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处理与非洲友好合作关系秉承的原则和理念是( )
A.真、诚、惠、容 B.总体稳定、均衡发展
C.真、实、亲、诚 D.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2.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所提出的“方案”是( )
A.召开日内瓦会议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如图中阴影所示为某国际机构的创始会员国(地区),该机构最有可能是( )
A.二十国集团 B.上海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苏联解体后,为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新出现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治理机制。其中地区层面的国际治理组织有( )
①二十国集团 ②上海合作组织 ③金砖国家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
A.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B.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 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6.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
7.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遗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麦克尼尔的主张( )
A.强调疾病与战争的联系 B.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C.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当前全球秩序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更加多样化。挑战不仅来自政治和军事,流行疾病、环境恶化、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对全球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在此情况下,需要( )
A.加强各国间合作 B.各国放弃意识形态差异
C.欧美大国的领导 D.各国首先考虑全球利益
9.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国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
A.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B.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D.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10.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日益增加,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这表明,欧洲( )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重大挫折 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D.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11.如图是201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会议的徽标图:人形代表社会公平,曲线代表经济增长,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该图案说明( )
A.人类社会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D.“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12.下表中事件体现的共同理念是( )
时间 事件
2013年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15年 联合国《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
2016年 二十国集团第十一次领导人峰会
A.全球经济一体化 B.绿色可持续发展 C.人类命运共同体 D.国际关系民主化
13.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14.全球治理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而出现。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主体也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移民难民、疾病传播等全球性问题也大量涌现。基于此,国际社会应( )
①由大国主导构建国际秩序 ②加强国际协调进行全球治理
③有效整合全球治理力量 ④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等;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二、材料分析题
16.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思想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经济全球化成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发达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产生了全球经济向区域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何干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等
材料二 中国的发展摒弃了“国强必霸”陈旧逻辑。中国从未以武力威胁他国,面对争端,始终保持极大克制,努力通过和平方式化解危机,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发展中不断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发展能力。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加入重要国际组织,主动主办重大国际会议,自觉履行各项国际义务。
——秋石《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是机遇》
(1)阅读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写出当代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就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国的发展摒弃了‘国强必霸’旧逻辑”。结合所学,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的解决方案及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身体力行的做法。
17.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材料一 民户与土地是古代中国的根本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民户是基层行政组织担负的根本任务,而控制民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于中国形成了差异性极大的自然经济区域,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古代乡里基层组织必须适应乡里社会特定的自然、经济、政治条件,成为相对独立的基层管理系统。
——摘编自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的特征。
材料二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在二战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是一种以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为核心,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协定等国际条约体系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治理模式。
历史时期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
1949-1978年 中国基本被排除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外
1978-2001年 中国放弃“旁观老”的身份,开始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机钊中,加入各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学习和适应各种机钊及规则。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企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合法席位.
2001-2008年 中国以“开放”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战略,进一步独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主要表现为国际规则的国内化,以对接国际规则。
2008年至今 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格局的变化,传统大国力量和对下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从国际体系的边缘走向舞台中心.
(2)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
18.原产于印度的棉花,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到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品中心,且中国棉纺织品远销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16世纪之后,棉花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受到大众欢迎。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原料进行仿制,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这种工艺是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得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特权、专利和版权的保护。1792年至1815年间,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造成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
——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三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是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 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四 2021年6月17日,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江苏苏州隆重开幕。本届会议主题是:“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世界棉业”。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因素对国际经贸合作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去年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问题,干扰破坏了棉花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供应链,损害了广大新疆棉农和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变革之时,只有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才是各国应当做出的明智选择。我们要共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好地推动棉花及棉制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摘编整理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播与贸易的概况,并分析推动棉花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9世纪初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的表现,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成为了现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应采取的应对举措。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
——摘编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材料二 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它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治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合力。而中国将现阶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本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愿景。它旨在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
通和良性互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现象,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来享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
——摘编自蔡亮《试分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进行简要评析。(要求: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摘抄原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时期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布局下,中国对非洲关系上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原则,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C项正确;“真、诚、惠、容”是处理与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的,排除A项;总体稳定、均衡发展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的关系框架,排除B项;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努力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方案”提出于“冷战”结束后,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并非中国倡导建立的,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于195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某国际机构的创始会员国(地区)......”可知,此机构创始国分布广泛,在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都有其创始国,以亚洲和欧洲最多,结合所学知识,此机构最有可能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D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中有美国,而图中阴影部分没有美国,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在美洲和大洋洲没有参与国家,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金砖国家指五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的军事组织。