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省科学中考冲刺简答题特训(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江省科学中考冲刺简答题特训(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6 09: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特训 简答题特训(1)
1. 小科家购买了某品牌台式两用消毒柜如图所示,铭牌部分信息如表所示。该消毒柜两室可独立工作,左室利用电热丝加热进行高温消毒,右室进行臭氧消毒和中温烘干。则:
电压 220V
左室 额定功率 440W
消毒时间 ≥10min
用途 高温消毒(温度可达180℃)
右室 额定功率 150W
消毒时间 ≥30min
用途 臭氧消毒+中温烘干(温度可达75℃)
(1)消毒柜处于高温消毒状态时的工作电流是多少安?
(2)现对家里的木筷、塑料水杯、彩瓷汤盆(可耐75℃)进行臭氧消毒+中温烘干,对其他餐具(可耐180℃)进行高温消毒,至少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2. 图甲是“自动擦窗机器人”,它的“腹部”有吸盘,用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抽出,能吸在竖直玻璃上。某次机器人擦窗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气压-时间图像如图丙。
(1)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0.03米2,在0~5秒时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_____牛。
(2)机器人的质量为1.5千克,5~10秒内,擦窗机器人竖直向上运动,机器人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在0~5秒与15~20秒,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
3. 如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送巨木的情景,通过支架、横杆和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然后将其移动到其他地方。
(1)图中横杆使用时可看成是一根______杠杆。
(2)若4人按图中方法一起用力也无法将巨木抬起,请你帮助提出可能抬起巨木的方案____。(写出一个即可)
(3)当他们成功将质量为5吨的巨木移动到圆木上后,用力将巨木沿水平路面往前拉, 若拉动巨木时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1倍, 则他们匀速往前拉100米,做功多少焦 (g取10牛/千克)
4. 云南省临沧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澳洲坚果(也称夏威夷果,如图〉种植基地,其总量高过了全球其余产地规模总和。澳洲坚果果树根系较浅,多数根只能扎入土下40厘米左右,当地果树多种植在山林坡地上,且每年6-8月雨季时需经历风雨的考验,另外果树树干易受当地白蚁的破坏。如何管理好果林,经过多年的摸索,当地的农林专家总结了下列经验。
1.合理规划种植,控制好相邻果树之间的距离,控制果树的高度。
2.保留山林坡地上的杂草,对裸露的地表进行草种补种。
3.在果园内适量放养当地的土鸡,土鸡活动能力强,能飞上枝头活动。
4.每年春季观察果树的枝条,保留果树的生殖枝(有开花的果枝),剪除徒长枝(没有开花的果枝)。请你结合所学,说说上述经验对果树种植和提高产量的意义。
5. 在学习了“消化系统" 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小肠模型" ,以模拟小肠的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某同学利用纸、剪刀、布料、胶水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某同学中午吃了牛肉,则其最开始消化的场所为________。
(2)唾液淀粉酶随唾液流入胃后不能继续催化淀粉的分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该模型的“指标二" 被评为“优秀",在制作小肠绒毛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网纱。你会选择哪种材料,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6.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在人体各系统相互协调作用下维持稳态,图甲是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血液经过肾单位时形成尿液过程中葡萄糖的有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正常人的原尿含有大量葡萄糖但尿液中不含葡萄糖,糖尿病人则会出现尿糖症状。医生建议糖尿病人少吃含淀粉的食物并定期注射胰岛素就可避免尿糖症状。下表是一款注射剂的各项指标值, 关于应该如何注射,现有以下几种方案:
请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佳的注射方案并说明医生的建议能够让糖尿病人避免尿糖的科学原理。
7. 鱼骨其主要成分有钙盐(含钙元素的盐) 蛋白质等,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图甲实验装置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进而测定其中钙的含量 其操作如下: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40克鱼骨粉末,往分液漏斗中加足量的稀盐酸;
②记录电子天平的读数,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每隔10秒记录电子天平的读数,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见图乙)
温馨提示:鱼骨中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忽略不计,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锥形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分解成_____后被人体吸收
(2)根据该项目学习小组实验数据计算鱼骨样品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
