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综合检测: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综合检测: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6 10:1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五),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上海高考)下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     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 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解析】 据图可看出,此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即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答案】 B,2.(2012·潍坊高一检测)有关基因突变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同时产生新的基因型,C.A基因可以突变成a1、a2、a3…,同样a基因也可以突变成A1、A2、A3…,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并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解析】 由于有些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不止一个,因此发生基因突变时,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 D,3.为了观察到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制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程序是(  ),A.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选材→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制片,C.选材→解离→漂洗→固定→染色→制片,D.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解析】 此实验操作的一般程序为根尖的培养及诱导→取材→固定→制作临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答案】 A,4.(2013·广州质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染色体有24条,B.遗传咨询包括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C.家系分析法是人类遗传病研究最基本的方法,D.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解析】 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原因除了D项外,还有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第21号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答案】 D,5.(2013·长春质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甲、乙2种变异,甲图为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乙图所示为着丝点分裂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图可出现在减数分裂中也可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答案】 C,6.(2013·合肥质检)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插入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豌豆吸水减少成皱粒是表现型,【解析】 由图知“插入外来DNA序列”改变了“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结构,推测此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结构被破坏,淀粉分支酶无法合成,淀粉合成降低,细胞吸水减少,表现为皱粒豌豆。,【答案】 D,7.(2012·青岛高一检测)人类中一种遗传病患者:体形矮粗、精神迟钝、智力减退、心脏不正常、易患白化病。经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染色体总数仍是46条,但他们的第14对染色体中附加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患该病的后代,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症状个体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该症状个体的产生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这对夫妇中一人在形成配子时可能第14号和第21号染色体连在一起,D.若患者与正常个体婚配后代发病率为1/2,【解析】 从题中文字信息可以看出,该遗传病患者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答案】 B,8.如图甲表示家系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发病基因的测定,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
   甲             乙,【解析】 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故应有等位基因。,【答案】 A,9.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2,【解析】 据图中信息可知: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乙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乙图中右上角的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的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答案】 D,10.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下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A.基因a B.基因b,C.基因c D.基因d,【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对应性。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所以该基因应该只有野生型和突变体①共有,而其他没有的基因,是基因b。,【答案】 B,11.(2013·鄂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o(sup7(DDEE,ddee)o(――→,sup7(①))DdEe,(F1))DE,De),dE,de),(花药)))DE,De),dE,de),(单倍体)))DDEE,DDee),ddEE,ddee))ddEE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解析】 由图示分析知③过程表示由花药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中不但有细胞分裂还有细胞的分化,其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C
12.(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24条染色体)的全部DNA序列,而一个染色体组仅含23条染色体(22+X或22+Y),C项错误;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自身遗传物质,B项错误;该项计划的实施虽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重要意义,但也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2012·盐城高一检测)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问题。


表现

2008届
2009届
2010届
2011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色觉
正常
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
红绿
色盲
8
0
13
1
6
0
12
0
(1)第1组同学分析表中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________。
(2)第2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__________,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病史,记录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为红绿色盲(有关基因B、b表示),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
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外祖父→__________→男生本人,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
(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Ⅲ-10)患有红绿色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有关基因A、a表示),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①若Ⅲ-7与Ⅲ-9婚配,生育的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②若Ⅲ-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__(填序号),若妻子基因型为aaXBX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填序号)。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解析】 (1)由表中数据知,从2008届到2011届学生有关红绿色盲的调查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色盲的发病率为40/3 222×100%=1.24%。
(2)第2组同学了解患病男生的家族遗传病史并记录与该生相关的亲代患病情况,目的是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由题干信息判定色盲遗传为伴X隐性遗传病。外祖父的色盲基因传给其母亲,再传给男生本人,这叫交叉遗传。
(3)①若色觉由B、b控制,白化病由A、a控制,由系谱知Ⅱ-3为AaXBY,Ⅱ-4为AaXBXb。则Ⅲ-7为AAXBY或AaXBY;又判断知Ⅱ-5为AaXbXb,Ⅱ-6为AaXBY,则Ⅲ-9为aaXBXb;因此Ⅲ-7与Ⅲ-9婚配后,子女中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②由题意知Ⅲ-7为AAXBY,与aaXBXB婚配,子代不会患这两种病,即无需上述检测,答案为D;若女性为aaXBXb,与Ⅲ-7婚配后,子代男性有可能患色盲,即要进行性别检测,答案为C。
【答案】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4%
(2)遗传方式 母亲 交叉遗传
(3)① ②D C
14.(14分)G6PD(葡糖 -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患者因红细胞中缺乏G6PD而导致溶血,同时女性的红细胞内常出现一条X染色体随机性失活,导致红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个家系存在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是FA贫血症(有关基因用B、b表示)与G6PD缺乏症(有关基因用D、d表示),并构建了该家系系谱如下,已知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
(1)FA贫血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
(2)研究发现Ⅱ4体内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活性正常,因而不表现缺乏症。其原因最可能是大部分红细胞中G6PD缺乏症基因所在X染色体________。
(3)Ⅱ6与Ⅲ8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Ⅲ8与Ⅲ10婚配,所生女儿患FA贫血症的概率是________。所生儿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由Ⅱ3和Ⅱ4婚配后的子代Ⅲ7患FA贫血症知患FA贫血症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故此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2)由于G6PD活性正常,则G6PD缺乏症基因不可能在细胞内正常表达,即G6PD缺乏症基因所在X染色体失活(或者不表达)。
(3) 由Ⅱ5和Ⅱ6婚配后的子代Ⅲ10患病知Ⅱ6的基因型为BbXdY;由于Ⅲ8只患G6PD缺乏症不患FA贫血症,则Ⅲ8的基因型为BBXDXd 或BbXDXd。
(4)对于FA贫血症,由Ⅲ8 2/3Bb与Ⅲ10 bb婚配的子代中,患病的概率为2/3,正常为1/3。对于G6PD缺乏症,子代中的女儿均患此病,故所生女儿患FA贫血症的概率是1/3;所生儿子中患G6PD缺乏症的概率为1/2,因此同时两种病的概率是1/3×1/2=1/6。
【答案】 (1)常 隐 (2)失活 (3)BbXdY BBXDXd或BBXDXd (4)1/3 1/6
15.(14分)(2013·福州高一质检)下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
(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①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_。
(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B的①上D基因与②上的d基因发生了部分交叉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6)若图B的①与③发生了部分染色体的互换,则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
(7)若要确定突变基因—白眼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野生型红眼对突变型白眼为显性,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请用一次交配实验予以推断:所选亲本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理由是(至少写出三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读图A知此细胞中共含2个染色体组;此果蝇为雌性,其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Ⅴ。
(2)图B中的①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由D→d或d→D即发生了基因突变。
(3)DdA配子的形成与减数分裂异常有关。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与②未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移向细胞同一极的一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DdA即形成异常配子DdA;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会形成基因组成为DdAA、ddaa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后期①上的两个染色单体形成子染色体后移向细胞同一极,则分裂结束可形成DdA的配子。
(4)形成Dd的卵细胞,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①与④,②与③发生了基因重组,则3个极体的基因型为da、dA、dA。
(5)(6)①与②为同源染色体,则发生于①与②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①与③为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于两者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易位即染色体变异。
(7)略。
【答案】 (1)2 Ⅱ、Ⅲ、Ⅳ、Ⅹ
(2)基因突变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的一极
(4)da、dA、dA
(5)基因重组 (6)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7)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
a.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白眼,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注b、c、d三项中任答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