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二次函数(6)
一、真题
1.(2022·邵阳)如图,已知直线y=2x+2与抛物线y=ax2+bx+c相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3,0)在抛物线上.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正方形OPDE的顶点O为直角坐标系原点,顶点P在线段OC上,顶点E在y轴正半轴上,若△AOB与△DPC全等,求点P的坐标.
(3)在条件(2)下,点Q是线段CD上的动点(点Q不与点D重合),将△PQD沿PQ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PQD',连接CD',求线段CD'长度的最小值.
2.(2022·岳阳)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和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作抛物线,使它与抛物线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请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3,将(2)中抛物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抛物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
①求点和点的坐标;
②若点,分别为抛物线和抛物线上,之间的动点(点,与点,不重合),试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3.(2022·株洲)阅读材料: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发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当判别式时,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有如下关系:,”.此关系通常被称为“韦达定理”.已知二次函数.
(1)若,,且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求的值;
(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相交于不同的两点、,其中、,且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其对称轴与轴、分别交于点、,与轴相交于点,且满足.
①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值;
②若,令,求的最小值.
4.(2022·长沙)若关于x的函数y,当时,函数y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令函数,我们不妨把函数h称之为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
(1)①若函数,当时,求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值;
②若函数(,k,b为常数),求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解析式;
(2)若函数,求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最大值;
(3)若函数,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函数y的最大值等于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最小值.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2022·怀化)如图一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D.在线段CB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E⊥BC于点E,作PFAB交BC于点F.
(1)求抛物线和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当△PEF的周长为最大值时,求点P的坐标和△PEF的周长.
(3)若点G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以C、B、G、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2022·湘潭)已知抛物线y=x2+bx+c.
(1)如图①,若抛物线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点B(0,﹣3),连接AB.
(Ⅰ)求该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Ⅱ)若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A不重合),过点P作PH⊥x轴于点H,与线段AB交于点M,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M是线段PH的三等分点?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②,直线y= x+n与y轴交于点C,同时与抛物线y=x2+bx+c交于点D(﹣3,0),以线段CD为边作菱形CDFE,使点F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该抛物线与线段CE没有交点,求b的取值范围.
7.(2022·永州)已知关于的函数.
(1)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点,求该函数的表达式和最小值;
(2)若,,时,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3)阅读下面材料:
设,函数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两点均在原点左侧,探究系数,,应满足的条件,根据函数图象,思考以下三个方面:
①因为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
②因为,两点在原点左侧,所以对应图象上的点在轴上方,即;
③上述两个条件还不能确保,两点均在原点左侧,我们可以通过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来进一步限制抛物线的位置:即需.
综上所述,系数,,应满足的条件可归纳为:
请根据上面阅读材料,类比解决下面问题:
若函数的图象在直线的右侧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8.(2022·娄底)如图,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点,与轴相交于点.
(1)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点在抛物线上,当取何值时,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3)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作//交轴于点,是否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2022·郴州)已知抛物线 与x轴相交于点 , ,与y轴相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如图1,将直线BC间上平移,得到过原点O的直线MN.点D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
①当点D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时,连接CD,关x轴相交于点E,求线段OE的长;
②如图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B,C,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F与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2022·湘西)定义:由两条与x轴有着相同的交点,并且开口方向相同的抛物线所围成的封闭曲线称为“月牙线”,如图①,抛物线C1:y=x2+2x﹣3与抛物线C2:y=ax2+2ax+c组成一个开口向上的“月牙线”,抛物线C1和抛物线C2与x轴有着相同的交点A(﹣3,0)、B(点B在点A右侧),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G、H(0,﹣1).
(1)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和点G的坐标.
(2)点M是x轴下方抛物线C1上的点,过点M作MN⊥x轴于点N,交抛物线C2于点D,求线段MN与线段DM的长度的比值.
(3)如图②,点E是点H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连接EG,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EFG是以EG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模拟预测
11.(2023·凤凰模拟)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若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取一点M,过点M作轴于点D,交直线于点E.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试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和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连接 ,试探究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C,E为顶点的三角形和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2023·岳阳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A、点B,与y轴相交于点C.
(1)请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
(2)若点P是抛物线段上的一点,当的面积最大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3)点F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作交x轴于点E,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2023·汨罗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直线过点B,与y轴交于点D,点C与点D关于x轴对称.点P是线段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直线于点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Q,M,N,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4.(2023·湘潭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是,连接.
(1)求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证:;
(3)动点P从点O出发,沿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
15.(2022·衡阳模拟)如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x+c经过A、B两点.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如图1,点E在线段AB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不与A、B重合),过点E作ED⊥AB,交AB于点D,作EF⊥AC,交AC于点F,交AB于点M,求△DEM的周长的最大值;
(3)在(2)的结论下,连接CM,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Q、C、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点N的坐标是(1,0),将线段ON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N′,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N′A、N′B,求N′A+N′B的最小值.
16.(2023九上·凤凰期末)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
(1)求b,c的值;
(2)如图1,点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m.当m为何值时,△PB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面积的最大值.
(3)如图2,将该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新的抛物线y=a1x2+b1x+c1(a1≠0),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点M为直线BC上的一点,点N是平面坐标系内一点,是否存在点M,N,使以点B,D,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2023·岳阳楼模拟)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是直线,且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经过坐标原点O,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交y轴于D点,E为抛物线顶点.若,,求的值.
(3)在(2)问的前提下,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满足,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的面积等于,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2022九下·长沙开学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若线段 的长满足 ,则这样的抛物线称为“黄金”抛物线.如图,抛物线 为“黄金”抛物线,其与x轴交点为A,B(其中B在A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且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P为 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P作 ,垂足为D.
①求 的最大值;
②连接 ,当 与 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
19.(2022九下·长沙开学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 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B,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且OB=2OC.
(1)求点B的坐标和a的值;
(2)如图1,点D,P分别在一、三象限的抛物线上,其中点P的横坐标为t,连接BP,交y轴于点E,连接CD,DE,设△CDE的面积为s,若 ,求点D的坐标;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射线AE与射线FB交于点G,连接AP,若∠AGB=2∠APB,求点P的坐标.
20.(2023·永定模拟)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如图①,若点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作于点,求线段长的最大值
(3)如图②,若点是抛物线上另一动点,点是平面内一点,是否存在以点、、、为顶点,且以为边的矩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2023九下·雨花开学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a<0)与x轴交于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C=2OA.
(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直线y=kx+1(k>0)与y轴交于点D,与抛物线交于点P,与直线BC交于点M,记m=,试求m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3)连接AC,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BAQ=2∠OCA?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2022九上·长沙期中)规定:如果两个函数图象上至少存在一对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我们则称这两个函数互为“守望函数”,这对点称为“守望点”.例如:点P(2,4)在函数上,点Q(,)在函数上,点P与点Q关于原点对称,此时函数和互为“守望函数”,点P与点Q则为一对“守望点”.
(1)函数和函数是否互为“守望函数”?若是,求出它们的“守望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已知函数和互为“守望函数”,求n的最大值并写出取最大值时对应的“守望点”;
(3)已知二次函数与互为“守望函数”,有且仅有一对“守望点”,若二次函数的顶点为M,与x轴交于,,其中,,又,过顶点M作x轴的平行线l交y轴于点N,直线与y轴交点为点Q,动点E在x轴上运动,求抛物线上的一点F的坐标,使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解:令x=0,则y=2x+2=2,令y=0,则0=2x+2,解得x=-1,
点A(-1,0),点B(0,2),
把A(-1,0),B(0,2),C(3,0)代入y=ax2+bx+c,
得,解得,
∴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
(2)解:若△AOB和△DPC全等,且∠AOB=∠DPC=90°,
分两种情况:
①△AOB≌△DPC,则AO=PD=1,OB=PC=2,
∵OC=3,
∴OP=3-2=1,
∴点P的坐标为(1,0);
②△AOB≌△CPD,则OB=PD=2,
∴正方形OPDE的边长为2,
∴点P的坐标为(2,0);
综上,点P的坐标为(1,0)或(2,0);
(3)解:①点P的坐标为(1,0)时,
∵△PQD'与△PQD关于PQ对称,
∴PD'=PD,
∴点D'在以点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当P、D'、C三点共线时,线段CD'长度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1=1;
②点P的坐标为(2,0)时,
∵△PQD'与△PQD关于PQ对称,
∴PD'=PD,
∴点D'在以点P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当P、C、D'三点共线时,线段CD'长度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1=1;
综上,线段CD'长度的最小值为1.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分析】(1)分别令直线方程中的x=0、y=0,求出y、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将A、B、C的坐标代入y=ax2+bx+c中求出a、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表达式;
(2)①当△AOB≌△DPC时,则AO=PD=1,OB=PC=2,OP=1,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②当△AOB≌△CPD时,则OB=PD=2,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3)①点P的坐标为(1,0)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D'=PD,则点D'在以点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当P、D'、C三点共线时,线段CD'长度取得最小值,据此求解;②点P的坐标为(2,0)时,同理可得CD′长度的最小值.
2.【答案】(1)解:将点和点代入,
∴,解得,
∴
(2)解:
(3)解: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①联立方程组,
解得或,
∴或;
②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
过点作轴交于点,过点作轴交于点,如图所示:
设,,
则,,
∴,
,
∵,,
∴当时,有最大值,
当时,有最大值,
∵,
∴当最大时,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为1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2)∵,
∴抛物线的顶点,
∵顶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分析】(1)将A(-3,0)、B(1,0)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顶点坐标,然后求出顶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据此可得抛物线F2的解析式;
(3)①由题意可得:抛物线F3的解析式为y=-(x-1)2+6=-x2+2x+5,联立抛物线F1的解析式求出x、y,可得点C、D的坐标;
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过点M作MF∥y轴交CD于点F,过点N作NE∥y轴交于点E,设M(m,m2+2m-3),N(n,-n2+2n+3),则F(m,2m+1),N(n,2n+1),表示出MF、NE,结合偶次幂的非负性可得MF、NE的最大值,然后根据S四边形CMDN=S△CDN+S△CDM进行计算.
3.【答案】(1)解:将,代入得,
将代入得,
,解得:
(2)解:①∵
∴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
∴
∴
②∵
∴
∵
∴
∴
∴b=2
∴
∴
∴,
∴当时,最小=-4.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分析】(1)将a=1、b=3代入y=ax2+bx+c中可得y=x2+3x+c,将(1,1)代入就可求出c的值;
(2)①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2-x1)2=(x1+x2)2-4x1x2=,表示出x2-x1,即AB,根据顶点坐标公式表示出顶点坐标,得到AE,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解答;
②根据①的结论可得x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代入求解可得b的值,然后表示出c,根据题意可得T,接下来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得到T的最小值.
