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壶口瀑布
梁 衡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课文
壶口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北岸海西军,
椎鼓鸣钟天下闻。
壶口瀑布知一二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
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形成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美誉。
视频链接
在教室多媒体百度网页上输入关键词“黄河壶口瀑布”,在老师的协助下选择视频欣赏。
了解作家
在教室多媒体百度网页上输入关键词“梁衡”,在老师的协助下,笔记下列红体字内容。
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现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了解游记散文
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是游记的
一种,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游历的散文,把游
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游记散文内
容丰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传
说故事、古人逸事、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人
生哲理都可付诸笔端,以揭示地方色彩和朝代
精神,表达思想感情。
通读课文
扫除字音上的障碍!
告诫( jiè ) 震耳欲聋( lónɡ )
推搡( sǎn ) 霎时( shà)
漩涡( xuán wō ) 寒噤( jìn )
迂回( yū ) 汩汩( ɡǔ )
湿漉漉( lù ) 怒不可遏( è )
整体把握课文
思考问题:1、作者游历了几次壶口瀑布?是在什
么季节?
2、作者在记叙、描写壶口瀑布前后写
了哪些内容?
明确答案
作者游历了两次壶口瀑布。第一次游历是在雨季,第二次是在枯水季节。
在记叙、描写壶口瀑布前交代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之后写黄河的性格。
整体把握课文
思考问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层次
及内容。
明确答案
第一部分(1自然段):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
的次数。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写两次游历瀑布的所见
所闻所感。
第三部分(6自然段):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无坚
不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的民族精神。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1、第2段开头引用别人的告诫,有什么
作用?
明确答案
原文:
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其作用是:引用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之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2、挑选出两次描写瀑布的句子。
明确答案
第一次见到的瀑布:
描写雨季瀑布的词句:涛声隐隐如雷;雾气弥漫;正沸着的水;向更低的沟里跌去;急急吸去的水流;
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震耳欲聋的涛声。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2、挑选出两次描写瀑布的句子。
明确答案
第二次见到的瀑布:
槽顶,形成一个丁字;河水,排排涌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碎成堆堆白雪;河水……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
平坦如席的大水,跌下去,碎成雾;升起一道彩虹;
洪流便向两边涌去如…飞毯如…钢板出轧;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或…或…;像…像…;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
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
明确答案
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来写壶口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4、作者在写壶口瀑布 的特点,运用了
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答案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如,“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句,把黄河水比作白雪,形象地描写了河水冲撞激起的浪花。“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把河水当人写,写黄河水排山倒海的气势。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5、这篇课文写景具有特色,作者采用定点换景法。所谓定点换景就是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思考:第三段写景,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从哪些角度观察景物?
明确答案
立足点:
河床里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角度:
俯视,俯视龙槽;仰视,仰视河面。
视线变化,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平视龙槽两边;俯视,
俯视脚下。
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6、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
写了脚下的石,用意是什么?
明确答案
1、石和水共同造就了瀑布,写水也应该写石。
2、作者定点换景,看到了石,略写石是自然的事情。
3、写石被河水侵蚀,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
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1、文章没有停留在只描写壶口瀑布声势上,还写了作者切身感受以及感想。把这样的句子挑选出来并朗读。
明确答案
1、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3、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4、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6、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7、黄河博大宽厚…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2、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揭示了黄河精神,请具体说说黄河精神的内涵。
明确答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象征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勇往直前。
课文总结
这篇游记记述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的壮丽景观以及感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气势和宏伟冲击力,赞扬了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而,作者借赞美黄河精神,赞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后思考
文章写到:
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文章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刚强、坚韧、勇往直前的精神。举例说明你对这句的理解。
答案提示: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具有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精神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如,文天祥以及像文天祥一样的抗战英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