,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轴,,

在直线上,


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可看作是将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将直线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l:,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P,
(将直线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它与抛物线没有交点)
令,解得:,,
当时,;当时,,
点P的坐标为或;
②如图,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交于点Q,
设点,则点,

轴,



的最大值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①由可知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点D到直线距离的2倍,求出直线BC为y=-x+3,过点D作的平行线与y轴交于点M,可求直线MD解析式为y=-x+5,可得直线可看作是将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将直线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l,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P, 联立与为方程组并解之,即得点P坐标; ②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交于点Q,设点,则点, 可得PQ=-x2+3x,由平行线可证△OCE∽△PQE,可得,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18.(2023九下·大冶月考)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两点,与y轴交于.
(1)求点A的坐标;
(2)点P在抛物线上,若,求出点P的坐标;
(3)如图2,点D在线段上,直线于点E,当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
【答案】(1)解:将,代入中,

解得:,

当时,,
解得:,

(2)解:,
当时,;

过点A作的角平分线交于y轴于F,
过点F作垂直交于G,如下图:

设,则,

即,
解得:,



当点P到第一象限中,

解得:(舍去),


当点P到第四象限中,

解得:(舍去),


故若,点P的坐标为或;
(3)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3)由题意得出,



设,则,


解得:(舍去),
故.
【分析】(1)将B(4,0)、C(0,-4)代入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A的坐标;
(2)易得C(0,-4),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于y轴于F,过点F作垂直AC交于G,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值,设OF=x,则GF=x,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面积间的和差关系可得x的值,求出tan∠BAC、tan∠OAF的值,推出∠PAB=∠BAC,然后分点P到第一象限、第四象限中,利用三角函数的概念求出x的值,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y的值,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3)由题意得出∠COD=∠BED=90°,∠ODC=∠EDB,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ODC∽△EDB,根据S△OCD=4S△BED可得,设OD=x,则BD=4-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D,由CD=2DB可得x的值,进而可得点D的坐标.
19.(2023九下·青山月考)如图1,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A在B左侧),交y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T在抛物线上,且,求点T的坐标;
(3)如图3,将线段绕点C逆时针旋转至(),轴于H,点P为的内心,直接写出的最小值    .
【答案】(1)解:当时,,
∴,
则,
∵,
∴,
则,
将点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如图2:过点T作轴,垂足是M.
设,
∵,
∴点T只能在点B的左边,
∴,
∵,
∴,
∵,
∴,
即,

解得:或(舍),
此时,
即点,
当时,
解得:或(舍),
此时,
即点,
综上,点或;
(3)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3)解:∵点D的运动轨迹在以点C为圆心,CO长为半径的弧上,点P是△CDH的内心,
∴,
∴点P的运动轨迹是以OC为弦的圆上的一段劣弧,
∵,
∴点Q的纵坐标为2,
取CO得中点E,则,
当点P在CO的垂直平分线上时,
此时点Q、点E、点P三点共线,
如图3:过点P分别作,垂足是F,,垂足是G.
∵点P为的内心,,
∴,
∵点P为的内心,
∴,
∵,
∴,
∴,
∴,
即,
在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即,
解得:,
∴,
设的半径为r,
∴,
在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即,
解得:,
∴,
∴点Q的坐标为,
如图4:当点Q、点P、点B共线时,BP最短.
∵,
∴,
∴此时,
故当点Q、点P、点B共线时,BP最短为.
【分析】(1)求出当x=0时的函数值可得点C的坐标,根据OC=OB=2OA,可得点A、B的坐标,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过点T作TM⊥x轴,垂足是M,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 ,根据∠TBA=∠ACO得出点T只能在点B的左边,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TM,由等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并结合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 ,求解并检验得出a的值,从而得出点T的坐标;
(3)先分析出点P的运动轨迹是以OC为弦的圆上的一段劣弧,求出点Q的坐标,当点Q、点P、点B共线时,BP最短,据此求解即可.
20.(2023九下·仙桃会考)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2,0),B(-4,0),与y轴交于C(0,-3),连接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PD⊥BC于点D,过点P作PE∥y轴交BC于点E,求△PDE周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3)如图2,将抛物线沿射线AC方向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C,在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以点B、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y=a(x-2)(x+4),
把C(0,-3)代入得:,
∴,
∴;
(2)解:如图,延长PE交x轴于点F,
设点,△PDE的周长是l,
∵B(-4,0),C(0,-3),
∴OB=4,OC=3,
∵BC=5,
∴△BOC的周长是12,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
把B(-4,0),C(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是:,
∴E(x,-x-3),
∴PE=(-x-3)-(x2+x-3)=-x2-x,
∵PD⊥BC,
∴∠PDE=∠BOC=90°,
∵PE∥y轴,
∴∠PED=∠BEF=∠BCO,
∴△PDE∽△BOC,
∴,
∴=,
∴l=-(x+2)2+,
∴当x=-2时,l最大=,即△PDE周长的最大值为,
当x=-2时,y=×(-2+4)×(-2-2)=-3,
∴P(-2,-3);
(3)解:存在,F(-3,2)或(-3,-2)或(-3,1)或(-3,-7)或(-3,-).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3)如图2,设原抛物线的顶点为M,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N,连接MN,
∵y=x2+x-3=(x+1)2-,
∴M(-1,-),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
把点A(2,0),C(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
∵MN∥AC,
∴可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
把点M(-1,-),代入得:
,解得:,
∴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
设点,
∴新抛物线解析式是y=(x-m)2+m-,
∵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C,
∴m2m-=-3,
∴m=-3或m=-1(舍去),
∴新抛物线对称轴是x=-3,
∴设点F(-3,n),
当BF=BC=5时,
1+n2=25,
∴n=±2,
当CF=BC=5时,
9+(n+3)2=25,
∴n=1或n=-7,
当FB=FC时,
1+n2=9+(n+3)2,
∴n=-,
∴F(-3,2)或(-3,-2)或(-3,1)或(-3,-7)或(-3,-).
【分析】(1)此题给出了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故设出交点式,再代入点C的坐标可求出二次项的系数a的值,从而就求出了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延长PE交x轴于点F, 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 点,△PDE的周长是l ;先算出△BOC的周长,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根据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设 E(x,-x-3),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PE,接着证明△PDE∽△BOC, 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建立出i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根据所得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3)设原抛物线的顶点为M,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N,连接MN,将原抛物线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得出顶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进而根据互相平行直线的k值相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MN的解析式,根据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设,从而可表示出平移后新抛物线的解析式,由于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C,故将点C的坐标代入可得关于字母m的方程,求解可得m的值,得出新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设点F(-3,n),然后分当BF=BC=5时,当CF=BC=5时,当FB=FC时,三种情况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21.(2023九下·广水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且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
(1)①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②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E为直线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x轴于点G,交于点D,连接,当四边形面积最大时,求出E点的坐标.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点M作轴于点N,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与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1,0);
②∵抛物线过,,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又∵抛物线过点,
∴,
∴,
∴;
(2)解:设,
四边形面积