4.【答案】(1)解:①当时,则,即,
,,随的增大而增大,
,
②若函数,当时,,
,
,
当时,则,
,
综上所述,时,,时,
(2)解:对于函数,
,,函数在第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
解得,
当时,
,
,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取得最小值,此时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
(3)解:对于函数,
,抛物线开口向下,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函数y的最大值等于,
在时,
①当时,即时,,,
,
的最小值为(当时),
若,
解得,
但,故不合题意,故舍去;
②当时,即时,,,
,
的最小值为(当时),
若,
解得,
但,故不合题意,故舍去
③当时,即时,,
i)当时,即时
对称轴为,,抛物线开口向上,在上,
当2时,有最小值,
解得
i i)当 时,即时,,
,
,
对称轴为,,抛物线开口向上,在上,
当2时,有最小值,
解得
综上所述,时,存在
【知识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①当t=1时,根据t-≤x≤t+可得x的范围,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y随x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可得M、N的值,进而可求出h的值;
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据此表示出M、N,然后代入h=中进行计算可得h的值;同理可求出k<0时h的值;
(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图象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根据x≥1可得t的范围,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得M、N,然后表示出h,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图象开口向下,分t+<2、t- >2、t-≤2≤t+,确定出函数的最值,据此可得M、N,进而可表示出h,求出h的最小值.
5.【答案】(1)解:将点A(-1,0),B(3,0)代入,得:
,解得 ,
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C(0,3)
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将B(3,0),C(0,3)代入得:
,解得 ,
所以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
(2)解:如图,连接PC,OP,PB,
设P(m, m2+2m+3),
∵B(3,0),C(0,3),
∴OB=OC=3,
∴∠OBC=45°,
∵PF∥AB,
∴∠PFE=∠OBC=45°,连接PC,OP,PB,
∵PE⊥BC,
∴△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E的值最大时,△PEF的周长最大,
∵S△PBC=S△POB+S△POC S△OBC
=
∵a<0,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m=时,△PBC的面积最大,面积的最大值为,此时PE的值最大,
∵,
∴,
∴△PEF的周长的最大值=
∴ m2+2m+3=
∴此时点P.
(3)解:存在.理由如下,
如图,
∵ y=-x2+2x+3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点G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设点M(1,n),点G(m,-m2+2m+3)
∵以C、B、G、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当BC为边时,点G到对称轴的距离|1-m|等于OB的长
∴|1-m|=3
解之:m1=-2,m2=4
当m=-2时-m2+2m+3=-5;
当m=4时-m2+2m+3=-5;
∴点G的坐标为 (-2,-5)或(4,-5);
当BC为对角线时,
∴
解之:m=2
∴-m2+2m+3=3
∴点G(2,3)
∴点G坐标为(2,3)或(-2,-5)或(4,-5).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ax2+2x+c中求出a、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令x=0,求出y的值,可得点C的坐标;将B、C的坐标代入y=kx+b中求出k、b的值,进而可得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利用函数解析式设P(m, m2+2m+3),利用点B,C的坐标可证得∠OBC=45°,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的值最大时,△PEF的周长最大,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PBC的面积与m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PBC的面积的最大值,即可求出PE的长;然后求出△PEF的周长的最大值及点P的坐标.
(3)设G(m,-m2+2m+3),N(1,n),然后分BC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利用点G到对称轴的距离|1-m|等于OB的长,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点G的坐标;当B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点G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G的坐标.
6.【答案】(1)解:(Ⅰ) 由题意得:,
解得,
,
(Ⅱ)由题意得:OA=3,OB=3,
∴∠OAB=45°,
∴HA=HM,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3,
则0=3k-3,
解得k=1,
∴y=x-3,
设M(m,m-3),
则yP=m2-2m-3,
∴HM=3-m,PH=-(m2-2m-3),
当PM=2HM时,
m-3-(m2-2m-3)=2(3-m),
整理得:m2-5m+6=0,
解得m=2或3(舍去),
∴P(2,-3);
当m=2时,m2-2m-3=-3,
当HM=2PM时,
3-m=2[m-3-(m2-2m-3)],
整理得:2m2-7m+3=0,
解得:m=或3(舍去),
当m=时,m2-2m-3=-,
∴P(,-),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3), .
(2)解:把点D (-3, 0)代入直线 y= x+n ,
得0= ×(-3)+n,
解得n=4,
∴y= x+4,
∴C(0,4),
∴CD===5,
∵四边形CDFE是菱形,
∴CE=EF=DF=CD=5,
∵点E (5, 4),
∴点D(- 3,0)在抛物线y=x2+bx+c上,
∴(-3) 2-3b+c=0,
即c=3b-9,
∴y=x2+bx+3b-9,
∵该抛物线与线段CE没有交点,
①当CE在抛物线内时,
52+5b+3b-9<4,
解得: b<-,
②当CE在抛物线右侧时,
3b-9>4,
解得:b>,
综上所述, 或 .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 (Ⅰ)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Ⅱ) 先求出OA和OB长,得出∠OAB=45°,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B的解析式,设M(m,m-3),则yP=m2-2m-3,然后利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PM和HM的长,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当PM=2HM时,当HM=2PM时,依此分别建立关于m的方程求解,即可解答;
(2)先用待定系数法求出n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为5,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点E的坐标,再根据该抛物线与线段CE没有交点,分CE在抛物线内和CE在抛物线右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CE在抛物线内时,②当CE在抛物线右侧时,分别求出b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
7.【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所以
函数的表达式或,当时,的最小值是0
(2)解:根据题意,得而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所以所以
(3)解:函数的图象
图1:
即
所以,的值不存在.
图2:
即的值.
图3:
即
所以的值不存在
图4:
即
所以的值不存在.
图5:
即
所以的值为
图6:函数与轴的交点为
所以的值为0成立.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a的值及点(1,-4),(2,1)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a,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c的值,可得到函数解析式.
(2)将a,b,c代入函数解析式,由y=0,可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可得到b2-4ac≥0,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3)抓住已知条件:函数y=ax2-2x+3的图象在直线x=1的右侧,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分别画出函数图象,分情况讨论,可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分别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可确定出a的取值范围.
8.【答案】(1)解:,,;
(2)解:过P作轴交BC于Q,如下图.
设直线BC为,将、代入得
,
解得,
∴直线BC为,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当平行于直线BC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点P到BC的距离最大,此时,的面积最大,
∵,
∴ ,,
∴,
∵,
∴时,PQ最大为,
而,
∴的面积最大为;
(3)解:存在.
∵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作//交轴于点,如下图.
∴,设.
当点F在x轴下方时,
∵,
即,
∴,
解得(舍去),,
∴.
当点F在x轴的上方时,令,
则 ,
解得,,
∴或.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F的坐标为或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令,
则,
解得,,
∴,,
令,则,
∴;
【分析】(1)令x=0、y=0,求出y、x的值,可得点A、B、C的坐标;
(2)过P作PQ∥y轴交BC于Q,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易得当平行于直线BC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点P到BC的距离最大,此时△PBC的面积最大,设P(m,m2-2m-6),则Q(m,m-6),表示出PQ,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PQ的最大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作FE∥AC交x轴于点E,设F(a,a2-2a-6),当点F在x轴下方时,易得OC=6,则点F的纵坐标为-6,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据此可得点F的坐标;当点F在x轴的上方时,同理可得点F的坐标.
9.【答案】(1)解:将点 , 代入 得:
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①由(1)可知: ,
设直线BC: ,将点 , 代入得:
解得
∴直线BC: ,则直线MN: .
∵抛物线的对称轴: ,
把 代入 ,得 ,
∴ .
设直线CD: ,将点 , 代入得:
解得
∴直线CD: .
当 时,得 ,
∴ ,
∴ .
②存在点F,使得以B,C,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
(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边时,由 可知,FD在直线MN上,
∴点F是直线MN与对称轴l的交点,即 .
由点D在直线MN上,设 .
如图2-1,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则 .
过点D作y轴的垂线交对称轴l于点G,则 .
∵ ,
∴ ,
∵ 轴,
∴ ,
∴ .
又∵ ,
∴ ,
∴ , ,
∵ , ,
∴ ,解得 .
∴ ,
如图2-2,若四边形BCDF是平行四边形,则 .
同理可证: ,
∴ ,
∵ , ,
∴ ,解得 .
∴
(I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对角线时,由于点D在BC的上方,则点F一定在BC的下方.
∴如图2-3,存在一种平行四边形,即 .
设 , ,同理可证: ,
∴ ,
∵ , , ,
∴ .
解得
∴ , .
综上所述,存在点F,使得以B,C,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当点F的坐标为 时,点D的坐标: 或 ;
当点F的坐标为 时,点D的坐标: .
【知识点】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x2+bx+c中可得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易得C(0,-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MN的解析式,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将x=1代入直线MN的解析式中求出y,得点D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E的坐标,进而可得OE的长;
②(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边时,由BC∥FD可知:FD在直线MN上,即点F是直线MN与对称轴l的交点,F(1,1),设D(t,t),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则DF=BC,过点D作y轴的垂线交对称轴l于点G,则G(1,t),由平行线性质得∠OBC=∠DOB,∠GDF=∠DOB,则∠OBC=∠GDF,证明△DGF≌△BOC,得到GD=OB,GF=OC,据此可得t的值,进而得点D的坐标;若四边形BCDF是平行四边形,则DF=CB,同理求解即可;(I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对角线时,由于点D在BC的上方,则点F一定在BC的下方,存在一种平行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BFCD,设D(t,t),F(1,m)同理可证△DHC≌△BPF,得到DH=BP,HC=PF,表示出DH、BP、HC、PF,求出t、m的值,进而可得点D、F的坐标.
10.【答案】(1)解:将A(﹣3,0)、H(0,﹣1)代入y=ax2+2ax+c中,
∴,解得,
∴y=x2+x﹣1,
在y=x2+2x﹣3中,
令x=0,则y=﹣3,
∴G(0,﹣3).
(2)解:设M(t,t2+2t﹣3),则D(t,),N(t,0),
∴NM=﹣t2﹣2t+3,,
∴=.
(3)解:存在点F,使得△EFG是以EG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
由(1)可得y=x2+2x﹣3的对称轴为直线x=﹣1,
∵E点与H点关于对称轴x=﹣1对称,
∴E(﹣2,﹣1),设F(x,0),
①当EG=EF时,∵G(0,﹣3),
∴EG=2,
∴2=,
解得x=﹣2或x=﹣﹣2,
∴F(﹣2,0)或(﹣﹣2,0);
②当EG=FG时,2=,此时x无解;
综上所述:F点坐标为(﹣2,0)或(﹣﹣2,0).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将点A,H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a,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c的值,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由x=0可求出对应的y的值,可得到点G的坐标.
