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6.雷雨(第一课时)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四篇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也有描写自然现象,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和儿童诗。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在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作出推断”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本组课文的课后练习,《雷雨》要求学生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求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太空生活趣事多》要求学生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也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本单元时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如,《古诗二首》要求读诗句,想象画面;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能了解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在《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学习中,通过日常生活和太空生活的对比,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这些都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获得感受和体验,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能力。本单元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常识,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文本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乐趣、发现秘密。课文描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恩赐。第1-3自然段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动物逃遁,一场雷雨蓄势待发。第1自然段,抓住了满天密布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叫的蝉写出了天气的闷热。其中“压”字传神地写出了“乌云”的低沉厚重。第2自然段,写大风袭来,树枝乱摆,蜘蛛逃亡,给人一种紧张感。第3自然段,运用“越来越……”的句式,不仅表现了雷电的变化,更增添了一种令人惊恐的感觉。第4-6自然段再现了雷雨中大雨倾盆,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作者运用“越下越……”“渐渐地……”等体现变化过程的词语突出了雷雨由大到小、由急渐缓的变化特点,还通过写大雨中的树、房子表现雷雨袭来的气势。第7-8自然段,写雷雨过后的清新世界。透过空气、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等事物、表现了清新隽永的美,体现了雷雨过后欢悦兴奋的氛围。“挂”字形象地表现了彩虹生动而立体的美,以及作者愉悦的心情;“蜘蛛又坐在网上”中的“坐”与前面的“逃进行对比,写出了蜘蛛悠闲自得的情态。课文点缀了一幅雨帘密织的插图,描绘了雷雨中的景象,与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相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雷雨的景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同学已掌握生字的识字方法,朗读方面学生已能正解流利朗读课文,但欠感情。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并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对关键词的本义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然后放回语境中,用联系生活、对比理解等方法体会词语的妙用,最后回归文本,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说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和自己见过的雨时,给学生提示的词句,降低讲述难度。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 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
学习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压、蝉、垂、哗、户、扑”6个生字和“蝉鸣、窗户、哗啦”等6个词语,会写“压、垂”2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两个词语运用的好处。
4.能借助板书尝试背诵雷雨前景象。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趣味识字 引入课题
1.字源识字“雷”,揭示课题《雷雨》
今天我们继续开启探秘自然之旅。主角是谁呢?请看图
①知义:出示会意字“雷”,猜字。预设:雨/禾。 画一个闪电,猜一猜这是什么?(闪电)画雨,又有闪电又有雨,这时还会有什么?雷。
师总结:是的,先人们用闪电和雨结合来表达“雷”的意思,来打个招呼吧。
②观形:它是本课要写的一个生字,请仔细观察谁来说说怎样写好这个“雷”字?(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③师范生书空:创编儿歌,范写“雷”字:雨字头写得宽,第二笔是一点,第三笔是横钩。雨点落在田野里。