当时,四边形面积有最大值,

∴;
(3)解:存在,点M的坐标为或或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1)①,
当时,,当时,,
∴,,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点A与点B关于对称,
∴点B的坐标为.
(3)在中,,
在中,,
∴,
∵,
∴,
∴,
∴,
如下图:
当M点与C点重合,即时,;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当时,;
当点M在第四象限时,设,则,
∴,,
当时,,即,
整理得:,
解得:(舍),,
∴;
当时,,即,
整理得:,
解得:(舍),,
∴.
综上所述:存在,点M的坐标为或或或,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分析】(1)①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得到点A、C的坐标,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点A与点B关于对称,据此可得点B的坐标;
②将A、B、C的坐标代入y=ax2+bx+c中求出a、b、c的值,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E(m,m2-m+2),根据面积公式表示出四边形AGCE的面积,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面积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m的值,进而可得点E的坐标;
(3)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求出tan∠CAO、tan∠BCO的值,得到∠CAO=∠BCO,证明△ABC∽△ACO∽△CBO,当M点与C点重合,即M(0,2)时,△MAN∽△ABC;当点M在第四象限时,设M(n,n2-n+2),则N(n,0),表示出MN、AN,当时,,求解可得n的值,据此可得点M的坐标;当时,MN=2AN,代入求解可得n的值,据此可得点M的坐标.
1 / 1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二次函数(5)
一、真题
1.(2022·孝感)抛物线y=x2-4x与直线y=x交于原点O和点B,与x轴交于另一点A,顶点为D.
(1)直接写出点B和点D的坐标;
(2)如图1,连接OD,P为x轴上的动点,当tan∠PDO=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M是点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Q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它的横坐标为m(0<m<5),连接MQ,BQ,MQ与直线OB交于点E.设△BEQ和△BEM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求的最大值.
2.(2022·宜昌)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于 , 两点,与 轴交于点 .直线 由直线 平移得到,与 轴交于点 .四边形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 .
(1)填空:    ,    ;
(2)若点 在第二象限,直线 与经过点 的双曲线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 的最大值;
(3)当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都有交点时,存在直线 ,对于同一条直线 上的交点,直线 与四边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 的交点的纵坐标.
①当 时,直接写出 的取值范围;
②求 的取值范围.
3.(2022·黄冈)抛物线与直线交于原点和点,与轴交于另一点,顶点为.
(1)直接写出点和点的坐标;
(2)如图1,连接,为轴上的动点,当时,求点的坐标;
(3)如图2,是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它的横坐标为,连接,,与直线交于点设和的面积分别为和,求的最大值.
4.(2022·武汉)抛物线交轴于,两点(在的左边),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直线交轴于点.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如图(1),当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异于点),使,两点到的距离相等,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横坐标;
(3)如图(2),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连接交轴于点,点的横坐标为.求的值(用含的式子表示).
5.(2022·十堰)已知抛物线 与 轴交于点 和点 两点,与 轴交于点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 , , 重合),作 轴,垂足为 ,连接 .
①如图1,若点 在第三象限,且 ,求点 的坐标;
②直线 交直线 于点 ,当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落在 轴上时,求四边形 的周长.
6.(2022·恩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将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Q,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判断以B、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直线BC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点N在点M的右侧),请探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T,使得以B、N、T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若将抛物线进行适当的平移,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直线BC最多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拋物线平移的最短距离并求出此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7.(2022·仙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与y轴交于点C,线段轴,交该抛物线于另一点B.
(1)求点B的坐标及直线的解析式:
(2)当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满足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p,最小值为q,且.求m的值:
(3)平移抛物线,使其顶点始终在直线上移动,当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射线BA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设此时抛物线的顶点的横坐标为n,请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8.(2022·随州)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分则点A和点,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且,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连接AC,当点P在直线AC上方时,求四边形PABC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
(3)设M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当P,M运动时,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四边形PMCN为矩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及其对应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2022·黄石)如图,抛物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C三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且横坐标为m.
(1)A,B,C三点的坐标为   ,   ,   ;
(2)连接,交线段于点D,
①当与x轴平行时,求的值;
②当与x轴不平行时,求的最大值;
(3)连接,是否存在点P,使得,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2022·襄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mx-2m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顶点为D的抛物线y=-x2+2mx-m2+2与y轴交于点C.
(1)如图,当m=2时,点P是抛物线CD段上的一个动点.
①求A,B,C,D四点的坐标;
②当△PAB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2)在y轴上有一点M(0,m),当点C在线段MB上时,
①求m的取值范围;
②求线段BC长度的最大值.
二、综合题
11.(2023·天门模拟)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顶点为点D,与x轴交于点A和点B,其中B的坐标为.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其中点C的坐标为.
(1)求抛物线和直线l的解析式;
(2)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P为线段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过点P作交抛物线于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t.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在(2)的条件下,设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12.(2023·房县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点B在y轴上,直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点Q是直线上不与A、B重合的点,若,请求出点Q的坐标;
(3)在x轴上有一动点H,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N,使以点A、H、C、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若存在,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2023九下·荆州月考)如图,已知抛物线:交x轴于点,交y轴于点C.
(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将直线向下平移m个单位,使直线与抛物线恰好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值;
(3)在抛物线上存在点D,使,求点D的坐标.
14.(2023·天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A、B两点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另一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M为直线下方抛物线上一点,点N为y轴上一点,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的最小值.