(2)设M(t,t2+2t﹣3),可得到D(t,),N(t,0),可表示出MN,DM的长;然后代入求出线段MN与线段DM的长度的比值.
(3)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可求出对称轴,利用对称性求出点E的坐标;设F(x,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情况讨论:当EG=EF时;当EG=FG时,利用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分别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点F的坐标.
11.【答案】(1)解:把点,,代入中
得:,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存在,理由如下:
由抛物线解析式可知:点
设的表达式为:,
将点B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解得:,
则直线的表达式为:,
设点,则点,
则,
∵,故有最大值,
当时,的最大值为3,此时,点;
(3)解:存在,理由如下: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相似,
①当为直角时,
则点C、M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
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则点;
②当时,如图:
由(1)得,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把代入得,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易知:
故直线的表达式为:,
联立抛物线表达式和上式得:,
解得:(舍去)或,
即点;
综上,点M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ax2+bx-4中求出a、b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C(0,-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设E(x,x-4),则M(x,x2-x-4),表示出ME,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①当∠CME为直角时,点C、M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据此不难得到点M的坐标;②当∠ECM=90°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C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得到点M的坐标.
12.【答案】(1),,
(2)解:如图,连接,
设点,
,
,
,
,
当时,即点P的坐标为时,有最大值;
(3)解:存在.
①如图,当四边形为时,,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的坐标为,
②如图,当四边形为时,作于点G,
,
当时,,
,,
,,
综上所述,点F的坐标为或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当时,,
,
当时,,
解得,,
,;
【分析】(1)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可得点A、B、C的坐标;
(2)连接OP,设P(m,m2-2m-6),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POC、S△BOP、S△BOC,然后根据S△PBC=S四边形PBOC-S△BOC表示出S△PBC,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①当四边形为ACFE时,AE∥CF,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据此可得点F的坐标;②当四边形为ACEF时,作FG⊥AE于点G,则FG=OC=6,将y=6代入求出x的值,可得点F的坐标.
13.【答案】(1)解:令,则,
,
∵点C与点D关于x轴对称.
,
把代入,得,
,
,
,
令,得,
解得,
,
把B点坐标代入中,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如图
设,则,,
则,
,
,
∴当时,的面积最大,
此时,P点的坐标为;
(3)解:存在,
由(2)知,,,
,
点Q在y轴上,
,
当时,以Q,M,N,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且点Q在y轴上,
点Q的纵坐标为:可
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令x=0,求出y的值,可得点C的坐标,根据点C与点D关于x轴对称可得点D的坐标,然后代入y=x-t中求出t的值,据此可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得到点B的坐标,然后将点B的坐标代入y=-x2+bx+8中求出b的值,进而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P(m,0),则M(m,-m2+7m+8),N(m,m-8),表示出MN,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MDB,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由(2)得M(3,20),N(3,-5),则MN=25,故当QD=MN=25时,以Q,M,N,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据此求解.
14.【答案】(1)解:设过O、A、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
∴点和点.
又∵C点坐标为
将O、A、C三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解得,
∴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
(2)证明:由A、B两点的坐标得,
由勾股定理得,
∴.
过C点作轴于D,作轴于E,
∵C点坐标为,
∴.
由勾股定理得.
∴.
∵,
∴,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
∴是直角三角形;
∴,
∵,
∴
(3)解:由题意得动点运动t秒后,.
由勾股定理得,.
∵,
∴.
∴.
解得,(舍去).
∴动点运动秒时,.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直线y=-2x+10与x、y轴相较于点A、B,分别令y=0,x=0可求得A、B的坐标,然后把A、B、C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关于a、b、c的方程组,解之可求解;
(2)过C点作CD⊥x轴于D,作CE⊥y轴于E,由题意用勾股定理计算可得AO=AC,AB=AB,用HL定理可证;
(3)由题意可得运动t秒后,OP=2t,BQ=t,CQ=10-t,在直角三角形AOP和直角三角形ACQ并结合PA=QA用勾股定理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可求解.
15.【答案】(1)解:∵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令x=0,则y=3;
令y=0,则x=4,
,
∵抛物线y=ax2+x+c经过A、B两点,
,
解得: ,
;
(2)解:设,则 , ,
, ,
,
∵点E在线段AB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不与A、B重合),
,
,
的周长为: ,
∵ED⊥AB, EF⊥AC,
,
,
,
的周长∶的周长=
,
,
的周长为:,
,
,
时,的周长最大值为 ;
(3)解:存在点P,
由(2)可知: ,
此时可得: ,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则Q点的横坐标为1,
,
,
设 ,
①当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且P点在Q点的左侧,
此时: ,
C点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到M,
则P点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到Q,
∵Q点的横坐标为1,
∴ ,
将其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
,
②当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且P点在Q点的右侧,
同理可知:将Q点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到P,
此时 ,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
,
③当CM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
,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
综上所述:或或;
(4)在y轴上截取OH= ,连接 ,
,
,
,
又 ,
,
,
,
,
当H、 、A共线时,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
在直角三角形AOH中, ,
∴的最小值为 .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分析】(1)易得A(4,0)、B(0,3),将A、B的坐标代入y=ax2+x+c中求出a、c的值,进而可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E(m,m2+m+3),则M(m,-m+3),F(m,0),表示出MF、A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MA,然后表示出△AMF的周长,易证△DEM∽△FA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可得△DEM的周长,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由(2)可知m=2,则E(2,3),M(2,),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则Q点的横坐标为1,设P(k,n),然后分①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且P点在Q点的左侧,②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且P点在Q点的右侧,③CM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k的值,然后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n,进而可得点P的坐标;
(4)在y轴上截取OH= ,连接HN′,易证△HON′∽△N′O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N′=N′B,则N′A+N′B=N′A+HN′,当H、N′ 、A共线时,N′A+N′B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AH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16.【答案】(1)解:将点A(1,0)和点B(-3,0)代入y=-x2+bx+c,
得,
解得,
∴y=-x2-2x+3;
(2)解:
令x=0,则y=3,
∴C(0,3),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n,
则有,
解得,
∴y=x+3,
过P点作PQ⊥x轴交BC于Q,
由已知可得P(m,-m2-2m+3),则Q(m,m+3),
∴S△PBC=×3×(-m2-2m+3-m-3)=(-m2-3m)=-(m+)2+,
∵-3<m<0,-<0,
∴当m=-时,S△PBC有最大值,
此时P(-,);
(3)存在,M坐标为(1,4)或(-3,)或(--3,-)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3)∵y=-x2-2x+3=-(x+1)2+4,
将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y=-(x+3)2+4=-x2-6x-5,
联立得:-x2-2x+3=-x2-6x-5,
∴x=-2,
∴D(-2,3),
∵B(-3,0),
∴BD=,
∵M点在直线BC上,
设M(t,t+3),
当四边形BDMN为菱形时,如图1,
∴DB=DM,
∴10=(t+2)2+t2,
∴t=1或t=-3(舍),
∴M(1,4);
当四边形BDNM为菱形时,如图2,
∴BD=BM,
∴10=(t+3)2+(t+3)2,
∴t=-3或t=--3,
∴M(-3,)或M(--3,-);
当四边形BMDN为菱形时,如图3,
设BD的中点为G,则G(-,),
∵GM⊥BD,
∴BM2=BG2+GM2,
∴2(t+3)2=()2+(t+)2+(t+)2,
∴t=-,
∴M(-,);
综上所述:M点的坐标为(1,4)或(-3,)或(--3,-)或(-,).
【分析】(1)将点A(1,0)和点B(-3,0)代入y=-x2+bx+c中进行计算可求出b、c的值;
(2)易得C(0,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过P点作PQ⊥x轴交BC于Q,由已知可得P(m,-m2-2m+3),则Q(m,m+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PBC,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由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可得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5,联立平移前的解析式求出x、y的值,可得点D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BD的值,设M(t,t+3),当四边形BDMN为菱形时,DB=DM,代入求解可得t的值,进而可得点M的坐标;当四边形BDNM为菱形时,BD=BM,同理可得点M的坐标;当四边形BMDN为菱形时,设BD的中点为G,则G(-,),由BM2=BG2+GM2,可得t的值,进而可得点M的坐标.
17.【答案】(1)解:由题意,
∵对称轴是直线
∴
把,分别代入
得
解得
∴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直线与y轴交于,
∴
由得
连接过E作轴于F,如下图,则
∵抛物线与y轴交于
∴,,
∴,
,
∴,,
∵
∴
∴
∴
∴
(3)解:设
∵
∴,即
解得
∴
∴
方法一: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则
①当M在直线上侧时,连接,如下图
则
即
整理,得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
∴
②当M在直线下侧时,不妨叫连接,如下图1,
则
即
整理,得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y=-3
∴
综上所述,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或.
