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同为盛唐边塞诗的杰作,这两首诗在刻画戍边将士的形象上却颇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对月
陆游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江空袅袅钓丝[注]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注】钓丝,竹名。
2.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裴回,……愿逐月华流照君”都写到了月,分析作者借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①四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①浪荡: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②柁:同“舵”,这里代指船。
3.请分析此诗与杜甫《登岳阳楼》诗在写法上的不同。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赤壁怀古》①
【宋】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
【清】赵翼③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元丰三年,苏辙到黄州看望苏轼之时。此前北宋在与西夏的多次战役中处弱势,此后北宋又出兵伐夏,但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在对夏政策上,苏辙一直主张退守求和的态度。②觜距:鸟类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④赵翼:清代史学家、诗人,这首诗是他弃官归乡,途经赤壁时所作。
4.这两首诗同为赤壁怀古之作,但寄寓的情志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诗的尾联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巳临川道中(节选)
陆游
二月六夜春水生,陆子初有临川行。
溪深桥断不得渡,城近卧闻吹角声。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鹤躯注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
【注】鹤躯:喻指枯瘦的身体。
5.本诗与《游山西村》都是陆游的出行纪游之作,两首诗中诗人的形象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一)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江上(二)[注]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本诗写与王安石变法失利,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
6.两首诗虽同题,但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高楼夜弹筝
常建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7.这两首诗的五、六句以不同方式描写筝乐,表达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周二秀才谒宣州薛侍郎
权德舆
儒衣两少年,春棹毂溪船。
湖月供诗兴,岚风费酒钱。
上帆涵浦岸,欹枕傲晴天。
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
8.临别之际,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权德舆说“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请你分析这三位诗人的离别句中蕴含的不同情谊。
答案
1.①形象的表现类型不同:王诗刻画的是将士群体形象,李诗刻画的是将军个体形象。
②背景条件不同:王诗是一场摧枯拉朽的闪电战,结果是大胜而归;李诗则是在一场败仗中来写将军的率队突围。
③运用的技巧不同:王诗侧面描写,通过环境背景的烘托和暗示,并用战斗的结果来衬托,李诗是正面描写。
2.《春江花月夜》这几句表现思妇对游子的思念。思妇用月来慰藉自己的无聊、孤独,月的多情反倒使她平添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更加浓重。
《舟中对月》“谁似峨嵋半轮月”借明月的多情陪伴反衬诗人此刻的孤独寂寞,同时,明月的陪伴又给予诗人慰藉,在一船月亮的清辉中,诗人似乎与月融为一体,飘飘欲仙,让诗人由孤寂而解脱。
3.①此诗从登楼前自己的感受写起,再写游湖所见,最后在结句中才点题登楼;②杜诗先写登楼,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
4.苏辙诗尾联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表达对国事的担忧。
赵翼诗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往事如烟,胜败成空,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5.①本诗中诗人是外形清瘦、生活困顿、深居简出的客居者。诗人因长久饥饿而枯瘦如鹤。春光明媚,上巳节十分热闹,但诗人厌弃世俗,“怕路如怕虎”,宁愿幽栖而不愿出游。
②《游山西村》中诗人为热爱家乡、与农人亲密无间、内心愉悦安适的闲居者。春社日,诗人闲居游村,“柳暗花明”体现出寻访时通达愉悦的心境;得到农人的盛情款待,诗人与其共盼丰收,和乐融融。
6.①《江上》(一):虽题为《江上》,其实写的是离别之情,这种离别之情被笛声吹着走,深沉而久远;②《江上》(二):诗歌描写了泛舟江上所见的景物,在悠远淡雅的意境中表达诗人萧散恬淡的心绪,蕴含着前途遥远,道路无穷的哲理。
7.①张诗五、六句直接描写筝乐,“悠扬”“掩抑”写出乐声的起伏不平,“思绝”“态生”则写听者的情绪波动,主客体交融,暗含“弦外之音”,为结尾翻出新意蓄势。②常诗五、六句诉诸听觉、视觉的融通状难写之声如在目前,“山高猿啼”“天静雁鸣”不仅渲染哀怨凄苦的音乐意境,而且富有画面感,绘声绘形,虚实并生。
8.①王勃:四海之内只要存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同近邻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表达诗人的乐观豁达。
②王维: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表达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深切关心和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③权德舆:不必担心旅途劳顿、往而无果,听说宣城太守非常贤明,一定会慧眼识珠。表达诗人对朋友一定会求有所成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