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6 15: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2.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
A.欧亚大陆各文明深深地影响了印第安文明
B.印第安各文明之间保持了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的
D.人类文明的起源以及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3.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B.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4.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5.公元前5-4世纪中叶,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繁多的日用品(包括亚麻布和莎草纸)等,而它最大的出口物品则是白银。这表明当时雅典( )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6.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将整个城邦利益置于首位 B.放弃对公民财产的保护
C.没有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D.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极低
7.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8.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
A. B.
C. D.
9.苏格拉底给雅典民主制开出了“药方”:以知识取代运气,以人人竞选取代人人抽签,选举城邦公职人员。管理公共事务,不仅仅是忠诚的事情,也是知识和智慧的事情。此举意在( )
A.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 B.宣扬知识即美德思想
C.削弱领袖人物的权威 D.改革雅典的民主程序
10.如图是《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对该图内容解读最合理的是( )
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姆渡文化,种植稻谷,饲养猪、牛,有木构建筑
约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地区,开始种植玉米,人类定居生活
约公元前3500年 埃及,创造文字、产生王权
公元前2000年 希腊克里特文明,出现宫廷建筑、象形文字
A.中国最早产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B.历史地理条件造就不同文明成果
C.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 D.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11.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12.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 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3.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农业的兴起 B.私有制的产生
C.畜牧养殖的影响 D.国家开始形成
14.为配合中学生历史研学旅行,某旅行社制作了下面的文化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印度的桑奇大塔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的魅力
15.纳尔迈调色板是埃及的国宝,其正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南部的王国)的白冠;其反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下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的北部和三角洲的王国)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纳尔迈一人,这意味着(  )
A.纳尔迈有统一埃及的信心 B.上下埃及有着密切的交往
C.国家的统一成为人心所向 D.古代埃及已完成国家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这是不是说是属于每个人的东西呢?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至于职街,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这并非由于他的出身,而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使他获得重要地位。反之,贫穷并不能使一个有才能为国效力的人,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埋没。
——摘编自(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一个特点,使得这些蕞尔小邦坚持其独立的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在古代希腊的任何时代、任何城邦,公民绝不是指全体成年居民而言。妇女不是公民,奴隶不是公民,农奴不是公民,边区居民不是公民,外邦人也不是公民。即使除去奴隶、农奴、边区居民和外邦人而外,祖籍本城的成年男子,能够取得公民权利的资格,在各城邦各个时期也宽严不一。希腊诸城邦的公民资格虽然有种种差异,凡是自备甲胄武器,不领薪饷地参加公民军的那部分成年希腊居民,包括已经退役的老年人在内,总是它的公民。
——摘编自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一读希腊史笔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下公民参政模式形成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这样评价民主政体: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处理私人争端时,按照法律,人人平等。一个公民只要有才能就会受到关注……而且,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贫穷而受到阻碍。
——修昔底德著,何元国翻译、编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雅典城邦造就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伟大哲学家。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是那个时代一流的科学家,他也代表了雅典城邦在科学上所达到的高峰。在文学领域,三大喜剧诗人与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至今仍在被后人诵读。这种文明成就的高度与雅典城邦的民主政体密不可分。
——摘编自包刚升《伯利克里为何盛赞雅典城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水源是许多条热带河流,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而且保障了这种条件的持续,即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
——摘自吴昊编著《古希腊城邦史》
材料三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埃及易于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形成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的主要经济活动并指出其形成的独特政治文明。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影响古埃及和古希腊两种政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
(3)综上所述并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人类早期文明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人、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写出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指出两者在文明形态和制度文明方面的不同点。
(2)写出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可知,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发展了农业,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在种植业欠发达的情况下,依赖商贸活动,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等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C项正确;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与“(古希腊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等不符,排除A项;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与“(古埃及人)发展了农业”“制定了太阳历”等不符,排除B项;世界文明的“一体”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结合所学可知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出现国家形态,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的,C项正确;说明根据材料“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第安文明相对独立并未深受亚欧大陆的影响,排除A项;根据所学印第安各文明之间交流比较有限,排除B项;根据所学人类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存在交流,比如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世界)。根据材料“(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知人类文明受到了地理气候、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点,A项正确;“决定性因素”不合史实,地理气候只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等,排除B项;“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逻辑颠倒,应为文化发展是农业文明引导的结果,排除C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合史实,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文明。根据材料“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可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些信息都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A项正确;在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多地都有农作物的培育,而非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楔形文字形成的信息,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古巴比伦有关于农业的历书,但无法判定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繁多的日用品(包括亚麻布和莎草纸)等,而它最大的出口物品则是白银。”