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9物质的结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9物质的结构(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7 10:5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9物质的结构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一模)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等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科学方法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①“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属于控制变量法
B.在图②“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使用与A完全相同的B蜡烛属于类比法
C.在图③“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利用了转换法
D.在图④中,用不同小球组合在一起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属于模型法
2.(2023·浙江·一模)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起在杭州举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奥体主体育场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铝镁锰板,属于金属材料
B.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是生物质燃气(主要成分、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
D.奥体游泳馆内的水经循环过滤、消毒、杀菌后,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属于纯净物
3.(2023·浙江·一模)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4.(2023·浙江·一模)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①表示地核
B.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运动的电子
C.图丙是条形磁铁磁感线模型,磁感线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磁场越强
D.图丁是人的呼吸运动模型,此时图中模拟呼气过程,气球相当于肺
5.(2023·浙江·一模)某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将气体转化为和S,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可作为清洁燃料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含有分子 B.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作燃料这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6.(2023·浙江·一模)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的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强
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D.④描述地球绕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7.(2023·浙江·一模)2022年2月《Science》杂志报道,浙工大团队构建了富含LiF的固体电解质界面修饰的方法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如图为LiF纳米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锂金属电池放电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LiF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LiF是金属氧化物
D.Li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g
8.(2023·浙江·一模)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经净化器处理后生成两种无污染气体。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析可知( )
A.参加反应的NO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参加反应的NO和CO均属于氧化物
C.氮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9.(2023·浙江·一模)C-14发生β衰变时,其原子核内的1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并放射出1个电子,最终形成X原子,如图所示。则X原子( )
A.质子数为6 B.中子数为8
C.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是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
10.(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两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化学性质不同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11.(2023·浙江·二模)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分类错误的是(  )
A.根据材料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B.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C.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含碳元素将纯净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D.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2.(2023·浙江·二模)现有三种粒子,则它们(  )
A.质子数相同 B.核外电子数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 D.属于同位素原子
13.(2023·浙江·二模)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成化工产品乙酸,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属于有机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D.该反应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填空题
14.(2023·浙江·一模)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成绩斐然。
(1)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丰富的,如图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该的中子数为______。
(2)“天宫课堂”授课时,王亚平在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皱褶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15.(2023·浙江·一模)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反应完全,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图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16.(2023·浙江·二模)探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对绿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步骤如下:
①选取颗粒完整、大小均匀的绿豆种子,蒸馏水清洗干净后用75%的酒精浸润种子,润洗后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
②将青蒿素粉剂配置成浓度分别为、、、、和的6组溶液,以清水为对照,浸种;
③用蒸馏水清洗处理后的种子3次,用滤纸吸干表面残余的水分,再放入底部铺有圆形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均匀放置种子30粒,保持滤纸湿润,放入恒温箱中培养,每天定时定量浇水;
④第14天测量绿豆幼苗的根长和株高,取其平均值记入表格。
所得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青蒿素浓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根长/ 12.4 10.4 9.2 8.0 7.5 5.9 4.3
株高/ 13.5 13.2 12.0 11.4 11.2 10.3 10.1
(1)青蒿素(化学式为)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中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75%的酒精浸润种子,目的是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数据,在坐标中画出绿豆幼苗的根长随青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7.(2023·浙江·一模)84消毒液是一种广泛灭菌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制取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
(1)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制得149克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的质量是多少克?( )
18.(2023·浙江·一模)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试计算:
(1)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生成128克甲醇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在图①“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使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这种方法属于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图②“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使用与A完全相同的B蜡烛属于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图③“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这里是利用海绵凹陷程度的大小来转换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物理学中,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在图④中,用不同小球组合在一起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属于模型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奥体主体育场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铝镁锰板,属于金属材料 ,说法正确;
B、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说法正确;
C、 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是生物质燃气(主要成分 H2 、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说法正确;
D、 奥体游泳馆内的水经循环过滤、消毒、杀菌后,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在此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故选D。
3.D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变化示意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详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中涉及SO2和H2O两种氧化物,错误;
C、实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错误;
D、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地核位于地球中心,整个地球的模型象卷心菜一样,一层一层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的构成中,质量较小的电子绕质量较大的核高速旋转,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疏密表示了磁场强弱。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横膈肌向下运动,胸腔气压减小,外部通过气管进入肺部,应该是吸气过程,不是呼气过程。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A、H2S 中不含有 H2 分子,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
B、H2S 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
C、H2S 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1×2):32=1∶16,错误;
D、H2 能作燃料是利用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这一化学反应体现出来的性质,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单侧光引起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A错误,故符合题意;
B.磁感线越疏的地方表示磁场强度越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磁场强度越强,B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分层高速旋转,C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地球绕日公转时自西向东,而图中的箭头表示自转方向,D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A、锂金属电池放电,发生化学反应,不是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同时还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B、LiF中氟元素显-1价,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LiF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是金属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B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CO2CO2+N2
【详解】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NO与CO分子个数比为1:1,错误;
B、参加反应的NO和C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反应前,N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N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则氮元素化合价降低,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故选B。
9.C
【分析】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发生β衰变时,其原子核内的1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并放射出1个电子,最终形成X原子,X原子质子数=6+1=7,中子数=8-1=7。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X原子质子数=6+1=7,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X原子中子数=8-1=7,错误;
C、X原子相对原子质量=7+7=14,正确;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X原子与碳原子质子不相同,X原子不是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两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项正确;
B、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碳元素与铝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所以两元素不属于同一周期,碳元素与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D、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选项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A.不同材料导电性不同,根据材料导电性的差异,物体能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例如甲烷,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以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情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A、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了Cu+,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Cu2+,三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B、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了Cu+,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Cu2+,三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C、三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同位素原子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三种微粒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不属于同位素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H4 CH3COOH;
A、该实验过程涉及的物质中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不属于有机物,说法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子个数比是1:1,故正确;
D、二氧化碳是一种反应物,所以该反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说法正确。
故选A。
14. 1 引力
【详解】(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 的中子数=相对质子质量-质子数=3-2=1;
(2)“天宫课堂”授课时,王亚平在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皱褶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水膜依然完好。
15. CuSO4+2NaOH═Cu(OH)2↓+Na2SO4
【详解】(1)CuSO4溶液中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反应前溶液是硫酸铜,其中溶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完全后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其中电离产生的离子是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前后不变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则表示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16. 9:4 杀死附在种子上的各种病菌
青蒿素抑制绿豆幼苗根和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且青蒿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详解】(1)青蒿素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12×15):(16×5)=9:4;
(2)75%的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实验前进行种子的消毒,可以杀死附在种子上的各种病菌;
(3)根据表格数据,在坐标中画出绿豆幼苗的根长随青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如下:
(4)由实验数据可知,青蒿素抑制绿豆幼苗根和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且青蒿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17. H2O 142g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化学式为H2O;
(2)设:需要的质量是x。
x=142g。
答:需要的质量是142g。
18.(1)3:1:4
(2)根据“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可知,甲醇中碳元素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生成128g甲醇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详解】(1)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4):(16×1)=3:1:4;
(2)详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