因此,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的美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注重获得和维持其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却不注重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公民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排除A项;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与“(美国医疗卫生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不符,排除C项;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冷战期间,为了与美国对抗,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成立于1995年,中国于2001年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排除C项;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国家最重要的会议,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国家成员国,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遍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可知,作者通过分析疾病与战争作为灾变,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指出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反映了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在强调疾病和战争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人与自然,还涉及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当前全球秩序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更加多样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面临的挑战来自方方面面,有可能对所有国家都造成了破坏,因此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应对挑战,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各国是平等的,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不能只有欧美国家的领导,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各国首先考虑的是本国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排除C项;材料说明全球治理要各国人民商量,“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材料反映欧洲的难民问题及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推动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说明欧洲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项正确;材料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难民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反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依据材料“人形代表社会公平,曲线代表经济增长,叶子代表环境保护”,可以看出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体现了可持续发张的理念,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未涉及时代的主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合作共赢,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能说明该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联合国《巴黎协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都体现了合作与发展,其共同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共同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A项正确;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非洲国家,排除C项;七国集团是一个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而且发展到二十国集团,相关国家分布在多个大洲,可见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主体也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移民难民、疾病传播等全球性问题也大量涌现”及所学知识可得,面对这样的全球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协调进行全球治理,有效整合全球治理力量,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渐解决这些问题,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面对这些全球问题不能一味的由大国主导构建国际秩序 ,需要加强各国的合作,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材料中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属于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人类合作共同面对,A项正确;材料与世界格局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局势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并非是进程缓慢,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区域集团化的进步。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认识: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概括说明: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解决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法: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其他如答“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也可以给分)
【详解】(1)因素:依据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依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得出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依据材料“由于发达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产生了全球经济向区域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得出区域集团化的进步。
区域集团化:结合所学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知识点,可得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
认识:从彼此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得出以诚相待;普惠共享;从应对挑战角度分析,得出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从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依据材料“中国从未以武力威胁他国,面对争端,始终保持极大克制,努力通过和平方式化解危机,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得出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解决方案:结合所学可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做法:依据材料“中国在发展中不断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发展能力。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加入重要国际组织,主动主办重大国际会议,自觉履行各项国际义务”,得出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17.(1)特征:严密性,例如秦朝实行“什五制”;汉朝将百姓编入户籍,成为“编户齐民”。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中国被孤立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之外。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参与多边全球经济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学习和探索各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及规则。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对接国际规则,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旧有的国际格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在中国倡议下,设立亚投行。2016年,在中国在杭州召开G20峰会。2022年,在中国海南召开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参与者到引领者,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同时中国也在不断促进全球经济体制变革,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一“而控制民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严密性,例如秦朝实行“什五制”;汉朝将百姓编入户籍,成为“编户齐民”。
(2)关于评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主要是分阶段评析即可。根据材料“1949-1978年,中国基本被排除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外”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中国被孤立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之外。根据材料二“1978-2001年……加入各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学习和适应各种机制及规则。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合法席位。”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参与多边全球经济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学习和探索各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及规则。根据材料二“中国以‘开放’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战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对接国际规则,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根据材料二“2008年至今……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从国际体系的边缘走向舞台中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旧有的国际格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在中国倡议下,设立亚投行。2016年,在中国在杭州召开G20峰会。2022年,在中国海南召开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综上可知,从参与者到引领者,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同时中国也在不断促进全球经济体制变革,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8.(1)概况:从欧亚大陆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奢侈品变成受大众欢迎的普通商品。因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联系的加强。
(2)特点:从无到有(或:从进口仿制到本土化大量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不平衡。
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各地联系加强;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拿破仑对外战争、欧洲大陆政治动荡等。(三点)
(3)表现: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举措: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坚持包容、可持续的态度,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区域合作等(两点)
【详解】(1)概况:根据材料“16世纪之后,棉花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受到大众欢迎”可分析出从欧亚大陆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材料“受到大众欢迎”可分析出从奢侈品变成受大众欢迎的普通商品。
因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可分析出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联系的加强。
(2)特点:根据材料“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至18世纪,欧洲本土大量生产出棉纺织产品,使用棉纺织产品逐步成为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可分析出从无到有(或:从进口仿制到本土化大量生产);根据材料“印花工艺是欧洲棉纺织业发展的创新”可分析出工艺、技术不断创新;根据材料“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棉纺织业发展缓慢,而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可分析出发展不平衡。
背景: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分析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各地联系加强;根据材料“益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可分析出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根据材料 “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却飞速发展,不断出现技术革新”可分析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根据材料“欧洲大陆经历着巨大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动荡”可分析出拿破仑对外战争、欧洲大陆政治动荡等。(三点)
(3)表现:根据材料“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可分析出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材料“1861”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举措:根据材料“只有开放才能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可分析出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根据材料“打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世界棉业”可分析出坚持包容、可持续的态度,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根据材料“我们要共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好地推动棉花及棉制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可分析出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加强区域合作等(两点)
19.(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发展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一系列挑战。
(2)评析: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这一理念主要是基于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而旧的国际秩序和治理模式又存在弊端,难以适应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要求。此外,也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增强有关。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对人类进步事业和人类文明奉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详解】(1)时代主题:结合所学可知,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发展特点:依据材料“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可以得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依据“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可以得出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依据“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这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可以得出人类面临一系列挑战。
(2)评析: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从中国的全球治理观的内容、背景以及影响等角度进行评析。内容:依据材料“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背景:依据“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它旨在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提出这一理念主要是基于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而旧的国际秩序和治理模式又存在弊端,难以适应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要求;依据“中国将现阶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并结合所学可知,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增强有关。影响: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它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治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合力”、“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来享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对人类进步事业和人类文明奉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