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回延安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回延安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6 14:24: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第二课--《 回延安》
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
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
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朗读时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朗读指导
听读课文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作者简介

字音积累
搂定( )
登时( )
lǒu
羊羔( )
油馍( )
脑畔( )
气喘( )
dēnɡ
ɡāo

pàn
chuǎn
·
·
·
·
·
·
( )糜子
méi
( )糜烂

词语积累
心窝:心中。
几回回:方言,意思是一回又一回。
天南海北:指相距遥远。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本诗围绕“回延安”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写再度回到延安、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激动和喜悦。第一层写出回到延安时的心情;第二层写延安亲人欢迎场面热烈,诗人喜悦、激动得无以言表。
第二部分:回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和赞颂之情。
第三部分:描写了亲人欢聚时的热闹开心的场面,表现出亲人之间团聚的喜悦之情。老中青三代人欢聚一堂,共议延安新旧岁月。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城的全新面貌。描述了变化之大,表达对延安变化之大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回望延安的美好未来,表现出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回延安——激动满情感
忆延安——延安养育恩
议延安——欢聚忆今昔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颂延安——延安成就高
(1)在诗中有些词句直接抒情,如大江奔流,张扬恣肆、直截了当地表述情感。如: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里直接把延安比作母亲,不断的进行呼唤,用称呼揭示延安和“我”的关系,直接抒发对延安的思念之情。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这里直接抒发自己离开后对延安故土的思念之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深切表达对希望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不断发展进步的热切盼望。
鉴赏品析诗句
(2)有些地方间接抒情,如柔情若水,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如: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心理描写,通过两个“莫”,表达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采用动作描写,“抓”“贴”,深情的写出了感情的深挚以及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采用场景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延安人民的热情好客。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采用语言描写,表现以老人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的深情。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场景描写,描写延安在新时期全新的面貌,进一步表现出对延安新建设成就的赞美。
把握全诗情感分析
第一部分:诗歌情感激昂跳跃;凸显心中的激动之情。
(1)“情动于内而形于外”,富有力度的动词文字表达了诗人激动的内心。如“搂”,是手臂环绕的意思,与近义词“抱”相比,“搂”表现的大幅度动作,更富有力度,更能进一步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
第二部分:情感深沉;凸显怀念和感激之情。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直接抒情表现过去生活,需读出怀念与感动。
(2)“妈”“小米饭”“糜子”“谷”“红旗”“书”“手把手儿”“母亲”等词语,表明延安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以及哺育自己的恩情。
第三部分:情感真挚、亲切;突出亲切和热情。
“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白窗纸”“红窗花”等从这些方面表现延安亲人相聚的激动和谐场面。
(1)“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表现愉悦与赞美。其中“宽又平”“披彩虹”“亮又明”“迎春风”“换新衣”等最能表现延安的全新面貌。
(2)“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欢愉印象,可升调用以突出自身情感的表达。
第四部分:情感热情、明快;用明艳的色彩,突出喜悦、赞颂之情。
第五部分:情感激昂。
(1)表示地名的词语“杨家岭”“宝塔山”“枣园”以及和这些地方相关的事物“红旗”“脚印”和“灯光”。能够体现出延安在我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使读者感受到伟大的革命力量。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与标题相照应。同时,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再次强调情感,“喊”出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全诗情感基调——直快、热烈、欢快、亲和、昂扬、豪迈。
问题解答
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延安形象?
延安是以“母亲”的的具体形象出在诗歌中体现的。如:“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新衣”。这些词句直接表达作者对延安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文章主旨
整首诗以作者“回延安”的经过作为线索,表明出分别十年后诗人再次回到“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延安亲友相见的激动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诚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无限眷恋与感激之情。
课后背诵整首诗。
第2课时
背诵《回延安》
请从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修辞手法和句式等方面去品味。分析本诗中哪些地方具有这种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词语的运用
(1)运用叠字手法,表事物、表数量、表情态、表颜色。
表事物:树根根、羊羔羔等。
表数量: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等。
表情态:紧紧、飘飘、团团等。
表颜色:白生生等。
(2)口语化词汇的运用。
地方口语词汇如“登时”“莫要”,带有地域化色彩的词语如“枣园”“宝塔山”“糜子”,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等等。这些地方事物和特色口语的写法,使诗歌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修辞的运用
(1)明确诗歌比兴手法。
①了解概念。
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ɑ.运用比的诗句。“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将蓝天比作大明镜,映照着美丽清新的景象。表达对延安新颜成就的赞美歌颂之情。
b.运用兴的诗句。“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用山上的物产,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表达作者对延安革命圣地的感激、怀念之情。
(2)赏析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①“千声万声”所展现的是连续的呼唤。“千”“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出极写呼唤声之多,进一步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情感程度之深。
②“唱”“笑”“招”是动作和表情的描写。这里拟人手法的连用,生动形象的渲染了欢乐、热情的氛围。
③“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体现作者的深厚情感。
④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延安发生变化说成“换新衣”。语气表达亲切自然,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延安巨大变化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⑤“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对作者延安建设成就之的赞美和歌颂。
文章主旨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的艺术表现方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心存澎湃之感。诗人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圣地和革命精神,从中感受到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那份真诚的情感。全诗不仅仅有真切的情感,还有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真情细致的描绘,更增添了作品的浓郁生活气息和乡土动感。
板书设计
回延安
“极度欢愉”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生活气息和乡土之美
感激、歌颂“母亲延安”
“信天游”艺术形式
忆延安——延安养育我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颂延安——延安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