15.(2023·仙桃模拟)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A、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顶点为D,抛物线的对称轴DF与BC相交于点E,与x轴相交于点F.
(1)求抛物线和直线AC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A、C、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AP为斜边?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设过E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M(x1,y1),N(x2,y2),求|x1-x2|的最小值.
16.(2022·黄冈模拟)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在左边),与轴交于点.
(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如图,在第三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使;
(3)如图,点为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过点作交抛物线于另一点,交轴于点,且满足,求的解析式.
17.(2023·云梦模拟)如图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与y轴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
①如图2,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D,连接,.当时,求点P的坐标;
②如图3,若点P在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连接与交于点E,求的最大值.
18.(2023九下·大冶月考)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两点,与y轴交于.
(1)求点A的坐标;
(2)点P在抛物线上,若,求出点P的坐标;
(3)如图2,点D在线段上,直线于点E,当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
19.(2023九下·青山月考)如图1,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A在B左侧),交y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T在抛物线上,且,求点T的坐标;
(3)如图3,将线段绕点C逆时针旋转至(),轴于H,点P为的内心,直接写出的最小值    .
20.(2023九下·仙桃会考)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2,0),B(-4,0),与y轴交于C(0,-3),连接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PD⊥BC于点D,过点P作PE∥y轴交BC于点E,求△PDE周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3)如图2,将抛物线沿射线AC方向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C,在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以点B、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2023九下·广水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且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
(1)①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②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E为直线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E作x轴于点G,交于点D,连接,当四边形面积最大时,求出E点的坐标.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点M作轴于点N,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与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解:B(5,5),D为(2,-4);
(2)解:如图所示,过D作DE⊥x轴与点E,
则E(2,0),则tan∠EDO=,当P在E上时,则满足tan∠PDO=,
则,
如图所示,当时,过O作于点G,
∵,
∴OG=OE=2,DG=DE=4,
设,则,
则,
则或n=0(舍去),
则,则
综上所述,;
(3)解:由题易得:M(-1,5),,
则直线MQ的解析式为:,
令,解得,
∴,
∵BM=6,
∴,
且,,
∴,
∵,函数开口向下,
当时,取最大值为.
【知识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1)将y=x2-4x与y=x联立得:x=x2-4x,
解得:x=5或x=0(舍去),
将x=5代入y=x得y=5,
故B点坐标为(5,5),
将函数y=x2-4x转换为顶点式得,故顶点D为(2,-4),
故B(5,5),D为(2,-4);
【分析】(1)联立抛物线与直线解析式求出x、y,据此可得点B的坐标,将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据此可得顶点D的坐标;
(2)过D作DE⊥x轴与点E,则E(2,0),则tan∠EDO=,当P在E上时,则满足tan∠PDO=,则P1(2,0);当∠ODP2=∠ODE时,过O作OG⊥P2D于点G,则OG=OE=2,DG=DE=4,设P2G=n,则P2D=n+4,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n,进而可得OP2,据此可得点P2的坐标;
(3)由题易得:M(-1,5),Q(m,m2-4m),表示出直线MQ的解析式联立y=x可得x,进而可得点E的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BMQ、S2,根据面积间的和差关系可得,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2.【答案】(1);
(2)解: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
∵直线 经过 和 ,
∴ ,解得 ,
∴直线 : .
∵直线 平移得到直线 ,且直线 与 轴交于点 ,
∴直线 : ,
∵双曲线 经过点 ,
∴ ,
∴ .
∵直线 与双曲线有公共点,
联立解析式得: ,
∴ ,
整理得: ,
∵直线 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
即 ,
整理得: ,
化简得: ,
∴ ,【注:或得到 】
∵点 在第二象限,
∴ ,
解得, .
∴当 时, 可以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
(3)解:① 的取值范围为: 或 ;
②(Ⅰ)当 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 的顶点 在直线 上时,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 与四边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小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解得, .
(Ⅱ)如图5,
当 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 的顶点 在这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上(对称轴左侧)时,存在直线 (即经过此时点 的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 与四边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化简,得: .
解得, (舍), ,
从(Ⅰ)到(Ⅱ),在 的值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均存在直线 ,同时与矩形 、抛物线 相交,且对于同一条直线 上的交点,直线 与矩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1)将点 , 代入函数解析式 得
解得
故答案为: , ;
(3)如图1,
当直线 与抛物线有交点时,联立直线 与抛物线 的解析式.
得: ,
得: ,
整理得: ,
∴ ,
即 ,
∴ ,
当 时,直线 : 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①当 时,四边形 的顶点分别为 , , , .
第一种情况:如图2,
当直线 经过 时,此时 与 重合.
∴ 时,直线 与四边形 ,抛物线 都有交点,且满足直线 与矩形 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与抛物线 的交点的纵坐标.
第二种情况:当直线 经过点 时,如图3所示.
,解得, ,
当直线 经过点 时,如图4所示
,解得, ,
∴ ,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为: 或 .
【分析】(1)将点A(-1,0)、B(4,0)代入y=ax2+bx-2中进行计算可得a、b的值;
(2)求出直线BC、直线l的解析式,将M(m+1,m+3)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得k,表示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联立直线l的解析式结合△=0可得n2+2m2+8m+6=0,表示出n2,根据点M在第二象限可得m的范围,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n2 最大值;
(3)①联立直线l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结合△≥0可得n的范围,当m=-3时,四边形MNPQ的顶点分别为M(-2,0)、M(-2,-3)、P(2,-3)、Q(2,0),当直线l经过点P时,P与F重合,当n=-4时,直线l与四边形MNPQ,抛物线都有交点,且满足直线l与矩形MNPQ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当直线l经过点A时,将点A坐标代入求出n的值,当直线l经过点M时,同理可得n的值,据此解答;
②当m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MNPQ的顶点M(m+1,m+3)在直线y=x-4上时,直线与四边形、抛物线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l与四边形的交点的纵坐标都小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据此不难求出m的值;当m的值逐渐增大到使矩形的顶点在抛物线上时,存在直线与四边形、抛物线同时有交点,且同一直线l与四边形的交点的纵坐标都不大于它与抛物线的交点的纵坐标,代入求出m的值,据此解答.
3.【答案】(1)解:B(5,5);C(2,-4)
(2)解:如图,过点作轴于点F,
由易得D(2,-4)
,,

又∵,
∴,
∴,
∴PD=OP,
设点P(t,0),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t=5,
.
(3)解:∵点与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
如图,分别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直线于点,,
,,
点横坐标为,
,,
.
,,


