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6 21: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我们的地球模型》从生活中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出发,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家是如何寻找未知宇宙领域问题的答案。
本课从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随即用一个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然后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自己的假设用图画形式表达出来;交流假设;模拟实验验证假设;交流实验结果;集体研讨各种假设的不同与相同;思考如何进一步探究。最后总结得出我们需要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哪一种假设与事实相符。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收集资料的能力,但是整理资料、归纳信息的能力需要继续培养;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每天都在循环往复,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学生熟悉的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的成因却比较模糊,有过探究经历的学生就更少了。
学生对于“地球自转”这个关键因素常常表现出不理解或不确定。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会提及地球自转因素,但并不等于他们能合理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如果同时考虑地球的公转,他们有的甚至会改变原有的解释或给出更多的假设。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生会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作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三、说教学目标
1、昼夜交替是地球上常见的天文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3、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4、能依据假设,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5、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6、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不同视角的观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及解释。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针对我们小学科学课程,要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真正使科学探究成为科学课的目标和主要学习方式。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
提出问题
通过昼夜交替静态图片,调取学生已有经验,再结合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课研究的问题,即: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板块二、探索
形成假设
1.提出假设
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三个不同视角的观察,结合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提出假设。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模拟实验,检验假设
依据假设明确用什么模拟什么,怎么模拟。建议学生可以依据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模拟。
思考:在模拟实验中,根据什么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看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被照亮的一面为昼,背光面为夜。
在实验中,如果看到地球模型出现昼夜交替出现,就说明假设成立。如果没有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就说明假设不成立。
3.模拟解释
假设1: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假设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假设3: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假设4: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思考: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到底哪种假设才更加贴近事实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需要明确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回顾本课学习过程:
首先,我们通过三个不同视角的观察,提出“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并由此开始了研究。
其次,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初步提出若干个假设;
第三,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依次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将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排除。
最后,形成假设。
通过分析我们意识到“要想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需要明确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
请同学们做好《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一课学习准备。
材料包括:地球模型一个、长约为10-15厘米的小棒或圆珠笔芯一个、手电筒一个、马克笔一个、大块橡皮泥或类似材料一个、纸杯一个、直径约为1cm的圆片三个。
板块三、研讨
1.通过模拟实验,能证实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的?
2.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3.我们应如何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板块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循环往复,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经过探究,我们发现有多种假设都能解释它的形成原因。经过研讨,我们发现必须先研究、确定地球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哪一种假设与事实相符。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动手制作模型的环节中力,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基本上收到了预计的效果,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高。
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
在今后教学中,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 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