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世界
现代史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世界格局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两种制度
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矛盾仍在
社会主义:巨大成就+艰难曲折
殖民体系
崩溃
单元预览
单元预览 时空坐标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入新课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联参赞
二战期间美苏士兵把酒言欢
二战期间美苏士兵相互握手
曾经的盟友为何变成了对手?
1947.3 1947.6 1947.9 1949.1 1949.4 1949.10 1955.5 1961 1971 1979 1987 1990 1991
单元预览 时空坐标
杜鲁门主义出台
马歇尔计划提出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经互会成立
北约成立
德国分裂
华约成立
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
一个主题:
数字识记
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形成
两大关系:
1、冷战推动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2、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不结盟运动
四个标志:
1、冷战开始的标志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多极力量成长
苏联入侵阿富汗
德国统一
苏联解体
挑战
应对
挑战
应对
挑战
应对
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3、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的标志
4、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的标志
1、时空观念:要求掌握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史料实证: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的原因和表现及基本特征。
3、历史解释:历史解释的视角,掌握美苏冷战的原因和表现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4、唯物史观: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运用唯物史观掌握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历史解释
封锁禁运
组建军事集团
军备竞赛
发动代理人战争
外交对抗
攻击对方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手段
(2)“冷战”的手段是什么?
1、冷战:
(1)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逐步形成的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的长期_______________状态。
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非战争
非和平
对峙与竞争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3)“冷战”的原因
思考点: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①现实原因——国家战略冲突: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与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发生尖锐矛盾。
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斯大林)谋求的势力范围是环苏联领土的“中间地带”,他将这一地带视为苏联国家安全的屏障。
苏维埃共产主义是自由的主要威胁,美国具有无可争辩的责任去同它斗争。
——麦可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史料实证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1945年4月26日易北河桥上
美军与苏联军人握手
1958-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中美苏坦克对峙
②直接原因——同盟关系破裂: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思考点: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史料实证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3)“冷战”的原因
思考点: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③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冲突和对立。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 ——1947年杜鲁门的演说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的讲话
社会制度
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下卷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的演说
意识形态
史料实证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4)“冷战”开始标志及具体表现
①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杜鲁门,1947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
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政治方面
历史解释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有人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一箭多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有哪些?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 , 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经济方面
(4)“冷战”开始标志及具体表现
马歇尔计划则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马歇尔计划则是更隐蔽、更精巧的侵略政策
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稳定西欧
控制西欧
壮大阵营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问题探究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军事方面
1949年,美国、英国、法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简称北约) 。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
“北约”会议
(4)“冷战”开始标志及具体表现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时事热点:当前的俄乌冲突源自于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俄罗斯提出北约不再东扩、不接受乌克兰作为北约成员等要求,核心乃是美俄深层次的全面对抗。
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
领域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 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经济
军事
地缘 政治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宣布……
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苏联)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1949 年4 月“北约”
1955年,“华约”
(2)两极对峙正式形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③冷战表现
填表格,并归纳这一时期冷战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兴起 角逐欧洲——核心素养落实
4.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
自我控制机制
3.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
2.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1.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
冷战的基本特征
5.不对称不完全
不对称:资本主义阵营总体实力强于社会主义阵营。
不完全:不是所有国家都加入冷战。
6.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5)冷战的特征
2、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问题探究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发展 多极力量成长——核心素养落实
史料阅读:
……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两极对峙形成
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多极化趋势出现
美苏既对抗又缓和
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
苏东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
1991年至今
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多极化
趋势加强
(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①缓和:美、苏开展对话;
②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进行了“戴维营会谈”
1961年,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发展 多极力量成长——核心素养落实
历史解释
美国:海上大封锁
183艘军舰
(8艘航空母舰)
B52轰炸机
通过谈判,解除危机
一堵高墙将柏林分隔近30年
1962年,古巴
导弹危机
核战争一触即发
1、冷战的发展: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苏联:部署核导弹
冷战发展 多极力量成长——核心素养落实
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
西方阵营 逐渐分化 ①西欧:
②日本:
社会主义 阵营开始 瓦解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的 发展 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冷战发展 多极力量成长——核心素养落实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尼克松访华
1964
1972
1967
1971
1970
1979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冷战发展 多极力量成长——核心素养落实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
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万隆会议:
1955年,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万隆精神”
②不结盟运动:
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影响 国际关系的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注意:不结盟运动并非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合作,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运动的会标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
冷战发展 多极力量成长——核心素养落实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80年代
在此基础上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紧张与缓和
1979年,苏联入侵___________美国再次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实施_________________,企图拖垮苏联。
防御!预算之战与星球大战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是一种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战略防御系统。
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1989)
(1)竞争
阿富汗,
对苏联的遏制
“战略防御计划”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2)美苏关系缓和——1985年以后
表现:
①对话;②裁军;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④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德国统一
1989年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7年,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991年,美苏达成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2、两极格局瓦解
(2)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原因:
① 外部: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②内部: 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一超多强
和平演变:不必诉诸武力,利用经济利诱、思想渗透等方式将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解释
两极格局指的是二战后美苏因实力相当,绝对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力量的平衡被打破,两极格局必将瓦解。
美苏之间力量的平衡如何逐步被打破?
二战后初期-60年代,美苏实力均势,其他地区势力尚未崛起
两极格局较为稳定
美苏激烈冷战,关系紧张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问题探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
苏联和美国大搞军备竞赛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其他多极力量的成长,冲击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指的是二战后美苏因实力相当,绝对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力量的平衡被打破,两极格局必将瓦解。
美苏之间力量的平衡如何逐步被打破?
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
苏联退让妥协,美苏两极格局中苏联处于守势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指的是二战后美苏因实力相当,绝对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力量的平衡被打破,两极格局必将瓦解。
美苏之间力量的平衡如何逐步被打破?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消失的一极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美苏之间力量的平衡如何逐步被打破?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
外部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根本原因
两极格局瓦解——核心素养落实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问题探究
1962.10
1979
缓和
顶峰
1985
1991
紧张
瓦解
收缩
冷战终落幕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
▲ 1987年美苏领导人签署中导条约
▲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 拆除柏林墙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两极崩溃
冷战发展 多极力量成长——核心素养落实
国际格局
两极格局
1955
1991
“冷战”
1947
1991
对抗 形式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缘政治
西欧
日本
中国
第三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
20C50-80S
冲击
不可逆转!
瓦解
国际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991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