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6 15: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城市产生 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2.1565年,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两大部分:普通区和特辖区,特辖区由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统治;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其从特辖区赶到了普通区。伊凡四世旨在( )
A.宣扬自己对莫斯科的主权 B.打击贵族势力
C.宣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君权 D.巩固专制政权
3.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古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并成为文化中心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
4.《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 )
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 B.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
C.是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的政治集团 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
5.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称之为“撤回忠诚”。这反映了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C.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D.领主附庸地位平等
6.它是拜占庭帝国继承和保存古罗马光辉古典文化的历史见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它”的合称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新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学汇纂》
7.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写道:“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这表明(  )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8.下图反映出当时( )
A.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化特征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9.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 )
A.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 B.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C.意图抗衡教会的权威 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形成
10.在中世纪的欧洲,若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因而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撤回忠诚”。这反映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B.带有绝对的专制性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等级关系
11.某一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殊的宣誓仪式,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该制度是( )
A.印度种姓制 B.罗马奴隶制 C.封君封臣制 D.庄园农奴制
12.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劳动者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同时,庄园中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工具。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经营
C.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13.“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了城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对于材料主旨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世纪西欧的大学都位于城市 B.城市是中世纪西欧经济中心
C.城市经济繁荣但是没有自治权 D.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
14.中世纪早期,西欧的教育主要教授教义、赞美歌和一般的读、写、算等知识;11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以研究法学著称,而12世纪西欧各地新兴大学教授内容更加广泛。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B.文艺复兴开始兴起
C.罗马法学得到复兴 D.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15.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图 1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 2 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阶段 史实
初期 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会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于是,为了酬谢教会,丕平两次向与教皇为敌的伦巴德人开战,占领了意大利的中部地区,并把中部地区,连同罗马城一起献给了教皇
中期 964年教皇约翰十二世依赖德国皇帝奥托一世,打败了与教皇为敌的罗马贵族,同时又为奥托一世举行加冕典礼,尊称为罗马帝国皇帝。1122年,罗马教皇与德国皇帝签订了沃姆斯协定,皇帝承认教会对主教选举和任命的自由;在任命主教时,世俗君主赐给主教以权力,作为世俗权力的象征
后期 教皇英诺森三世上台后,发表了《宇宙的创造者》,声称;宇宙的创造者设立了两大尊位;较大的那个主管灵魂,较次的那个主管内体。君王的权力从教皇的权力而取得威望。1309年,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的阿维农城,史称“阿维农之囚”使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御用工具
材料二 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由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原”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王权地位变化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高潮出现在1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局势动荡,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不但对许多希腊著作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拜占庭文明传播的区域,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城市状况。
19.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阿拉伯人的口”如何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主统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城市是手工业者的聚集地,有利于城市自治,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B项正确;城市是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产物,但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主政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材料表明西欧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大贵族被迁到边远落后地区,也会减少其对中央君权的直接威胁,经过伊凡四世的改革,大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因此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旨在巩固专制政权,D项正确;1547年,伊凡四世登上了莫斯科大公国的王位,就已经拥有了莫斯科公国的主权,然后他不断对外征服扩张,到1565年俄国已经不仅仅是莫斯科公国的范围了,所以1565年实行“特辖领地制”的宗旨不是为了宣扬自己对莫斯科的主权,排除A项;打击贵族势力也是为了巩固沙皇专制政权,排除B项;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是为了进一步建立至高无上的君权,而不是仅仅为了宣扬,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可知,14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说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天主教的信息,排除A项;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没有描述奥斯曼帝国兴起并成为文化中心,排除B项;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但无法判定是否意大利的文化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可知,庄园主在其庄园内,对所有人拥有广泛的权力,包括经济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说明西欧庄园是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的政治集团,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欧庄园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没有体现其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西欧庄园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没有描述奴隶制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庄园主拥有经济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不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可以看出,在一方违背契约的情况下,领主可以抛弃附庸,附庸也可以离开领主,这说明两者的关系具有双向契约特征,B项正确;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以土地授受为纽带,并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领主和附庸关系的双向性,没有反映其等级性,排除C项;在封建制度下,领主地位显然高于附庸,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欧洲民法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所以“它”的合称是《罗马民法大全》,C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罗马法的合称,排除A项;《新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罗马法的合称,排除B项;《法学汇纂》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罗马法的合称,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保护与被保护的契约关系。