当时,的最大值为.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1)令,
解得或,


顶点.
【分析】(1)联立抛物线解析式与直线解析式求出x、y,可得点B的坐标,将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据此可得顶点D的坐标;
(2)由抛物线易得点D坐标,结合D点与联想二者关联,将问题已知转化成等腰OP=PD,进而设出点P结合坐标系边长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得出点P;
(3)易得M(-1,5),分别过点M,Q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OB于点N、K,则N(-1,-1),MN=6,Q(m,m2-4m),K(m,m),表示出KQ,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1、S2,然后表示出,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
4.【答案】(1)解:,
(2)解:∵,∴,
∴直线的解析式为.
①若点在下方时,
过点作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
∵,,
∴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舍).
∴点的横坐标为0.
②若点在上方时,点关于点的对称点为.
过点作的平行线,则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点.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
∴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符合条件的点的横坐标为:0,或.
另解:设,过点作轴垂线交于点,根据求解.
(3)解:设点的横坐标为.过点的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
设,是方程两根,则.(*)
∴.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同法可得,
∴.
∴.
∴.
∵,∴.
∴.
求的值的另解:∵,.
∴①,
②,
消去得,,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1)当y=0时x2-2x-3=0,
解之:x1=3,x2=-1
∴点A(-1,0),点B(3,0).
【分析】(1)令y=x2-2x-3中的y=0,求出x的值,据此可得点A、B的坐标;
(2)易得P(0,1),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①若点D在AC下方时,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D1,求出直线BD1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据此可得点D1的横坐标;②若点D在AC上方时,点D1(0,-3)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G(0,5),过点G作AC的平行线l,则l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符合条件的点D,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据此可得点D2的横坐标;
(3)设点E的横坐标为n,过点P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并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AxC=xB·xE=-3-b,则xC=3+b,xE=-1-,据此可得m、n,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px+q,同理可得mn=-3-q,则q=-mn-3,代入m、n可得q=b2+2b,然后表示出OF、FP,据此求解.
5.【答案】(1)解:把点 , 代入得:
,解得: ,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①如图,过点C作CQ⊥DP于点Q,
∵点C(0,-3),
∴OC=3,
∵ ,
∴△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Q=PQ,
设点 ,则OD=-m, ,
∵ 轴,
∴∠COD=∠ODQ=∠CQD=90°,
∴四边形OCQD为矩形,
∴QC=OD=PQ=-m,DQ=OC=3,
∴ ,
∴ ,
解得: 或0(舍去),
∴点 ;
②如图,过点E作EM∥x轴于点M,
令y=0, ,
解得: (舍去),
∴点B(-4,0),
∴OB=4,
∴ ,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 ,
把点B(-4,0),C(0,-3)代入得:
,解得: ,
∴直线BC的解析式为 ,
∵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落在 轴上时,
∴ , , ,
∵DP⊥x轴,
∴PD∥CE′,
∴ ,
∴ ,
∴CE=PE,
∴ ,
∴四边形 为菱形,
∵EM∥x轴,
∴△CEM∽△CBO,
∴ ,
设点 , 则点 ,
当点P在y轴左侧时,EM=-t,
当-4<t<0时, ,
∴ ,
∴ ,
解得: 或0(舍去),
∴ ,
∴四边形 的周长为 ;
当点P在y轴右侧时,EM=-t,
当t≤-4时, ,
∴ ,解得: 或0(舍去),
此时 ,
∴四边形 的周长为 ;
当点P在y轴右侧,即t>0时,EM=t, ,
∴ ,解得: 或0,
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四边形 的周长为 或 .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①过点C作CQ⊥DP于点Q,易得△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Q=PQ,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点 ,则OD=-m, ,可证四边形OCQD为矩形,可得QC=OD=PQ=-m,DQ=OC=3,从而得出=-m ,解出m即得点P坐标;②过点E作EM∥x轴于点M,先求出B坐标,再求出BC的长,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C的解析式为 ,由于点E关于直线PC的对称点E'落在y轴上时,可得, , , 从而可证四边形PECE'为菱形,利用平行线可证△CEM∽△CBO,可得 , 设点 , 则点 , 分点P在y轴左侧时和点P在y轴右侧时分别进行求解即可.
6.【答案】(1)解:∵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以B、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的顶点坐标为
依题意得,
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令,解

令,则,即
以B、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解:存在,或,理由如下,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时,
设的解析式为,由NT过点

解得
的解析式为,

解得

②当时,则

解得
综上所述,或
(4)解:如图,作,交轴于点,过点作于点,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作于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与平行的且与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解析式为

整理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即拋物线平移的最短距离为,方向为方向
∴把点P先向右平移EF的长度,再向下平移FC的长度即得到平移后的坐标
平移后的顶点坐标为,即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P(0,4)代入y=-x2+c中求出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易得P(0,4),Q(-1,4),则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4,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令x=0,求出y的值,可得点C的坐标,然后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BC2、CQ2、QB2,再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判断;
(3)易得△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可得点N的坐标,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当NT∥AC时,△BNT∽△BCA,求出直线NT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T的坐标,据此可得BT,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N;②当△BNT∽△BAC时,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BT的值,结合OB的值就可得到点T的坐标;
(4)作l∥BC,交y轴于点D,过点C作CE⊥l于点E,则△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作EF⊥DC于F,设与BC平行且与y=-x2+4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l解析式为y=x+b,联立并结合△=0可得b的值,据此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然后求出CD、EF、CE,据此不难求出平移后的顶点坐标.
7.【答案】(1)解:,
∴顶点坐标A(1,-4),对称轴x=1,
当x=0时y=-3,即C(0,-3),
点B、C关于对称轴x=1对称,则B(2,-3),
设直线AC:y=kx+b,由A(1,-4),C(0,-3),可得
,解得:
∴直线AC为:y=-x-3;
(2)解:①当m+2≤1时,即m≤-1时,
x=m时取最大值,x=m+2时取最小值,
∴,
解得:,不符合题意;
②当m+2>1且m<1,1-m>m+2-1时,即-1<m<0时,
x=m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
∴,
解得:m=,或m=(舍去),
③当m+2>1且m<1,1-m<m+2-1时,即0<m<1时,
x=m+2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
∴,
解得:m=,m=(舍去),
④当m≥1时,
x=m+2时取最大值,x=m时取最小值,
∴,
解得:,不符合题意;
m=0时,二次函数在0≤x≤2上最大值-3,最小值-4,-3-(-4)=1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m=或m=;
(3)解:由题意作图如下,过点A作直线AE⊥BC于E,作直线AF⊥y轴于F,
由A(1,-4)、B(2,-3)可得
直线AB解析式为:y=x-5,
∵C(0,-3),
∴F(0,-4),E(1,-3),
∵AF=1,AE=1,CF=1,CE=1,∠AEC=90°,
∴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CAE=∠CAF=45°,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当点A沿直线AC平移m长度时,横坐标平移m cos45°,纵坐标平移m cos45°,
即点A沿直线AC平移时,横纵坐标平移距离相等,
设抛物线向左平移m单位后,与直线AB只有1个交点,则
令△=0,解得:m=,
∴n=1-=,
由图象可得当抛物线由点A向右平移至左半部分过点B时,与射线BA只有一个交点,
设抛物线向右平移m单位后,左半部分过点B,则
B(2,-3)在抛物线上,