方法二: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则
①当M在直线上侧时,过M作轴,交于G,(如图2)
设D、B到MG距离分别为则
即,,
整理,得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
∴
②当M在直线下侧时,不妨叫过作轴,交于(如图2)
设D、B到距离分别为则
即
整理,得3m2-5m-2=0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
∴
综上所述,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或
方法三:①当M在直线上侧时,过M作交y轴于H,连接(如图3)
则,即
∴DH=
∴
∴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得或
∵在y轴右侧,
∴坐标为
②当M在直线BD下侧时,不妨叫过作,交y轴于,
连接(如图3),
同理可得
∴
∴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得或
∵在y轴右侧,
∴坐标为
综上所述,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或.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分析】(1)易得A(-1,0),根据对称性得B(3,0),进而将A、B两点的坐标代入y=ax2-2x+c可得关于字母a、c的方程组,求解得a、c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此题若直接求两个角的度数差,有一定难度,可从其它方面入手;首先找出点D、E、C的坐标,即可得出∠OBC=∠OCB=45°; 连接CE,过E作EF⊥y轴于F,如下图,则EF=1,根据点C、E的坐标得∠ECF=45°,得∠BCE=45°,则∠BCE=90°,易得BC、CE、OB、OC的长,则可得Rt△OBD和Rt△CBE的两组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从而可得两个三角形相似,得∠CBE=∠DBO,所以所求角的度数差可转化为∠OBC的度数;在Rt△OBC中,已经求得∠OBC=∠OCB=45°,由此求解;
(3)由于点M的坐标无法与PA2直接发生联系,可以△BOM的面积作为突破口进行求解;易知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方程,设点P(1,n),根据PA=PC的关系可求得点P的坐标,进而得到PA2的值,即可求得△BOW的面积的面积,由于△BOM的面积无法直接解得,故可用割补法求解;
第一种解法: ①当M在直线BD上侧时,连接OM,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设出点M的坐标, 则S△BDM=S△OBM+S△ODM-S△BOD,由此可得关于点M横坐标的方程,进而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 ②当M在直线BD下侧时,不妨叫M1连接OM1,如下图1,方法同上;
第二种解法:首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设出点M的坐标, ①当M在直线BD上侧时,过M作MG∥y轴,交BD于G,(如图2) ,设D、B到MG距离分别为h1、h2,则,据此建立方程, 进而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 ②当M在直线BD下侧时,不妨叫过M1作M1G1∥y轴,交BD于G1(如图2) , 设D、B到M1G1距离分别为h1、h2,则, 由此可得关于点M横坐标的方程,进而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综上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1)解:令 中x=0,则y=2,故OC=2,
设OB=x(x>0),则OA=4OB=4x,
∵ 为“黄金”抛物线,
∴ ,代入数据:
4=4x ,解得x=1(负值舍去),
∴OB=1,OA=4,
∴B(1,0),A(-4,0)代入 中,
∴ ,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2)解:①过P点作PH⊥x轴于H点,交AC于E点,如下图所示:
则∠PDE=∠DHA=90°,∠PED=∠AEH,
∴∠P=∠CAO,
∴ ,
∴ ,即
故要使得 最大,只要PE最大即可,接下来求PE的最大值,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mx+n,代入A(-4,0)、C(0,2),
∴ ,解得: ,
∴直线AC解析式为: ,
设 ,则 ,
∴ ,
∵P为 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
∴ ,
∴当 时, 有最大值为2,此时PD有最大值为 ,
故PD的最大值为 .
②分类讨论:
情况一:当 时,此时 ,如下图所示:
此时 轴,
∴P点与C点纵坐标相等为2,
将 代入 中:
∴ ,解得 , (舍去),
∴此时 坐标为 ;
情况二:当 时, ,如下图所示:
此时AC为∠PCO的角平分线,将△ACO沿AC翻折,使得点O落在点G处,此时G、P、C三点共线,
设G(x,y),则GO的中点I坐标为 在直线AC: 上,将I点坐标代入AC解析中得到: ,整理得到: ,
由折叠得到GC =OC ,
∴ ,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或 (舍去),
∴ ,
设直线GC解析式为: ,代入 和 ,
∴ ,解得 ,
∴直线GC解析式为: ,与二次函数 联立得:
,解得 或 ,
又P在第二象限,故 舍去,
∴此时P坐标为 ,
综上所述,P坐标为 或 .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先求出C(0,2)可得OC=2,根据黄金抛物线及OA=4OB,可求出OB=1,OA=4,即得A、B坐标,将其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a、b值即可;
(2)①过P点作PH⊥x轴于H点,交AC于E点,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P=∠CAO, 从而得出 , 即得 , 故要使得 最大,只要PE最大即可. 求出直线AC解析式为 , 设 ,则 , 可得,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气促胡PE的最大值,继而得解;
② 分两种情况:(1)当 时,此时 (2) 当 时, 据此分别解答即可.,
19.【答案】(1)解:由 ,得 ,
∵ ,
∴ , ,
∴ , ,
∴ ,
∵ ,
∴ ,
∴ .
(2)解:如图l,作 于 , 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 时, .
∴点 的坐标为 .
(3)解:如图2,作 ,交 轴于 ,
过 点作 ,交 于 ,交AB于H,设 ,
∴ ,
∴ ,
∴ ,
∵ ,
∴ ,
∴ ,
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 为斜边在 轴下方作等腰直角 ,
以 为圆心, 为半径作 ,交抛物线于 ,
则 , ,
点 , ,
由 ,得 ,
,
令 ,
∴ ,
解得 或 (舍去),
∴ ,
∴ ,
∴ .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分析】(1)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根据OB=2OC可得OC的值,进而求出a的值;
(2)作PQ⊥AB于Q,DK⊥CE于K,易得PQ、BQ,证明△BOE∽△BOP,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E,然后表示出C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据此可得DK的值,进而可得点D的坐标;
(3)作DJ∥AB,交y轴于J,过F点作FL⊥DJ,交DJ于L,交AB于H,设E(0,m),则JE=2-m,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EJ=∠FDL,证明△DJE≌△FLD,得到LF=DJ=1,DL=JE=2-m,则JL=3-m,证△AOE≌△FHB,得∠FBH=∠AEO,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GBA=∠FBH,推出∠AGB=90°,得到∠APB=45°,以AB斜边在x轴下方作等腰Rt△ABI,以I为圆心,AI半径作 ,交抛物线于P,根据PI=AI可得t的值,进而可得点P的坐标.
20.【答案】(1)解:∵抛物线与轴交于点、,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又∵抛物线与轴交于点,
∴把代入,
可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过点作轴交于点,交于点,
∵,,
∴,
∴,
∵轴,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可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点,则,
∴,
∴,
∴当时,的长的最大值为;
(3)解:存在以点、、、为顶点,且以为边的矩形,理由如下:
设,
如图1,当、在直线的上方时,过点作轴交于点,过点作轴交于点,
∵,
∴,
∵,
∴,
∴,
∴,即,
解得:,
∴,
∴,
∴,
∵,
∴,
∴;
如图2,当、在直线的下方时,过点作轴,过点作交于点,过点作交于点,过点作交于点,
同理可得:,
∴,即,
解得:(舍去)或,
∴,
∴,
∴,
∵,
∴,
∴,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先求出OB=OC=3,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3)分类讨论,结合函数图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21.【答案】(1)解:∵OC=2OA,OA=2,
∴C(0,4),
∵抛物线y=ax2+bx+c经过A(-2,0)、B(4,0)两点,
∴可以假设y=a(x+2)(x-4)(a≠0),
将点C(0,4)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a=-,
∴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或y=-x2+x+4或y=-(x-1)2+;
(2)解:如图,由题意知,点P在y轴的右侧,作PE⊥x轴于E,交BC于F.
∴CD∥PE,
∴△CMD∽△FMP,
∴m==,
∵直线y=kx+1(k>0)与y轴交于点D,则D(0,1),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
设P(n,-n2+n+4),则F(n,-n+4),
∴PF=-n2+n+4-(-n+4)=-(n-2)2+2,
∴m==-(n-2)2+,
∵-<0,
∴当n=2时,m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P(2,4);
(3)解:①当点Q在x轴上方时,如图,作∠BAQ的角平分线角抛物线于N,作NG⊥AQ于G,NH⊥AB于H,连接GH交AN于S,作GK⊥AB于K,
∴∠NAG=∠NAH=∠BAQ,NG=NH,AG=AH,
∵∠BAQ=2∠OCA,
∴∠NAG=∠NAH=∠OCA,
∵∠AOC=∠NHA=90°,
∴△AOC∽△NHA,
∴,
∴AH=2NH,
设N(t,-t2+t+4),
∴t+2=2(-t2+t+4),解得t=3或-2(舍去),
∴N(3,),
∴NG=NH=,AG=AH=5,
∴AN⊥GH,GS=HS=,
∴∠AHS=∠CAO,HG=2,
∵∠AOC=∠ASH=90°,
∴△AOC∽△HKG,
∴, 即
∴KH=2,
∴GK==4,OK=3-2=1,
∴G(1,4),
∵A(-2,0),
∴直线AG的解析式为y=x+,
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解得x=或-2(舍去),
∴y=×+=,
∴点Q坐标为(,);
②当点Q在x轴下方时,如图,
同理得G(,-),
∵A(-2,0),
∴直线AG的解析式为y=-x-,
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解得x=或-2(舍去),
∴y=-×-=-,
∴点Q坐标为(,-).
综上,存在这样的点Q,满足条件的点Q坐标为(,)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及OC=2OA可求出C点坐标,由于此题给出了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故设出交点式,代入C坐标求出a即可;
(2)如图,由题意知,点P在y轴的右侧,作PE⊥x轴于E,交BC于F,根据同一平面内垂直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CD∥PE,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CMD∽△FMP,可得m==,根据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易得点D的坐标为(0,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根据点的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设P(n,-n2+n+4),则F(n,-n+4),表示出PF的长,进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Q在x轴上方时,如图,作∠BAQ的角平分线角抛物线于N,作NG⊥AQ于G,NH⊥AB于H,连接GH交AN于S,作GK⊥AB于K,首先判断出△AOC∽△NHA,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则AH=2NH设N(t,-t2+t+4),建立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点N的坐标,再判断出△AOC∽△HKG,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建立方程,可求出KH的长,从而可得点G的坐标,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G的解析式,联立AG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Q的坐标;②当点Q在x轴下方时,同理求解即可.
22.【答案】(1)解:设 在 上,则 在 ,
∴ ,
解得 ,
∴ 与 互为“守望函数”,“守望点”为 与 .
(2)解:设 在 上,则 在 上,
∴ ,
∴消去t得 ,
∵是“守望函数”,
∴ ,
∴ ,即n有最大值2023,
当n=2023时,s2-2s+1=0,
解得:s=1,
∴t=3,
∴此时“守望点”为 与 .
(3)解:设 在 ,则 在 上,
∴ ,
整理得 ,
∵有且仅有存在一对“守望点”,
∴ ,即 ,
∴顶点M的纵坐标为 ,
∵由二次函数 与x轴交于 , ,即 , 为 两个根,
∴ , ,
∴ ,
∵ ,
∴ ,
∵ ,
∴ ,
∴ 或 ,
当 时, ,
∵ ,
∴ ,
∴ ,
∴ ,
当 时, ,
∵ ,
∴ ,
∴ ,
∴ 或 .
综上, 或 ,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一次函数的图象;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
【解析】【分析】(1)设P(a,b)在y=-2x-1上,则Q(-a,-b)在y=4x上,代入求解可得a、b的值,据此解答;
(2)设P(s,t)在y=x2+2x上,则Q(-s,-t)在y=4x+n-2022上,代入并化简可得s2-2s+n-2022=0,由“守望函数”的概念可得△≥0,代入求解可得n的最大值,然后代入可得s、t的值,据此解答;
(3)设P(x,y) 在y=ax2+bx+c上,则Q(-x,-y)在y=2bx+1上,代入并化简可得关于a的方程,结合△=0可得顶点M的纵坐标为-1,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x1x2=,则AB= =2,求出a的值,进而可得c的值,由01 / 1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二次函数(6)
一、真题
1.(2022·邵阳)如图,已知直线y=2x+2与抛物线y=ax2+bx+c相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3,0)在抛物线上.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正方形OPDE的顶点O为直角坐标系原点,顶点P在线段OC上,顶点E在y轴正半轴上,若△AOB与△DPC全等,求点P的坐标.