(3)查资料得:鱼骨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5% 而按照上述实验的计算出来的结果远小于资料中的14%~25%,请你写出可能的一种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自动保温箱模拟电路,其工作原理为:当工作电路接通电源,电热丝R1工作,双金属片受热逐渐向一侧弯曲;当保温箱内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双金属片与触点A接触,控制电路中衔铁被吸下,使得工作电路自动断开,电热丝R1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到一定值后,双金属片脱离触点A,电热丝R1重新工作。控制电路能实现保温箱内加热电路周期性通断,从而控制保温箱内的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U1=22V,工作电路中电热丝的阻值R1=11Ω,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2=6V,电热丝的阻值R2=18Ω,此时保护电阻的阻值R0=6Ω。(金属片、线圈、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
(1)当双金属片与触点A接触时,请判断保护电阻R0的工作状态:   。
(2)乙图表示保温箱内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加热电路断开,30秒后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加热电路重新闭合,电热丝R1产热。t时间后箱内温度重新升高到预设值,如此周期性反复。已知保温箱以每秒12焦的速度向外散热,求时间t。(散热速度受温度影响忽略不计,R2、R0产热忽略不计)
(3)小明想将该自动保温箱用于学校每天下午的营养餐保温,因此,他收集了温州每月的平均气温,此外,你认为他还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9. 某兴趣小组开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化学方程式:CO+CuOCu+ CO2),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往A试管中加入20克氧化铜,实验结束后发现氧化铜并未完全反应,为了测定实验后混合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方案一:取实验后的混合固体加入到烧杯中,分五次加入相同的稀硫酸,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稀硫酸质量(克) 30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质量(克) 15.25 11.5 7.75 4 4
方案二:根据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计算,实验中测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大了2.2
克。
(1)实验中通入一氧化碳,并点燃酒精灯,在A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2)根据方案一表格中的数据,实验结束混合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克。
(3)应用方案二,计算混合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1%)
10.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得到40.44g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兴趣小组对此混合溶液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往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图甲是混合溶液的pH随着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m1到m5的值如表所示。
m1/g m2/g m3/g m4/g m5/g
5 10 15 20 25
(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图甲中ac段pH升高的原因________。
(2)计算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图乙中画出生成的氯化钠质量随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1.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款可用电流表示数显示拉力大小的测力计,其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ab为长10厘米、阻值20欧姆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为6伏,R0阻值为10欧姆,其余部分电阻不计,电流表量程0~0.6安,弹簧伸长量与所受力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其中拉力为0时,滑片P刚好处于a处。忽略弹簧、拉杆和拉环的重力及滑片与电阻丝的摩擦,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测力计使用时,拉力逐渐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是_______。
(2)小明想利用量程为0~3伏的电压表来显示拉力的大小,设计了图乙的电路。下表所示为拉力测力计的评价标准。为测试中学生的手臂拉力大小,请你根据下表所示的评价标准,结合计算对甲、乙两个方案进行评价,选出最佳方案。
12.水上救生衣(图甲)是水域工作者的安全保证。人落入水中时,人体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略小于重力,只需穿上救生衣即可防止溺水。木棉纤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救生衣固体材料填充物,承载力(木棉纤维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与重力之差)是衡量填充材料一项重要指标,科研人员对木棉纤维的承载力展开了相关测试。
测试一:将密度为0.04克/厘米3,体积为2000 厘米3的木棉纤维逐渐浸入水中,测绘出
