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2、3节
一、选择题
1.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 )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脂质分子层中
D.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
[答案] B
[解析] 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磷脂呈双分子层排列。
2.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扩散
[答案] C
[解析] 变形运动是由结构特性决定的,结构特性主要指流动性。
3.细胞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着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答案] A
[解析]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与糖分子结合成一种复合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表面。膜内蛋白主要作为载体,而膜外的糖蛋白主要用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
4.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主动运输 B.细胞膜的选择性
C.自由扩散 D.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D
[解析] 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的方式是胞吞,而这一方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5.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胞吐
[答案] B
[解析] 分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应从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入手,尤其从载体蛋白和能量两方面考虑。曲线①说明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应为自由扩散。因为氧气浓度的高低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曲线③说明运输速度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这种方式不是主动运输,而是一种被动运输方式(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曲线②在一定范围内随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度加快,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而保持稳定,说明这种方式需要载体,不是自由扩散,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曲线④说明运输速度与氧气浓度有关,说明这个过程是需要能量的,只能是主动运输。经综合分析,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二、非选择题
6.下图表示某种膜结构以及物质与膜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从结构上来说,它具有______________。
(2)若是癌细胞,与此图相比,含量较少的是[ ]______________。
(3)若这是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过程a、e同时进行的,则调控此过程的激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定的流动性 (2)D 糖蛋白 (3)醛固酮
[解析] 题干给出细胞膜剖面图,根据细胞膜的有关知识可知: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B)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载体)(A)以不同的深度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胞膜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能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排布关系的是( )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脂双层
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
[答案] B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较恰当地表明了磷脂和蛋白质的关系。
2.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K+、氨基酸 D.葡萄糖、水
[答案] C
[解析] 呼吸酶抑制剂会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导致能量供应,因而限制主动运输方式。
3.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
A.水 B.蛋白质
C.磷脂 D.糖类
[答案] B
[解析] 对几乎所有的细胞膜来说,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基本骨架,糖被有时起细胞相互识别的作用,但不同细胞对同一种物质,或者同一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主要决定于细胞膜上运输各种物质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而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既能通过协助扩散,又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 )
A.氨基酸 B.葡萄糖
C.甘油 D.胆固醇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入小肠黏膜及其他细胞则是主动运输。
5.用两种不同的荧光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合,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这表明了组成膜的脂分子( )
A.在双层之间做翻转运动 B.做自旋运动
C.尾部做摇摆运动 D.沿膜平面做侧面运动
[答案] D
[解析] 该实验表明组成膜的脂分子,沿膜平面作侧面运动。
6.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答案] A
[解析] 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又消耗能量。
7.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的跨膜运输。根据图示可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该矿质离子时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因此属于主动运输。
二、非选择题
8.下图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葡萄糖分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方括号内写上相应的数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图中①、②所指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细胞的基本支架;而另一种物质的多个分子分别镶在表面、或以不同的深度嵌入或横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2)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葡萄糖通过该细胞膜时需要膜上的__________协助,此外还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
(3)低温下,编号①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①结构实质上是有一定的________性的。
(4)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②起着________作用,使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答案] (1)磷脂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2)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能量 (3)流动性 (4)协助转运(载体) 选择透过性
9.请回答下列有关矿质元素吸收的问题。
取四株大小长势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其中两株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时剪去。装置如下图。
(1)实验中,向甲、丙两瓶持续充入空气,测量四只培养瓶内溶液中的K+含量,结果如下图。
①表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________。
②表示丁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________。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这一观点可通过________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3)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________,这一观点可通过________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4)经过一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D ②B (2)主动运输 甲、乙(或丙、丁) (3)能源物质 甲、丙(或乙、丁) (4)因蒸腾作用失水,培养液浓度增高,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所以根毛细胞不能吸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矿质元素吸收的问题。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细胞呼吸的强弱有关,而细胞呼吸的强弱又与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有关,所以,甲瓶中吸收K+最快,对应于曲线图D;丁瓶中吸收K+最慢,对应于曲线图B。经过一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蕃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因蒸腾作用失水导致培养液的浓度增高,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不能吸水,而使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