解得:m=0(舍去)或m=3,
∴1<n≤4,
综上所述n=或1<n≤4;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解析】【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顶点坐标A(1,-4),对称轴x=1,令x=0,求出y的值,可得C(0,-3),根据对称性可得B(2,-3),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
(2)①当m+2≤1,即m≤-1时,x=m时取最大值,x=m+2时取最小值,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可得m的范围,然后结合m的范围进行验证;②当m+2>1且m<1,1-m>m+2-1时,即-1<m<0时,x=m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同理可得m的值;③当m+2>1且m<1,1-m<m+2-1时,即0<m<1时,x=m+2时取最大值,x=1时取最小值,同理可得m的值;④当m≥1时,x=m+2时取最大值,x=m时取最小值,同理可得m的值;
(3)过点A作直线AE⊥BC于E,作直线AF⊥y轴于F,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易得AF=1,AE=1,CF=1,CE=1,推出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得到∠CAE=∠CAF=45°,则点A沿直线AC平移时,横纵坐标平移距离相等,设抛物线向左平移m单位后,与直线AB只有1个交点,则(x+m-1)2-4+m=x-5,结合△=0可得m的值,然后求出n的值;设抛物线向右平移m单位后,左半部分过点B,则B(2,-3)在抛物线y′=(x-m-1)2-4-m上,代入求解可得m的值,据此可得n的范围.
8.【答案】(1)解: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方法一:连接OP,
设,易知,,
∵,,
∴四边形PABC的面积,

又∵,

∴当时,,
∴此时P点的坐标为;
方法二:易知,,故直线AC的方程为
设,
∵过点P作PQ⊥x轴,交AC于点Q,
∴,
∵点P在AC上方,
∴,


∴四边形PABC面积,
∴当时,S有最大值,
∴此时P点的坐标为.
(3)解:存在点N.,;,;,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1)解:∵,
∴,,
∵,对称轴为直线,,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存在点N.
①当N在y轴上时,
∵四边形PMCN为矩形,
此时,,;
②当N在x轴负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设,则,
∴,
∵四边形PMCN为矩形,
∴,,
∵,,
∴,
又∵,
∴,
∴,
又∵点M在对称轴上,,
∴,
∴,即,
∵,,
∴,
∴,
∴,,
∴,
∴P点的坐标为,
∵P点在抛物线上,

解得,(舍),
∴,;
③当N在x轴正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设,则,
∴,
∵四边形PMCN为矩形时,
∴,,
∵,,
∴,
又∵,
∴,
∴,
又∵点M在对称轴上,,
∴,
∴,即,
∵,,
∴,
∴,
∴,,
∴,
∴P点的坐标为,
∵P点在抛物线上,

解得(舍),,
∴,,
综上:,;,;,
【分析】利用OA=OC,可得到点C(0,c),点A(-c,0),再利用对称轴为直线x=-1.可得到关于a,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c的长,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
(2)方法一:利用函数解析式,设P(m,n),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表示出四边形PABC的面积S与mn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再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点P的坐标及四边形P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方法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解析式数点,,可表示出PQ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APC的面积;再利用四边形PABC的面积=△APC的面积+△AOC的面积,由此可得到S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将其转化为顶点式,可得到点P 的坐标及S的最大值.
(3)分情况讨论:当点N在y轴上时,利用矩形的性质可得到点P1和点N1的坐标;②当N在x轴负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设点N(t,0),可得到ON的长;再证明△CMD∽△CNO,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对应边成比例,可表示出CD的长;再证明△CMD≌△NP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NE,EP的长,从而可求出OE的长,可得到点P的坐标,将点P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到点P2,N2的坐标;③当N在x轴正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四边形PMCN为矩形,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可得到ON的长;再证明△CMD∽△CNO,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表示出CD的长;再利用AAS证明△CMD≌△NP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NE,EP的长,即可得到OE的长;,由此可表示出点P的坐标,将点P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到点P3,N3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P,N的坐标.
9.【答案】(1)(-2,0);(3,0);(0,4)
(2)解:①∵轴,,
∴,,
又∵轴,
∴△CPD∽△BAD
∴;
②过P作交于点Q,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
把B(3,0),C(0,4)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则,
∴,
∵,
∴△QPD∽△BAD
∴,
∴当时,取最大值;
(3)解:假设存在点P使得,即,
过C作轴,连接CP,延长交x轴于点M,
∴∠FCP=∠BMC,
∵,
∴平分,
∴∠BCP=∠FCP,
∴∠BCP=∠BMC,
∴BC=BM,
∴为等腰三角形,
∵,
∴,,,
设直线CM解析式为y=kx+b,
把C(0,4),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舍),
∴存在点P满足题意,即.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解:令x=0,则y=4,
∴C(0,4);
令y=0,则=0,
∴x=-2或x=3,
∴A(-2,0),B(3,0).
故答案为:(-2,0);(3,0);(0,4);
【分析】(1)利用函数解析式,由y=0求出对应的x的值,可得到点A,B的坐标,由x=0求出y的值,可得到点C的坐标;
(2)①由CP∥x轴及点C的坐标,可得到点P的坐标,由此可求出CP,AB的长,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可证△CPD∽△B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PD与DA的比值;②过点P作PQ∥AB交BC于点Q,由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及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同可设处点P、Q的坐标, 可表示出PQ的长;由PQ∥AB,可证得△QPD∽△BA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与m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最大值;
(3)过C作CF∥x轴,连接CP,并延长交x轴于点M,可证得∠FCP=∠BMC,则∠BCO+2∠BCP=90°,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BCP=∠FCP,可推出∠BCP=∠BMC,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BC=BM,可推出△CBM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到BM,OM的长,可得到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M的函数解析式,将直线CM和二次函数解析式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x的值,可得到符合题意的m的值.
10.【答案】(1)解:∵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A(2,0),B(0,-2m).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D(m,2).
令x=0,则,
∴.
①当m=2时,-2m=-4,则,
∴点B(0,-4),C(0,-2),D(2,2);
②由上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如图,过点P作轴交直线AB于点E.
设点P的横坐标为t,
∴,,
∴,
∴△PAB的面积=,
∵-1<0,
∴当t=1时,△PAB的面积的最大值为3,此时P(1,1);
(2)解:由(1)可知,B(0,-2m),C(0,-m2+2),
①∵y轴上有一点,点C在线段MB上,
∴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m的取值范围是或;
②当时,
∵,
∴当m=1时,BC的最大值为3;
当时,
∴,
当m=-3时,点M与点C重合,BC的最大值为13,
∴BC的最大值是13.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①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可求出点A,B的坐标,再将二次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可得到抛物线的顶点D的坐标;由x=0可求出点C的坐标;当m=2时,可得到点B,C,D的坐标;②由①可得到两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及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同设出点P、E的坐标, 表示出PE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APB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解;
(2)①分情况讨论: 当时,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当时,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集,综上所述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 ② 当时,可表示出BC与m的函数解析式,将其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BC的最大值及m的值; 当时,可表示出BC与m的函数解析式,将其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BC的最大值及m的值,综上所述可得到BC的最大值.
11.【答案】(1)解:将点、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
即抛物线为.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
将点、点代入得解得,
即直线l的解析式为;
(2)解: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顶点,
则,所以,
点,,点.
连接,如图: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即,
化简可得:,解得,(舍去),
即,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解:连接、,如图:
由题意可得:

