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6 10:2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通过阅读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陶罐和铁罐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同时,通过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二个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陶罐和铁罐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陶罐和铁罐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感性理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问答法:通过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这样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读、小声读),读时注意: 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一评,教一教对方。
  ( 这“评”与“教”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同时,检查了生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陶罐和铁罐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由学生自由选择:(1) 我想对陶罐说:(2) 我想对铁罐说:(3) 我想对自己说: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陶罐和铁罐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同时也能够通过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对比分析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