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27 07: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微生物的利用(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综合考查)
  
 传统发酵技术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往往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相结合,考查微生物的接种、纯化及计数等内容。
近几年的考查热点集中在培养基的种类、营养要求及配置原则;无菌技术的具体操作及应用;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等方面。今年的高考考查本部分内容时仍将延续此考查方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012·海南高考)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
(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产生的________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还可以抑制_________生长。
(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置而成的卤汤。卤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发酵技术——腐乳的制作。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记腐乳制作的原理、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的措施及腐乳风味形成的关键原因等知识点。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有多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但题中要求答出“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因此只能答毛霉。
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发酵过程中加盐腌制,不仅可以调制风味,而且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腐乳制作后期加入卤汤,卤汤不仅可以防腐,还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或香味)。
【答案】 (1)毛霉 肽 氨基酸 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2)微生物 (3)风味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__。
【解析】 (1)实验室中对微生物纯化培养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2)若让已经获得的单个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且均匀繁殖,常用涂布器把稀释的菌液均匀涂满整个平板。(3)对某种抗生素越敏感的致病菌,在该抗生素存在的范围内,越不易生存,形成的透明圈就越大。但是,如果在透明圈中还有菌落生存,则说明这个菌落的细菌耐药性很强。(4)通过(3)可知,在应用时,要想杀死某致病菌,就得选择能使该致病菌大量死亡,即产生的透明圈大的那种抗生素。
【答案】 (1)划线 稀释涂布(或涂布) (2)涂布
(3)敏感 不敏感 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 耐药菌 (4)A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________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泡菜制作过程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制作泡菜时需要先形成无菌环境,所用盐水需煮沸,以杀灭盐水中的杂菌。想要缩短制作时间,应该缩短菌株的生长时间,陈泡菜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乳酸菌,这样菌体数量扩增速度会加快。
(2)乳酸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该过程只能在细胞质中进行。
(3)温度过高、腌制时间过短、食盐用量不足等,容易造成杂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氧气浓度逐渐降低,泡菜液逐渐变酸,不适宜杂菌生长,而适宜乳酸菌生长,因此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数量减少。
【答案】 (1)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数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 腌制时间 食盐用量 (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植物组织培养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获得大量植株,人们获得这些植株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它们的有效成分,因此高考中往往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植物有效成分进行综合考查。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要重视记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会区分脱分化与再分化,知道影响培养成功率的因素等。对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首先要能根据提取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其次还要记忆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步骤、注意事项。对于该部分,还可能会与酶的研究与应用综合,应引起重视。
(2012·山东高考)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
(1)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
(2)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_。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
(3)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________和纤维素酶。
(4)提取辣椒素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2)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反之则利于根的分化。培养基应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3)外植体消毒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是70%。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所用的酶是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4)用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时,应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答案】 (1)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2)琼脂 低
高压蒸汽灭菌 (3)70% 果胶酶 (4)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
1.(2013·海南高考)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胡萝卜素提取和酶应用方面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时,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粉碎和__________,以提高萃取效率:水蒸气蒸馏法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可采用________法,并以________样品作为对照。
(2)若要提高衣物上血渍的去除效果,可在洗衣粉中加入________酶,因为该酶能将血红蛋白水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或________;若要提高衣物上油渍的去除效果,洗衣粉中可添加________酶;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水温过低或过高时洗涤效果不好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植物有用物质的提取方法,首先应搞清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物质携带出来,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由于胡萝卜素没有挥发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胡萝卜素用萃取法提取。
(2)由于血渍主要含有蛋白质,所以洗衣粉中应加入碱性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易溶于水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油渍主要是脂肪,洗衣服中应加入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易溶于水的甘油和脂肪酶,水温过低或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
【答案】 (1)干燥 不适合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而胡萝卜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纸层析 标准的胡萝卜素
(2)碱性蛋白(或蛋白) 氨基酸 小分子肽 脂肪 水温过低时酶活性较低,水温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
2.(2013·山东高考)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___________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____。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_______。
【解析】 (1)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接种过程中为了避免杂菌的污染,要进行无菌操作,必须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蔗糖主要提供碳源,也可以作为能源物质;硝酸盐中含有氮元素,可提供氮源。
(3)提取胡萝卜素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由于萃取剂通常具有挥发性,直接加热时挥发出来的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爆炸,故常采用水浴加热;萃取和浓缩前进行过滤是为了将原料中的不溶物滤去。
(4)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往往不纯,鉴定时常用标准品作为对照。
【答案】 (1)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 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 (2)碳源 氮源 (3)时间
水浴 滤去不溶物 (4)(实验)对照
DNA、蛋白质技术与酶
 DNA、蛋白质技术在选修1模块中相对比较独立,在往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较低,但在复习备考时不能掉以轻心,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部分内容在考查时,DNA粗提取实验的材料选择、DNA的溶解性,PCR技术的原理及条件,蛋白质分离技术的原理等是需要强化复习、记忆的内容。
(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D.用玻璃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解析】 洗涤剂可瓦解植物细胞膜,有利于释放DNA,但不能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A项错误;含DNA的丝状物应先溶解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中,再用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检测,冷却后变成蓝色,B项错误;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某些酶如DNA水解酶,其活性较高,会影响DNA的提取,C项正确;用玻璃棒缓慢搅拌滤液可防止DNA分子断裂,但不影响DNA的提取量,D项错误。
【答案】 C
1.(2013·江苏高考)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
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解析】 加入洗涤剂后研磨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会产生许多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A项错误;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因此能起到纯化DNA的目的,B项正确;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C项正确;对DNA进行鉴定时,加入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溶液将变为蓝色,D项正确。
【答案】 A
2.(2011·广东高考)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解析】 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的提纯,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生理盐水和红细胞内的溶液为等渗溶液,A正确;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中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红细胞内,蛋白质种类较少,提纯时杂蛋白较少,B正确;血红蛋白有颜色,所以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易分辨,可用于监测,C正确;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分子量较小的易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比较慢,故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快,D错误。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