∴,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当时,面积最大,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将B(1,0)、B(-2,-3)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m,将B(1,0)、B(-2,-3)代入求出k、m的值,进而可得直线l的解析式;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D(-1,-4),则E(-1,-2),DE=2,设P(t,t-1),F(t,t2+2t-3),连接D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E=PF=2,进而可求出t的值;
(3)连接CF、BF,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BCF=t2-t+3,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其最大值以及对应的t的值.
12.【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经过点、,
把点、代入可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


设直线的表达式为,
将点、代入可得:
,解得,
∴直线的表达式为:,
设点Q的坐标为,

解得:或,
当时,,
当时,,
∴点Q的坐标为或.
(3)或或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3)存在一点N,使以点A、H、C、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理由如下:
①当为菱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
∵直线与y轴交于点B,




∴菱形是正方形,

∴点N的坐标为;
②如图所示,当为菱形的对角线时,C、N关于x轴对称,
∴点N的坐标为;
③当为对角线时,如图所示:


∴点N的坐标为或
综上所述,点N的坐标为或或或.
【分析】(1)由题意可得A(-4,0)、C(2,6),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题意可得S△OAQ=2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设Q(m,m+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m的值,进而可得点Q的坐标;
(3)①当AC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易得OA=OB=4,则∠BAO=45°,推出菱形AHCN为正方形,得到AH=AN=NC=6,据此可得点N的坐标;②当AH为菱形的对角线时,C、N关于x轴对称,据此不难得到点N的坐标;③当AN为对角线时,由勾股定理可得AC,据此可得点N的坐标.
13.【答案】(1)
(2)解: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可有,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直线向下平移m个单位,
∴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
若此时直线与抛物线恰好只有一个公共点,
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将方程整理可得,
则有,
解得,
∴m的值为;
(3)解:由(1)可知,,
∴,,
∴当点D与点A重合时,,
此时点;
∵如下图,在抛物线上取点D,使得,且交y轴于点F,过点C作于点E,
∵,,,
∴,
又∵,
∴,
∴,
设,,
∴在中,可有,
即,
∴①,
在中,可有,
即,整理可得②,
联立①②,可得,
可解得③,
将③代入①,可得,
解得,(舍去),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点代入,可得,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直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
可得,解得(舍去),,
将代入抛物线解析式,
可得,
∴.
综上所述,点D坐标为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1)对于抛物线:,
当时,可有,解得,
∴,
当时,,
∴;
【分析】(1)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据此可得点A、B、C的坐标;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结合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可得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x+-m,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并结合判别式为0可求出m的值;
(3)根据点B、C的坐标可得OB、OC的值,利用三角函数的概念求出tan∠CBO的值,当点D与点A重合时,tan∠CBD=,此时点D(1,0),在抛物线上取点D,使得∠CBD=∠CBO,且BD交y轴于点F,过点C作CE⊥BD于点E,利用HL证明△COB≌△CEB,得到EB=OB=3,设CF=a,EF=b,在Rt△CEF、Rt△OB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的值,进而得到点F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C1的解析式求出x、y的值,进而可得点D的坐标.
14.【答案】(1)解:由题意,令,即
∴A的坐标为(4,0)
令,即
∴B的坐标为(0,-2)
将A、B、C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如图1,当点P在直线AB上方时,过点O作OP∥AB,交抛物线于点P,
∵OP∥AB,
∴△ABP和△ABO是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
∴S△PAB=S△ABO,
∵OP∥AB,
∴直线PO的解析式为y=x,
联立方程组可得,
解得:或,
∴点P(2+,1+)或(2 ,1 );
当点P"在直线AB下方时,在OB的延长线上截取BE=OB=2,过点E作EP"∥AB,交抛物线于点P",连接AP",BP",
∴AB∥EP"∥OP,OB=BE,
∴S△AP"B=S△ABO,
∵EP"∥AB,且过点E(0, 4),
∴直线EP"解析式为y=x 4,
联立方程组可得,
解得,
∴点P"(2, 3),
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2+,1+)或(2 ,1 )或(2, 3);
(3)解:如图2,过点M作MF⊥AC,交AB于F,
设点M(m,),则点F(m,m 2),
∴MF=m 2 ()= (m 2)2+2,
∴△MAB的面积=×4×[ (m 2)2+2]= (m 2)2+4,
∴当m=2时,△MAB的面积有最大值,
∴点M(2, 3),
如图3,过点O作∠KOB=30°,过点N作KN⊥OK于K点,过点M作MP⊥OK于P,延长MF交直线KO于Q,
∵∠KOB=30°,KN⊥OK,
∴KN=ON,
∴MN+ON=MN+KN,
∴当点M,点N,点K三点共线,且垂直于OK时,MN+ON有最小值,即最小值为MP,
∵∠KOB=30°,
∴直线OK解析式为y=x,
当x=2时,点Q(2,2),
∴QM=2+3,
∵OB∥QM,
∴∠PQM=∠PON=30°,
∴PM=QM=+,
∴MN+ON的最小值为+.
【知识点】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分别令直线中的x=0与y=0 ,算出对应的y与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当点P在直线AB上方时,过点O作OP∥AB,交抛物线于点P, 由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得 S△PAB=S△ABO, 由互相平行的两直线的比例系数相同得 直线PO的解析式为y=x, 联立直线OP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P的坐标; 当点P"在直线AB下方时,在OB的延长线上截取BE=OB=2,过点E作EP"∥AB,交抛物线于点P",连接AP",BP", 由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得 S△AP"B=S△ABO, 由于EP"∥AB,且过点E(0, 4),利用待定系数法易得直线EP"解析式, 联立直线EP"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P的坐标;