过渡:有一种雨,最喜欢在夏天出现,除了能看到闪电,还能听到雷声呢。我们把这种雨叫“雷雨”。(板书:雨、夏季)
2.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文章 厘清脉络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做大自然中的观察员,一起走进夏季午后一场的雷雨。共同完成一张关于雷雨的气象观察表。
【任务一 朗读课文】
1.抽生宣读朗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同桌互查。合作认读生字条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和点赞。
3.小老师领读。要想成为小小观察家,课文中的词语必须读正确,你们愿意挑战吗?(小老师带读)
4.词语回文,8人合作读课文。其他学生勾画正在下雨的句子。
现在词语送回文中,老师要邀请8个观察记录员朗读课文,其他观察员也有任务哦。
5.通过发现下雨的句子分别在4-6三个自然段里,这三段也就是在写雷雨中的景象。
【板书:雷雨中】那么1-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雷雨前的场景)【板书:雷雨前】最后的7和8两段呢?(雷雨后的景色)【板书:雷雨后】
6.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板块三 抓景物特点 品“雷雨前”变化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走入“雷雨前”进行观察记录。
【任务二 读、圈、填、分享】
1.请默读课文1-3自然段,圈一圈作者在雷雨前写了哪些景物?哪处景物让你印象最深刻请记录下来。
2. 四人小组分享交流。
3. 抽生汇报。请问观察记录员,雷雨前你发现了哪些景物?(板书:相关景物)
4. 选择印象深刻的景象进行分享交流,分享交流品读雷雨前景物的特点。
(抓描写景物的关键词语,结合语境理解,指导朗读,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①为什么印象深刻?②读出感受。③同句的生互相评价,交流补充,再次朗读。④全班齐读。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预设:压下来、满天、黑沉沉
压下来:带动作理解,说感受,品读。
满天:想象画面,引导体会,品读。 看图,联系生活说说感受,再次品读。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树叶:一动不动 蝉:一声不响 (同学评价补充,再次朗读。)
此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出,可以看出一丝风都没有,在炎热的夏季里,那是多么的闷热啊,全班品读。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 忽然:说明风来得特别急。
② 补充: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吹得_____,吹得________。
③ 雷雨前的风实在太大了,观察记录员们,你瞧,谁也感受到了?
预设:蜘蛛
引读:出示句子:蜘蛛从网上——生齐:垂下来,逃走了。
④ 蜘蛛是怎么下来的?——垂下来。A.看图 对,垂字最早,指的就是土上有一棵枝叶下垂的植物。生活中不少东西都会垂下来。(垂柳、垂钓、垂头丧气)为什么是“垂下来”,而不是“掉下来”“落下来”?说明理由。
我们来看看蜘蛛是怎么垂下来的?观看蜘蛛被一根蛛丝连着,笔直且迅速地降落的模样。(体会“垂下来”用词准确生动。)
雷雨前,蜘蛛垂下来,——逃走了,请问蜘蛛蜘蛛,你为什么要逃?(雷雨要来了)所以它想要急切地逃走,我们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电闪雷鸣)
② 闪电一道接一道,一次比一次亮,用课文里的话形容。就是——越来越亮。听!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闪电和雷声的变化。出示句子,齐读。
③ 雷雨前的变化可真不少,除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乌云也越来越____,空气_____,风也越_______。雷雨的脚步也越来越____!
板块四 积累语言,熟读成诵
1.厘清变化,朗读第1-3自然段。
观察记录员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出了雷雨前所有的景物和他们的特点,老师有个疑问,我们可不可以先写闪电和雷雨,再写一阵风,最后再写乌云?
预设:不能,因为这是顺序
师小结:是的,作者是按照雷雨前景物出现和变化的顺序来写的。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现会出现——乌云,一开始很闷没有一丝风,后来才刮起了——大风,接着才有了——闪电和雷声。观察员们,让我们再次带着自己的感受来品读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象,读出变化。
2.挖空引导背诵“雷雨前”。
读着读着,这雷雨前的景象是不是已经印在你的脑海中了,小小观察员们,你们敢不敢试着拿你的观察记录单给大家播报一下雷雨前的景象。非常好,雷雨前事物的变化让我们充分感觉到了雨前的气势,下雷雨时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雷雨世界。
板块五 指导书写
看着观察记录员们学得这么认真,有两个动词生字宝宝也想和你们熟悉熟悉,出示“压”和“垂”。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同学注意结构和重点笔画。
2.教师范写,生书空,描红,练习书写。
3.反馈评价。
【作业设计】
1.回家给家长分享雷雨来临前的景象。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熟读课文4-8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特点。
3.关注近期天气预报,如有下雨天,留心观察下雨前身边景物的变化,可用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探究大自然 16.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1-3) (4-6) (7、8)
乌云—— 满天、压
叶子—— 一动不动
蝉 —— 一声不响
大风 —— 急
树枝 —— 乱摆
蜘蛛 —— 垂、逃
闪电、雷声 —— 越来越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