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综合检测一专题1、2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综合检测一专题1、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6 19: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
1.在发酵过程中,果醋、果酒、腐乳、泡菜所用菌种依次是(  )
①米曲霉 ②黄曲霉 ③酵母菌 ④乳酸菌 ⑤毛霉
⑥青霉 ⑦醋酸菌
A.⑦③④②      B.⑦③⑤④
C.⑦③②④ D.⑦③④①
【解析】 在发酵过程中,果醋、果酒、腐乳、泡菜所用菌种依次是醋酸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腐乳制作中毛霉起主要作用,其他的还有根霉、曲霉和酵母菌等。
【答案】 B
2.下列装置中的鲜奶最容易变酸的是(  )
【解析】 鲜奶变酸与乳酸菌有关,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其生理活动,故B装置中鲜奶最易变酸。
【答案】 B
3.下列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果酒、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三种发酵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实现对微生物类型的控制
C.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
【解析】 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是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它们属于胞外酶。
【答案】 D
4.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是(  )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加入3 mol·L-1的H2SO4 3滴,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3 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解析】 检验酒精是否生成的步骤为:先在试管中滴加发酵液2 mL,再滴加3 mol·L-1的H2SO4 3滴,摇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B
5.(2013·无锡高二检测)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面加快的一项是(  )
A.CO2的释放 B.丙酮酸的氧化
C.葡萄糖的利用 D.ATP的形成
【解析】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单位时间内分解葡萄糖的速度将加快。
【答案】 C
6.(2012·武汉高二联考)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④③② B.④②③
C.④①② D.④②①
【解析】 根据题意,固氮细菌的生长不需要从培养基上获得氮源,可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细菌和放线菌,则可收获霉菌和酵母菌;加入酚的培养基使细菌和霉菌不能正常生长,而放线菌却能利用酚作原料合成自身的产物。
【答案】 B
7.采用干热灭菌、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死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培养基、接种环、吸管、接种箱
D.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解析】 干热灭菌主要对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紫外线主要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空气和表面灭菌。
【答案】 B
8.若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可将它们分离(  )
A.加食盐的培养基和蛋白胨培养基
B.伊红—美蓝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
C.斜面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D.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解析】 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会形成黑色菌落;圆褐固氮菌能以N2作为氮源,可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 B
9.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
①菌落的形状 ②菌落的大小 ③菌落的多少 ④隆起程度 ⑤颜色 ⑥有无荚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
【答案】 B
10.利用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可大规模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为制备第二代生物燃料提供了大量原料
B.纤维素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酶
C.纤维素是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均能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解析】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不能分解纤维素,只有能合成纤维素酶的生物才能分解纤维素。
【答案】 D
11.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中的基础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和细菌的培养基成分相同
B.平板划线法中的划线是连续进行的
C.微生物培养基中并不都必须添加碳源或氮源
D.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种类、数目都不断地增加
【解析】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培养病毒的培养基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成分不同;平板划线接种时每次划线开始都要灼烧接种环;能以CO2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同理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氮源;培养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加,种类不增加。
【答案】 C
12.(2012·大纲全国卷改编)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
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数量开始增长时
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解析】 细菌的碳源与其新陈代谢的类型有关,不同的细菌所需的碳源不同;菌落的形成需要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无法形成菌落;芽孢大量形成于细菌数量减少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耐高盐,因此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4分)(2013·潍坊高二检测)某同学以甘蓝为原料制作泡菜,将甘蓝分组置于不同温度下,3天后检查生成乳酸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21
26
31
36
41
乳酸含量(%)
0.80
1.04
1.20
1.12
0.95
(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菜风味的形成关键在于________的加入。泡菜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为测定泡菜内的亚硝酸盐含量,某同学用比色法进行了实验,他在制备标准显色液时做了如下操作:
①用刻度移液管量取一系列不同体积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 mL比色管中。
②在各管中分别加入2.0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紧接着再分别加入1.0 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③观察各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梯度变化。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的失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表格信息不难得出温度能影响乳酸菌发酵,发酵效果最好的温度为31 ℃。
(2)发酵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坛子密封不严,另外若食盐水浓度不够高,也会由于灭菌不彻底而导致泡菜霉变。
(3)为使实验结果准确可信,需设置对照组。
【答案】 (1)温度会影响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量;31 ℃左右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效率最高 (2)调味料 泡菜坛密封不严、工具不卫生、盐的比例过小(任选两个) (3)步骤①中还应再添加一支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步骤②中在各比色管中加入2.0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后应静置3~5分钟,然后各加入1.0 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再添加蒸馏水,使各比色管中溶液的体积达到50 mL
14.(12分)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有抑菌作用,其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
→→→抑菌实验
(1)筛选乳酸菌A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______处理。
(2)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为乳酸菌A生长提供______。
(3)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__________来测定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新配制的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处理。(2)尿素可为乳酸菌A提供氮源。(3)透明圈越大,表明抑菌效果越好。
【答案】 (1)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
高压蒸汽灭菌锅 消毒 (2)氮源 (3)直径(或:大小)
15.(14分)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略)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无氮培养基,另一种是含青霉素培养基,并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种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能知道a培养基上生长的是圆褐固氮菌、b培养基上生长的是酵母菌。
(4)请回答:①从用途来分,制备的两种培养基都属于________培养基。
②根据所需目的配制的上述培养基,除营养协调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无氮培养基上,圆褐固氮菌能正常生长,酵母菌不能正常生长;培养基中的青霉素能够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却不能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在分离微生物时,分离后要对所得到的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即在相应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优势菌种,以得到纯度更高的菌种。青霉素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或破坏其细胞壁的形成,而酵母菌和真菌的细胞壁与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不同,因此青霉素对其无明显作用。
【答案】 (4)①选择 ②pH要适宜 ③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④圆褐固氮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⑤圆褐固氮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肽聚糖),而酵母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