(3)根据抛物线与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 点M(m,),则点F(m,m 2), 表示出MF,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表示出△MAB的面积,根据解析式知当m=2时,△MAB的面积有最大值,则点M(2, 3), 如图3,过点O作∠KOB=30°,过点N作KN⊥OK于K点,过点M作MP⊥OK于P,延长MF交直线KO于Q, 由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KN=ON, 则MN+ON=MN+KN, 当点M,点N,点K三点共线,且垂直于OK时,MN+ON有最小值,即最小值为MP, 进而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15.【答案】(1)解:把点B(3,0),C(0,3)代入y=-x2+bx+c,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把y=0代入得:,
解得:,
∴A(-1,0),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1(b1≠0),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x+3
(2)解:存在.设,
∵点A(-1,0),C(0,3),
∴,,,
∵AP为斜边,
∴,
∴,
解得:或m=0(舍去),
∴存在点,使以点A、C、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解: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nx+m(n≠0),
把点B(3,0),C(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点E(1,2),
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
∴,
∴,
∴直线MN的解析式为,
联立得:得:,
∴,
∵,
∴当b2=2时,最小值为.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勾股定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点B(3,0),C(0,3)代入y=-x2+bx+c可得关于字母b、c的方程组,求解得b、c的值,从而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即可;
(2)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P(m,-m2+2m+3),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AC2、PC2、AP2,进而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可得m的值,从而得出点P的坐标;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将抛物线的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则点E(1,2), 用待定系数法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2x+b2, 联立直线MN与抛物线的解析式得x2-b2x+b2-3=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b2,x1x2=b2-3,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完全平方公式的恒等变形得 ,结合偶数次幂的非负性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1)解:对于,令,解得或1,令,则,
故点A、、的坐标分别为、、;
(2)解:延长交轴于点,过点作交轴于点,
∵,
∴,
∵,
∴,
∴,设,则,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解得;
∴,
∵,故设直线的表达式为,
将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联立,解得 :(不合题意的值已舍去),
故点的坐标为;
(3)解:过点、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
∵,
∴和相似比为2:3,
即,
∵,
∴,即:,
∵,
∴,
∴,
∴,即,
由点A、的坐标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联立可得:,故,
同理可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同理可得,,
∵=-4,=1,
∴,
又∵,解得,,
∴点、的坐标分别为、,
由、的坐标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据此可得点A、B、C的坐标;
(2)延长AP交y轴于点H,过点C作CN∥AP交x轴于点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NCA=∠CAP,结合已知条件可得∠CAO=∠NCA,则AN=CN,设ON=x,则AN=CN=4-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tan∠ONC的值,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可求出直线AP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3)过点M、N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T,易证△NEB∽△ME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E∶EN=3∶2=AE∶BE,结合AB的值可得AE,求出点E的坐标,证明△MES∽△NET,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S∶ET=ME∶EN=3∶2,则(xM+1)∶(-1-xN)=3∶2,表示出直线A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并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A+xM=2k-3,同理可得xB+xN=2k-3,结合点A、B的坐标可得xM-xN=5,根据(xM+1)∶(-1-xN)=3∶2可得xM、xN,得到点M、N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求出直线MN的表达式.
17.【答案】(1)解:∵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
∴,
解得:,

(2)解:①,
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点D到直线距离的2倍,
令,则,

,,
直线的解析式为:,
如图,过点D作的平行线与y轴交于点M,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轴,,

在直线上,


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可看作是将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将直线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l:,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P,
(将直线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它与抛物线没有交点)
令,解得:,,
当时,;当时,,
点P的坐标为或;
②如图,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交于点Q,
设点,则点,

轴,



的最大值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①由可知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点D到直线距离的2倍,求出直线BC为y=-x+3,过点D作的平行线与y轴交于点M,可求直线MD解析式为y=-x+5,可得直线可看作是将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将直线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l,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P, 联立与为方程组并解之,即得点P坐标; ②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交于点Q,设点,则点, 可得PQ=-x2+3x,由平行线可证△OCE∽△PQE,可得,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18.【答案】(1)解:将,代入中,

解得:,

当时,,
解得:,

(2)解:,
当时,;

过点A作的角平分线交于y轴于F,
过点F作垂直交于G,如下图:

设,则,

即,
解得:,



当点P到第一象限中,

解得:(舍去),


当点P到第四象限中,

解得:(舍去),


故若,点P的坐标为或;
(3)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3)由题意得出,



设,则,


解得:(舍去),
故.
【分析】(1)将B(4,0)、C(0,-4)代入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A的坐标;
(2)易得C(0,-4),过点A作∠BAC的角平分线交于y轴于F,过点F作垂直AC交于G,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值,设OF=x,则GF=x,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面积间的和差关系可得x的值,求出tan∠BAC、tan∠OAF的值,推出∠PAB=∠BAC,然后分点P到第一象限、第四象限中,利用三角函数的概念求出x的值,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y的值,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3)由题意得出∠COD=∠BED=90°,∠ODC=∠EDB,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ODC∽△EDB,根据S△OCD=4S△BED可得,设OD=x,则BD=4-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D,由CD=2DB可得x的值,进而可得点D的坐标.
19.【答案】(1)解:当时,,
∴,
则,
∵,
∴,
则,
将点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如图2:过点T作轴,垂足是M.
设,
∵,
∴点T只能在点B的左边,
∴,
∵,
∴,
∵,
∴,
即,

解得:或(舍),
此时,
即点,
当时,
解得:或(舍),
此时,
即点,
综上,点或;
(3)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3)解:∵点D的运动轨迹在以点C为圆心,CO长为半径的弧上,点P是△CDH的内心,
∴,
∴点P的运动轨迹是以OC为弦的圆上的一段劣弧,
∵,
∴点Q的纵坐标为2,
取CO得中点E,则,
当点P在CO的垂直平分线上时,
此时点Q、点E、点P三点共线,
如图3:过点P分别作,垂足是F,,垂足是G.
∵点P为的内心,,
∴,
∵点P为的内心,
∴,
∵,
∴,
∴,
∴,
即,
在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即,
解得:,
∴,
设的半径为r,
∴,
在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即,
解得:,
∴,
∴点Q的坐标为,
如图4:当点Q、点P、点B共线时,BP最短.
∵,
∴,
∴此时,
故当点Q、点P、点B共线时,BP最短为.
【分析】(1)求出当x=0时的函数值可得点C的坐标,根据OC=OB=2OA,可得点A、B的坐标,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过点T作TM⊥x轴,垂足是M,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 ,根据∠TBA=∠ACO得出点T只能在点B的左边,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TM,由等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并结合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 ,求解并检验得出a的值,从而得出点T的坐标;
(3)先分析出点P的运动轨迹是以OC为弦的圆上的一段劣弧,求出点Q的坐标,当点Q、点P、点B共线时,BP最短,据此求解即可.
20.【答案】(1)解:设y=a(x-2)(x+4),
把C(0,-3)代入得:,
∴,
∴;
(2)解:如图,延长PE交x轴于点F,
设点,△PDE的周长是l,
∵B(-4,0),C(0,-3),
∴OB=4,OC=3,
∵BC=5,
∴△BOC的周长是12,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
把B(-4,0),C(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是:,
∴E(x,-x-3),
∴PE=(-x-3)-(x2+x-3)=-x2-x,
∵PD⊥BC,
∴∠PDE=∠BOC=90°,
∵PE∥y轴,
∴∠PED=∠BEF=∠BCO,
∴△PDE∽△BOC,
∴,
∴=,
∴l=-(x+2)2+,
∴当x=-2时,l最大=,即△PDE周长的最大值为,
当x=-2时,y=×(-2+4)×(-2-2)=-3,
∴P(-2,-3);
(3)解:存在,F(-3,2)或(-3,-2)或(-3,1)或(-3,-7)或(-3,-).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3)如图2,设原抛物线的顶点为M,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N,连接MN,
∵y=x2+x-3=(x+1)2-,
∴M(-1,-),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
把点A(2,0),C(0,-3),代入得: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
∵MN∥AC,
∴可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
把点M(-1,-),代入得:
,解得:,
∴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
设点,
∴新抛物线解析式是y=(x-m)2+m-,
∵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C,
∴m2m-=-3,
∴m=-3或m=-1(舍去),
∴新抛物线对称轴是x=-3,
∴设点F(-3,n),
当BF=BC=5时,
1+n2=25,
∴n=±2,
当CF=BC=5时,
9+(n+3)2=25,
∴n=1或n=-7,
当FB=FC时,
1+n2=9+(n+3)2,
∴n=-,
∴F(-3,2)或(-3,-2)或(-3,1)或(-3,-7)或(-3,-).
【分析】(1)此题给出了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故设出交点式,再代入点C的坐标可求出二次项的系数a的值,从而就求出了抛物线的解析式;
(2) 延长PE交x轴于点F, 根据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设 点,△PDE的周长是l ;先算出△BOC的周长,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根据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设 E(x,-x-3),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PE,接着证明△PDE∽△BOC, 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建立出i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根据所得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3)设原抛物线的顶点为M,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N,连接MN,将原抛物线解析式配成顶点式得出顶点M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进而根据互相平行直线的k值相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MN的解析式,根据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设,从而可表示出平移后新抛物线的解析式,由于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C,故将点C的坐标代入可得关于字母m的方程,求解可得m的值,得出新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设点F(-3,n),然后分当BF=BC=5时,当CF=BC=5时,当FB=FC时,三种情况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21.【答案】(1)解:①(1,0);
②∵抛物线过,,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又∵抛物线过点,
∴,
∴,
∴;
(2)解:设,
四边形面积

当时,四边形面积有最大值,

∴;
(3)解:存在,点M的坐标为或或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1)①,
当时,,当时,,
∴,,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点A与点B关于对称,
∴点B的坐标为.
(3)在中,,
在中,,
∴,
∵,
∴,
∴,
∴,
如下图:
当M点与C点重合,即时,;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当时,;
当点M在第四象限时,设,则,
∴,,
当时,,即,
整理得:,
解得:(舍),,
∴;
当时,,即,
整理得:,
解得:(舍),,
∴.
综上所述:存在,点M的坐标为或或或,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分析】(1)①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得到点A、C的坐标,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点A与点B关于对称,据此可得点B的坐标;
②将A、B、C的坐标代入y=ax2+bx+c中求出a、b、c的值,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E(m,m2-m+2),根据面积公式表示出四边形AGCE的面积,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面积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m的值,进而可得点E的坐标;
(3)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求出tan∠CAO、tan∠BCO的值,得到∠CAO=∠BCO,证明△ABC∽△ACO∽△CBO,当M点与C点重合,即M(0,2)时,△MAN∽△ABC;当点M在第四象限时,设M(n,n2-n+2),则N(n,0),表示出MN、AN,当时,,求解可得n的值,据此可得点M的坐标;当时,MN=2AN,代入求解可得n的值,据此可得点M的坐标.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