木棉纤维的体积随水深的变化情况如图乙。
测试二:木棉纤维在水中浸泡后由于吸水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率与浸没时间的关系如表。
(1)木棉纤维的体积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计算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 米的水中浸没5分钟后的承载力。(ρ水=1╳103千克/米3)
参考答案
1. (1)I===2A
(2) W1=P左t=440W×10×60s=2.64×105J
W2=P右t'=150W×30×60s=8.7×105J
W=W1+W2=2.64×103J+2.7×103J=5.34×105J
2. (1)96
(2)解:G=mg=1. 5千克×10牛/千克=15牛
W=Gh=15牛×1米=15焦
P===3瓦
答:机器人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3瓦。
(3)不变,因为这两个状态下,擦窗机器人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重力。
3. (1)省力
(2)增加人数;整个横杆向右侧移动一段距离;横杆上绑绳位置向右移动;抬的位置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3)解:m=5吨=5×103千克
G=mg=5×103千克×10牛/千克=5×104牛
F=0.1G=0.1×5×104牛=5×103牛
W=Fs=5×103牛×100米=5×105焦
答:他们至少要做功5×105焦。
4. 规划植株间距,能充分利用土地及地面以上的空间,充分利用光照;果树根系浅,抗风雨能力弱,控制果树高度,避免果树在风雨中倒伏;用杂草覆盖地表,减少了水土流水,保留了土壤中的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营养;一定数量的土鸡在果园内活动,捕捉白蚁,避免果树遭受白蚁的破坏;土鸡排出的粪便为果树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剪去徒长枝,减少了树叶之间的重叠,使光更多的照射到生殖枝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更多的输送到果实,提高产量。
5. (1)胃
(2)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唾液淀粉酶流入胃后会被胃蛋白酶分解
(3)选择细网纱,小肠绒毛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小肠消化的营养物质可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血管。
6. 答题要点:①选择方案①;②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③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④饭前 15分钟注射胰岛素,是因为血糖在饭后会迅速超过160毫克/100毫升,注射的胰岛素是10分钟后起效,最佳时间是1.5小时,此时刚好是糖尿病人血糖最高的时候;⑤当血糖低于160毫克/100毫升后,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因此不再有尿糖症状。
7. (1)氨基酸
(2)解:设40g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532.00g-531.78g=0.22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22g
=
x=0.5g
钙元素的质量=╳0.5g=0.2g
鱼骨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0.5%
(3)鱼骨中部分钙元素不是以CaCO3 的形式存在
8. (1)被短路或不工作
(2)当加热丝R1工作时的电功率为:P1===44W
根据题意可知,加热时间t后产生的热量应该等于(30s+t)时间内散失的热量
即44W×t=12J/s×(30s+t)
t=11.25s
(3)餐盒体积、数量,需要保温的时间
9. (1)黑色粉末部分变成红色
(2)15
(3)解:设反应掉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铜的质量为y。
CO + CuOCu + CO2
80 64 44
x y 2.2g
==
x=4g,y=3.2g
剩余氧化铜的质量= 20g-4g=16g
混合固体总质量=16g+3.2g=19.2g
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00%=83.3%
答: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3.3%。
10.(1)2HCl+Na2CO3=2NaCl+H2O+CO2↑
(2)解:设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10g×10.6% x y
==
x=2.17g y=0.44g
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34%
(3)氯化钠和氯化钙
(4)
11.(1)增大
(2)甲方案:I=,R0为定值,Rab在变化,故I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当施加500N的力,ΔL=ab=10cm,此时I===0.6A
电流表刚好满偏,故量程为0~500N。
未使用时功率P甲===1. 2W
使用时功率大于1.2W
乙方案:Uab=IRab,I是定值,故刻度变化均匀。
I===0.2A
当电压表刚好满偏时,U滑=3V
R滑===15Ω
ΔL=×15Ω=7.5cm
由图丙可知,F=375N,故量程为0~375N。
使用时功率恒为1.2W
乙方案刻度均匀,使用相同时间耗电量更小,而甲方案虽然量程更大,但刻度不均匀,且使用相同时间电量相对多一些,故乙方案最佳。
12.(1)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木棉纤维被压缩
(2)解:由图乙可知,木棉纤维在深度为0.5 米的水中V=900cm3
V排=V=900cm3=900×10-6m3
F浮=ρ液gV排=ρ水=1×103kg/m3×10N/kg×900×10-6m3=9N
m=ρV=0.04g/cm3×2000cm3=80g=0.08kg
浸没5分钟后m=m(1+5%)=0.08kg×1.05=0.084kg
G=mg=0.084kg×10N/kg=0.84N
承载力=F浮-G=9N-0.84N=8.16N
氧化铜
A
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