(3)在条件(2)下,点Q是线段CD上的动点(点Q不与点D重合),将△PQD沿PQ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PQD',连接CD',求线段CD'长度的最小值.
【答案】(1)解:令x=0,则y=2x+2=2,令y=0,则0=2x+2,解得x=-1,
点A(-1,0),点B(0,2),
把A(-1,0),B(0,2),C(3,0)代入y=ax2+bx+c,
得,解得,
∴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
(2)解:若△AOB和△DPC全等,且∠AOB=∠DPC=90°,
分两种情况:
①△AOB≌△DPC,则AO=PD=1,OB=PC=2,
∵OC=3,
∴OP=3-2=1,
∴点P的坐标为(1,0);
②△AOB≌△CPD,则OB=PD=2,
∴正方形OPDE的边长为2,
∴点P的坐标为(2,0);
综上,点P的坐标为(1,0)或(2,0);
(3)解:①点P的坐标为(1,0)时,
∵△PQD'与△PQD关于PQ对称,
∴PD'=PD,
∴点D'在以点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当P、D'、C三点共线时,线段CD'长度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1=1;
②点P的坐标为(2,0)时,
∵△PQD'与△PQD关于PQ对称,
∴PD'=PD,
∴点D'在以点P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当P、C、D'三点共线时,线段CD'长度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1=1;
综上,线段CD'长度的最小值为1.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分析】(1)分别令直线方程中的x=0、y=0,求出y、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将A、B、C的坐标代入y=ax2+bx+c中求出a、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表达式;
(2)①当△AOB≌△DPC时,则AO=PD=1,OB=PC=2,OP=1,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②当△AOB≌△CPD时,则OB=PD=2,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3)①点P的坐标为(1,0)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D'=PD,则点D'在以点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当P、D'、C三点共线时,线段CD'长度取得最小值,据此求解;②点P的坐标为(2,0)时,同理可得CD′长度的最小值.
2.(2022·岳阳)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点和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作抛物线,使它与抛物线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请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3,将(2)中抛物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抛物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
①求点和点的坐标;
②若点,分别为抛物线和抛物线上,之间的动点(点,与点,不重合),试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解:将点和点代入,
∴,解得,
∴
(2)解:
(3)解: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①联立方程组,
解得或,
∴或;
②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
过点作轴交于点,过点作轴交于点,如图所示:
设,,
则,,
∴,
,
∵,,
∴当时,有最大值,
当时,有最大值,
∵,
∴当最大时,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为1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2)∵,
∴抛物线的顶点,
∵顶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分析】(1)将A(-3,0)、B(1,0)代入y=x2+bx+c中求出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顶点坐标,然后求出顶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据此可得抛物线F2的解析式;
(3)①由题意可得:抛物线F3的解析式为y=-(x-1)2+6=-x2+2x+5,联立抛物线F1的解析式求出x、y,可得点C、D的坐标;
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过点M作MF∥y轴交CD于点F,过点N作NE∥y轴交于点E,设M(m,m2+2m-3),N(n,-n2+2n+3),则F(m,2m+1),N(n,2n+1),表示出MF、NE,结合偶次幂的非负性可得MF、NE的最大值,然后根据S四边形CMDN=S△CDN+S△CDM进行计算.
3.(2022·株洲)阅读材料: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发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当判别式时,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有如下关系:,”.此关系通常被称为“韦达定理”.已知二次函数.
(1)若,,且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求的值;
(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相交于不同的两点、,其中、,且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其对称轴与轴、分别交于点、,与轴相交于点,且满足.
①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值;
②若,令,求的最小值.
【答案】(1)解:将,代入得,
将代入得,
,解得:
(2)解:①∵
∴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
∴
∴
②∵
∴
∵
∴
∴
∴b=2
∴
∴
∴,
∴当时,最小=-4.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分析】(1)将a=1、b=3代入y=ax2+bx+c中可得y=x2+3x+c,将(1,1)代入就可求出c的值;
(2)①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2-x1)2=(x1+x2)2-4x1x2=,表示出x2-x1,即AB,根据顶点坐标公式表示出顶点坐标,得到AE,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解答;
②根据①的结论可得x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代入求解可得b的值,然后表示出c,根据题意可得T,接下来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得到T的最小值.
4.(2022·长沙)若关于x的函数y,当时,函数y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令函数,我们不妨把函数h称之为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
(1)①若函数,当时,求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值;
②若函数(,k,b为常数),求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解析式;
(2)若函数,求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最大值;
(3)若函数,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函数y的最大值等于函数y的“共同体函数”h的最小值.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当时,则,即,
,,随的增大而增大,
,
②若函数,当时,,
,
,
当时,则,
,
综上所述,时,,时,
(2)解:对于函数,
,,函数在第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
,
解得,
当时,
,
,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取得最小值,此时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
(3)解:对于函数,
,抛物线开口向下,
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函数y的最大值等于,
在时,
①当时,即时,,,
,
的最小值为(当时),
若,
解得,
但,故不合题意,故舍去;
②当时,即时,,,
,
的最小值为(当时),
若,
解得,
但,故不合题意,故舍去
③当时,即时,,
i)当时,即时
对称轴为,,抛物线开口向上,在上,
当2时,有最小值,
解得
i i)当 时,即时,,
,
,
对称轴为,,抛物线开口向上,在上,
当2时,有最小值,
解得
综上所述,时,存在
【知识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①当t=1时,根据t-≤x≤t+可得x的范围,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y随x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可得M、N的值,进而可求出h的值;
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据此表示出M、N,然后代入h=中进行计算可得h的值;同理可求出k<0时h的值;
(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图象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根据x≥1可得t的范围,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得M、N,然后表示出h,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图象开口向下,分t+<2、t- >2、t-≤2≤t+,确定出函数的最值,据此可得M、N,进而可表示出h,求出h的最小值.
5.(2022·怀化)如图一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D.在线段CB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E⊥BC于点E,作PFAB交BC于点F.
(1)求抛物线和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当△PEF的周长为最大值时,求点P的坐标和△PEF的周长.
(3)若点G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以C、B、G、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将点A(-1,0),B(3,0)代入,得:
,解得 ,
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C(0,3)
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将B(3,0),C(0,3)代入得:
,解得 ,
所以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
(2)解:如图,连接PC,OP,PB,
设P(m, m2+2m+3),
∵B(3,0),C(0,3),
∴OB=OC=3,
∴∠OBC=45°,
∵PF∥AB,
∴∠PFE=∠OBC=45°,连接PC,OP,PB,
∵PE⊥BC,
∴△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E的值最大时,△PEF的周长最大,
∵S△PBC=S△POB+S△POC S△OBC
=
∵a<0,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m=时,△PBC的面积最大,面积的最大值为,此时PE的值最大,
∵,
∴,
∴△PEF的周长的最大值=
∴ m2+2m+3=
∴此时点P.
(3)解:存在.理由如下,
如图,
∵ y=-x2+2x+3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点G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设点M(1,n),点G(m,-m2+2m+3)
∵以C、B、G、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当BC为边时,点G到对称轴的距离|1-m|等于OB的长
∴|1-m|=3
解之:m1=-2,m2=4
当m=-2时-m2+2m+3=-5;
当m=4时-m2+2m+3=-5;
∴点G的坐标为 (-2,-5)或(4,-5);
当BC为对角线时,
∴
解之:m=2
∴-m2+2m+3=3
∴点G(2,3)
∴点G坐标为(2,3)或(-2,-5)或(4,-5).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ax2+2x+c中求出a、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令x=0,求出y的值,可得点C的坐标;将B、C的坐标代入y=kx+b中求出k、b的值,进而可得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利用函数解析式设P(m, m2+2m+3),利用点B,C的坐标可证得∠OBC=45°,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P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的值最大时,△PEF的周长最大,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PBC的面积与m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PBC的面积的最大值,即可求出PE的长;然后求出△PEF的周长的最大值及点P的坐标.
(3)设G(m,-m2+2m+3),N(1,n),然后分BC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利用点G到对称轴的距离|1-m|等于OB的长,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点G的坐标;当B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点G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G的坐标.
6.(2022·湘潭)已知抛物线y=x2+bx+c.
(1)如图①,若抛物线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点B(0,﹣3),连接AB.
(Ⅰ)求该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Ⅱ)若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A不重合),过点P作PH⊥x轴于点H,与线段AB交于点M,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M是线段PH的三等分点?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②,直线y= x+n与y轴交于点C,同时与抛物线y=x2+bx+c交于点D(﹣3,0),以线段CD为边作菱形CDFE,使点F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该抛物线与线段CE没有交点,求b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Ⅰ) 由题意得:,
解得,
,
(Ⅱ)由题意得:OA=3,OB=3,
∴∠OAB=45°,
∴HA=HM,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3,
则0=3k-3,
解得k=1,
∴y=x-3,
设M(m,m-3),
则yP=m2-2m-3,
∴HM=3-m,PH=-(m2-2m-3),
当PM=2HM时,
m-3-(m2-2m-3)=2(3-m),
整理得:m2-5m+6=0,
解得m=2或3(舍去),
∴P(2,-3);
当m=2时,m2-2m-3=-3,
当HM=2PM时,
3-m=2[m-3-(m2-2m-3)],
整理得:2m2-7m+3=0,
解得:m=或3(舍去),
当m=时,m2-2m-3=-,
∴P(,-),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3), .
(2)解:把点D (-3, 0)代入直线 y= x+n ,
得0= ×(-3)+n,
解得n=4,
∴y= x+4,
∴C(0,4),
∴CD===5,
∵四边形CDFE是菱形,
∴CE=EF=DF=CD=5,
∵点E (5, 4),
∴点D(- 3,0)在抛物线y=x2+bx+c上,
∴(-3) 2-3b+c=0,
即c=3b-9,
∴y=x2+bx+3b-9,
∵该抛物线与线段CE没有交点,
①当CE在抛物线内时,
52+5b+3b-9<4,
解得: b<-,
②当CE在抛物线右侧时,
3b-9>4,
解得:b>,
综上所述, 或 .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 (Ⅰ)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Ⅱ) 先求出OA和OB长,得出∠OAB=45°,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B的解析式,设M(m,m-3),则yP=m2-2m-3,然后利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PM和HM的长,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当PM=2HM时,当HM=2PM时,依此分别建立关于m的方程求解,即可解答;
(2)先用待定系数法求出n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为5,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点E的坐标,再根据该抛物线与线段CE没有交点,分CE在抛物线内和CE在抛物线右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CE在抛物线内时,②当CE在抛物线右侧时,分别求出b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
7.(2022·永州)已知关于的函数.
