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十一章 第1节
功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程 序
一、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新课教学。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对功的理解,功的计算。功和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知识的基础,因此,我设定了以下的导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导学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五、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兴趣
导入
引出概念
趣味实验
例题分析
作业布置
归纳总结
六、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新课
以一段功夫的MV开头,让学生放松并且思考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突然老师讲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功夫而是功,但是我相信我们功的学习一样精彩。
二、引出概念,讨论学习
解说:从“功”的汉字含义“成效”的意思出发,分别要两位同学推同一重物,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这样引入课题,把功这个抽象的概念以生活中的直观认识为依托,能较好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同时对学生下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
为了加深学生对功的印象学生课堂练习:
1.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_成效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分析思考:
1)如图11.1—1所示,物体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被提升,拉力的方向是 _竖直向上_,物体向 竖直向上_运动,物体移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绳子的拉力就显示出了成效,我们就说拉力对物体做了_功。
2)如图11.1—2所示,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拉力的方向是_向右__,小车向_向右__运动,小车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拉力就显示出了__成效_,我们就说拉力对汽车做了___功_____。
图11.1—2
图11.1—1
通过以上的练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功”的理解分析下面的实例,看看是否做功!
1.如图11.1—3所示,小华用尽全力也未搬动大石块,在这过程中,小华对石块虽有力的作用,但大石块却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时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_没有__做功。
(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移动距离)
2.如图11.1—4所示,小华与小民提水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两人的力是向上的,而水桶沿 水平 方向运动,水桶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 没有 做功。
(垂直无功:物体受了力,也移动了距离,但两者方向相互垂直)
3.如图11.1—5所示,用脚踢出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足球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脚对球 没有 力的作用,我们说这个力 没有 做功。
(不劳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但不受力)
图11.1—4
图11.1—3
图11.1—5
三、趣味实验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提装有水的水桶,第一次提水桶到同学的腰的位置大概是1米,第二次把水桶提起到头的部位。让下面的同学观察讨论两次提水桶有什么差别呢?老师引导出功的大小不同。那么功的大小如何比较呢?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应该如何计算呢?
2、公式:W=Fs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符号为J
4、注意:
(1)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用这个力.
(2)公式中的s为物体沿力F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利用W=Fs计算时各物理量要采用国际单位。1J=1N.m
(4)做功的多少由W =Fs来决定,与物体做匀速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1、定义:力学中,我们用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表示
功的大小. 即: 功=力×距离 ,符号为W。
解说:在讲解功的定义时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知道物理学中
对功的定义从而得出功的计算公式W=Fs,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在此应重点引
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指导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F=W/s
和s=W/F(并设置以下例题加以练习)
四、例题分析
课堂练习完成例题,尝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评价纠错,规范解题步骤。这样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1.物体在3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拉力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5秒内前进了10米.求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
解:拉力做的功:
W=Fs=30N×10m=300J
答: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300J。
例2.小明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力为500N的物体沿水平推动了10m,则小明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m,他做了多少功?
此题要分两个过程来考虑,第一个过程,水平推力将物体沿水平推动10m,是推力对物体做功,第二个过程,是将箱子举高1m,是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知识内容小结:要点由学生共同来总结
解说:让学生小结反思这课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其他同学说说。
六、作业布置
1、完成P64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2,3,4题,做到物理作业练习本上。
2、完成练习册上《功》的相应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功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怎样计算功
功的大小:功=力×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公式:W=Fs (2)单位:1J=1N×m
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