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1课时 数一数(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数感。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体会数的关系与意义:重视通过现实素材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大数。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千”的认识,本节课还安排了“圈一圈”,“说一说”结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十个印第安小朋友 师:在歌曲中你听到了哪些数字? 师:生活中哪些事物是用比100大的数表示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生2:歌曲中数数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十个印第安小朋友。 生1:我有一本百科全书,它的页码一共是665页。 生2:我们学校一共有800多名学生。 通过听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数不是百以内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数一数,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师:同学们还认识它吗 师:在计数器的右边,第一位是什么 第二位呢?第三位呢? 师:看一看,如果我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在十位上呢?在百位上呢? 师:看一看,我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表示什么? 师:再添1个珠子表示多少呢? 课件演示操作过程:满十进1,可以退掉个位上的十个珠子,直接在十位上拨一个算珠,表示一个十。 师:我在计数器上拨出99个珠子 再添1个珠子表示多少呢 课件演示操作过程:个位满十退掉,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退掉,向百位进1。 师:同学们,谁愿意拨出999,看怎样拨? 师:说的非常对,那如果在九百九十九的基础上,添一个是多少呢? 课件演示操作过程:个位满十退掉,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退掉,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退掉,向千位进1。 师:课前有预习的学生已经知道答案了,说的非常对,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千。 2.数一数,有多少个 ? 师:同学们把书翻到最后,找到附页2。大家看到有许多大正方体和许多小正方体对吗?一个大正方体是由一个个小正方体摞起来的。给大家5分钟时间思考一下:一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摞起来的呢? 师: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摞起来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该如何数这样一个大正方体,又不会数错呢 课件出示一条10个的小正方体。 师:我们把一个小长条正方体看成是一个十,十条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课件出示十条小长条正方体组成的一片大正方体。 师:我们把一百个小正方体看成一片,也就是一个百是一片,10片有多少个正方体呢 课件出示大正方体。 师:你们真棒,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10个一百是一千。 总结: 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②百和千之间的进率也是10。 ③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 3.数一数,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师:同学们,让你们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那你们会怎么数呢? 师:这样数很耗时,还有比较简单的方法吗 总结:原来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找出最简单的方法来方便我们的生活。 圈一圈 想一想,再大致圈出一千个 。 教师出示课件。 师:这里有很多小正方形,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怎么能大致圈出一千个小正方形呢?大家分小组讨论下。 师:哪个小组分享一下你们的结果? 5.一千有多大?看一看,说一说。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千”这个计数单位,那谁能说一说一千到底有多大呢? 生:认识,是计数器。 生: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生: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是一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百位数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百。 生:表示9。 生:9个珠子再添上1个是10个。 生:99个珠子再添上1个是100个。 生:九个珠子在百位上表示九个百,九个珠子在十位上 表示九十,九个珠子在个位上表示九个,这个数是九百九十九。 生:满十进1,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千。 生:一共有一千个小正方体摞起。 生1: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1条有10个小正方体。 生2: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1片。1片有100个小正方体。 生3: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是1块。1块有1000个小正方体。 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八百八十七,八百八十八,八百八十九,八百九十,八百九十一……一千。 生2:先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九百九十七,再一个一个地数九百九十七,九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九,一千 就比较简单。 生:先数出10个小正方形圈一个小圈,再根据点子图,大约能圈出100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为一个大圈。然后根据这大圈能再圈出10个,就是1000个小正方形。 生1:1本数学书约有50张纸,20本书摞在一起大约有一千张纸。 生2:这张贴纸上有100个笑脸,10张这样的贴纸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 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于学生之后学习新知识进行联系。 “千”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因为数较大,直接一个个地数出一千比较麻烦,而且数的过程容易出错,所以千的学习相对百以内的数是比较抽象的。为此,借助在计数器上的拨数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九百九十九再添1是一千,同时强化“满十进1”的道理。在拨出一千之前,首先安排了两个学过的拨数活动作为铺垫。从九百九十九到一千,也要涉及数位的变化,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位值概念的体会。 让学生数一数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后,评价出比较好的方法;利用课件通过一个一个组成条,一条一条组成片,一片一片组成堆等,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论,由抽象到具体,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通过探究多种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对数感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借助大致圈出一千个小方片的估计活动,发展学生对一千的感受。在这个估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估计的参照标准,发展估计策略。 学生通过对一千张纸和一千个笑脸的想象与推断,既能加深对一千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又能促进数感的发展。
环节三 巩固新知 1.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图中共有( )个小正方体。 2.这台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元? 这台电视机的价格是( )元。 3.数一数。 (1)一个一个地数,往下数五个数 。 九百九十五( )( )( )( )( ) (2)十个十个地数,往下数五个数。 七百三十五( )( )( )( )( ) (3)一百一百地数,往下数五个数。 五百( )( )( )( )( ) 生1:一片共有100个小正方体,1条共有10个小正方体。 生2:图中共有(二百一十三)个小正方体。 生1:10个一百是一千。 生2:这台电视机的价格是(一千)元。 生1:九百九十六 、九百九十七、九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九、一千 生2:七百四十五、七百五十五、七百六十五、七百七十五、七百八十五 生3: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拓展学生思维。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九百九十九再添一个是一千,千是比百高一级的计数单位,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10个一百是一千。 生2:估计物体数量时,可以先圈出10个,然后看这些物体可以圈几次,圈几次就有几个十。 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强调10个一百是一千,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并为灵活运用打下知识基础。
环节五 拓展延伸 猜猜它是几? 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2,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多3,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3倍,猜猜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百位 十位 个位 □ □ □ 生1: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2+3=5。 生2:百位上的数字是2的3倍。百位上是2×3=6。 答:这个三位数是652。 练习题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在思考这道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提出挑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