(1)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点,求该函数的表达式和最小值;
(2)若,,时,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3)阅读下面材料:
设,函数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两点均在原点左侧,探究系数,,应满足的条件,根据函数图象,思考以下三个方面:
①因为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
②因为,两点在原点左侧,所以对应图象上的点在轴上方,即;
③上述两个条件还不能确保,两点均在原点左侧,我们可以通过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来进一步限制抛物线的位置:即需.
综上所述,系数,,应满足的条件可归纳为:
请根据上面阅读材料,类比解决下面问题:
若函数的图象在直线的右侧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所以
函数的表达式或,当时,的最小值是0
(2)解:根据题意,得而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所以所以
(3)解:函数的图象
图1:
即
所以,的值不存在.
图2:
即的值.
图3:
即
所以的值不存在
图4:
即
所以的值不存在.
图5:
即
所以的值为
图6:函数与轴的交点为
所以的值为0成立.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将a的值及点(1,-4),(2,1)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a,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c的值,可得到函数解析式.
(2)将a,b,c代入函数解析式,由y=0,可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函数图象与x轴有交点,可得到b2-4ac≥0,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3)抓住已知条件:函数y=ax2-2x+3的图象在直线x=1的右侧,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分别画出函数图象,分情况讨论,可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组,分别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可确定出a的取值范围.
8.(2022·娄底)如图,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点,与轴相交于点.
(1)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点在抛物线上,当取何值时,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3)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作//交轴于点,是否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
(2)解:过P作轴交BC于Q,如下图.
设直线BC为,将、代入得
,
解得,
∴直线BC为,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当平行于直线BC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点P到BC的距离最大,此时,的面积最大,
∵,
∴ ,,
∴,
∵,
∴时,PQ最大为,
而,
∴的面积最大为;
(3)解:存在.
∵点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作//交轴于点,如下图.
∴,设.
当点F在x轴下方时,
∵,
即,
∴,
解得(舍去),,
∴.
当点F在x轴的上方时,令,
则 ,
解得,,
∴或.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F的坐标为或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令,
则,
解得,,
∴,,
令,则,
∴;
【分析】(1)令x=0、y=0,求出y、x的值,可得点A、B、C的坐标;
(2)过P作PQ∥y轴交BC于Q,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易得当平行于直线BC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点P到BC的距离最大,此时△PBC的面积最大,设P(m,m2-2m-6),则Q(m,m-6),表示出PQ,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PQ的最大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作FE∥AC交x轴于点E,设F(a,a2-2a-6),当点F在x轴下方时,易得OC=6,则点F的纵坐标为-6,代入求解可得a的值,据此可得点F的坐标;当点F在x轴的上方时,同理可得点F的坐标.
9.(2022·郴州)已知抛物线 与x轴相交于点 , ,与y轴相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如图1,将直线BC间上平移,得到过原点O的直线MN.点D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
①当点D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时,连接CD,关x轴相交于点E,求线段OE的长;
②如图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B,C,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F与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将点 , 代入 得:
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①由(1)可知: ,
设直线BC: ,将点 , 代入得:
解得
∴直线BC: ,则直线MN: .
∵抛物线的对称轴: ,
把 代入 ,得 ,
∴ .
设直线CD: ,将点 , 代入得:
解得
∴直线CD: .
当 时,得 ,
∴ ,
∴ .
②存在点F,使得以B,C,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
(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边时,由 可知,FD在直线MN上,
∴点F是直线MN与对称轴l的交点,即 .
由点D在直线MN上,设 .
如图2-1,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则 .
过点D作y轴的垂线交对称轴l于点G,则 .
∵ ,
∴ ,
∵ 轴,
∴ ,
∴ .
又∵ ,
∴ ,
∴ , ,
∵ , ,
∴ ,解得 .
∴ ,
如图2-2,若四边形BCDF是平行四边形,则 .
同理可证: ,
∴ ,
∵ , ,
∴ ,解得 .
∴
(I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对角线时,由于点D在BC的上方,则点F一定在BC的下方.
∴如图2-3,存在一种平行四边形,即 .
设 , ,同理可证: ,
∴ ,
∵ , , ,
∴ .
解得
∴ , .
综上所述,存在点F,使得以B,C,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当点F的坐标为 时,点D的坐标: 或 ;
当点F的坐标为 时,点D的坐标: .
【知识点】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x2+bx+c中可得b、c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易得C(0,-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MN的解析式,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将x=1代入直线MN的解析式中求出y,得点D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E的坐标,进而可得OE的长;
②(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边时,由BC∥FD可知:FD在直线MN上,即点F是直线MN与对称轴l的交点,F(1,1),设D(t,t),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则DF=BC,过点D作y轴的垂线交对称轴l于点G,则G(1,t),由平行线性质得∠OBC=∠DOB,∠GDF=∠DOB,则∠OBC=∠GDF,证明△DGF≌△BOC,得到GD=OB,GF=OC,据此可得t的值,进而得点D的坐标;若四边形BCDF是平行四边形,则DF=CB,同理求解即可;(II)若平行四边形以BC为对角线时,由于点D在BC的上方,则点F一定在BC的下方,存在一种平行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BFCD,设D(t,t),F(1,m)同理可证△DHC≌△BPF,得到DH=BP,HC=PF,表示出DH、BP、HC、PF,求出t、m的值,进而可得点D、F的坐标.
10.(2022·湘西)定义:由两条与x轴有着相同的交点,并且开口方向相同的抛物线所围成的封闭曲线称为“月牙线”,如图①,抛物线C1:y=x2+2x﹣3与抛物线C2:y=ax2+2ax+c组成一个开口向上的“月牙线”,抛物线C1和抛物线C2与x轴有着相同的交点A(﹣3,0)、B(点B在点A右侧),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G、H(0,﹣1).
(1)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和点G的坐标.
(2)点M是x轴下方抛物线C1上的点,过点M作MN⊥x轴于点N,交抛物线C2于点D,求线段MN与线段DM的长度的比值.
(3)如图②,点E是点H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连接EG,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EFG是以EG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将A(﹣3,0)、H(0,﹣1)代入y=ax2+2ax+c中,
∴,解得,
∴y=x2+x﹣1,
在y=x2+2x﹣3中,
令x=0,则y=﹣3,
∴G(0,﹣3).
(2)解:设M(t,t2+2t﹣3),则D(t,),N(t,0),
∴NM=﹣t2﹣2t+3,,
∴=.
(3)解:存在点F,使得△EFG是以EG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
由(1)可得y=x2+2x﹣3的对称轴为直线x=﹣1,
∵E点与H点关于对称轴x=﹣1对称,
∴E(﹣2,﹣1),设F(x,0),
①当EG=EF时,∵G(0,﹣3),
∴EG=2,
∴2=,
解得x=﹣2或x=﹣﹣2,
∴F(﹣2,0)或(﹣﹣2,0);
②当EG=FG时,2=,此时x无解;
综上所述:F点坐标为(﹣2,0)或(﹣﹣2,0).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将点A,H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到关于a,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c的值,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由x=0可求出对应的y的值,可得到点G的坐标.
(2)设M(t,t2+2t﹣3),可得到D(t,),N(t,0),可表示出MN,DM的长;然后代入求出线段MN与线段DM的长度的比值.
(3)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可求出对称轴,利用对称性求出点E的坐标;设F(x,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情况讨论:当EG=EF时;当EG=FG时,利用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分别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点F的坐标.
二、模拟预测
11.(2023·凤凰模拟)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若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取一点M,过点M作轴于点D,交直线于点E.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试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和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连接 ,试探究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C,E为顶点的三角形和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把点,,代入中
得:,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存在,理由如下:
由抛物线解析式可知:点
设的表达式为:,
将点B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解得:,
则直线的表达式为:,
设点,则点,
则,
∵,故有最大值,
当时,的最大值为3,此时,点;
(3)解:存在,理由如下: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相似,
①当为直角时,
则点C、M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
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则点;
②当时,如图:
由(1)得,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把代入得,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易知:
故直线的表达式为:,
联立抛物线表达式和上式得:,
解得:(舍去)或,
即点;
综上,点M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将A(-1,0)、B(3,0)代入y=ax2+bx-4中求出a、b的值,据此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C(0,-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设E(x,x-4),则M(x,x2-x-4),表示出ME,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①当∠CME为直角时,点C、M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据此不难得到点M的坐标;②当∠ECM=90°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CM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解析式求出x、y,得到点M的坐标.
12.(2023·岳阳模拟)如图,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A、点B,与y轴相交于点C.
(1)请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
(2)若点P是抛物线段上的一点,当的面积最大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3)点F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作交x轴于点E,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解:如图,连接,
设点,
,
,
,
,
当时,即点P的坐标为时,有最大值;
(3)解:存在.
①如图,当四边形为时,,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的坐标为,
②如图,当四边形为时,作于点G,
,
当时,,
,,
,,
综上所述,点F的坐标为或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当时,,
,
当时,,
解得,,
,;
【分析】(1)分别令x=0、y=0,求出y、x的值,可得点A、B、C的坐标;
(2)连接OP,设P(m,m2-2m-6),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POC、S△BOP、S△BOC,然后根据S△PBC=S四边形PBOC-S△BOC表示出S△PBC,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①当四边形为ACFE时,AE∥CF,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据此可得点F的坐标;②当四边形为ACEF时,作FG⊥AE于点G,则FG=OC=6,将y=6代入求出x的值,可得点F的坐标.
13.(2023·汨罗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直线过点B,与y轴交于点D,点C与点D关于x轴对称.点P是线段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直线于点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Q,M,N,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解:令,则,
,
∵点C与点D关于x轴对称.
,
把代入,得,
,
,
,
令,得,
解得,
,
把B点坐标代入中,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如图
设,则,,
则,
,
,
∴当时,的面积最大,
此时,P点的坐标为;
(3)解:存在,
由(2)知,,,
,
点Q在y轴上,
,
当时,以Q,M,N,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且点Q在y轴上,
点Q的纵坐标为:可
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令x=0,求出y的值,可得点C的坐标,根据点C与点D关于x轴对称可得点D的坐标,然后代入y=x-t中求出t的值,据此可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得到点B的坐标,然后将点B的坐标代入y=-x2+bx+8中求出b的值,进而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P(m,0),则M(m,-m2+7m+8),N(m,m-8),表示出MN,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MDB,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由(2)得M(3,20),N(3,-5),则MN=25,故当QD=MN=25时,以Q,M,N,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据此求解.