可知,雅典进口货物以生活物质和日用品为主,而其需要支付大量的白银用于进口,说明当时的雅典可供出口的商品很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D项正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雅典是否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他必须服役于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材料内容体现了古代雅典将整个城邦利益置于首位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雅典将城邦利益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现象,不代表对公民财产保护的放弃,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古代雅典史实可知,在古代雅典,公民有权利自由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雅典将城邦利益置于最高的地位,不代表公民的政治参与度低,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据材料“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知,材料反映了楔形文字由单纯的记账工具到辅助记忆,再到记录口语,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表明文字的功能是不断完善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未涉及是因为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其演变,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C项反映的 是文字的先天功能,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楔形文字功能的演进”,而不是“文字的书写”,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文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D项正确;“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早的文字,排除A项;“腓尼基文字”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创造的22个拼音字母,排除B项;“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以知识取代运气、以人人竞选取代人人抽签,选举城邦公职人员”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关注到“人人抽签”这种轮流坐庄的直接民主带来的民主泛滥的弊端,“以知识取代运气”、“选举城邦公职人员”均是改革雅典民主程序的好的建议,用以实现完善民主制度的目的,D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是民主中“知识和智慧”问题,并没有涉及要“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排除A项;“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但这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B项;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是民主中“知识和智慧”问题,并没有涉及要“削弱领袖人物的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信息可知,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墨西哥文明、埃及文明、希腊克里特文明各具特色。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地理条件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成果。河姆渡文化是长江孕育的成果;墨西哥文明深受美洲历史地理环境影响;埃及文化是尼罗河的馈赠;希腊克里特文明是海洋文明的产物,B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中国最早产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结论,排除A项;“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的说法错误,对文化遗存的认识主要靠考古发掘,排除C项;希腊克里特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据“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可知,印度教衍生出了有等级性的种姓制度,D项正确;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材料并未涉及其来源,且种姓制度中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排除A项;据“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可知婆罗门为了统治设计出印度教,B项表述错误;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第二种姓刹帝利就是婆罗门的统治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B项正确;早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古雅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C项;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原始社会后期,富人、穷人居住的房屋和墓葬中随葬品出现了明显区别,说明已经出现私有产品,出现贫富差别,私有制已经产生,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畜牧养殖的影响,排除C项;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而象形文字、胡夫金字塔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C项正确;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属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不是两河流域,排除B项;汉谟拉比石柱是两河流域,不是罗马,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其正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南部的王国)的白冠;其反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下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的北部和三角洲的王国)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纳尔迈一人”,并结合所学可知,红、白两冠戴于纳尔迈一人,这意味着古代埃及已完成国家统一。纳尔迈调色板是埃及的国宝,在这块调色板中出现了古埃及最早的象形文字,内容描绘了上埃及和下埃及是如何实现统一的,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纳尔迈有统一埃及的信心,排除A项;“上下埃及有着密切的交往”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的统一成为人心所向,排除C项。故选D项。
16.(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
(2)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影响;为了保证成年男性的地位;公民数量影响着城邦的安全与稳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可知人民主权;根据材料“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法律至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强调权力制衡,轮番而治。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使得这些蕞尔小邦坚持其独立的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可知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奠定基础;根据材料“祖籍本城的成年男子,能够取得公民权利的资格,在各城邦各个时期也宽严不一”可知为了保证成年男性的地位;根据材料结合所可知公民数量影响着城邦的安全与稳定,因而要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权利。
17.(1)观点:政治为大多数人服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雅典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答出任意2点即可)
(2)评价: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激发出雅典人的创作热情,形成了高度繁荣的思想文化。但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其中积极性4分,消极性)
【解析】(1)
观点:根据材料“因为城邦的治理以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可以得出,政治为大多数人服务;根据材料“处理私人争端时,按照法律,人人平等。”可以得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材料“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贫穷而受到阻碍”可以得出,雅典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
评价:根据材料“一个人尽管缺乏禀赋却能为城邦服务,他不会因贫穷而受到阻碍”、“雅典城邦造就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伟大哲学家”可分析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激发出雅典人的创作热情,形成了高度繁荣的思想文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但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8.(1)经济活动:农业生产。政治制度:君主专制。
(2)经济活动: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早期殖民活动(开辟海外殖民地)。政治文明:古代民主政治。主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
(3)认识:文明是多元的;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详解】(1)经济活动:根据材料“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农业生产。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实行法老制度,属于君主专制。
(2)经济活动:根据材料“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早期殖民活动(开辟海外殖民地)。政治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大多数城邦实行直接民主政治。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古埃及属于大河文明,有利于农业发展,而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多山少平原,有利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二者的政治文明。
(3)认识:本问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是多元的;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9.(1)名称: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
不同点:文明形态:前者是大河文明,后者是海洋文明
制度文明: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名称:3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
相似点: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央集权。
(3)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亚欧大陆文明之间有交流和影响。
【详解】(1)名称:从地图的位置可得出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不同点:根据所学可得出前者是大河文明,后者是海洋文明制度文明: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名称:结合地理位置可得出3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相似点:根据其发展的内容可得出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央集权。
(3)综合所学,可得出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亚欧大陆文明之间有交流和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