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A D D C A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B D A A C B C
(12分)(1)分液漏斗(1分)2H2SO4+Cu=CuSO4+2H2O+SO2↑(2分)
紫色褪去(2分);B(1分)
SO2+2H2S=3S↓+2H2O (2分) A(1分)
ac(2分) NaOH(1分)
22.(7分)0.75mol·L-1·min-1 (2分) 2.5mol·L-1(2分)
增大 增大 减小(各1分)
23.(10分)(1)B(1分) Cu(1分)
(2)①BCD(3分)②>(1分)③Zn-2e-=Zn2+(2分)
(3)AD(2分)
24.(11分)(1)温度(1分)
(2)不能(1分)两种溶液阴离子不同,不能排除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2分)
(3)蒸馏水10ml(2分)
(4)1,2(1分)
(5)75%(2分)
(6)CD(2分)新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75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 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题涂黑。
3. 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在燃煤过程中要先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再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做的目的不包括
A.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 B.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
C.减少CO2的产生,避免加重温室效应 D.减少CO的产生,避免污染空气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水清洗
B. 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添加到食品中
C. 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D. 谚语“雷雨肥庄稼”指的是自然固氮
3.下列物质能直接通过两种单质化合而成的是
A.FeCl2 B.CuS C.FeCl3 D.SO3
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和互为同系物 B. 、、互为同素异形体
C.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和互为同位素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硝酸有吸水性,浓硝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密度减小
C.铜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了酸性
D.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6.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的新型电池----锂水电池(结构如图),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锂为负极,钢为正极
B.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
C.工作时OH-向锂电极移动
D.放电时电子的流向:锂电极→KOH溶液→钢电极
7.下列离子的检验及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稀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H4+
B.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Ag+,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依次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
D.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
8.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有某种液体。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NO(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B. NH3(H2O,含酚酞) 红色喷泉
C. HCl(AgNO3溶液) 白色喷泉 D. S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9.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S2-→HS- B.Na2SO3→SO2 C.SO2→S D.H2S→S
10.氮气和氢气制备氨气的反应中,若20秒内氮气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s-1,则氨气的浓度增加了多少:
A.6 mol·L-1 B.7 mol·L-1 C.12 mol·L-1 D.13mol·L-1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分子只含有极性键 B.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C-C单键
C.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D.碳原子之间只能形成碳链
12.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SO2 B.NO C.O2 D.CO2
13.有关如图所示装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H+在其表面得到电子
B.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式为:Fe + H2SO4 = FeSO4 + H2↑
C.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铁片不断溶解,说明Fe为负极
14.探究氨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C.红热的Pt丝作催化剂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然后被氧化为NO2
15.下列制取、干燥、收集NH3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NH3 B.干燥NH3
C.收集NH3 D.尾气处理
16. 一定条件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催化剂,可以实现SO2的完全转化
B. 升高反应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 SO3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D.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反应进行的程度
17.化学与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硅酸盐水泥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火箭发射时使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是利用燃烧反应提供能量
C.月球探测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其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D.制造月球探测器中的瞄准镜时使用的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18.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Cl-Cl键放出能量 B.形成H-Cl键吸收能量
C.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9.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1·s-1 B.v(B)=0.3mol·L-1·s-1
C.v(C)=0.8mol·L-1·s-1 D.v(D)=1mol·L-1·s-1
20.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NO3溶液与氨水反应:H++OH﹣=H2O
B. 向AlCl3溶液滴加过量的氨水:Al3++3OH-=Al(OH)3↓
C. 用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Cu+4H++2NO=Cu2++2NO2↑+4H2O
D. 实验室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制备氨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40 分。
21.(12分) 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可以证明具有_______(填代号)。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具有_______(填代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3)收集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填代号)。
a. b. c. d.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收集装置的出气口需要连接一个盛有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
22.(7分)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开始时加入4mol A、6molB、2molC,在2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4mol。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 。
(2)在2min末,B的浓度为 。
(3)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推测该反应的速率发生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
②充入1molB,化学反应速率 ;
③将容器的容积变为3L,化学反应速率 。
23.(10分)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 B.Cu+2FeCl3=2FeCl2+CuCl2
上述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应选用的负
极材料是__________。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甲、乙所示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有气体产生,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______(填“>”“<”或“=”)乙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装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
(3)若将甲装置中稀硫酸分别换成下列试剂,则电流表会偏转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醋酸溶液 B.无水乙醇 C.苯 D.CuSO4溶液
24.(11分)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I.某同学探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所用试剂:0.4mol·L-1H2O2溶液、蒸馏水、CuSO4粉末、FeCl3粉末。
实验 序号 H2O2溶液 温度 催化剂 收集112mLO2所需时间(S)
浓度(mol·L-1) V(mL)
1 0.4 20 室温 无 几乎无气体产生
2 0.4 20 50℃ 无 296
3 0.4 20 室温 0.5molCuSO4 45
4 0.4 20 室温 0.5molFeCl3 100
5 0.2 m 室温 0.5molCuSO4 >45
(1)实验1、2的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研究____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对比实验3、4,能否推测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比Fe3+的好?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5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浓度对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m处取用10mL0.4mol·L-1H2O2溶液,还应添加的剂及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II.NO2(红棕色)和N2O4(无色)之间可发生反应:N2O4(g)2NO2(g)。在温度为T的条件下,将0.08molN2O4气体充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容器中某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4)1~4四个点中,v正=v逆的点有___________。
(5)反应进行到16min时,N2O4的转化率是________。
(6)下列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
A.c(N2O4):c(NO2)=1:2
B.v正(N2O4)=2v逆(NO2)
C.容器内气体的颜色深浅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