14.(2023·湘潭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是,连接.
(1)求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证:;
(3)动点P从点O出发,沿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
【答案】(1)解:设过O、A、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
∴点和点.
又∵C点坐标为
将O、A、C三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解得,
∴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
(2)证明:由A、B两点的坐标得,
由勾股定理得,
∴.
过C点作轴于D,作轴于E,
∵C点坐标为,
∴.
由勾股定理得.
∴.
∵,
∴,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
∴是直角三角形;
∴,
∵,
∴
(3)解:由题意得动点运动t秒后,.
由勾股定理得,.
∵,
∴.
∴.
解得,(舍去).
∴动点运动秒时,.
【知识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直线y=-2x+10与x、y轴相较于点A、B,分别令y=0,x=0可求得A、B的坐标,然后把A、B、C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关于a、b、c的方程组,解之可求解;
(2)过C点作CD⊥x轴于D,作CE⊥y轴于E,由题意用勾股定理计算可得AO=AC,AB=AB,用HL定理可证;
(3)由题意可得运动t秒后,OP=2t,BQ=t,CQ=10-t,在直角三角形AOP和直角三角形ACQ并结合PA=QA用勾股定理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可求解.
15.(2022·衡阳模拟)如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x+c经过A、B两点.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如图1,点E在线段AB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不与A、B重合),过点E作ED⊥AB,交AB于点D,作EF⊥AC,交AC于点F,交AB于点M,求△DEM的周长的最大值;
(3)在(2)的结论下,连接CM,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Q、C、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点N的坐标是(1,0),将线段ON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N′,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N′A、N′B,求N′A+N′B的最小值.
【答案】(1)解:∵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令x=0,则y=3;
令y=0,则x=4,
,
∵抛物线y=ax2+x+c经过A、B两点,
,
解得: ,
;
(2)解:设,则 , ,
, ,
,
∵点E在线段AB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不与A、B重合),
,
,
的周长为: ,
∵ED⊥AB, EF⊥AC,
,
,
,
的周长∶的周长=
,
,
的周长为:,
,
,
时,的周长最大值为 ;
(3)解:存在点P,
由(2)可知: ,
此时可得: ,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
则Q点的横坐标为1,
,
,
设 ,
①当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且P点在Q点的左侧,
此时: ,
C点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到M,
则P点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到Q,
∵Q点的横坐标为1,
∴ ,
将其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
,
②当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且P点在Q点的右侧,
同理可知:将Q点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到P,
此时 ,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
,
③当CM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
,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
综上所述:或或;
(4)在y轴上截取OH= ,连接 ,
,
,
,
又 ,
,
,
,
,
当H、 、A共线时,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
在直角三角形AOH中, ,
∴的最小值为 .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分析】(1)易得A(4,0)、B(0,3),将A、B的坐标代入y=ax2+x+c中求出a、c的值,进而可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E(m,m2+m+3),则M(m,-m+3),F(m,0),表示出MF、A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MA,然后表示出△AMF的周长,易证△DEM∽△FA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可得△DEM的周长,然后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由(2)可知m=2,则E(2,3),M(2,),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则Q点的横坐标为1,设P(k,n),然后分①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且P点在Q点的左侧,②CM为平行四边形的边,且P点在Q点的右侧,③CM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k的值,然后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n,进而可得点P的坐标;
(4)在y轴上截取OH= ,连接HN′,易证△HON′∽△N′O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N′=N′B,则N′A+N′B=N′A+HN′,当H、N′ 、A共线时,N′A+N′B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AH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16.(2023九上·凤凰期末)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
(1)求b,c的值;
(2)如图1,点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m.当m为何值时,△PB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面积的最大值.
(3)如图2,将该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新的抛物线y=a1x2+b1x+c1(a1≠0),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点M为直线BC上的一点,点N是平面坐标系内一点,是否存在点M,N,使以点B,D,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将点A(1,0)和点B(-3,0)代入y=-x2+bx+c,
得,
解得,
∴y=-x2-2x+3;
(2)解:
令x=0,则y=3,
∴C(0,3),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n,
则有,
解得,
∴y=x+3,
过P点作PQ⊥x轴交BC于Q,
由已知可得P(m,-m2-2m+3),则Q(m,m+3),
∴S△PBC=×3×(-m2-2m+3-m-3)=(-m2-3m)=-(m+)2+,
∵-3<m<0,-<0,
∴当m=-时,S△PBC有最大值,
此时P(-,);
(3)存在,M坐标为(1,4)或(-3,)或(--3,-)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3)∵y=-x2-2x+3=-(x+1)2+4,
将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y=-(x+3)2+4=-x2-6x-5,
联立得:-x2-2x+3=-x2-6x-5,
∴x=-2,
∴D(-2,3),
∵B(-3,0),
∴BD=,
∵M点在直线BC上,
设M(t,t+3),
当四边形BDMN为菱形时,如图1,
∴DB=DM,
∴10=(t+2)2+t2,
∴t=1或t=-3(舍),
∴M(1,4);
当四边形BDNM为菱形时,如图2,
∴BD=BM,
∴10=(t+3)2+(t+3)2,
∴t=-3或t=--3,
∴M(-3,)或M(--3,-);
当四边形BMDN为菱形时,如图3,
设BD的中点为G,则G(-,),
∵GM⊥BD,
∴BM2=BG2+GM2,
∴2(t+3)2=()2+(t+)2+(t+)2,
∴t=-,
∴M(-,);
综上所述:M点的坐标为(1,4)或(-3,)或(--3,-)或(-,).
【分析】(1)将点A(1,0)和点B(-3,0)代入y=-x2+bx+c中进行计算可求出b、c的值;
(2)易得C(0,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过P点作PQ⊥x轴交BC于Q,由已知可得P(m,-m2-2m+3),则Q(m,m+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PBC,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
(3)由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可得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5,联立平移前的解析式求出x、y的值,可得点D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BD的值,设M(t,t+3),当四边形BDMN为菱形时,DB=DM,代入求解可得t的值,进而可得点M的坐标;当四边形BDNM为菱形时,BD=BM,同理可得点M的坐标;当四边形BMDN为菱形时,设BD的中点为G,则G(-,),由BM2=BG2+GM2,可得t的值,进而可得点M的坐标.
17.(2023·岳阳楼模拟)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是直线,且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经过坐标原点O,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交y轴于D点,E为抛物线顶点.若,,求的值.
(3)在(2)问的前提下,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满足,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的面积等于,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题意,
∵对称轴是直线
∴
把,分别代入
得
解得
∴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直线与y轴交于,
∴
由得
连接过E作轴于F,如下图,则
∵抛物线与y轴交于
∴,,
∴,
,
∴,,
∵
∴
∴
∴
∴
(3)解:设
∵
∴,即
解得
∴
∴
方法一: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则
①当M在直线上侧时,连接,如下图
则
即
整理,得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
∴
②当M在直线下侧时,不妨叫连接,如下图1,
则
即
整理,得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y=-3
∴
综上所述,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或.
方法二: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则
①当M在直线上侧时,过M作轴,交于G,(如图2)
设D、B到MG距离分别为则
即,,
整理,得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
∴
②当M在直线下侧时,不妨叫过作轴,交于(如图2)
设D、B到距离分别为则
即
整理,得3m2-5m-2=0
解得(舍去)
把代入得
∴
综上所述,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或
方法三:①当M在直线上侧时,过M作交y轴于H,连接(如图3)
则,即
∴DH=
∴
∴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得或
∵在y轴右侧,
∴坐标为
②当M在直线BD下侧时,不妨叫过作,交y轴于,
连接(如图3),
同理可得
∴
∴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得或
∵在y轴右侧,
∴坐标为
综上所述,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或.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分析】(1)易得A(-1,0),根据对称性得B(3,0),进而将A、B两点的坐标代入y=ax2-2x+c可得关于字母a、c的方程组,求解得a、c的值,从而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此题若直接求两个角的度数差,有一定难度,可从其它方面入手;首先找出点D、E、C的坐标,即可得出∠OBC=∠OCB=45°; 连接CE,过E作EF⊥y轴于F,如下图,则EF=1,根据点C、E的坐标得∠ECF=45°,得∠BCE=45°,则∠BCE=90°,易得BC、CE、OB、OC的长,则可得Rt△OBD和Rt△CBE的两组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从而可得两个三角形相似,得∠CBE=∠DBO,所以所求角的度数差可转化为∠OBC的度数;在Rt△OBC中,已经求得∠OBC=∠OCB=45°,由此求解;
(3)由于点M的坐标无法与PA2直接发生联系,可以△BOM的面积作为突破口进行求解;易知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方程,设点P(1,n),根据PA=PC的关系可求得点P的坐标,进而得到PA2的值,即可求得△BOW的面积的面积,由于△BOM的面积无法直接解得,故可用割补法求解;
第一种解法: ①当M在直线BD上侧时,连接OM,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设出点M的坐标, 则S△BDM=S△OBM+S△ODM-S△BOD,由此可得关于点M横坐标的方程,进而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 ②当M在直线BD下侧时,不妨叫M1连接OM1,如下图1,方法同上;
第二种解法:首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设出点M的坐标, ①当M在直线BD上侧时,过M作MG∥y轴,交BD于G,(如图2) ,设D、B到MG距离分别为h1、h2,则,据此建立方程, 进而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 ②当M在直线BD下侧时,不妨叫过M1作M1G1∥y轴,交BD于G1(如图2) , 设D、B到M1G1距离分别为h1、h2,则, 由此可得关于点M横坐标的方程,进而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综上即可得出答案.
18.(2022九下·长沙开学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若线段 的长满足 ,则这样的抛物线称为“黄金”抛物线.如图,抛物线 为“黄金”抛物线,其与x轴交点为A,B(其中B在A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且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P为 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P作 ,垂足为D.
①求 的最大值;
②连接 ,当 与 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1)解:令 中x=0,则y=2,故OC=2,
设OB=x(x>0),则OA=4OB=4x,
∵ 为“黄金”抛物线,
∴ ,代入数据:
4=4x ,解得x=1(负值舍去),
∴OB=1,OA=4,
∴B(1,0),A(-4,0)代入 中,
∴ ,解得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2)解:①过P点作PH⊥x轴于H点,交AC于E点,如下图所示:
则∠PDE=∠DHA=90°,∠PED=∠AEH,
∴∠P=∠CAO,
∴ ,
∴ ,即
故要使得 最大,只要PE最大即可,接下来求PE的最大值,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mx+n,代入A(-4,0)、C(0,2),
∴ ,解得: ,
∴直线AC解析式为: ,
设 ,则 ,
∴ ,
∵P为 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
∴ ,
∴当 时, 有最大值为2,此时PD有最大值为 ,
故PD的最大值为 .