C项正确;地方封建主具有相对独立性,封君不具有绝对的专制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规定,排除B项;中古西欧封建领主对封臣不具有绝对控制性,封臣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三种人代表不同的等级,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化特征,B项正确;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排除A项;13世纪,市民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反对封建特权而进行的斗争,掀起城市自治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而是强调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化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统治者在城市空间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并将改造后的都城作为自己的象征,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权威,抗衡教会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进一步强化王权,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领主与附庸(封君与封臣)双方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拒绝义务(撤回忠诚),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特点,即双方是一种双向契约关系,A项正确;在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较弱,排除B项;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不同于西周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排除C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封主和与附庸是臣属关系而非行政等级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得出这是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封臣要效忠封君,C项正确;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排除A项;材料与罗马的奴隶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农奴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仓库等设施”“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正确;A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庄园经济采取集体劳动的方式,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可得出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D项正确;“大学都位于城市”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城市是中世纪西欧的经济中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没有体现城市是否有自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欧的教育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由主要教授教义、赞美歌和一般的读、写、算等知识到研究法学再到新兴大学教授内容更加广泛,反映人才培养与时俱进,D项正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排除A项;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排除B项;罗马法学得到复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通过观察两张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 1 中国王和大大小小的封君封臣组成贵族等级制度,容易造成割据,图2中淡化了不同等级隶属关系,世俗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说法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图 2 展示的等级君主制适用于部分而非所有西欧国家,图1到图2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并非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产物,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
16.(1)演变历程:①中世纪初期,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是和平相处,相互利用;②中世纪中期,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③中世纪后期,王权与教权之间,起初教权摆脱世俗王权控制,进入极盛时期;然后教权盛极而衰,并从属于王权。
(2)原因:①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②西欧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③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壮大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
【详解】(1)演变历程:根据“751年,……于是,为了酬谢教会,丕平两次向与教皇为敌的伦巴德人开战,占领了意大利的中部地区,并把中部地区,连同罗马城一起献给了教皇”可得出中世纪初期,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是和平相处,相互利用;根据“在任命主教时,世俗君主赐给主教以权力,作为世俗权力的象征”得出中世纪中期,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根据“阿维农之囚”得出中世纪后期,王权与教权之间,起初教权摆脱世俗王权控制,进入极盛时期;然后教权盛极而衰,并从属于王权。
(2)原因:根据“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得出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根据“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得出西欧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根据所学,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壮大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进行概括。
17.(1)区域: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地区。影响:阿拉伯文明吸收了拜占庭的学术、艺术成果等,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融;西欧在科技、文艺等方面也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意大利形成了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推动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2)统一大帝国提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统治者采取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帝国连接欧亚,地理位置优越;频繁的经济来往;各地文明发展的需求;战争的推动;学者的努力等。
【详解】(1)区域:根据材料“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得出拜占庭文明传播的区域是: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地区。影响:根据材料“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得出阿拉伯文明吸收了拜占庭的学术、艺术成果等,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融;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不但对许多希腊著作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很大影响”得出西欧在科技、文艺等方面也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根据材料“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得出意大利形成了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推动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2)根据材料“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得出统一大帝国提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结合所学统治者的政策得出帝国统治者采取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结合所学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得出帝国连接欧亚,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得出频繁的经济来往;根据材料“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并结合所学得出各地文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得出战争的推动;根据材料“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得出学者的努力等。
18.(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
(3)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
【详解】(1)从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可以看出,西欧封建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2)根据材料二中的“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等信息,即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概括说明罗马教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得出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根据材料三“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得出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根据材料三“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得出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
19.论证:对欧洲——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阿拉伯人将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播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对中国——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阿拉伯文化。
总之,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详解】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对欧洲(西方)和对中国(东方)的影响两个方面论述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注意围绕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对欧洲,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保存了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对中国,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文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