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 3.4 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 3.4 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6 16: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解决垃圾问题》。
一、教材简析
《解决垃圾问题》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4课,此前学生基于前面两课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珍贵而独特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时本课也为第7课分析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课指向核心概念第11条:“人类活动与环境中”的第3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让学生感知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垃圾。教材分为四部分: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其中探索环节设置了四个活动。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和能力,我将1、2两个探索活动整合成一个基于调查的研讨活动,进行问题的聚焦,3、4两个活动形成一个项目化学习的活动,给予学生长时间的探索并展示交流。而拓展部分“堆肥”则是让学生通过微课的方式了解和学习。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对于分类的意义了解比较浅显,对于垃圾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是模糊的。对于垃圾处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了解得多比如垃圾发电、堆肥,而有些学生对于垃圾的处理只限于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学习方法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调查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计算统计,进行问题的分析,有较好的分类思维。
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认识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认识到调整人们的行为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思维目标:基于调查表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反思和改进。
探究实践目标:能通过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垃圾问题,分析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态度责任目标: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保护环境的行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调查垃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自主调查。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用多媒体图画再现“垃圾围城”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法:
1、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堂课中,我事先让学生进行对自己身边垃圾的调查,并填好调查表,通过定论交流,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学习的小主人。
2、小组合作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讨论垃圾处理的方式及结果,小组合作绘制垃圾处理流程图。
六、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
通过课前调查,孩子们真正走入生活,了解人类的生活与环境紧密相连。调查表中的产生垃圾的地方,选取的是“家庭”,因为这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和自己的行动相关联的,能够让孩子加深体验。而“去哪里了”则是了解学生对垃圾处理的初步认识。
(二)聚焦问题
1、课上出示班级调查统计表,询问学生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班级统计表的出示目的是汇集产生垃圾的种类,让学生对垃圾数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
2、反问如果是一个学校呢?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城市呢?再加上相关数据以及“垃圾围城”图片的出示,通过视觉冲击体会垃圾问题的急迫性。
3、聚焦:怎样解决垃圾问题?针对我们调查产生的垃圾,设计科学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孩子们首当其冲会想到垃圾分类,这时微课讲解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并通过游戏强化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垃圾分类后如何处理呢?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分类成果之后,老师择机将垃圾处理的资料呈现给他们,通过资料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垃圾被运走之后是如何处理的。
(三)探索研讨
让学生根据垃圾分类及处理的方法,绘制一幅垃圾处理流程图。
经历15分钟左右的组内设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
(四)小结归纳
以上活动过后,学生对于垃圾的危害和垃圾问题的解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的意义,和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归类,形成解决垃圾问题要从源头上去解决,尽可能做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这样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板书通过结构化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
(五)拓展
微课展示“做一个堆肥箱”,让学生了解厨余垃圾的再利用。
课堂的最后,以“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你会怎么做 ”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垃圾处理的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