②分类讨论:
情况一:当 时,此时 ,如下图所示:
此时 轴,
∴P点与C点纵坐标相等为2,
将 代入 中:
∴ ,解得 , (舍去),
∴此时 坐标为 ;
情况二:当 时, ,如下图所示:
此时AC为∠PCO的角平分线,将△ACO沿AC翻折,使得点O落在点G处,此时G、P、C三点共线,
设G(x,y),则GO的中点I坐标为 在直线AC: 上,将I点坐标代入AC解析中得到: ,整理得到: ,
由折叠得到GC =OC ,
∴ ,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或 (舍去),
∴ ,
设直线GC解析式为: ,代入 和 ,
∴ ,解得 ,
∴直线GC解析式为: ,与二次函数 联立得:
,解得 或 ,
又P在第二象限,故 舍去,
∴此时P坐标为 ,
综上所述,P坐标为 或 .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先求出C(0,2)可得OC=2,根据黄金抛物线及OA=4OB,可求出OB=1,OA=4,即得A、B坐标,将其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a、b值即可;
(2)①过P点作PH⊥x轴于H点,交AC于E点,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P=∠CAO, 从而得出 , 即得 , 故要使得 最大,只要PE最大即可. 求出直线AC解析式为 , 设 ,则 , 可得,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气促胡PE的最大值,继而得解;
② 分两种情况:(1)当 时,此时 (2) 当 时, 据此分别解答即可.,
19.(2022九下·长沙开学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 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B,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且OB=2OC.
(1)求点B的坐标和a的值;
(2)如图1,点D,P分别在一、三象限的抛物线上,其中点P的横坐标为t,连接BP,交y轴于点E,连接CD,DE,设△CDE的面积为s,若 ,求点D的坐标;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线段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射线AE与射线FB交于点G,连接AP,若∠AGB=2∠APB,求点P的坐标.
【答案】(1)解:由 ,得 ,
∵ ,
∴ , ,
∴ , ,
∴ ,
∵ ,
∴ ,
∴ .
(2)解:如图l,作 于 , 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 时, .
∴点 的坐标为 .
(3)解:如图2,作 ,交 轴于 ,
过 点作 ,交 于 ,交AB于H,设 ,
∴ ,
∴ ,
∴ ,
∵ ,
∴ ,
∴ ,
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 为斜边在 轴下方作等腰直角 ,
以 为圆心, 为半径作 ,交抛物线于 ,
则 , ,
点 , ,
由 ,得 ,
,
令 ,
∴ ,
解得 或 (舍去),
∴ ,
∴ ,
∴ .
【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系中的两点距离公式
【解析】【分析】(1)令y=0,求出x的值,可得点A、B的坐标,根据OB=2OC可得OC的值,进而求出a的值;
(2)作PQ⊥AB于Q,DK⊥CE于K,易得PQ、BQ,证明△BOE∽△BOP,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E,然后表示出C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据此可得DK的值,进而可得点D的坐标;
(3)作DJ∥AB,交y轴于J,过F点作FL⊥DJ,交DJ于L,交AB于H,设E(0,m),则JE=2-m,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EJ=∠FDL,证明△DJE≌△FLD,得到LF=DJ=1,DL=JE=2-m,则JL=3-m,证△AOE≌△FHB,得∠FBH=∠AEO,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GBA=∠FBH,推出∠AGB=90°,得到∠APB=45°,以AB斜边在x轴下方作等腰Rt△ABI,以I为圆心,AI半径作 ,交抛物线于P,根据PI=AI可得t的值,进而可得点P的坐标.
20.(2023·永定模拟)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如图①,若点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作于点,求线段长的最大值
(3)如图②,若点是抛物线上另一动点,点是平面内一点,是否存在以点、、、为顶点,且以为边的矩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抛物线与轴交于点、,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又∵抛物线与轴交于点,
∴把代入,
可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过点作轴交于点,交于点,
∵,,
∴,
∴,
∵轴,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可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点,则,
∴,
∴,
∴当时,的长的最大值为;
(3)解:存在以点、、、为顶点,且以为边的矩形,理由如下:
设,
如图1,当、在直线的上方时,过点作轴交于点,过点作轴交于点,
∵,
∴,
∵,
∴,
∴,
∴,即,
解得:,
∴,
∴,
∴,
∵,
∴,
∴;
如图2,当、在直线的下方时,过点作轴,过点作交于点,过点作交于点,过点作交于点,
同理可得:,
∴,即,
解得:(舍去)或,
∴,
∴,
∴,
∵,
∴,
∴,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先求出OB=OC=3,再求出 , 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3)分类讨论,结合函数图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21.(2023九下·雨花开学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a<0)与x轴交于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C=2OA.
(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直线y=kx+1(k>0)与y轴交于点D,与抛物线交于点P,与直线BC交于点M,记m=,试求m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3)连接AC,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BAQ=2∠OCA?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OC=2OA,OA=2,
∴C(0,4),
∵抛物线y=ax2+bx+c经过A(-2,0)、B(4,0)两点,
∴可以假设y=a(x+2)(x-4)(a≠0),
将点C(0,4)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a=-,
∴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或y=-x2+x+4或y=-(x-1)2+;
(2)解:如图,由题意知,点P在y轴的右侧,作PE⊥x轴于E,交BC于F.
∴CD∥PE,
∴△CMD∽△FMP,
∴m==,
∵直线y=kx+1(k>0)与y轴交于点D,则D(0,1),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
设P(n,-n2+n+4),则F(n,-n+4),
∴PF=-n2+n+4-(-n+4)=-(n-2)2+2,
∴m==-(n-2)2+,
∵-<0,
∴当n=2时,m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P(2,4);
(3)解:①当点Q在x轴上方时,如图,作∠BAQ的角平分线角抛物线于N,作NG⊥AQ于G,NH⊥AB于H,连接GH交AN于S,作GK⊥AB于K,
∴∠NAG=∠NAH=∠BAQ,NG=NH,AG=AH,
∵∠BAQ=2∠OCA,
∴∠NAG=∠NAH=∠OCA,
∵∠AOC=∠NHA=90°,
∴△AOC∽△NHA,
∴,
∴AH=2NH,
设N(t,-t2+t+4),
∴t+2=2(-t2+t+4),解得t=3或-2(舍去),
∴N(3,),
∴NG=NH=,AG=AH=5,
∴AN⊥GH,GS=HS=,
∴∠AHS=∠CAO,HG=2,
∵∠AOC=∠ASH=90°,
∴△AOC∽△HKG,
∴, 即
∴KH=2,
∴GK==4,OK=3-2=1,
∴G(1,4),
∵A(-2,0),
∴直线AG的解析式为y=x+,
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解得x=或-2(舍去),
∴y=×+=,
∴点Q坐标为(,);
②当点Q在x轴下方时,如图,
同理得G(,-),
∵A(-2,0),
∴直线AG的解析式为y=-x-,
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解得x=或-2(舍去),
∴y=-×-=-,
∴点Q坐标为(,-).
综上,存在这样的点Q,满足条件的点Q坐标为(,)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及OC=2OA可求出C点坐标,由于此题给出了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故设出交点式,代入C坐标求出a即可;
(2)如图,由题意知,点P在y轴的右侧,作PE⊥x轴于E,交BC于F,根据同一平面内垂直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CD∥PE,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CMD∽△FMP,可得m==,根据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易得点D的坐标为(0,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根据点的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设P(n,-n2+n+4),则F(n,-n+4),表示出PF的长,进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Q在x轴上方时,如图,作∠BAQ的角平分线角抛物线于N,作NG⊥AQ于G,NH⊥AB于H,连接GH交AN于S,作GK⊥AB于K,首先判断出△AOC∽△NHA,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则AH=2NH设N(t,-t2+t+4),建立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点N的坐标,再判断出△AOC∽△HKG,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建立方程,可求出KH的长,从而可得点G的坐标,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G的解析式,联立AG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可得点Q的坐标;②当点Q在x轴下方时,同理求解即可.
22.(2022九上·长沙期中)规定:如果两个函数图象上至少存在一对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我们则称这两个函数互为“守望函数”,这对点称为“守望点”.例如:点P(2,4)在函数上,点Q(,)在函数上,点P与点Q关于原点对称,此时函数和互为“守望函数”,点P与点Q则为一对“守望点”.
(1)函数和函数是否互为“守望函数”?若是,求出它们的“守望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已知函数和互为“守望函数”,求n的最大值并写出取最大值时对应的“守望点”;
(3)已知二次函数与互为“守望函数”,有且仅有一对“守望点”,若二次函数的顶点为M,与x轴交于,,其中,,又,过顶点M作x轴的平行线l交y轴于点N,直线与y轴交点为点Q,动点E在x轴上运动,求抛物线上的一点F的坐标,使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答案】(1)解:设 在 上,则 在 ,
∴ ,
解得 ,
∴ 与 互为“守望函数”,“守望点”为 与 .
(2)解:设 在 上,则 在 上,
∴ ,
∴消去t得 ,
∵是“守望函数”,
∴ ,
∴ ,即n有最大值2023,
当n=2023时,s2-2s+1=0,
解得:s=1,
∴t=3,
∴此时“守望点”为 与 .
(3)解:设 在 ,则 在 上,
∴ ,
整理得 ,
∵有且仅有存在一对“守望点”,
∴ ,即 ,
∴顶点M的纵坐标为 ,
∵由二次函数 与x轴交于 , ,即 , 为 两个根,
∴ , ,
∴ ,
∵ ,
∴ ,
∵ ,
∴ ,
∴ 或 ,
当 时, ,
∵ ,
∴ ,
∴ ,
∴ ,
当 时, ,
∵ ,
∴ ,
∴ ,
∴ 或 .
综上, 或 , .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一次函数的图象;定义新运算;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
【解析】【分析】(1)设P(a,b)在y=-2x-1上,则Q(-a,-b)在y=4x上,代入求解可得a、b的值,据此解答;
(2)设P(s,t)在y=x2+2x上,则Q(-s,-t)在y=4x+n-2022上,代入并化简可得s2-2s+n-2022=0,由“守望函数”的概念可得△≥0,代入求解可得n的最大值,然后代入可得s、t的值,据此解答;
(3)设P(x,y) 在y=ax2+bx+c上,则Q(-x,-y)在y=2bx+1上,代入并化简可得关于a的方程,结合△=0可得顶点M的纵坐标为-1,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x1x2=,则AB= =2,求出a的值,进而可得c的值,由0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